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李白将其诗歌主张、诗学观点贯穿于自己的诗歌创作中。本文以《李太白全集》及众家评论为基础,从李白的诗歌理想、诗歌渊源、诗歌美学、诗歌境界等方面入手,探究李白的诗学见解与主张以及在诗学批评中所具有的独特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2.
陈子昂和高适分别是初唐和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陈子昂的诗论和创作影响了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诗人.从酬赠诗创作来看,高适在诗歌的创作主张、现实主义的创作实践以及诗歌的整体风格上对陈子昂有所继承,同时,在人生态度上、在诗歌反映现实的广度和深度上,以及诗歌的艺术成就上都实现了对陈子昂的超越.  相似文献   

3.
陈子昂是初唐诗坛上一位重要的诗人。他以先进的诗歌主张和优秀的诗歌创作,为盛唐诗歌创作的高潮揭开了序幕。他的诗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和丰富的社会内容,在这方面历来论者颇多,但对陈子昂诗歌的艺术风格,却大都语焉不祥,很少论述,有的则干脆略而不谈。本文即打算着重从陈子昂诗歌创作的艺术风格上,作一次初步的试探。  相似文献   

4.
陈子昂主张诗歌应继承现实性传统,反映现实内容,表现出风骨和兴寄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5.
朝鲜诗人申钦所作《次陈子昂(感遇)三十六首》基本上继承了陈子昂《感遇》诗的主题思想,其主题集中鲜明,较之陈子昂,在主题范围上有所缩小,究之原因,根源于两人诗学主张的不同,两人诗学主张的不同也导致了两人诗歌风格的不同。另外,申钦次感遇诗继承了陈子昂感遇诗“兴寄”、“以虚字入诗”的表现手法及运用叠字、使用疑问句式的语言技巧,而且善于发现陈诗中的某些不足并加以完善,在陈予昂原诗基础上有所超越和创新。  相似文献   

6.
李自古风,是一组别具一格的作品,与他其余的诗作相比,确实具有不同的艺术特点。最初受李白之托而为其编集的李阳冰,把这五十九首五言古诗合在一起,题为古风,是有见地的。就诗的内客说,多属感遇咏怀讽喻现实之作;就诗的风格而言,它古朴纯真,颇似古体。它之所以受到李白诗歌研究者的重视,是因为它比较集中地表达了李白的文学主张,其中大部分诗歌,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而在艺术表现上,远绍阮籍《咏怀》,近承陈子昂《感遇》,成功地运用兴寄,把比兴手法的运用推到一个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7.
在儒学回归的背景下 ,陈子昂提倡“风骨”、“兴寄”的文学理论批评主张 ,一振初唐纤弱柔媚的诗风 ,为盛唐诗歌繁荣的到来清除了理论障碍  相似文献   

8.
陈子昂的诗歌与诗论都对盛唐诗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同时他也并非如某些人所批评的那样不讲究诗歌的形式与美感 ,其诗论决非单纯的复古与简单的否定 ,本文试从这两个方面来分析陈子昂在盛唐诗歌中的地位与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唐代诗歌文学理论批评园地里,论诗诗是一种别具新貌而意义独特的诗评样式。李白与杜甫的论诗诗堪称代表。他们都极其敬慕陈子昂的革新精神与“风骨”之作,都有很深的《风》《骚》情结,认真汲取六朝优秀诗人的创作经验,推崇清新自然与雄健俊逸的诗歌风格。然而,在具体对待齐梁文学的态度上,较之于李白,杜甫的是非观更明确,接受之方法更辩证,既有“恐与齐梁作后尘”的否定,又有“清词丽句必为邻”的肯定。在讲究诗歌的“传神”论、“声律”论等方面,杜甫也有突出的贡献。杜甫创造的论诗绝句组诗体式,影响后世颇为深远。  相似文献   

10.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我国唐代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李白和杜甫,各以自己卓越的成就为唐诗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受到了同时代人和后代人的高度评价。李杜的伟大成就固然与他们本身的才华和创作实践有关,但也是和他们的前辈诗人,特别是陈子昂的开拓之功密不可分的,他们之间有着明显的承传关系。关于杜甫与陈子昂的这种关系,拙作《杜甫与陈子昂》已经论及(见《草堂》1983年1期),本文仅就李白与陈子昂的这种关系,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唐代论诗诗承前代发展而趋成熟。杜甫组诗《戏为六绝句》,开创了论诗绝句组诗体的先河,这种新的文学批评样式由此确定而盛行于世。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继承与发扬初唐陈子昂诗歌革新、反映现实的精神,直接以诗来发表对当时诗歌创作实际的观点、立场和主张。其思想倾向与艺术手法,或褒或贬,或破或立,或扬或弃,及时有效地引领唐代诗歌创作步入光耀风骚传统而健康发展的正确轨道,从而使唐代论诗诗呈现出一种承传风骚、反映时政的现实主义诗学精神,这对后世反对脱离现实的形式主义诗风起到了典范作用。杜甫论诗绝句的组诗样式,开启了后世论诗绝句组诗体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12.
黄庭坚为江西诗派鼻祖,以宗杜为主,但这并不影响他对李白的喜爱和欣赏,他是宋代诗人中学习李白较为突出的一位,其今存的诗、词、文中歌咏或评说李白的材料多达22条,其中词1首,诗5首,文16篇。书法家、诗人、学者身份的黄庭坚对李白的接受和继承,在整个宋代李白接受史上具有较为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衡山是李白从洞庭湖溯湘江"南穷苍梧"的必经之地,从"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性格看,从"五岳寻仙不辞远"的志向看,从感司马承祯知遇之恩看,他没有理由不游衡山。李白笔下对南岳衡山景色生动逼真的描写,非亲历其境不能道。《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前四句应是一首独立的咏衡山诗。一些关键词语在李白集中的出现状况显示,《游方广寺》诗是李白真作可能性极大。李白集中应还有衡山诗。  相似文献   

14.
初盛唐时期的东北边塞诗创作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唐太宗为代表;第二阶段以陈子昂为代表;第三阶段以高适为代表。东北边塞诗具有丰富的内容,情感基调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别是将陈子昂、高适的东北边塞诗与开元、天宝时期的西北边塞诗相对照,会发现前者写边疆负面现象较多,情绪不及西北边塞诗高昂。这种差异,只有统观唐代武后至玄宗后期从国家西陲到东北的总体边疆形势、民族关系态势以及朝廷的应对策略.将相关诗歌置于初盛唐时期总体民族关系态势影响下的各战区实际状况之中,方可获得更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李白一生写过三首以大鹏为题材的诗。《临终歌》表白的是他的死亡哲学,即钟爱坦率、乐观、超脱的死亡态度。诗歌显示了他对终极现象的思考高度。《上李邕》则表现了诗人作为交游高手的特有的心态,反映了青年李白优良的心理承受能力,展示了诗人积极的生存活力,也是李白情商学和交际学方面行为能力高强的佐证。《大鹏赋》是李白的少年之作,本赋不仅是李白少年意志的折射,也充分阐释了他高超的判断力和勇于扩张生存地域的非凡气质。大赋突现了李白的基本的性格,是诗人卓越胆商的象征。李白在中国诗史上的巨大成就当然是其优越智商的产物,而其超绝的胆商和情商也占据了他诗歌创作过程的基础性和主导性地位。正是李白高超的判断力,勇敢的探险精神,高蹈天下、纵横四海的生存方式,为他高水平的诗歌创作奠定了重要的生活基础。三种大鹏,不仅表述了李白智商学、情商学与胆商学三方面的精神维度,其现代性也值得今人探究。  相似文献   

16.
新出土的墓志中直接和间接涉及李白其人其诗者有二十余方,可以综合利用这些墓志以印证传世石刻和史传文献,探讨李白的生平、交游、婚姻情况,解读李白的诗歌作品,探究李白的影响,还可以从特定层面提供观察李白的材料和阐释其诗歌的方法。首先,可进一步探讨李白在安史之乱中的行踪;其次,探讨李白与古文先驱者李华、韩绅卿、韩云卿的关系,进而考察李白的复古思想与古文运动的联系;再者,通过出土文献印证李白的诗文作品;最后,通过新出墓志对李白影响的记述,可深化对李白及唐代文学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杜甫一生恪守儒家思想,而李白的主导思想却是道家,这是二者思想信仰最根本的区别,也正是由于这一区别决定了李白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不如杜甫那样广泛而深远。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文史互证的方法 ,从李白与孟浩然的交游、孟浩然和韩朝宗的交游进行综合考察 ,并依据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诏令 ,结合诗文内容 ,重新考订李白《与韩荆州书》不作于开元二十二年 ,《赠孟浩然》诗不作于开元二十七年 ,而皆作于开元二十三年  相似文献   

19.
李白、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他们以卓越的诗歌成就树起了两座丰碑,更以早年建立的情若手足的交谊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但在晚年,李、杜之间产生了情感隔阂。其表现是杜甫对李白之死漠然视之,令人感到蹊跷。其中原因主要是杜甫对李白的不满直至失望。因为杜甫怅怨李白恃才傲物,得罪玄宗,不辩忠奸,附依永王,被定罪附逆做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