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梁实秋先生是中国现代杰出的散文家、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在家庭教育方面,梁先生也不乏可圈可点之处。教育子女的问题,梁先生在《孩子》一文中说得最是透彻。在他看来,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正确的引导。实际生活中做父母的大多溺爱孩子,他甚至略带调侃地新解"孝子"。说从前的孝子是孝顺父母,如今的"孝子"是"孝顺孩子","孩子是一家之主,父母都要孝他"。在文中,梁先生说见过  相似文献   

2.
给孩子报培训班、训练营,父母不断地听各种专家讲座、看各种育儿视频,到最后,孩子疲于应付,而父母也焦虑不堪,这已经成了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这个现象的背后,潜藏着很多父母"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想法,同时,也有不少父母担心"未来将是人工智能时代","绝大部分孩子毕业就失业,未来竞争将更加激烈,现在不努力未来就会被社会淘汰"。在这些信息的影响下,父母产生了集体焦虑与恐慌。  相似文献   

3.
正当孩子胆小、怯懦,挨了打也不还手,一遇到困难就退缩时,父母总是很担忧,孩子将来怎么在社会上立足?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变得更勇敢呢?孩子胆小怎么办?总被人欺负怎么办?一遇到困难就退缩怎么办?越来越多的父母焦虑孩子不够勇敢,缺乏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融入新环境、新关系的能力。怎么让孩子变得更勇敢呢?让孩子变得勇敢的首要条件,恰恰是父母能接纳孩子的"不勇敢"。当无论自己是否勇敢,父母都一样爱时,孩  相似文献   

4.
正我希望你健康、快乐、勇于尝试、独立思考……这是父母最想跟孩子说的话。孩子,首先我希望你是健康的。"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是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在他的《教育漫话》中的第一句话。这也是我最想和你说的第一句话。无论是事业有成还是个人幸福,健康的身体都是基础。我相信绝大多数的父母像我一样,在孩子刚出生时,唯愿孩子健康。然而,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会发现父母的嘴里多了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吃饭没人多,个头没人高,成绩  相似文献   

5.
正当家里有了两个以上的孩子,而且孩子之间年龄差距较小,父母就会意识到"兄友弟恭"只是一个传说……当家里有了两个以上的孩子,而且孩子之间年龄差距较小,父母就会意识到"兄友弟恭"只是一个传说,前一秒他们还抱在一起柔情蜜语,下一秒可能就是你哭我喊、大打出手。于是,父母的万能职业表上又多了一项工作:家庭警察。清官难断家务事,父母怎么解决孩子之间的争端,也是一项极难的工作。尤其当自我情绪不好时,心中就像埋着地雷,孩子一哭就立即引爆,理智、平和、温柔全部炸  相似文献   

6.
正如果外国人来中国,一定对一个叫"别人"的人感兴趣,因为几乎每个人都提到过他。尤其是中国的父母们,他们最爱对孩子说的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那么听话,你怎么就这么闹?""你怎么不跟别人家的孩子学学,成绩这么差!"……我就是在"别人家的孩子"阴影下长大的小孩。不幸的是,如今我已为人父母,却仍有很多小孩还在经历和我一样的痛苦。诚然,关注他人、从他人生活中获取经验,是非常正常和积极的人类生存方法。可是,不少父母运用此法却只完  相似文献   

7.
正在当今社会,只会打理孩子的吃穿住行已经不再是"好父母"的标准,能够帮助孩子培养好习惯、塑造好性格才是"好父母"的重要任务。无论是朋友圈,还是育儿网站,德国妈妈们的育儿方式素来备受推崇。一组简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德国妈妈是如何解决与孩子有关的"常见问题"吧——  相似文献   

8.
一个教育机构进行的"感恩之心"问卷调查,结果令人深思:大多数孩子竟然不知道父母的生日。没有一对父母不记得自己孩子的生日,可是为什么这么多孩子却不把父母放在心上呢?当家长们都沉浸在培养优秀孩子的教育大业时,是不是还忘了做点儿什么?  相似文献   

9.
正真正的爱,不一定就是物质上的均等,简单地"一碗水端平",而是真正关注到每个孩子的需求。一个朋友,家里有三个孩子,因为父母有重男轻女的思想,生了两个女孩后终于有了一个男孩。这个万千期盼的弟弟,是父母、爷爷奶奶最宠爱的,但却是家里最"不懂事"的孩子。我妈妈常常不解:"当时就为了要个男孩,他父母拉扯这么多孩子,多辛苦,没想到,闺女都很  相似文献   

10.
<正>对于"黄色"父母来说,他们认为严格是为孩子好,如果遇到"蓝色"或者"绿色"的孩子也就罢了,可偏偏"红色"孩子,却是最热爱自由浪漫的那一群……有一个女孩,不仅成绩优秀、外表靓丽,还爱好广泛、性格温和,这样的女孩不仅男生喜欢,女生也羡慕。但她却跟我说,那只是表象,她内心有数不清的烦恼。细问之下,才知道和她的父母有关。她已经老大不小、谈了恋爱,却不敢跟父母讲。她说,自己也  相似文献   

11.
孩子能接触到的价值观越来越多元,所以家庭中的德育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由此,我们更需要思考的是,父母应该如何更好地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以及价值观的引导。我们不妨先来想象一个对话场景:孩子跟父母表达自己想在周末去参加志愿服务活动,那么,父母会怎么回答?"这主意不错",或者"好啊,热心公益是好事"……这些回答方式也许能够给孩子带来一些鼓励,却无法澄清孩子自己的思想和更深层次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防性侵,是儿童性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父母在教孩子保护自己的过程中会向孩子强调,离"坏人"远一点。那什么样的人是"坏人"呢?很多人会说,男性、长相凶狠或猥琐,类似童话故事里大灰狼的形象,实际上真的如此吗?针对儿童性侵案件的调查发现了这样一个特点:作案者70%以上是熟人,老师、亲戚、家长的朋友,不论性别、年龄,"坏人"根本无法从外表上辨别出来。所以,很多父母笼统地教孩子识别"坏人",很可能是无效的。  相似文献   

13.
火车保姆     
正德国铁路有一项特别的"火车保姆"服务,用来帮助父母分居两地的孩子搭乘火车探望亲人。"火车保姆"大多是由训练有素的大学生或离退休人员组成的志愿者。可是,德国为什么要开展"火车保姆"这项服务呢?朋友介绍道,目前德国有100万孩子的父母因为工作或离婚等原因,长期分居两地,每逢节假日,他们的孩子经常在两地之间来回乘坐火车旅行,探望亲人,而父母的其中一方由于工作或其  相似文献   

14.
拯救网瘾孩子的关键在哪里?从2005年到今年的今天--我们网瘾门诊部救助成功的十几个孩子看,关键在于培养孩子的生活目的性和其控制自己的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的影响外,关键的关键,是家长,也就是孩子父母与孩子的沟通程度.一般讲,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比较亲密,比较了解,而且是亲生骨肉,能够以爱心、真心、耐心帮孩子,启发孩子,让孩子从网瘾陷阱中回归到正常.事实证明,只要做到了这"三心",加之方法对头,坚持到底,绝大部分网瘾孩子是能挽救过来的;哪怕这中间有反复,最终总能将孩子引入健康之路.我们门诊部就遇到这么一个由父母从外省带来的、在高中一年级读书的网瘾孩子,经过我们的心理治疗,加上我们告诉其父母--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与孩子相处,如何帮到孩子的心里去.这样,孩子在我们这儿基本转变后,与其父母回去,不久,就恢复了正常,好好读书上学了.现在,将父母与孩子相处需要注意的10个方面写在下面,供有网瘾孩子的父母参考:  相似文献   

15.
乔贝 《伴侣(A版)》2021,(2):28-29
1.讨好型 这一类型的孩子,他们从小优秀,是众人眼里"别人家的孩子".虽说他们活成了别人眼里的骄傲,可在内心深处,他们却非常卑微. 这类型的父母眼中,优秀没有尽头,即便孩子再出色,也难以得到父母的肯定.为了讨父母欢心,孩子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用更好的表现向父母证明.  相似文献   

16.
在孩子们眼中,能得到压岁钱,春节成了"致富"的好日子,很多孩子都有不错的"收成"。随着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孩子们的压岁钱也越来越多,如何让孩子合理使用"压岁钱"成了不少父母头疼的话题。那么,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的"压岁钱"是如何看的?针对孩子他们是否有理财计划?上海创信市场调查公司对此进行了专项调查。  相似文献   

17.
转眼间,"六一"儿童节又到了。儿童节是孩子们最幸福的日子,因为每到这一天,父母都会想方设法地让孩子们开心。他们会带孩子去游乐园,排一两个小时的长队,挤得大汗淋漓,只为了让孩子玩上海盗船或是过山车;他们会给孩子买最高级最安全的玩具,甚至不惜海外代购;他们会带孩子去旅行,从国内玩到国外……可奇怪的是,他们却不肯每天抽出几分钟,陪孩子玩一会儿最简单的亲子游戏。还记得"躲猫猫"吗?还记得"丢手绢"吗?还记得"老鹰捉小鸡"吗?我们小时候玩游戏时,总是跟小朋友们在一起,看不见妈妈的身影,因为她们总是"很忙"。可当我们做了父母,我们却依旧把孩子扔给幼儿园,扔给玩具。当孩子不爱和我们说话了,不去幼儿园了,不做我们让他做的事了,我们才开始着急,使出威逼利诱的十八种武器。其实,要想让孩子接受你,就得运用他们能够听得懂的语言来跟他交流。游戏就是孩子的第一语言。游戏对孩子的成长意义重大,也是能带给父母最多喜悦的神奇之路。尤其在跟孩子发生争执和矛盾的时候,游戏经常能够很好地改变气氛和化解对峙,让父母与孩子很快融洽起来,连孩子身上的小问题,也能在游戏中迎刃而解。用玩的方式跟孩子说话,将快乐渗透在生活里,才是送给孩子最好的儿童节礼物。  相似文献   

18.
没有哪个孩子那么恨家庭、恨父母,他们离家行为的背后都有着复杂的原因。"其实我不想流浪"是大多数孩子的心声。  相似文献   

19.
正"我是从哪里来的?"几乎所有的孩子都问过父母这样的问题。日前,微博上有人提出这个问题,引起数千网友晒身世:众多来自"垃圾桶"的邻居互相问候、来自"买奶粉或充话费附送"的网友自嘲、来自"卖烤红薯的大叔"的网友晒童年恐怖感觉……然而,专家认为,在父母那里看似玩笑的笑谈,可能会对儿童心理造成伤害,甚至影响孩子对父母的信任。  相似文献   

20.
网购一大堆课程,奔波于各种讲座,行走于形形色色的咨询机构,这是许多父母忙碌的身影,他们希望通过了解更多的知识,来提高自己的育儿能力。但层出不穷的理论和方法,又让他们无所适从,常常陷入疑惑、纠结:养孩子到底有没有标准答案?高岚说:"其实,教养孩子没有标准答案。如果有,那就是—真诚做自己,才能好好做父母。"父母做好自己,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如果父母了解自己,对于自己的未来是确定的,知道自己接纳什么、拥有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同时也了解自己的孩子,才能把一份属于孩子的未来交到他们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