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现代汉语“让”字存在共时平面的多种意义,是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现有文献主要认为在现代汉语中“让”字有动词和介词两种用法。这种传统语法研究视角使得学界对“让”字在语言实际使用中的功能考察缺乏一定的解释力。文章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中加的夫语法模式为理论指导,系统探析“让”的意义及句法功能。研究结果表明,现代汉语“让”字有动词、介词和“让”成分三种功能。作为动词,“让”说明小句的谓体,并体现过程意义;其中表致使义的“让”也应为动词而非介词。作为介词,“让”的功能是引出过程的施动者;在句法上,“让”与其后的名词词组组成介词词组一起说明小句的补语而非状语。作为“让”成分,“让”字为一种语气结构标记,没有经验意义。   相似文献   

2.
所字结构在现代汉语中多有使用,但无论在句法结构还是语用功能上都体现出与古代汉语中的所字结构不一样的特征。“所”在现代汉语中具有指别性、总括性和主观评价的语用功能。“所”后的动词最常见的是心理动词、感官动词、获取义动词、经历义动词以及生成义动词。所字结构作主语和宾语时,句中谓语动词常常是系动词,其作介词宾语时,介词常常是比较义介词和处置义介词。这些特征都是与所字结构的语用功能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3.
元明汉语介词短语在句中主要作谓语动词的状语或补语,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作定语、主语和宾语。元明介词短语与《红楼梦》和现代汉语相比较,其状语和定语功能呈现增长趋势,补语表现出下降的态势。影响介词短语句法功能变化的因素,主要有介词短语的句法位置、介词成员的兴替和语言接触等主要因素,其中介词短语句法位置的变化是其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双语教学和日常工作中的大量例句,谈谈“比”字做动词(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介词(用于形容词作谓语、动词作谓语、前后带量词格式)及数学名词这三种主要用法,并对比了“比”在汉语和维语中的不同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5.
大量的文献和方言资料表明,“着”字被动句来源于动词“着”的遭受义。“着”的语法化是句法位置、使用频率、认知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着”字被动句的语法化途径是:“S+着动词+NP宾语”→“S+着动词+NP宾语+V动词”→“S+着介词+NP施事+V谓语动词”。研究表明,在语法化研究中,把历史资料与方言资料、句法研究与虚词研究结合起来,重视源词的语义、句法特点对其衍生词的句法功能的影响,对于准确考察虚词的来源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研究现代汉语被动结构所采用的两种方法——动词说和介词说,并以现代汉语被动句中“被”的句法属性为视角,阐释了现代汉语的“被”字结构。指出动词说认为“被”字是动词,而介词说则认为“被”字是介词,进而分析了动词说和介词说在处理汉语“长/短被动结构”时所存在的差异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7.
根据形式主义语言学,英语被动句产生于动词被动化和名词提升这一机制。这种机制也应用于汉语“被”字句的生成(无标记项)。在本文的分析当中,采用了最简方案中的一些规则诸如动词套组结构等。本文比较了不同流派对“被”字特征的不同看法,通过使用句法理论当中的“画树”澄清了“被”字的功能特征,将其定性为次动词——即功能介于介词和动词之间的一类词。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研究现代汉语被动结构所采用的两种方法--动词说和介词说,并以现代汉语被动句中"被"的句法属性为视角,阐释了现代汉语的"被"字结构.指出动词说认为"被"字是动词,而介词说则认为"被"字是介词,进而分析了动词说和介词说在处理汉语"长/短被动结构"时所存在的差异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加的夫语法视角对现代汉语中的“动补结构”进行了研究,旨在探讨这一结构中的“补语”在小句意义的表达以及句法成分组成上的不同。文章基于“形式体现意义,意义为中心”的原则,对汉语学界基本认同的七大类“动补结构”中的“补语”进行了重新描述,得出:这几大类“补语”或者与小句内的主要动词一起表达过程意义,用作小句的主要动词延长成分;或者表示词组内的中心词所体现意义的程度,用作小句内词组中的程度缓和词;或者体现小句的语气意义、情态意义和极性意义,用作小句的操作词;或者体现小句过程所期待的一个参与者角色,用作小句的补语。同时,文章探讨了“动补结构”中“得”字的功能,指出:“得”为小句或词组层次上的引出语,将引出成分的语义指向小句内的主要动词或主语,或者指向词组内的中心词。   相似文献   

10.
"随意"和"随便"是汉语中一组常用的近义词。文章基于北大语料库,从词语搭配和句法功能两方面对二者进行了定量考察。通过比较发现,二者右搭配词语的差异性比左搭配词语的差异性显著。具体而言,二者右搭配动词与左搭配能愿动词或程度副词时差异较大。句法功能方面,二者作形容词时较为相似,都可在句中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但当"随便"用作连词或动词时,二者句法功能差异较大;二者在句中充当句法成分时,具有一定的倾向性,主要充当状语和谓语,很少充当宾语。  相似文献   

11.
“到+NP”的“到”的隐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NP”的“到”的隐现陈信春一1.1“到”兼属动词和介词。不管作为动词还是作为介词,都可以同名词性词语相组合。但作为动词所组成的述宾词组“到+NP”,主要句法功能作谓语,在通常情况下不存在“到”的隐现问题;而作为介词结构的“到+NP”,不充当谓语...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内的加的夫语法角度对现代汉语介词词组的组成及其在句法中所填充的成分作了详细的描述,重点讨论了特殊句式“介词-X-方位词”、“把字句”、“被字句”等的语义句法结构以及介词词组是否具有填充主语的语法功能,旨在研究汉语介词词组的语义和句法功能,为汉语语法界提供一种新的思路。研究发现,现代汉语中介词词组主要包括介词和介词宾语,在小句中能够填充主语、补语和状语,在词组中能够填充名词词组中的修饰语和性质词组中的完成语。   相似文献   

13.
居都仡佬语的差比结构比较丰富。一是结构形式丰富,既有动词做谓语来表示差比关系,也有用介词引进比较对象做状语来表示差比关系。二是比较标记丰富,动词与介词都具有多种形式。居都仡佬语差比句的类型对于南方民族语言差比句研究具有特别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形比句是比较句的一个类别,指谓语是形容词及形容词性成分的比较句。从语料的调查来看,东汉至宋代汉语形比句中,比较点的句法位置主要有四种,即比较主项后、小句句首、比较客项后、分别位于比较主客项后,其中前两种句法位置的使用最为频繁。在用量和使用比例上,这些句法位置的比较点相对周秦至西汉有一定的变化。东汉至宋代汉语形比句比较点句法位置的情况基本保持到了元明清汉语中。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内地英语教学体系通常将非谓语动词分为现在分词、过去分词、不定式。可是,名词、形容词、介词短语及少量表状态的副词也有类似非谓语动词的功能。这一发现弥补了传统上对非谓语动词进行界定时,非谓语动词与谓语游离的不足。从发生学角度看,非谓语动词是经济原则观照下的英语句法简化手段。从语言经济原则视角分析英语非谓语动词的功用,对丰富大学英语教学理论、提高大学生始于理解而终于表达的英语能力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科技汉译英谓语动词的转换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汉语动词句英译时,常需要转化为系动词或虚义动词谓语结构句,动词谓语转译为译句的补语、主语或宾语。谓语动词的转换翻译一般使译句正式庄重,语域提高,且适应不同的语用要求:转译为系动词谓语结构补语,是从语言而非言语角度,对语义内容作概括表述;转译为主语,是为恰当表述论述主题,或便于上下文的衔接和照应;转译为宾语名词,虚义动词结构为修饰语提供了自由的句法框架。  相似文献   

17.
“把”在近代汉语里应用得相当普遍。一般都认为“把”的一般用法是将及物动词的宾语提前,与“把”字构成介词结构做状语,修饰谓语。其次是将部分兼语式中的兼语或双宾语中的直接宾语提前,修饰谓语,剩下的部分继续当全句谓语的补语或宾语。随着语言的发展,我们认为“把”字还有另一种用法,这就是将做补语的主谓结构(或曰主谓词组)的主语提到全句谓语之前和“把”字组成介词结构,充当状语,以修饰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语义·语法范畴理论,从先秦汉语动词群体中划分出一个小类唯谓动词。其句法功能单一,只能作谓语,不能充当其他句子成分,同别的动词形成明显的对立状态。文章将其分为4个次小类,分别剖析了它们的主要语法特点。最后,概括地提出了唯谓动词的若干语义特征和句法特征。  相似文献   

19.
“问”作介词,不晚于两晋南北朝,它是动词“问”在“问 询问对象 曰”这一句法环境中经由重新分析而来。在成为介词的初期阶段,“问”所在句中的动词主要为言说类动词,后来逐渐扩大到索取类动词。“问”在近代汉语中曾发展出表处所的介词用法,但很快被当时成熟的处所介词“往”所淘汰,使得“问”的处所介词用法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被继承沿用下来。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加的夫语法视角对汉语界讨论已久的"有"字比较句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有"字比较句在语义层次上不仅表达事项—关系过程中的比较过程意义,还表达参与者意义和环境意义;"有"字在句法中系介词,而非动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