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杜甫《前出塞》新解王崇王晓秋对于杜甫的《前出塞》一诗,学者们一般皆认为它是一首反对唐王朝开疆扩土、进行侵略战争的诗。如萧涤非先生认为:“在安史乱前,他(杜甫)就反对统治阶级发动的侵略战争。《前出塞》说:‘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①金启华先生则说...  相似文献   

2.
《前出塞》和《后出塞》的创作时间旧注多有歧说,根据内容判断这两组诗当作于安禄山起兵到关中失陷之前,两组诗歌的创作时间相隔不远。突发的战事引起了杜甫对出塞、军事等问题的反省。杜甫放下士大夫的身份意识,自觉地站在从军者的立场上叙述出塞的经历,深入探寻出塞作战的心路历程,并对当时流行的建功受赏传统观念作了冷静的反思,对战争的真相做出了直接判断,这是杜甫对乐府诗歌艺术特色和社会功能的独特理解。旧注认为《前出塞》是为哥舒翰备吐蕃而发的,这一观点值得商榷。如果按照诗史互证的思路来推求,杜甫笔下的出塞指向是西州为中心的安西北庭区域。但是杜甫本人从未有过出塞西域的从军经历,友人岑参从军西域的经历及其所作诗歌,可能对他合理掌握写实与想象之间的艺术张力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杜甫(712—770)的诗歌以广博深厚的内容和丰富多采的艺术形式为我国文学积累了大量财富,他把中国古典诗歌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秋兴》八首是杜甫在公元766年(大历元年)、55岁旅居夔府时的作品。这是八首蝉联、结构严密、抒情深挚的七言律诗,体现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写这组诗时,离开安史之乱的爆发(755)已十一年,自诗人759年弃官走秦州、辗转入蜀已过了七个  相似文献   

4.
《饮酒》诗是陶渊明的名作,这组诗共二十首。其中第五首《结庐在人境》写得最为出色。全诗是这样的: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相似文献   

5.
墨人从1940年开始发表新诗,已出版诗集《自由的火焰》(1950年自印),《哀祖国》(1952年大江出版社)、《山之礼赞》(1980年4月秋水诗刊社)。最近又出版了《墨人半世纪诗选》(文史哲出版社1995年1月版)。如今他已过古稀之年,摆在我们面前这部新著,大体”上反映了他五十多年来为新诗所付出的精力与代价。这本“半世纪诗选”,内容极为丰富:其中,1975—1994年间的诗收入别首,包括卷首诗2首,大陆诗抄(组诗)16首,大屯小唱(组诗)4首,山之礼赞(组诗)5首,植物风采(组诗)6首,动物群相(组诗)21首,欧洲心影(组诗)5首,…  相似文献   

6.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是一很系统、很有序的组诗,归旨无它,只在“忧思”二字。“忧、思”二字在组诗里反映的情感程度是渐变的,即“忧”的情怀由第一首起的浓烈、沉郁开始,在逐渐地减淡,渐薄;而“思”的追问则在起初的无序、慌乱转为浓厚的玄思与有目的追寻。拙文将在阮氏的忧思历程里对其诗歌创作与哲学思考作一番剖析。  相似文献   

7.
《饮酒》二十首是陶渊明的名篇。笔者此文试图从组诗思想层次入手,发掘其作品的审美价值,探索陶公从出仕到归田思想发展的历程。我们知道,陶渊明组诗《饮酒》二十首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对时间的推移,对社会现实和自身生活作出敏感的反映而产生的,作品也正是通过咏叹和悲哀的方式寄托其深沉的思想感情的。那么,作为组诗,《饮酒》是以怎样的艺术结构手段来完整而和谐地展示这种思想感情的呢?考究《饮酒》,其深于布置的章法与诗人思想心理层次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史书记载,陶潜"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陶潜爱好饮酒,并写了大量的饮酒诗,尤其以《饮酒》组诗二十首最为著名。本文以其中的第五首为研究中心,拟分析其酒诗的深层意蕴——琴境,以深入解读诗人以"自然"为特征的人格和诗格。  相似文献   

9.
杜甫不仅工于五言律诗的炼字炼句,对于其章法布置,亦是不拘常格,得心应手。这不仅体现在其五律的起承转合之法中,也可以从其五律连章组诗中得到印证。现存杜诗共1458首,其中五言律诗有630首,是现存杜诗中占比最大的体类。研究杜甫五言律诗的章法,可以大致窥见杜诗章法艺术的全貌。  相似文献   

10.
陶渊明《读山海经》13首的具体写作时间,学术界有两种意见:一是系于归隐之初;二是系于宋武帝永初三年。本文认为:13首并非一时所作,当起于归隐之初,止于武帝代晋。组诗《读山海经》可视为陶渊明归隐之后情感的浓缩,凸现出其性格的多面性。其性格及爱好与书中描写的内容有某种契合,其情感从阅读与创作中得以交融宣泄,这就是作者对《山海经》情有独钟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1.
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有充实的内容,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桃花源诗》是他晚年写的一篇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喜爱,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在《桃花源诗》前写了一篇记。记实际上是诗的长序,能独立成篇。这两篇作品可以说是姊妹篇。《桃花源记》是一篇优秀散文。它通过渔人偶入桃花源所见的故事,生动地描写了桃花源社会概貌。《桃花源诗》是一首五言古体诗。它深刻地叙述了桃花源社会形成的历史原因和社会特点。一诗一文,形式不一,主题相同,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和现实社会完全对立的理想社会。  相似文献   

12.
郭沫若先生的《李白与杜甫》发表20周年了.它的问世,曾激起许多人的不满与愤怒.有人因此发表文章,不点名地斥骂郭老是"党棍"、"学阀";当代著名的杜甫研究专家萧涤非先生,"差不多在拜读的同时,就想写封信或者别的什么东西向郭老请益",以后终于专门写了《关于(李白与杜甫)》一文,虽然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但也如"冤家对头",大有满腔积愤,不吐不快之势. 20年前,我国政治思想领域存在着严重的左倾错误,郭老的《李白与杜甫》留着这个时代的深刻印记.它对杜甫的基本评价,违背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对《三吏》《三别》等诸多名篇的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离开人间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认真、全面地评述他的《饮酒》诗的论者并不多见,而从他二十首《饮酒》诗中,仅摘录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几句,或至多援引一首诗作为论据,便认为陶渊明“静穆”、“悠然”者,历代有之。笔者在本文中欲对陶渊明的二十首《饮酒》诗,做一次综合探讨,以便对这一组诗和陶渊明的为人作出较全面的评价。陶渊明的《饮酒》诗主要反映了他哪些思想情绪,从诗前的小序便可以看出其大概。其小序有云:  相似文献   

14.
《文选》是李白《古风》五十九首的一个重要艺术渊源。具体地说,《古风》组诗在主题、风格、创作技巧等多个方面受到《文选》《古诗十九首》、阮籍《咏怀十七首》、左思《咏史八首》及郭璞《游仙诗七首》等的影响。藉此不难发现,李白和杜甫一样“熟精《文选》理”。  相似文献   

15.
龚自珍的具有诗史性质的大型组诗《己亥杂诗》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矛盾 ,具有诗歌艺术上的鲜明个性与创造性。刘逸生先生所著《龚自珍己亥杂诗注》(中华书局 ,1980年 ) ,详赡、精到 ,人们今天能顺利读通这组诗的文字 ,领略其精义 ,欣赏其健笔 ,完全是拜刘先生之赐。但刘注也偶有误读。文章以其中 9首诗为例 ,对刘先生的注释与解说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16.
郭沫若同志写的《李白与杜甫》一书,自一九七一年十一月问世以来,可以说是一家之言,很少有人评论。可喜的是近两年来,才引起了人们的注目,越来越多的同志对此书发生了兴趣,写了一些评论性的文章,从不同的角度谈了对此书的看法,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合情合理的,也是颇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唐玄宗天宝末年至肃宗至德、乾元之间,唐王朝经历了天翻地复的大变动,诗人杜甫也几度播迁,尤以乾元二年十二月自陇右赴成都为诗人一生中的一太转折点。《发同谷县》诗原注:“乾元二年十二月十一日,自陇右赴成都纪行。”这一组诗以《发同谷县》始,以《成都府》终,共十二首,在诗人一千四百多首诗歌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论其体裁,为五古之佳作、大篇,论内容为旅途、山水诗之戛戛独造者。在很大程度上足以显示诗人在此一  相似文献   

18.
《白云鄂博诗抄》是我自治区满族诗人戈非六十年代初期所写的歌颂包头矿山建设者的一组抒情短诗。组诗一共十首约二百五十余行。其中《攀登》、《矿石吟》、《老长征》三首,发表于1963年《诗刊》12期;《疤》、《五个女同志》、《钻天杨》、《爆破工小传》、《穿工装的姑娘》等七首,分别发表在《包头文艺》1964年第1期和第4期。“白云”组诗的发表,在当时曾产生过撼人心魄的力量,已故的著名作家邓拓同志就曾以“白云诗句振衰残”的诗句给予赞许。今天,我们重读这些诗章,仍深深感到它激豪情与“振衰残”的力量。最近,为了向青年朋友们介绍内蒙古自  相似文献   

19.
《四首四重奏》是托马斯·艾略特不惑之年以后精心雕琢的巨制.组诗出版后褒贬不一,但是近年来的评价似乎趋于一致,一般评者都认为它是艾略特诗歌艺术创作的顶峰.就其内容而言,除了虔诚的基督徒外恐伯很少有人会对组诗的宗教思想发生共鸣;但是著名的加拿大文论家弗莱说得对:“批评的一个中心原则是,或者应该是:没有一位大诗人应由于他的观点而站稳或跌倒”.从历史的观点看,艾略特这组诗是他一生在信仰上摸索的自然总结,也是他在艺术上拓展创新的重要里程碑.因此如果艾略特在诗歌艺术上对我们还有借鉴意义的话,那么就大可不必因为这四首诗有明显的宗教色彩而加以忽视.  相似文献   

20.
清代山西寿阳祁韵士所作的《西陲竹枝词一百首》是一组具有代表性和创新性的竹枝词作品。其内容涉及西北边陲的山川地理、民情风物等各个方面,堪称一部完备的“西陲风土志”,扩大了竹枝词的表现范围。其作以阵容庞大的组诗出现,并采用了“诗中夹注”的样式,使竹枝词的表现形式更加灵活丰富,在艺术风格上也有明显的变化。因此,祁韵士和他的《西陲竹枝词一百首》是竹枝词发展史上不可忽视的作家作品,是研究竹枝词的一则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