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现代汉语“被”字句的关键是要满足终结性,即谓语部分要求包含某种终结点。在考察了大量语料的基础上,本文尝试性地研究了“被”字句谓语动词终结义的表现形式及其限制条件。其中动结式结构是最适合于被动式的谓语形式,是被动句的原型。对于一些影响义内涵的动词,我们可以采用体标记来进行有界化。此外,谓语动词后带宾语和“所”字标记也是谓语动词有界化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汉语动词被动化理论对"被"字句的生成进行新的探索,认为汉语的"被"字句不是通过移位生成,而是通过"纯粹合并"生成。汉语动词被动化的基本结构可以表述为"……被VP……"。长、短"被"字句具有不同的生成模式,短"被"字句是汉语"被"字句中的基本式,长式"被"字句中"被"字后面的名词是动词功能"再造"的结果,不能随意省略。汉语"被"字句中的其他典型结构可以解释为,以初级收敛为前提,由动词进行功能"再造"后而产生的VP重新参与被动化。  相似文献   

3.
汉语句段表达与谓语中心语对应,语义表现上以"事件"为主要表现形式.所提"内套"与"外套",主要是就结构形式来说的,具体是对应一个事件还是两个事件,要依据句子的实际情况来定.汉语表存现的位移类被字句既包括部分带得字补语和保留宾语的被字句,也包括谓语动词后接趋向动词或其他类动词的情况.汉语存现类被字句多数在谓语、定语和宾语位置上出现,基本不在主语位置上出现;同存现类事件搭配的包括普通位移类事件、言说类事件和击打类事件,基本排斥认识类事件;事件关系主要呈现为时间关系和因果关系,其他关系类型的比较少.存现类动词后所接趋向动词或其他类动词,也属于一个独立的句段,存现类被字句在句段与事件的对应上基本是两个句段对应一个事件.有的谓语动词后接处所补语,与所修饰的补语中心语构成两个句段,但对应的是一个普通位移事件,而不属于一个存现类事件.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的介词多是由动词语法化(虚化)而来,"问"也不例外."a问c日b"句式是"问"字语法化的基础.在这一句式的频繁使用中,"问"字语义泛化,削弱了"问"的动词性,使其"询问"义消失,因此不再指示时间信息,虚化为介词;整个"a问c日b"句式由连动式变为状中式."问"虚化为介词后,对"问"字句(含有介词"问"的句子)中的谓语动词形成制约只有三价的、内向的动词才可以进入"问"字句.与"问"相应的"答"字却没有语法化,那是因为"答"字预设了前文有疑问信息出现.  相似文献   

5.
在日常交际特别是网络中,新被字句(如"被自杀"、"被代表"等)屡见不鲜,俨然成为一种很受欢迎的固定表达。在新被字句中,"被-"是一种标记,但未必是被动标记。新被字句从传统被字句中剥离出来,"被"的意义经历了语义浓缩,被"专化";其后又作为一种原型义参与到其他词汇的组合中,构成"被XX"词族,且被赋予新的语义,这是"类化"的过程;最后,随着使用范围的扩大,"被-"在保留基本语义的基础上,失去了某些语义特征,这就是"泛化"。在此过程中,"被-"标记逐渐完成语法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差比标记“比”字经历了从实词到虚词的语法化演变,学界一般将其视作介词,其句法功能为引出比较基准。然而,与“比”字具有同样句法位置和功能的“不比”、“不如”、“没有”等词都被认定为动词,这有违句法特征的判定原则;介宾短语作状语影响小句语义的表达;作为介词的“比”不符合以谓语为中心的否定句法操作和跨语言共性;“比”字为小句谓语遵循汉语句法的“时间顺序原则”。研究发现,现代汉语“比”字句中的“比”应为动词。  相似文献   

7.
指令型"由"字句和述令型"由"字句是"由"字句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它们都以"指令"为核心,但述令型"由"字句中的"指令"来自于说话人的主观认定。指令型"由"字句和述令型"由"字句在谓语动词、施事的生命特征、时体特征、状语和补语等多个方面存在着对称与不对称。  相似文献   

8.
从语义关系看"AのはBだ"句式的成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裂句"AのはBだ"能否成立、以何种形式成立,都与该句式中被焦点化的成分B跟A部分中的谓语动词在语义关系上相结合的紧密程度有关.当被焦点化的成分B与原谓语动词的语义关系紧密时,该句式就容易成立,而且在焦点化位置一般不出现相应的格助词;当被焦点化的成分B与原谓语动词的语义关系松散时,焦点化位置一般出现相应的格助词,用以明确语义关系,更加松散时甚至难以构成"AのはBだ"句式.  相似文献   

9.
“把”字句的误用有各种各样的情况,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把”同后面的词语所组成的介词结构没有着落。 作为介词的“把”不能作谓语,“把”同后面的词语所组成的介词结构也不能作谓语,它仅仅是修饰语,要求修饰后面的动词。如果“把”字句中动词谓语残缺,那么  相似文献   

10.
统统句中的谓语成分一般不能是单个动词。统统句不但要求谓语是有界的表达,而且一般也要求被全称量化的NP都是一个有指的、定指的成分。从语义上来说,不是所有的动词都可以出现在统统之后作谓语,出现在统统之后的谓语动词常常是有消极语义的、大家不希望发生的词语,也有一部分是中性语义的词语,很少有积极意义的动词出现在统统后作谓词性成分。统统和其他修饰语共现时的顺序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1.
动宾谓语“被”字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被”字句是现代汉语里的一种特殊句式。这种句式谓语的结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谓语或谓语的中心部分是个动宾短语,我们称之为动宾谓语“被”字句。例如:①敌人被这些烧不死的火人吓破了胆。(谢雪畴《“老虎团”的结局》)②坦荡的江水,被犁出一道道的波浪。(陆星儿《风暴,又是风暴》)③喜富的村长被撤了职。(赵树理《李有才板话》)这类句子的基本结构模式是:N_1+被N_2+V+N_3这里的N_1代表主语,V 代表谓语动词,N_3代表V 的宾语,N_2代表介词“被”宾语,在句中可隐可现。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壮语中,“kwa33”在句子中除了做谓语外,还可以做趋向补语、介词、体标记和语气词。“kwa33”的这五种用法不是一开始就并存的,做谓语是“kwa33”的最初用法,其他四个用法是动词语法化的结果,其语法化的路径可能是:动词→趋向补语→介词→体标记→语气词。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汉语的主动句中,就谓语动词同受事之间的位置而言,并存在着两种句式。一是受事在谓语动词后的句式,一是受事在谓语动词前的句式。把字句就是一种受事在谓语的动词前的句式。例如: (1)我把门关上了。 (2)啊,我把你的心搅乱了。 (3)他把那根棍撅了。 (4)她故意把话头引到一边。 (5)请把书包上皮吧。  相似文献   

14.
《左传》谓语“请”字句的结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传》谓语“请”字句的结构转换李运富“请”字在《左传》中作谓语493次[1],本文称之为谓语请字句,举例时用横线标出,横线之外的,与“请”没有直接结构关系,不属于谓语请字句。“请”字作谓语时,常见义表示“请”或“请求”[2],动词。从语意搭配关系看...  相似文献   

15.
关于事物的有无界和动作的有无界的对应关系,在英语中,如表示有界动作,名词化后可以加不定冠词“a”;如表示无界动作,名词化后不能加不定冠词。在汉语里,动词和名词一样可以在前面加数词“一”,使原来表示的无界动作变为有界动作。而在日语中,使无界动词表达的无界动作变为有界动作的最好工具就是格助词“マデ”。“マデ”必须与无界谓语匹配,“マデニ”必须与有界谓语匹配。作为此规则的延伸,持续体即“シテイル”句在深层结构中要求“マデ”格,完成体“スル·シタ”句在深层结构中有条件地要求“マデニ”格。语言使用中违反上述原则即为偏误,纠正偏误的方法或是调整谓语的有界无界,或是调换“マデ”、“マデニ”。  相似文献   

16.
对动词复叠式进行了界定、分类和多角度考察。结合标记理论,甲类动词复叠式充当谓语是无标记的,乙类充当状语是无标记的。从作状语的动词复叠式的语义指向看,有单、双、多向语义指向;考察动词复叠式在语篇、语体中的应用,发现动词复叠式作谓语时句子常常表现背景信息,并且主要应用于文艺语体。  相似文献   

17.
代动词"来"不仅可以带名词性宾语,而且还可以带动词性宾语;在由代动词"来"构成的述宾短语中,宾语对数量词有强制性要求,不论是名词性宾语还是动词性宾语,宾语中一般要有数量词或量词,甚至用数量词直接代替宾语;数量词有使宾语有界化、指称化及标记焦点等功能,同时其标量功能弱化.  相似文献   

18.
根据形式主义语言学,英语被动句产生于动词被动化和名词提升这一机制。这种机制也应用于汉语“被”字句的生成(无标记项)。在本文的分析当中,采用了最简方案中的一些规则诸如动词套组结构等。本文比较了不同流派对“被”字特征的不同看法,通过使用句法理论当中的“画树”澄清了“被”字的功能特征,将其定性为次动词——即功能介于介词和动词之间的一类词。  相似文献   

19.
被字句在金文就已经出现了,近代汉语被动句主要指的是被字句.所谓被字句指的是那些意义上表被动而形式上有"被"标记的一类句子.被字句的"被"来源于"蒙受"、"遭受"意,被字句大约萌芽于战国未期,带关系语的被字句在汉末开始出现,到唐代越来越多,成为被字句的主流了,宋代以后被字句丰富多采并出现了分化.  相似文献   

20.
类标记和类标记谓语是自然手语研究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手语类标记有狭、宽两种含义。Supalla将手语中的类标记分为五种。关于手语类标记谓语有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Supalla的多语素谓语模式和DeMatteo的"视觉形象"分析。手语中的类标记谓语可以分为类标记动词和类标记结构两个层次,类标记动词又可以分为类标记单纯词和类标记复合词两种类型。手语中的各种类标记在性质上有一个共同点:名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