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聊汉语作为网络技术和交际汉语发展的产物,不仅以其独特的方式反映了网民的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反映了这种思维方式背后的认知心理倾向。本文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说明和分析了网聊词汇的意义建构过程,并以网民的经验和认识事物的规律即认知语境为基础,解读网聊汉语产生和发展的内在认知机制、理据和途径,以提高对新生语言现象的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2.
在目前的情况下,汉语词汇的研究应该从基点开始,深入考察包括认知在内的汉语词汇形成发展的机制,以求新的突破。从汉语词汇的实际出发,以认知活动中的隐喻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三个问题:一,隐喻作为汉语词汇形成发展的一种动力;二,隐喻作为汉语词汇形成发展的一种方式;三,隐喻作为汉语词汇形成发展的一种效应。  相似文献   

3.
浅析英汉"心"词汇的隐喻认知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也是一种认知现象。隐喻的实质就是把熟悉的认知域概念映射到陌生的认知域中,生成新的概念,借以理解陌生的事物。“心”是人体的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在构造概念和理解事物的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对英汉“心”的隐喻词汇的认知特点的对比分析显示,英汉“心”词汇隐喻认知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的映射路径很多也是相同的。但汉语中“心”的映射面要广得多,构成的词汇也多,而英语中“heart”的映射面相对较窄,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两个民族的经验基础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隐喻具象。  相似文献   

4.
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以人的经验和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为基础来观察语言中词汇系统的组织和规律,可以发现,在汉语词汇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发展趋势:辐射和辏聚。它们是汉语词汇发展中的嬗变与回归,成为汉语词汇发展的历史主线。  相似文献   

5.
外来词在报纸语言中作为隐喻概念中的源域概念出现,并与汉语词汇共同组成合成词,描述中国社会现象,反映了语言使用者认知事物的普遍规律,以及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认可,这种主观认知和两种文化的融合必定会丰富汉语语言机制。  相似文献   

6.
词语直接反映社会生活,并与民族文化和社会历史背景密切相关,承载极大文化负荷。在词语概念意义基础上增添附加的民族文化含义,读者要了解民族文化背景才能理解,这种语义称之为国俗语义。由于文化差异,一种语言的词汇在另一种语言中找不到对应词汇,这种现象称为国俗语义词汇空缺现象。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和中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是造成英汉语国俗语义词汇空缺现象的重要原因。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出发,探讨英汉国俗语义空缺现象,指出认知语言学中的体验主义和隐喻理论是解释英汉国俗语义空缺现象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学习者第二语言的认知规律和汉语词汇本身认知特点研究,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旨在为汉语词汇教学服务,使教师在进行汉语词汇教学时能有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汉语词汇本身的认知特点,从而找到一条高效的词汇教学途径。  相似文献   

8.
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以人的经验和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为基础来观察语言中词汇系统的组织和规律,可以发现,在汉语词汇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发展趋势:辐射和辏聚。它们是汉语词汇发展中的嬗变与回归,成为汉语词汇发展的历史主线。  相似文献   

9.
一、汉语词汇的发展变化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因而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虽然同属于一种语言,但是古今之间存在差异,古代汉语的词汇和现代汉语的词汇,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0.
汉语词汇复音化新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汉语词汇复音化新论杨琳一汉语词汇在音节方面从古到今的一个显著发展趋势是单音节词汇比重日趋下降,复音节(主要是双音节)词汇日渐上升,最终取得了绝对优势,这一演变现象通常称为词汇的复音化(为论述方便,下文也用“双音化”这一术语)。关于汉语词汇复音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方言日常基本词汇存在两种差异现象,一种是不同地区对事物的细分程度不同所产生的词汇差异,一种是相同事物不同地区会有不同命名(即一物多词现象),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经验观、凸显观以及注意观可以对此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12.
论英汉词义的不对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和汉语是反映各自不同文化的两种符号系统,是代表各自文化主客观世界的两种特定的表达形式。英汉语言差异现象复杂纷坛,它包括语法、语音、翻译、修辞、语义、词义、文化等方面。本文着重从语言的中心或主体部分词汇——交叉对比英汉语的词汇现象,揭示英汉词义不对应现象,即英语里对中国人来说因受母语汉语干扰而最难于掌握的那部分词汇现象。英语中部分词的构词形式与汉语相同。如hotline(热线)、flowersPOts(花盆)、homeletters(家信)、(luickfrozen(速冻的)、shortsighted(近视的)等等。这些词的表达正好与汉语的表…  相似文献   

13.
从映射论出发,以汉语词汇"青春"为例,讨论其隐喻认知系统.将"青春"的源域分为身体经验和社会经验,其中身体经验可以从五种感官以及人体的各个部分来感知,社会经验始源域可分为自然界、日常生产生活和文化三个源域.本文结论是,人们在理解抽象概念的时候往往借助具体的事物,通过映射对抽象概念进行理解,隐喻实质上就是人类认知经验的映射过程,它作为一种认知手段,成为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4.
从语言接触的视角来看,英源汉语网络词是一种跨语言的认知加工和概念化的结果。根据词汇概念和认知模式理论,这种跨语言的意义衍生过程体现为,词汇概念的选择和融合,包括整合和理解为主的意义组合机制。研究认为,英源汉语网络词的不同形式是在最大认知关联原则支配下,不同识解突显和选择的结果。这种跨语言的意义衍生揭示了其重新词汇化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汉语借形词指的是借用其他民族语言的文字书写形式而构成的一部分特殊的汉语词语。随着当代汉语词汇借形手段的不断成熟与完善,借形词的数量不断增加,类型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从历时发展中,我们看出整个借形词正逐渐成为汉语词汇系统中一个较为完整和严密的子系统。自汉语借形词诞生以来,它就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也具有社会和文化的功用。  相似文献   

16.
汉语词汇之间存在内在的关联性.如果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能够凸显汉语的内在关联性,就能够变改善教学现状,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目前,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过程中,汉语教师往往依据教材中的课文,逐一讲授汉语词汇,课堂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框架语义理论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即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可以以语义为核心进行词汇语域分类教学,学习者在场景中学习汉语词汇,能够激发经验认知,从而深入地理解和灵活地运用对外汉语词汇.  相似文献   

17.
动宾式合成词的词汇化衍生方式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语历史上双音词的产生所体现的由句法到词法的变化实际上是一种类似语法化的语言形式的理据性减弱的变化过程。双音词的衍生属于一种词汇化现象,即短语等非词单位逐渐凝固或变得紧凑而形成单词的过程。动宾式合成词也是这样从一个结构松散、不甚稳定的句法单位演变为个凝固的、稳定的词汇单位的。本文根据当代汉语词汇化研究中的某些研究成果,探求动宾式合成词词汇化的衍生方式,并提出短语降格、构词法、粘合、重新分析、比喻等方式都可以促进动宾式合成词的词汇化。  相似文献   

18.
重叠是汉语语法研究最早被关注的现象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语言现象呈现出不同的变化形式。分析现代汉语中词语重叠的内容、形式、意义以及词语重叠的原因发现,重叠在不同的场合或起到语法的结构性作用。或起到语用的审美作用。无论哪种作用,都反映出重叠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特殊用语现象。我们通过分析这种语言现象,以求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用语,丰富我们的汉语词汇。  相似文献   

19.
面对个体数量众多、情况极度复杂的古汉语词汇系统,根据语言事实调查和认知语言学理论,从“以人为本”的研究思路出发进行汉语历史词汇学研究,首先对围绕人体部位及其各种重要经验而形成的概念基础之上的词汇加以研究,进一步研究这些词汇指称功能的扩展情况,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0.
网络文学是伴随因特网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兴文学样式。其语言作为一种灵活变通的表达方式,与常规语言相比具有新奇简捷、生动幽默的特点,具有独特的语言魅力,因此很受网民尤其是时尚年轻人的欢迎。从语言三要素角度,分别说明网络文学是如何“违背”汉语语音规范、词汇(包括语义)规范、语法规范的。进而分析网络文学语言应如何加以规范使其不断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