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4 毫秒
1.
“班班通”的迅速推进和实施,极大地促进了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有效地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课堂教学信息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时也引发了教育教学环境及方式的重大变革。作为身处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顺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更好地运用“班班通”来服务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将其系统、有效地应用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之中,做到现代信息技术与品德与社会课程深层次、科学地整合,提高信息化教学的实效性,最终全面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过程中,借助“班班通”网络资源让教学内容集文字、图像、动画等信息功能于一体,最大限度地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使传统的课堂教学得以优化,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3.
教师要让学生学好品德与社会,就要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喜欢《品德与社会》学科,真正参与到《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感悟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方面进行。一、多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品德与社会》课有些内容理论性、系统性较强,要把抽象的观点、深刻的道理向学生讲清楚,难度较大。对我们教师来说,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提高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归纳论证等能力是相当关键的。而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用,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设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科学利用网络资源去培养兴趣、激发热情、突出重点、联系实际、突出本位、增强实效、丰富内容、优化结构等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思想政治课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更好地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弘扬正气,拓宽学生学习内容,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运用,从而使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内容和手段更加丰富,提高了品德与社会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班班通网络资源与语文课堂学习相结合具有创设特定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轻松快乐学习。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家对中小学信息化建设要求越来越高,国家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各中小学基本实现"班班通"。目前农村学校也已普及。"班班通"作为崭新的现代化教学形式,教师可以利用它进行多媒体演示课件、播放视频、展示电子课本,让教师改变了传统的"黑板+粉笔"的课堂教学方式,班班通真正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形成了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有了班班通参与的多媒体教学真正使学生做到想学、乐学、善学,使教学效率达到最优化,让我们的课堂教与学更轻松。  相似文献   

7.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愿意参与 1.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教材本身枯燥无味,教师必须善于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将枯燥内容生动化、有趣化,以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的佳境,从而唤起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品德与社会课程肩负起塑造学生灵魂,使学生明理,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重要使命。然而,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面临诸多困难,教学落实到位不佳,影响学生的成长。要想解决存在的问题,需从思想上重视,加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并且优化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学科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把学生的品德教育落到实处,使品德与社会课真正成为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课程。  相似文献   

9.
如何使课堂教学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和谐互动性,是实施新课改的主要研究目标。本文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的转型与升级;采用多维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探究,主动合作,和谐发展,强调学以致用,鼓励应用创新,力求抢占课堂教学制高点,使课堂教学最优化,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相似文献   

10.
班班通设备在我校安装后,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科学、灵活、恰当地运用好“班班通”设备,对于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学校每个班都安装了班班通工程,上课应用班班通,感觉不但课堂氛围活跃,而且学生学习的效果较以前有了极大的提高。“班班通”教学具有新颖性、互动性、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的特点。“班班通”作为教学的一项辅助手段,可以让抽象变得直观。  相似文献   

12.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让学生学习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的学科,它作为小学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担负着培养学生道德观念,指导学生道德行为的最根本的任务。知的目的在于行,激发道德行为作为品德教学的基本环节,直接指向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德育目标。能否使学生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并使之科学化和持久化,是品德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合作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应用得最多的方法之一,学生自主、合作能力是学校培养学生的一种基本技能。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每个学生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学生具备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在高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应用较多的切块拼接法是合作学习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及大量普及给现代社会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使常规课堂教学形式变得更加丰富,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发挥,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5.
"班班通"的建立使得信息技术能够真正进入日常课堂教学,为探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最终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人才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文本结合当前"班班通"建设和应用的实际情况,从四个方面反思了"班班通"所引发的人才培养路径以及课堂教与学的变革。  相似文献   

16.
结合《新课程标准》,笔者针对“实践是知识的源泉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进行了探究。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从“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实践能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实践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实践有助于学生学习的创新,”这四方面进行了尝试,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中动脑思考,动手实践,获取丰富的活动经验;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17.
道德存在于儿童生活中。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在教学中,开展体验式教学,激发体验兴趣,以兴趣驱动学生学习;精心设计活动,让学生体验真过程;引导切身体验,获得感悟内化为个人品德,能够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本文阐述了在课前、课中、课后重视体验,通过有效措施促进体验教学,实现学生智力的发展、品德的形成和人格的完善,让体验成为品德课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巧用班班通资源,更好表现出传统教学技术所不能表述的内容,取得了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效果,为优化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服务,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把学生领入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班班通设备在我校安装后,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科学、灵活、恰当地运用好"班班通"设备,对于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教具、学具、课件、投影、幻灯、录像等多种媒体被广泛地开发,并运用到了课堂教学之中,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大大丰富了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生活情境和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