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将对两部戏剧在写作背景、取材内容、题材意义和人物描写等方面进行对比,着重比较两部戏剧中安提戈涅和娜拉这两位女主人公的相同点和差异:她们都是反抗男权社会的女英雄,虽然她们反抗的方式、过程和结果都有所不同,但是她们的反抗性格都体现了“女性准则”中“爱的原则和精神”。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通过萧红与玄镇健小说的比较,略述中韩两国现代小说的共同世界。萧红与玄镇位都具有强烈的女权意识,他们以犀利的笔锋揭露了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的黑暗面。而且他们都注意刻画与塑造女性形象,表现女性的悲苦命运,展示她们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反抗精神,以及对她们悲剧性的结局抱以极大的同情和崇高的礼赞。  相似文献   

3.
简.爱和林黛玉都是世界文学史上独具特色的不朽形象,她们的处境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命运却截然不同。全文从她们所处的环境、人格魅力、爱情理想和反抗精神及爱情结局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曹禺剧作中,蘩漪、陈白露、愫方三位女性是最令人惊心动魄的悲剧形象。命运与苦难构成她们悲剧的背景。她们因遭受的命运、苦难以及采取的反抗方式的殊异而显示出不同的悲剧美。在她们的生命悲剧冲突中存在着不同的主导因素,她们的命运反抗呈现着不同的精神特征。作为三种不同的悲剧类型,她们又有着不同的美感效应。  相似文献   

5.
作为斯陀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小说中的两个重要的女性形象,伊丽莎和凯西在小说中的悲剧命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同时,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反抗精神以及她们最终的大团圆结局也是对于受压迫的奴隶们的一种很好的鼓励。本文分别从伊丽莎和凯西的悲剧命运着手,分析了她们对此做出的反抗。事实证明,她们最后的团聚是她们反抗精神的最好的回报。  相似文献   

6.
在曹禺剧作中,蘩漪、陈白露、愫方三位女性是最令人惊心动魄的悲剧形象。命运与苦难构成她们悲剧的背景。她们因遭受的命运、苦难以及采取的反抗方式的殊异而显示出不同的悲剧美。在她们的生命悲剧冲突中存在着不同的主导因素,她们的命运反抗呈现着不同的精神特征。作为三种不同的悲剧类型,她们又有着不同的美感效应。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王熙凤和斯佳丽这两位具有女性意识的女性人物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她们都是婚姻上的失败者,原因是她们都对父权制所建构的性别角色观念进行了反抗,并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揭示了导致她们婚姻失败的根源,即父权制社会构建的社会性别结构与普遍存在的男性权力中心的结合。  相似文献   

8.
托尔斯泰与劳伦斯作为特定悲剧时代的清醒感知者,他们在创作中对女性的心理和命运都进行了深刻的探索和思考.安娜与康妮美丽聪颖、气质高雅,她们热烈地追求着真挚的爱情,改写着自我的生存困境,两人的反抗都是真实的.她们迥异的生存体验和生命归宿是由作者的主观创作心理和审美视角的不同决定的,她们身上其实都承栽着作者的创作使命.  相似文献   

9.
妇女形象在关汉卿杂剧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在现存的十七种杂剧中 ,有十二种是以妇女作为剧中的主要人物。这些妇女形象虽然都有强烈的反抗精神 ,但各自所属的阶层、出身、遭际多有不同 ,决定了她们的反抗必然不是针对同一种社会罪恶 ,而是分别指向那个特定时代的各种主要矛盾与罪恶 ,并且这些形象又合起来结成一个形象整体 ,构成对整个反动制度的揭露与批判。  相似文献   

10.
卡捷琳娜和刘兰芝跨越了巨大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并身处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她们都对生活充满憧憬,对自由和幸福充满渴求,然而,她们最终都投入了滔滔河水之中,结束了自己年青的生命。是封建礼教和宗法道德筑就了她们的悲剧命运。正是在这种对爱情和幸福的追求中,在对那扼杀爱情和幸福的黑暗势力的反抗中,她们展露出勇敢坚强的斗争精神和不屈不挠的个性力量。她们的悲剧也因此冲破家庭的狭小范围而具有重大的社会与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安娜·卡列尼娜和繁漪都是追求个性解放 ,争取自主爱情 ,敢于反抗压迫 ,敢于离经叛道的上层妇女形象。她们的艺术形象及性格特征与她们所处的时代社会密不可分 ,她们的悲剧结局深刻揭露了封建制度、封建伦理道德的罪恶 ,也反映了社会变革时期旧家庭的腐朽性及崩溃瓦解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2.
三位一体:解读简·爱、伯莎·梅森和海伦·彭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小说《简·爱》中,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溶入了大量自己的生活经历,同时也借助小说中的人物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的反抗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小说中有三个主要女性角色:简·爱、伯莎·梅森和海伦·彭斯。本文通过分析她们各自性格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指出她们三人身上都有作者本人的影子:简·爱是作者真实生活的写照;伯莎反映的是作者对于社会的不满和愤怒;而海伦梦想的天堂正是作者一直的期盼。  相似文献   

13.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鲁迅为首的乡土小说作家,高举“妇女解放”的大旗,关注妇女命运,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以往的研究成果多是从社会历史的角度来分析这些形象,重视她们所受的阶级压迫,很少关注这些女性内心自主反抗意识的萌动.其实这些女性形象不仅仅是被动的受压迫者,她们也有一些主动的反抗意识和行为.文章运用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对这些意识和行为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4.
女性家长的特殊身分使其身心遭受两种压迫女人卑下地位的压迫和性的压迫,而家长的权威则又使她们对这种压迫进行着扭曲变态的反抗。这种反抗同时又带给她们的子辈们以及她们自身以精神的折磨。《金锁记》、《原野》、《寒夜》从不同方面揭示了现代女性家长的这种特殊境况。  相似文献   

15.
紫姬与黛玉是受东方封建伦理道德制度残害的两位女性。她们固有的反抗意志与现实压迫产生了强烈的矛盾冲突,导致她们正常的心理扭曲、异变和趋于无悔的死志。  相似文献   

16.
在中、希戏剧史上,美狄亚与秦香莲命运经历极为相似,都是儿女尚处年幼,自己被丈夫抛弃,受到夫权与王权的压迫.她们对不公的命运进行了反抗,但由于所处环境的不同和中、希文化传统的差异,二者采取了不同的反抗方式,同时也体现了二人迥异的性格美狄亚充满力量与激情,清醒地面对现实,大胆而残忍地报复压迫者;秦香莲柔弱而坚韧,一再忍让,最后求助正义,讨回公道.  相似文献   

17.
杜丽娘和林黛玉两位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光辉的女性形象,她们的一生都在用“真情”来实践着自己的爱情理想。杜丽娘的爱情是一场由欲到情的“慕色之恋”.林黛玉的爱情是一场抒发人性灵的“知己之恋”。本文将通过对两者爱情性质的探讨,来揭示她们又都是中国封建宗法制度和婚姻制度下的牺牲品,现实的巨大压力都让她们无法摆脱正统理念和礼仪规范。用自己的生命演绎了一曲从激烈的反抗到无奈的幻灭的悲歌。  相似文献   

18.
伊丽莎白和凯瑟琳是生活在18世纪末与19世纪前期的英国女性作家简·奥斯丁和艾米莉·勃朗特所塑造的两位具有反抗精神和独立人格的新女性形象,她们都执着地追求平等的地位和自由的爱情,从她们面对爱情的态度以及所遭受的命运的不同可以看出当时女性意识的觉醒。本文通过对两者的比较,总结出两位女作家的爱情观与婚姻观。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池莉的《水与火的缠绵》与方方的《暗示》两部女性成长小说为对象,分析两位女主人公曾芒芒与叶桑的女性成长经历和女性意识的觉醒。笔者以女性反抗作为突破口,通过对两位女性在成长中面临的束缚,她们反抗束缚所采用的姿态及反抗的最终结果的阐述,对小说中突显的女性成长问题做出了自己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祥林嫂和美狄亚是中外文学史上两个著名的女性形象,虽然她们生活的社会背景不同,但她们的生存困境等却是十分相似。通过对祥林嫂和美狄亚相同点:地位低贱、自尊心强等方面的探讨,以及对不同点:反抗方式、宗教色彩等的比较,探索社会历史原因进而呼吁男女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