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现代女性人格话语是建构、生成中国女性现代主体性的重要文化力量。清末现代女性人格话语萌发,它以进化逻辑和民族国家责任为粘合力,将女性同国家和社会直接对接起来。民国初年女性的伦理人格形成,它基于独立自主意识开始塑造性别平等的社会关系,奠定了女性职业化的社会文化心理基础。民国中期女性经济人格话语的强劲言说,推动女性参与社会劳动并获得了制度性权益保护。民国后期女性人格救国话语广泛传播,实现了女性个体性人格的国家主义化,有效动员了女性投身抗战救国运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为指导,女性人格权利的实现同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有机统一在了一起。总之,中国女性人格话语是一个在现代中国社会具有普遍性价值的意义体系,它从封建主义、自由主义形态向马克思主义形态进行演进的历程,不仅呈现出了中国女性现代化转型的历史逻辑和路径特征,还为未来新中国男女平等的社会组织结构树立起了社会文化心理根基。  相似文献   

2.
人类的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不仅造成男女两性主体地位的差异,而且历史地发生了两种不同的人格状态.在传统文化背景下,中国传统女性失去了独立的人格,使其处于被奴役的弱者地位.当代文化冲突也使现代生活中的女性呈现出矛盾的人格状态,表现为(1)追求自我解放与默认传统的矛盾;(2)现代女性人格评价标准与传统女性人格评价标准的矛盾;(3)现代女性人格的主流倡扬与大众传媒的文化错位的矛盾.为此,现代女性的解放与发展需要通过文化整合,确立现代女性发展的主体价值意识,培育求真、向善,崇尚艺术,崇尚理性,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现代人格.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鼓励人们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向往理想道德人格的思想,在今天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传统走向现代的社会转型过程中,有些人视道德精神为草芥,私心膨胀,在"一切向钱看"的歪风中成为利欲熏心、丧失人格、国格的势利小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正呼唤我们在继承中国传统道德宝贵遗产的基础上,在现实生活中提高民众的社会主义道德精神境界,重新确立新型的具有现代思想特征的理想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4.
政治人格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是政治民主化的前提,也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要前提。探究传统政治人格的社会生成机制将为顺利实现这一转型提供方向与路径。  相似文献   

5.
作为我国现代价值变迁历程的一部分,理想人格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衍化,传统圣人人格观受到质疑,在继续吸收传统儒家人格学说的同时,逐渐蜕去传统理想人格学说的“圣贤”色彩,显露出现代化、平民化人格不断涌现的过程。近代哲学家对传统儒家圣人人格理性主义的批判和结构,并不意味着绝对否定和消弭理性,是对传统儒家理想人格理论的克服和超越。随着科技发展,社会的现代化,人格也必定要发生嬗变,大多数社会成员正在逐步理解和接受现代化的精神,按照现代化的要求和方向调整、选择和重塑自己的人格,建立起与现代化相适应的积极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6.
“世界历史”的形成是人的现代化的必要前提 ,狭隘地域性的乡土中国走向“历史世界”必然伴随着传统中国人格转型为现代人格。对外开放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关键。中国要培养的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相似文献   

7.
对理想人格模式的设计和构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应既继承历史 ,又构建具有时代气息的理想人格 ,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  相似文献   

8.
新近不断上演的许多社会冲突事件,折射出了中国传统文化沉淀的人性内涵,尤其是哪些与中国传统儒道互补文化紧密相关的典型的人格特征。儒道互补人格的形式、内容及其特征受限于儒道互补文化的整体特征,形成了一个二而为一的有机体系。人物心理传记法及心理测量法的研究结果均表明:中国人的人格特征显现出了道中有儒、儒中有道的儒道互补的格局。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王安石和嵇康的比较心理传记学分析,进一步探讨了儒道互补人格的内在机制,结果发现:儒道互补人格的变动机制与社会环境、个人独特的性格及内在理想三者间的互动有关。  相似文献   

9.
公民人格是解读公民社会合法性与价值合理性的深层判据,它建基于公民社会的制度存在,孕生于公民伦理的精神价值。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社会趋向与公民伦理诉求,决定了传统人格走向公民人格的必然趋势,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人格塑造,是在传统文化语境和现代化现实境遇中发生的,受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制约。公民人格的历史缺场与现实吁求,决定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格转型充满对主体性精神、契约精神、规范性精神、权利与义务对等精神、社会正义精神等理性精神形态的希冀与期待。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变迁的视角下,人格变迁,特别是个人现代性(心理现代性)的研究,强调的是探讨分别对应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人格特征,即将人格作为一种社会变迁的后果来看待,而不是对社会变迁具有建构意义的因素来看待.变迁人格是个体在应对社会变迁这一重要社会情境而形成的心理特质,是个体知觉和应对变迁的较为稳定的取向.这一新概念,将丰富社会变迁视角下的人格研究.  相似文献   

11.
争自由、谋自立,是近代妇女觉醒的重要标志,20世纪初年,伴随着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深受欧风美雨浸润的先进女性,积极吁请女性自立,把女性自立与男女平权、强国安民联系起来,对女性自立自强之途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可贵的实践,由此形成了富有时代气息的女性自立观;近代女性自立观的确立,是对传统“妇功”观的有力否定,它不仅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至今仍不失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2.
重视优良心理品质的构建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良好的心理品质是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的一个基本要求。怎样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为依据,根据现代青少年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构建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3.
七大是民主革命时期党召开的谋划“建设新中国”的一次重要代表大会。七大不仅提出了“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现代化奋斗目标,而且论证了中国的“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构建了全面发展的中国“现代化社会”的蓝图,指明了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根本道路和重要政策,初步回答了中国怎样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课题。七大对中国现代化理论的贡献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清末女子留学日本的起因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女子留日是甲午战后民族救亡运动的产物,又与进步舆论的呼吁和男子留学的推动密切相关。留日女子是中国女性走向世界的拓荒者和奠基者,也是中国女性由传统步入现代的先行者;她们成功地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女性的新形象,促进了近代女子教育制度的确立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心理学科体制化过程体现了近代科技移植于中国的一般模式,即留学生知识群体发挥了核心作用。在大学系科、学术研究机构的建设,专业学会的成立及专业期刊的发行等方面,都充分反映了归国留学生的卓著贡献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现代性视野下的"科玄论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生于1923年的科学与玄学论战是现代中国思想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从现代性的视野下去考察,可以得出如下认识:论战上是中国知识界对于西方现代化运动发生以来所经历的种种“事变”的一种反思,是就现代化这一世界性进程所引发的“中国问题”而展开的一次哲理对话,同时它也以其对中国哲学发展诸路向的揭示和基本框架的奠定,构成了中国哲学“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7.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逼与西学的输入 ,开启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程 ,也启动了近代中国人文化心理步入现代型态的心路历程。面对潮涌而入的西学 ,身处民族危亡中的近代中国人 ,内心深处历经了碰撞与整合、困惑与认同、离异与回归的曲折反复。文章在描述这一心路历程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些国民心理现代化建设的思路和构想  相似文献   

18.
从性别冲突的角度来看,民初女子参政权运动的失败,女性参政要求被拒,可谓典型的性剐歧视案例.民初女性对于性别歧视问题的自觉与反思,表明其女权意识的初步觉醒.这对于促进近代中国女性的思想觉醒,推动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进步,均有着积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实现党的现代化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成功的关键,是党自身建设面临的动态的、发展的课题。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实现党的现代化必须努力实现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党员和干部素质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文化积淀的国家。因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社会中存在的同质性的不变因素,所以中国现代化每前进一步都要经过激烈的冲击和震荡,都要付出重大的代价。中国文化与现代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现代化的选择,现代化也面临着传统文化的选择。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如何推进现代化,我们应从二者的关系来思考。中国传统文化怎样调整才能适应现代化的生活,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