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网络问政是互联网时代的有效执政方式,也是现代执政党实现科学、有效执政的必然选择。网络问政能力已经成为现代执政党的核心执政能力之一。网络问政在中国才刚刚起步,但国外已有先例,其实质是执政党对待网络民意的态度问题。在互联网日渐发达和普及率持续走高的今天,积极借鉴、吸收国外网络问政的经验、教训,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核心执政能力建设的新课题。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而言,重视网络民意,是实现网络问政的前提;引导网络民意,是实现网络问政的保证;回应网络民意,是实现网络问政的根本;构建网络反腐新模式,是加强廉政能力建设的应有之举。  相似文献   

2.
常红 《21世纪》2010,(5):58-59
全国人大代表、珠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钟世坚在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表示,网络问政是我们了解民情民意的重要途径,也是汇集民智的一个手段。通过网络问计于民,掌握民情,研究对策,处理问题,及时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3.
网络问政是公民问事、问责于政府和政府问计于人民的有机统一,是伴随着网络社会的崛起和互联网政治而兴起的政府与公民互动的新形式。对网络问政兴起的原因进行追溯从而提出网络问政发展历程新论——问政酝酿阶段、启动和发展阶段、成熟阶段。成熟的网络问政不是一个单纯的政府与公民互动的平台,而是一个系统。在此基础上找出推进网络问政持续发展的路径:一是继续推动社会转型与行政发展;二是网络问政系统自身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网络民意表达是网络时代新兴的一种民意表达形式。与传统的民意表达模式相比较,合理的网络民意表达有利于科学决策、保障公民政治权利、及时掌握舆情和实现网络监督。同时,我们也要警惕网络民意表达的非理性、反馈机制的不完善、表达主体的局限性、道德缺失以及网络水军等问题。可以从政府、媒体和网民三个方面规范网络民意表达,使之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5.
网络政治参与已经成为现今公民政治参与的新形式。结合我国的现实状况,我国的网络政治参与形式大致可以概括为网络建言献策、网络揭黑反腐、网络群体性事件以及网络政治冷漠。作为公共管理者的政府在应对网络政治参与中面临多重难题,比如政府信息透明度低、网络立法缺位、政府网站建设滞后、政府网络资源供给不足、政府网络监管失灵等。政府必须调整角色定位,做网络民意的倾听者,网络问政的参与者和网络民主的引导者。  相似文献   

6.
网络问政是近几年最时髦的政治术语,其诞生意味着一种崭新的政府治理方式的出现。网络问政在中国的发展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从网络问政的兴起、网络问政的渠道、运行机理和实施等4个方面进行归纳和把握这场现代化政府技术的革新。既要看到网络问政在现代中国政府治理创新中的积极作用,也要认识到它的弊端,并在实践中加以改进。建议从政府官员和网民的结合、问政和施政的结合、网络问政和网下问政的结合等3个角度来完善网络问政。  相似文献   

7.
网络问政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公众参政意识提高出现的一个新概念,是政府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的新方式,是公民行使公民权利、参政议政的新渠道。网络问政对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公民权利的行使与保护,民主政治的发展都起到重要作用。但网络问政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公民问政无序化、问政平台形式化等问题。因此,政府应主动发挥引导作用,采取措施解决网络问政困境。公民也应提高参与意识和参政能力,推动网络问政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党的群众路线仍然是重要的思想资源。在网络政治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应该把握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构建领导与群众互动平台,推进网络问政:推进社会信息化进程,扩大群众基础;提升领导干部素质,促进科学决策;借助网络创新工作机制,构建服务型政府;推进制度化建设,构筑长效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在实践创新中赋予群众路线新的时代内容,才能彰显其当代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在微博时代,越来越多宣传部门的官员,面临着如何说话、如何管理以及如何宣传的问题,如果言行不当,就有可能被网民贴上不恰当的标签。政务微博,顾名思义,就是各级政府为了发布信息、倾听民意、网络问政而开设的微博,致力于与公众对话和互动,建立社会化媒体参政、议政、问政平台。在政务微博中,官员个人微博十分引人注目。身居"高位"者",微"言有力,往往带动一个群体、一个地区都闻风而动,加入到微博江湖中来,听民意,察民情,与网民直接沟通和对话。  相似文献   

10.
政务微博是现代网络技术与建设服务型政府、创新型政府、诚信政府的有机结合。政务微博通过其先天性优势、"蝴蝶效应"和"长尾效应",对公共管理形成独特的作用机理,对社会管理创新与公共管理效能的提高意义重大。政务微博参与公共管理的有效性取决于四方面的条件,即政府机构、官员在参与过程中能否充分发挥各自的角色作用,体察民情民意,实践网络问政;能否有针对性地将不同类型的政务微博应用到公共管理实践,以避免政务微博内容的形式化;开展政务微博的制度保障机制是否健全,以规避政务微博应用主体不作为等行为;能否以先进经验和方式为指导,以明晰政务微博参与公共管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