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石,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毛泽东同志把这个理论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他在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提出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时,丰富和发展了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一、毛泽东同志提出了社会基本矛盾的科学概念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首先创立的。他们在进行资本主义社会历史过程的研究的时候,看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看出了由这个矛盾所产生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这些矛盾都作了经  相似文献   

2.
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一社会基本矛盾不断交互作用的结果。资本主义社会如此,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如此。尽管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明确论述过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但毛泽东同志却非常明了地提出了这两对矛盾仍然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论断,并对它们从静态的性质到动态的形式都作了重要论述。毛泽东同志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不过,社…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进行过系统阐述.列宁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只作过初步探索.斯大林也缺乏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正确认识.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下简称<正处>),第一次运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系统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现象,独创性地提出了包括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在内的一整套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比他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列宁语),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矛盾分析法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本方法。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问题,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做了许多探讨,邓小平在此基础上,运用矛盾分析法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再认识,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  相似文献   

5.
詹姆斯·奥康纳通过深入分析西方社会危机,在马克思提出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之外,又指出资本主义生产与外部条件之间的另一重矛盾,阐述了生态与经济辩证统一的"双重危机"理论。作为生态马克思主义学者,詹姆斯.奥康纳力图将生态学与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在生态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实现资本主义的改良,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九五七年一、二月,毛泽东同志在《省市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曾先后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这个哲学范畴,并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他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罢了”①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样明确的科学概括和论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可以说这是毛泽东同志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作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决定、制约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过程及其发展阶段的总根源。在阶级社会里,一切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或者说都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表现。在奴隶社会,表现为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矛盾;在封建社会,表现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表现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从有阶级向无阶级过渡的社会,这个社会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那么,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基本矛盾和阶级斗争是什么关系呢?究竟是到社会主义制度自身中去找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根源,还是到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残余、碎片中去找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根源?为了弄清楚这些问题,首先就要弄清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动因、源泉或动力在它自身固有的矛盾。从人类社会的诸种矛盾中,毛泽东同志提出的社会基本矛盾这样一个范畴,是对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贡献。按照列宁的说法,范畴是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中的一些小阶段,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纽结。”(《哲学笔记》第90页)人类社会的其它诸种矛盾是基本矛盾产生的;它规定了人类社会这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将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对社会矛盾科学分析判断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并由此形成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基本矛盾动力论"。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是建立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基础之上的,这一理论体现在经济动力、政治动力、精神动力等各个方面。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理论有其巨大的历史意义,也存在着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广州和全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都揭示了生产力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保护地理环境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都具有决定作用;发挥好矛盾统一性作用对促进经济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这些新观点不但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增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活力,而且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实事求是地总结了卅五年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学说。 社会基本矛盾学说是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也是改命的指导思想之一。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的序言中就提出了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基本结构及其运动的一般过程的规律性的科学思想。以毛泽东同志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长期以来都是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作为贯彻人类社会始终、决定人类社会性质的社会基本矛盾来阐述的。但是这种阐述实际上既不符合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过程,也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理论阐述的思想本意,其局限性是没有把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与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区别开来。从而导致了理论上的混乱和实践中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九七九年第一期,刊登了唐远镜同志《社会基本矛盾只应当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一文(以下简称《唐文》)。作者认为,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论述,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只有一对,就是而且只应当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点不同意见。 “社会基本矛盾”这一范畴是毛泽东同志在论述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时首先提出来的。毛泽东同志一九五七年一月二十七日《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中说:斯大林“没有把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当作全面性的问题提出来,他还是没有认识到这些矛盾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的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其根本指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从矛盾的视角观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立论依据,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思想和唯物史观,坚持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和两类社会矛盾学说,在不断化解矛盾的持续实践过程中构建和谐社会。其意义在于辨明大是大非,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地位,坚持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前一矛盾的解决有赖于后一矛盾的解决,而后一矛盾的发展和变化又受到前一矛盾的制约。考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人们对社会基本矛盾的提法有三种意见:一是两对矛盾并列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二是两对矛盾包含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包含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三是三对矛盾并列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上层建筑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社会基本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毛泽东和邓小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既一脉相承,又具有各自相对独立的特色。毛泽东首次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基本矛盾的理论。邓小平纠正了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和实践上的错误之处,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正确思想,为创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做过多种理解,但是如果不能从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去理解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就无法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以施密特的《马克思的自然概念》为例,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如何误读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在施密特的《马克思的自然概念》这一文本中,施密特从经济学的视域对马克思的自然概念进行了分析,试图通过对自然的分析重新厘清什么是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施密特准确地捕捉到了马克思的理论所面对的工业社会的背景,并基于这一理论背景进行深入分析,这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是重要的理论场域的转换。但施密特仅仅看到的是经济运行的现象层面,没有能够从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的角度理解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在很多地方,施密特误读了马克思,这源于施密特对马克思的经济学的肤浅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掀起了一场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思想热潮.阿格尔首次提出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并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与消费理论相结合,提出了异化消费论;奥康纳试图将生态危机的根源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并列,进而提出了二重矛盾论;福斯特从马克思理论本身出发,在生态学视域下对马克思理论进行了重新解读,将马克思的生态观归结为新陈代谢裂缝说.生态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当中呈现出一种地位不断加强的发展过程.但将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视域过度突显,导致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观念的淡化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何在马克思主义当中给予生态观准确的理论定位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未来发展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论马克思的个人理论与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统一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以马克思文本为依据 ,认为马克思的个人理论与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具有统一性 :表现在出发点上 ,马克思的个人理论以现实的个人为出发点 ;马克思的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以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为出发点 ;而这二者又是内在统一的。表现在内容上 ,一方面 ,现实的个人自主活动的价值追求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价值底蕴 ;另一方面 ,社会基本矛盾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运动是现实的个人发展的社会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的哲学理论主要包括: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创造性地论证了矛盾规律,提出并论证了一个科学的军事哲学体系,在唯物史观方面构建了社会整体学说理论和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理论。邓小平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表现在:重新恢复、确立并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继承和发展了矛盾理论;继承和发展了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