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仲裁中是否应当纳入第三人制度在理论上历来争议很大。只有对现有的仲裁第三人概念进行分析,并在对仲裁协议效力扩张、合并仲裁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才能对仲裁第三人的范围予以准确的界定。在我国建立仲裁第三人制度十分必要,在建立该制度时应借鉴各国的相关立法及仲裁规则。  相似文献   

2.
论仲裁第三人制度障碍的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裁第三人制度在我国争议颇大,其与仲裁契约性和当事人意思自治两大制度基石难以契合,并对仲裁民间性和保密性造成一定的冲击,由此陷入理论困境而迟迟不得立法肯定。实体领域协议效力的扩张、仲裁对公正和高效的价值追求、仲裁准司法性、国际性以及第三人本身与仲裁标的之间的实体牵连性则一一突破了上述理论困境。当然,理论困境也同时启示我们在建构仲裁第三人制度时仍需尽量尊重仲裁基本原理,将彼此之间的冲突限制在最低范围。  相似文献   

3.
仲裁是解决国内外经济贸易争端的有效方式。我国现行的仲裁制度与国际上多数国家的仲裁立法相比较过于严格 ,不利于中国仲裁事业的发展。建议立法和司法对仲裁协议应从宽解释 ;严格体现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理论界所提出的关于构建仲裁第三人制度意见的剖析,批判性地吸收其合理成分,摒弃其谬误,提出应坚持意思自治原则并主张以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为构建该制度的原则和主体。  相似文献   

5.
在WTO环境下,中国仲裁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日趋凸现,不能适应WTO客观要求和国际统一化立法趋势,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特殊的立法环境。在WTO环境下,应当完善中国仲裁法律,强化中国仲裁制度的法律国际化特征,加强意思自治和独立仲裁原则,建立临时仲裁制度和执行保全制度,并借鉴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关于仲裁的立法理念。  相似文献   

6.
社会关系的日益复杂使仲裁活动越来越多的涉及到签订仲裁案外人的情况,对于仲裁第三人制度是否设立的问题在我国学术界观点不一。本文在探讨建立仲裁第三人制度时,结合了仲裁的特点、性质、价值理念以及我国仲裁实践的需要等方面,提出了对构建我国仲裁第三人制度一点看法,以期为完善我国的仲裁制度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7.
论国际商事仲裁制度中的意思自治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私法领域,意思自治原则历经几个世纪的嬗变依然活跃。而作为国际商事仲裁乃至整个国际私法制度的基本原则之一,意思自治原则也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它贯穿于整个国际商事仲裁的过程中,既是实质要件又是重要原则;即是骨架又是灵魂。而我国的仲裁制度中同样也贯穿了意思自治原则,在即将修改的《仲裁法》中应进一步体现意思自治原则的灵魂作用并加以灵活应用,以便在新的环境条件下与国际商事仲裁制度接轨。  相似文献   

8.
意思自治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依然活跃,在仲裁领域尤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作为仲裁法的灵魂贯穿其始终,在我国仲裁法中意思自治原则虽然随处可见,但是在现有条件下体现得不够完美,为了使仲裁法在新的环境下与国际接轨有必要对其不足之处加以完善,使意思自治原则更加凸显.  相似文献   

9.
诉讼法规定了第三人参加诉讼的制度,而仲裁是否能将原本是诉讼中第三人的制度和概念移植进来,即除了仲裁协议的当事人,第三人能否参加仲裁?是否应设立仲裁第三人制度?这是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分歧较大的一个问题。作者从探讨比较我国民事诉讼第三人制度的角度出发,对仲裁第三人的概念、范围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从各国和我国的立法实践中探讨确立仲裁第三人制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中韩仲裁立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2年修订的韩国《仲裁法》强调国际化和自由化 ,大量参考和运用了外国先进立法和国际公约的规定 ,在当事人意思自治、仲裁庭的自裁管辖权、仲裁协议的“书面”形式的解释、仲裁中的财产保全制度及申请撤销仲裁裁决制度方面与中国《仲裁法》有很大的不同 ,其中的某些制度很值得我国仲裁立法借鉴。  相似文献   

11.
国际商事仲裁程序开始,不仅是一个客观事实,而且具有法律上的多重效果:争议案件系属于仲裁庭、仲裁时效中断、索赔计算的起算点。尽管仲裁程序何时开始,各国立法与仲裁机构的仲裁规则不尽一致,但大体可分为当事人约定、被申请人收到申请人的仲裁通知之日、仲裁机构收到仲裁请求之日、以仲裁员不同选定方式来确定。以上几种方式均为当事人意思自治在仲裁程序领域的体现。考察中国仲裁机构的相关实践,仲裁机构"受理"仲裁案件成为惟一标准。这种作法不但有违仲裁程序自治,且仲裁机构有越权之嫌。在未来修法或仲裁规则修订中,应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
仲裁裁决被依法裁定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可以达成新的仲裁协议再次申请仲裁,也可以另行起诉。但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裁定确有错误的,当事人应当有权申请执行异议或者通过执行监督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司法实践中存在一种误区,即法院以《民事诉讼法》第237条的规定为由剥夺当事人依据《民事诉讼法》第225条之规定申请执行异议的权利,亟待立法规范。仲裁裁决不予执行制度有其存在的独立价值,但需要立法重造,一是将之与仲裁裁决的撤销制度进行明确界分,二是协调好仲裁裁决不予执行救济与执行异议制度的关系,三是对不予执行裁定的异议进行立法完善,四是加强对不予执行裁定的执行监督,赋予当事人对不予执行裁定的上诉权、申请再审权。  相似文献   

13.
仲裁是一种重要的纠纷解决方式 ,带有“准司法”的性质。本文认为 ,意思自治作为调整私法领域的基本原则 ,在仲裁协议中也有明显的体现。我国的仲裁立法理应对仲裁协议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予以充分的尊重和保护。  相似文献   

14.
若合同中的仲裁条款规定某一方有权提起仲裁,而没有相应赋予另外一方提起仲裁的权利,法院在判断这种仲裁条款的效力时,往往以显失公平为理由认定其无效,学界也有学者持这种主张,然而,这种理由表面肤浅,显失公平何以体现,司法实践和理论都没有深入充分的阐述。从民法的角度分析,这种条款应该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文章针对我国现行仲裁制度在纠错机制和仲裁员聘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设置仲裁自我纠错机制、终局纠错机制的新主张和案外人执行异议制度与仲裁制度衔接的具体办法,分析了公务员兼任仲裁员的违法性和内部仲裁员的危害,提出合理配置各种专业仲裁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基金业整体规模持续扩张,由此引发的基金投资纠纷增长很快,其中涉及基民权益保障的问题一直难以解决。究其根源,不对称的仲裁法治关系成为制约投资者权益保障的主要障碍。而双赢的仲裁法治关系的建立要求改变基民权利保障的内外部环境,维护仲裁救济意思自治的内在价值体系。由于基金投资的集体仲裁机制尚未建立,第三方的公信力不足以确保实现实质上的社会正义,因此,赋予基民"二次选择权"、建立判断型的调解制度等措施的实施,将有利于基民自益权和共益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制度的行政化之检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纠纷解决制度,但它制度设计中的行政化取向却背离了仲裁的本质属性,有沦为以"仲裁"为名的行政调处制度的可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制度改革的方向应当是淡化其行政色彩,向普通民商事仲裁制度回归。  相似文献   

18.
结合案例 ,重点分析了租船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并入提单的有效条件、提单仲裁条款对第三人的约束力 ,以及在伪造、倒签、预借提单和无单放货等特殊情况下提单仲裁条款的法律效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