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修辞学是一门科学。科学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应当不断前进,不断更新。修辞现象是属于文化范畴的。中国传统修辞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现代修辞学在向西方学习的同时,忽视了对传统修辞学的继承。中国修辞学应当高度重视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应当同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同步前进。要避免把修辞学的科学化、现代化简单地理解为西方化。中国修辞学的科学化、现代化是在发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生产方式变革、社会、经济和政治不断发展的综合作用下,我国传统养生文化传承与发展也遇到了新的问题。文章着重从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起源与形成、呈现形式、传统养生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和建议四个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对解决当代传统养生文化传承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推进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发展,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试论我国传统养生文化的发展历程与理论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论我国传统养生文化的发展历程与理论原则黄渭铭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非常重视养生保健,并在实践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逐渐创立了拥有系统理论、独树一帜的传统养生文化。本文拟就我国传统养生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养生理论与原则等问题,根据文献记载,进行综...  相似文献   

4.
宋明理学是援佛入儒、对儒学进行改造的产物。这一文化融合模式为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当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在于吸收现时代的先进文化,对自身的形式和义理进行现代化的重构。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改造 ,较深层次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更新。文章通过论述我国走向现代化进程中重新研究传统文化的意义、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以及传统文化如何走向现代化 ,从而说明在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中 ,应坚持科学精神 ,才能完成社会文化形态的全面更新  相似文献   

6.
张静 《21世纪》2000,(2):12-12
长期以来我们所进行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问题的研究,主要是围绕两个方面展开的。一是传统文化对现代化的影响,二是传统文化在现代 传统文化对现代化的影响是一个现实问题,不管持有哪种观点,探讨这一问题的目的是为现代化服务,因此,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我们首先必须要问的是:“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指的是什么?对于近代人来说,传统文化是他们生活于其中,沉淀于其内心的结构之中,与其融为一体的东西,因而当近代中国面对西方的挑战,国人先是从器物层面反思,进而深入到制度层面,最后挖掘到文化层面以寻找中国落后的原因时,对…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过程中传统与现代化的问题是近年来的学术热点,西方学者的研究已经指出现代化的几种不同模式和实质.20世纪中国科学界的几位代表性人物,在现代化的不同阶段注意到中国的现代化,其实质是科学化,即将科学精神引入传统文化中,而不是西方化,他们给予传统不同的地位和价值.他们的论述对于对待传统具有重要的认识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问题是当前学术界讨论的热门问题,本文在对中西方传统价值观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历程自近代以来之所以如此步履维艰,在根本上是由于中西传统的价值观不相容性以及传统的三大文化战略没有解决这一问题所造成的。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以生态价值观为基础的第四文化战略。  相似文献   

9.
用工业文明最本质的精神来改造中国文化,实现人自身的现代化是当前中国教育改造文化的主要任务。具体来说,一是用科学技术理性和人文精神进行国民文化启蒙和文化改造;二是对教育自身进行深刻的文化性改造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 ,是在近代中国面临深重的民族危机和新文化运动为解决传统文化危机的文化语境中进行的。因此 ,在变革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改造在有些方面还不够彻底。总结传统文化改造的经验和不足 ,有利于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一、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潜结构’的作用”的质疑 1987年《创造与人才》第一期刊登了温元凯、余明阳的《现代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潜结构”的改造》(以下简称《改造》)一文,并作了提要介绍。该文的第一部分,将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潜结构’的作用”归结为:“中国在追求现代化的道路上面临严峻的局势:传统文化‘潜结构’的全方位制约。”实际上是不是这样呢? (一) 在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上面临的矛盾不是传统文化‘潜结构”的全方位制约,而是相对落后的生产力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要求不相适应。因为:  相似文献   

12.
传统文化和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并非二律背反,而是相互包孕和依存。中国式现代化之“成功推进和拓展”,从根本上看乃由其内在的文化基因密码所规约,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基因。其中,“民为邦本”的传统规约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天人合一”的传统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图景,“以和为贵”的传统厚实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意蕴,“勇者不惧”的传统激发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伟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在今天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劲的历史穿透力,归根结底在于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对其进行了激活和唤醒,从而使其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换 ,是我国新世纪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 ,既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的一面 ,也有不相适应从而阻滞现代化进程的一面。同时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中的作用是在社会已发生变迁的基础上的作用。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选择性继承吸收传统文化 ;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广泛吸取全人类优秀文化成果 ;对传统文化进行结构性转换 ,从而实现综合创新 ,创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问题──“21世纪中国文化的展望”主题报告会综述墨生纵观当今中国,15年来的改革开放使现代化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同时,以80年代的“文化热”及90年代兴起的“国学热”为标志,现代化过程中的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问题也日益突...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传统意识的现代化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尤其 是它的哲学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发挥着文化根基的作用。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又为中国人 民认识与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使得传统意识现代化成为可能。可以说,马克思主义能够中国化在很大程 度上得益于中国传统意识特别是传统哲学的影响,传统意识现代化又得益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16.
道家文化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家文化对解决当前最迫切的时代问题能起到什么作用?这是衡量传统文化有无用处的最重要的价值尺度。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科学与民主;法制与稳定;发展与繁荣;道德与廉政;方法与效用等重大问题。在这些最具现代意义的问题上,道家文化仍然值得我们借鉴。只要我们改造运用得当,它是有助于我们实现现代化的。  相似文献   

17.
为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创新的认识,梳理了近代以来学界对中国文化出路的探讨,并结合实际进行了系统分析。分析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创新是必要而迫切的,在创新的过程中必须以价值观念为核心、以理性思维、现实的问题导向为原则,创新的关键在于尊重文化传统的现实和坚持现代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开创内蕴着深层次的传统文化基因。在全面推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中,以传统文化视角回溯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从根本上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内在耦合,对于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根源与价值面向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传统文化中“大一统”理念涵括着党的领导的政治传统;大同理想蕴含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化根基;民为邦本积淀着人民中心现代化的思想源泉;天人合一凝聚着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精神特质;和而不同奠定着和平发展现代化的道德支撑。总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发展始终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并不断从传统文化深邃的思想智慧中汲取丰厚滋养。  相似文献   

19.
彭祖是中国远古道家的衙要人物,他以善养生而长寿。他的重生与弃物,服食、吐纳、守静、导引、房术中等养生理论,对道家、道教及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关于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问题,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理论问题。本文从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对此进行了探索,首次提出了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是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农业科学化、农业机械化,农业产业化,农业集体化,农业生态化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