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所谓“评比学术”,就是所有的学术活动都以或主要以“评比”为核心,不是评比为学术服务,而是学术为评比服务。毫无节制而又不断加码且泛滥成灾的各类评比,已经成为学术发展的桎梏。科研的唯一性、创新性与不确定性,决定了对科研不可能进行严格明确的等级评定。评比是学术的鸦片,因此要在学界开展“禁烟运动”。批评是学术的生命,我们要积极倡导学术批评。特殊人才超常拔擢,平常之人论资排辈,才是符合实际的方式。必要的评比必须受到严格限制,政府应退出评比。  相似文献   

2.
所谓"评比学术",就是所有的学术活动都以或主要以"评比"为核心,不是评比为学术服务,而是学术为评比服务.毫无节制而又不断加码且泛滥成灾的各类评比,已经成为学术发展的桎梏.科研的唯一性、创新性与不确定性,决定了对科研不可能进行严格明确的等级评定.评比是学术的鸦片,因此要在学界开展"禁烟运动".批评是学术的生命,我们要积极倡导学术批评.特殊人才超常拔擢,平常之人论资排辈,才是符合实际的方式.必要的评比必须受到严格限制,政府应退出评比.  相似文献   

3.
邢东田 《云梦学刊》2006,27(4):22-23
评价问题本来不是个问题,却成为学界普遍关注的热点,关键就在于目前的学术评价缺乏必要的公正性。学术评价作为一种学术权力,不公必然导致腐败,不是促进学术而是促退学术。这一点已经成为学界大多数人的共识,只有少数人出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不愿承认,或轻描淡写地将学术腐败说成是“学术不端”。腐败也好,不端也好,我们搞当代学术史,这个问题是绕不过去的。如果当代学术史缺了这一块,就是一部不完全的甚至是被歪曲的学术史。当前的学术评价,可以借用《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来说明,叫做“郑人买履”。郑人买履的荒唐之处就是“宁信度,无自信也…  相似文献   

4.
近来,我所供职单位开展"创新工程",相关部门加紧制定新一轮评比规则.众学人议论纷纷.翻出七八年前旧文.自以为当年的观点并未过时.大致如下: 1.当前推行的不是学术评价而是"学术评比".所有学术活动都以或主要以"评比"为核心,不是评比为学术服务,而是学术为评比服务.最初设立评比项目,是为了促进学术发展.遗憾的是,初衷美好,结果未必,播下龙种,收获跳蚤.毫无节制而又不断加码且泛滥成灾的各类评比,已成为学术发展的桎梏.  相似文献   

5.
庞晓光 《学术界》2012,(3):92-99,279,282
《学术界》2012年第1期“学术批评”栏目刊登了李涛博士、邬志辉教授的文章《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风规范议题三论——问学于李醒民教授》.虽然文中诸多钩章棘句增加了阅读理解的难度,但是耐下心来阅读几遍之后还是能够领会作者要传达的主旨.作者提出与李醒民教授截然相反的命题:“学术不可断然拒绝平庸”,“学界务须‘无中心’和‘祛导向’”.我以为,作者并没有理解李醒民教授倡言的“学术断然拒绝平庸”、“学界要以学术为中心和导向”的深意.为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思想混乱,本文拟就这两个话题以及相关问题做进一步的讨论,期望澄清思想,正本清源,与两位作者以及广大读者在思想的砥砺中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我们学校的学术水平在英国不是第一。这一点。我很高兴。这表明他们不是一心钻研学术而不顾自己其他方面的发展。我们需要的是人格健全的人才。其次才是他们的学术能力。”这是在北京召开的中英校长论坛会上,英国伊顿公学校长托尼·里特所说的一番话。为自己学校的学术水平不是全国第一而高兴,出自英国最著名学校一伊顿公学校长之口。该学校追求的目标,并非是学术至上,而是人格至上。英国伊顿公学校培养的是成千上万个“人格健全的人才”也就是说“先做人再做文”。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学术评价项目越来越多、越来越细,令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遗憾的是,这些名目繁多的激励举措,非但没有促进学术发展,反而使学术泡沫激增、学术腐败加剧。甚至出现了为腐败辩护、为腐败叫好的学人。这一严重局面引起学界以至全社会有识之士的关注与忧虑。2009年2月21日,多年参与学术批评敢于讲真话的学者王宁、黄安年、陈平原、杨玉圣、许章润等二十余人,为推动建设良好的学术环境,促进学术进步与创新,在清华大学法学院召开了“改进学术评价机制专题研讨会”。与会学者就目前学术评价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意见。以下为部分学者的发言。  相似文献   

8.
学术评价的性质和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学术的本质是求真,学术评价标准是学术目的之具体化,学术研究内在地包含着学术评价。客观性和主观性、可评价性与不可评价性是学术评价中的两对矛盾。学术评价的权威性来源于中立、公正和客观性,需要遵循民主原则;学术批评则是个人行为,遵循自由原则;学术研究尤其崇尚自由精神。学术研究不但要求学术评价,也需要学术批评与反批评的促进。学术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其积极作用可促进学术规范和学术发展,其消极作用则可能滋生学术腐败。因此,需要按程序正义设计建设好学术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9.
现在经常听到有人抱怨现在学界越来越缺乏严肃的学术批评。显然,这是一个较为客观的判断。平心而论,我们在各种学术论坛上欣赏到的诸多批评,很少是严格的学术批评。有些批评汗漫随意,似是而非,甚或仅仅是一些非理性的漫骂.由此很难构成一种有效的学术批评。因此,探讨一种规范的学术批评的方法论,建构学术批评的内在规则,借此增强学术批评的有效性,乃是促进学术规范、净化学术氛围、  相似文献   

10.
学术“情理化”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玉 《天府新论》2003,3(2):89-91
当今学界普遍存在着一种学术情理化的倾向 ,即把学术问题日常生活化 ,不是从学术理论上探究学术问题 ,而是用日常生活的简单道理来讲述学术问题。学术属于知识范畴。“学理”是从科学的角度讲理由和提供证据 ,它实际上是对事物和社会现象作理论上的深刻追问。日常情理本质上是“合情合理” ,即合乎人的情感特点和人在交互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日常的“理”是一个社会范畴 ,即道德和伦理的范畴。学术情理化在学术上最为深藏的表现就是“学习性学术”  相似文献   

11.
《大庆社会科学》2009,(1):159-160
上海社科院党委副书记童世骏认为:学术创新是学术研究的根本目标,而一项成果是否真正属于创新,只有通过一个学术评价过程才能得到确认。但“创新”意味着与众不同,而“评价”要追求得到公认;公认的东西往往是常识,而创新的东西往往会被看成怪论,所以,学术创新与学术评价之间存在着矛盾。两者的矛盾如何解决?我的回答是:“好的”学术评价才能确认“真的”学术创新。真正的学术创新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研究者甲对研究对象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当前学术失范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和激烈讨论。造成学术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通过学术评价体制的漏洞弊端产生。现行学术评价体制存在的弊端主要表现为:数量化评价、官僚行政化评价和“学霸”评价。这种评价体制产生的直接后果是学术失范,主要包括剽窃抄袭严重,研究低水平重复;粗制滥造,虚报造假;学术原创性丧失,学术道德沦落。因此应从重质轻量、倡导民主化评价和确立专业性的专家协会评价等方面改革和完善学术评价体制。  相似文献   

13.
学术媒体期待制度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军 《云梦学刊》2004,25(4):24-25
这些年,关于学术发展、学术规范、学术反腐打假的讨论使得作为学术成果承载工具之一的学术媒体成为备受关注的对象。常言道,“学术乃天下之公器”,而学术媒体,如今可说是学术之公器,学术界中的问题往往通过学术媒体得到反映,而学术媒体一旦出了问题,则会令整个学术界遭殃。从目前的讨论中,大家不约而同地把批判的目标指向了“核心期刊”制这一体制性障碍上,激烈者说,应该彻底废除“核心期刊”制;平和者说,“核心期刊”制作为评价学术媒体的机制有存在的合理性,但应该将之从对论文质量的评价标准中剥离出来。在我看来,无标准的学术评价无政府…  相似文献   

14.
韩彩英 《学术界》2012,(4):80-89,264,265,276,279
以“可能导致的‘平庸’合法性认同”来论证“学术不可断然拒绝‘平庸’”,在逻辑上是荒谬的.“不可断然拒绝平庸”必然助长大小“学霸”们的恶行.我们反对过分注重“形式合理性”或者“形式合法性”,但并不可以一概反对“形式合理性”或者“形式合法性”.我们应该坚决拒绝“学霸”和完全形式化的学术评价机制,而不是拒绝“断然拒绝平庸”和必要的学术形式.“学术不可断然拒绝‘平庸’”的观点及其论说,其实是在倡导“学术虚无主义”.当下不良学术生态的形成,“学霸”和满足于学术平庸者是沆瀣一气的“共谋”.“学术不可断然拒绝‘平庸’”的主张遗害无穷,学术界必须坚决反时“不可断然拒绝‘平庸’”的学术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15.
叶勤 《云梦学刊》2006,27(6):156-159
知道杨玉圣教授,是从学术批评网开始的。作为最早倡导学术规范的学者之一,他不仅身体力行撰写了不少有分量的学术批评,而且在如今最为强势的网络媒体上开辟了一个阵地,真正将倡导学术规范和学术批评当作一门事业来做。现在他将自己的有关文章结集出版①,算是对自己一个时期工作的小结,而读者,则可以从中看出杨玉圣对推进中国学术规范建设的思路与践行。学术规范,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学界的焦点论题之一,要对杨玉圣的《学术规范与学术批评》进行述评,势必涉及这场大讨论及其所带来的学术规范化运动,而关于这场讨论及运动,我们有必要强…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对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王震亚著《竹木春秋》一书的批评性评论。文章认为 ,该书存在大面积的抄袭行为 ,特别是大肆抄袭未发表的有关研究生毕业论文 ;该书还缺乏起码的学术规范 ,对引用资料、他人成果不加注释或说明 ,并且粗制滥造、存在大量硬伤。文章指出 :“王震亚教授之作为并不是一种简单的个人行为 ,而是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它暗示了在我们人人为之景仰的高等学府内 ,老师抄袭甚至直接掠夺学生学术成果的卑劣行径正在悄悄萌生” ,并呼吁学界同仁与各种不正之风作斗争  相似文献   

17.
自从2003年初,杨玉圣老师“逼使”我学习电脑、上互联网以来。我几乎天天点击学术批评网。这倒不是近几年来我的多数文章由学术批评网首发的.也不是这些文章再由杨老师推荐、引线后在学术报刊上问世的,我爱学术批评网,是因为她的悲壮、无私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必然的牵挂。  相似文献   

18.
试论学术评价的学术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学术成果的产生不是为了评价,而是要解决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表达学思理念,显示学术个性和智慧。对学术评价的过度关心必然导致学术的社会定位出现严重位移。在当代中国应维护和提倡学术意义上进行的学术评价,以避免学术的失范和研究的泛滥。学术评价要坚持学术性,需要重视学术评价的规范性建设,不宜将学术评价的倡导与主动权拱手交给行政领导和书刊出版部门,单纯的量化评价受到质疑。必须在学术的框架内寻求解决途径,要从学术含量和难度上体现出对学术性的尊重。  相似文献   

19.
李存娜 《学术界》2007,(1):131-140
学术评价所依据的规则,原则上是白纸黑字有案可查的“纸面规则”,但实际上却往往是由各种潜规则和纸面规则结合而生的“行动中的规则”。目前我们的学术评价之所以存在大量问题,一方面是由于评价的纸面规则偏离了学术逻辑,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各种潜规则的介入,评价行动中的规则脱离了学术方向。本文试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偏离学术逻辑的纸面规则为什么会形成并持续存在?(2)为什么偏离学术逻辑的潜规则又能够介入评价并势头不减?在分析这两个核心问题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改进学术评价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学术期刊要不要评价,应该由谁来评价,又该如何评价,是近年来经常为学术界、期刊界乃至科研管理者不断讨论的热点话题。通过调查问卷发现:学术界、期刊界和科研管理部门对“学术期刊需要评价”持肯定的态度,而且大部分人认为学术期刊评价不会阻碍学术的繁荣和发展;虽然学术共同体回归学术期刊评价主体的呼声很大,但大部分人认为学术共同体为学术期刊评价主体会遇到障碍,专业学术期刊评价机构仍是各界首选的评价主体;“定量为主,定性为辅”是学术界、期刊界和科研管理部门首选的学术期刊评价方法,学术期刊评价内容应是“影响因子等定量指标”和“学术质量、政治质量、编辑质量、出版质量等定性指标”相结合的呼声最大。为提高学术期刊评价水平,应建立官方的学术期刊评价机制;构建专业评价机构与学术共同体相结合的评价主体;完善“定性”评价指标,评价内容应体现“学术”和“期刊”两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