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新天地》2007,(7)
我和刘志信是邻居,他自1992年退休后就开始收藏奇石,我经常见他捣鼓石头,也不免受到熏陶。一天他邀请我去他的地下室看看,我一进屋,立刻被那些琳琅满目的奇石所吸引。室内排列着几个石架,石架上摆满了奇石,每块奇石都有一个配合无间的石座。老刘站在架子前面,就好像部队首长在检阅士兵,他轻轻抚摸自己的藏品,脸上又浮现出父亲对儿女一样的关爱。  相似文献   

2.
奇石,作为传统的收藏大品,向来为人们所倚重。奇石也称雅石,古人将奇石、紫砂壶、兰花并称为文人三雅。所谓奇石,大多由几千万年前甚至几亿年前的石头或树林因着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自然演变而成,它记载地球和宇宙的自然信息,因而显得尤为珍贵,并具有观赏价值和学术价值。如“硅化木”,那是树木遗体石化后的产物,也叫“石树”,距今大约1.5亿年的侏罗纪,因其恒  相似文献   

3.
古往今来,许多名人都与石头结下不解之缘,他们爱石、藏石、集石成癖。 宋代书法家米芾,把奇石呼之为“兄弟”、“石丈”,见之要三拜九叩。相传,有年他去涟水做官,涟水多奇石,有的玲珑剔透,有的峥嵘磷峋,真是千姿百态,米芾十分喜爱这里的石头,到任第一天就闹了个  相似文献   

4.
侯桂林今年68岁,原是山西省晋剧院副院长、山西省戏曲音乐学会常务副会长。1994年离休后,致力于奇石收藏和石文化研究,珍藏奇石300余件,其藏品《神龟无量寿》(灵璧磬石)获国际奇石博览会一等奖;硅化木《鸣凤》、彩陶石《悟空贪恋花果山》分别获第二届山东国际奇石大展二、三等奖。现为山西省石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走进侯桂林的家,就如同徜徉于奇石的世界。看得出,主人对奇石这一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珍宝的无限钟爱和痴迷。当我问及为什么喜爱这些石头时,侯桂林老人指着墙上的一幅名人字画《石寿》,笑着说,爱石者长寿。他…  相似文献   

5.
    
陈永林 《社区》2004,(21):57-57
陈萌接到总经理的电话,要她去一趟办公室,她就猜到总经理又有重要任务交给她这个公关部长了。果然,陈萌一进总经理办公室,总经理便开门见山地说:“限你两个月把‘宇宙公司’的刘诚给我挖过来。”总经理用的是命令的口气。“是。”陈萌满口应允下来,脸上挂着自信的微笑。陈萌的手下人很快查到了刘诚的档案:刘诚,男,1960年生于江西九江。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系,1988年去美国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爱好广泛,最大的爱好是收藏各种奇石……陈萌喊:“停。他爱好石头?行,那你速去收购奇石,无论花多大的代价也要弄来。”两天后,陈萌就得到…  相似文献   

6.
周苏莉 《社区》2010,(20):50-50
一些真正的收藏者,他们喜爱收藏奇石、邮票、旧书等物品,有的还参加过疆内外的奇石展、邮票展.而这些藏友大都被朋友称为“石痴”、“邮痴”等。记得一位集邮爱好者说过这样一句玩笑话:不管收藏何种物品.只要你沉了进去,肯定会“为藏痴狂”。  相似文献   

7.
藏家 邓茹斌     
《今日南国》2006,(15):70-70
桂林市税务部门干部,爱好收藏,主要收藏邮票、印花税票、奇石、门券、粮票和普洱茶等,尤其是在奇石收藏方面造诣较深。在十几年的奇石收藏中,共收集了几十个大类的石钟,且精品颇多,多次在全国性、地区性石展中获大奖和在许多奇石收藏报刊上刊载,并获好评。  相似文献   

8.
初识张靖总觉得他有点怪,快七十的老人了还玩命收集石头,而且这些石头还是远从大沙漠里千里迢迢运回来的。收集一下也就罢了,还在北京开了一个“大漠奇石展览馆”。但当我第一次走进大漠奇石馆时,却被那产于大漠玛瑙湖之中,千姿百态、造型奇特的石头所深深吸引了。“这里的每一块石头都有1亿年以上的历史,经过风蚀、淋蚀和交代作用,岩石中抗风化能力较弱的部分被剥蚀、搬运,留下最坚硬且富有韧性的硅质部分。这些石头就和人一样,不管一生经历多少坎坷,多少风雨,只要精神不倒,剩下的总是最精炼的,生命才会更有意义。”张靖指着…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一个人肚里生了虫,你会劝他去看医生。如果说一个人脑里生了虫,你会说这是在骂人呢。可是一块石头生了虫。你就没听说过吧。北京人赵云琛手里就有这么一块石头,不仅生了虫,上面还大大小小盘踞着五六十条之多。据说这块“破石头”可以换10辆“宝马7系”!赵云琛与这块石头结缘纯系偶然,似乎冥冥中自有天注定。如今,赵云琛凭着这块奇石成了行里名声大噪的人物,一时风头无二。成功的公式在他这里遭到了改写。成功=1%的努力 99%的运气!  相似文献   

10.
青石     
藏家邓茹斌桂林市税务部门干部,爱好收藏,主要收藏邮票、印花税票、奇石、门券、粮票和普洱茶等,尤其是在奇石收藏方面造诣较深。在十几年的奇石收藏中,共收集了几十个大类的石钟,且精品颇多,多次在全国性、地区性石展中获大奖和在许多奇石收藏报刊上刊载,并获好评。他的收藏感悟是:收藏可以恰情、悟道、增值、健体、丰富知识、享受生活、快乐工作。  相似文献   

11.
昂贵的石头     
我是市晚报的记者,一天午饭后,我到报社大楼旁的城市公园里散步。我向来就有收集奇石的爱好,趁着中午没人,便到石河中捡起了石头。突然一个中年男子来到了我身旁,他目不转睛地盯着我手里的石头。我尴尬地将石头放回了石河中,那人却说:“你别误会,我不是这里的管理员!”我笑了,中年男子搭讪道:“这石头有啥看头吗?”我说:  相似文献   

12.
在长城脚下的北京怀柔区官地民俗村,有一座名叫“砚泽俏石轩”的四合院.走进一看,两株茁壮成长的枣树,四周及屋内错落有致地摆放着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这些原本沉睡在深山沟谷之中的怪石,来自我近20年的不断发掘. 我原是怀柔区人民武装部的一名干部,爱石如命.2000年退休后,我有了更多时间觅石.“猛虎下山”、“白猿攀树”……我利用16年时间,踏遍了怀柔的山山水水,收藏精品奇石200多件,建成了奇石展馆.  相似文献   

13.
只要是奇石,那么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但为什么有的石头有收藏价值,而有的一文不值呢?一般认为,评价奇石的收藏价值可从形、色、质、纹4个方面入手。"形",就是要求石形完整,多姿多态,风情万种。"色",以色艳为上品。"质",以坚硬、手感润滑细腻为上。"纹",图纹清晰,质纹流畅、线条柔和。总之,或石形奇异,或石色奇丽,或石质奇坚,或石纹奇妙,越奇越值得收藏。  相似文献   

14.
芦雅 《社区》2013,(3):44-44
2012年,红梅街道深入推进“家文化”建设理念,以群众性文化工程建设为主要内容,“规定动作”加上“自选动作”,围绕主题开展“大家”活动,结合实际丰富“小家”特色。典型聚共识 在翠园世家蒋经亚的书房内,除了各类藏书外,有5本厚厚的没有书名的“秘籍”。打开一看,原来是夫妻俩坚持看报积累下的内容精华。十多年来,他们始终坚持把喜欢的文章和文化常识剪下粘贴在本子上,并在每本的封面上标明类别,如今,已涵盖了字画诗词、文物收藏、花卉奇石、名胜古迹等15类内容。凭借着坚持学习的劲头,蒋经亚一家被社区居民评选为“书香家庭”。  相似文献   

15.
刘妮丽 《社区》2009,(29):52-52
中国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喜欢周游世界.也喜欢收藏。她每到一地,都要买一些小东西带回来.比如彩色的石头、银制的脚环、彩陶、玉石、挂毯等等。后来,她把这些收藏品拍成照片,图文并茂,写成了一本书——《我的宝贝》。  相似文献   

16.
品味时尚     
有个铁匠一次抱怨说:“我过得不好,我的工作太热了。我想做块山上的石头。那里一定非常凉快,因为那里有风吹拂,有树遮荫。”一位掌管万物的智者回答:“去吧,做个石头。”于是他就成了高处山边的一块石头。碰巧一个石匠来到这里找一块石头。当他看见那块曾经是铁匠的石头,他知道那就是他要找的那块石头。  相似文献   

17.
奇石之山     
李振南 《社区》2014,(32):28-28
在温州,有两座奇石之山,一座是位于乐清市境内的白龙山,另一座是坐落在苍南县域里的玉苍山。我说的奇石之山,是指这些山山上密布着灵秀、精美的石头,正像一首歌里说的“精美的石头会唱歌”的那种,而不是以雄伟壮观、高耸挺拔的山峰为主要景观的大山。当然山峰的主体也是由岩石构成,但那是巨崖,它们太大,严格意义上不能把它们说成石头。  相似文献   

18.
尔东 《新天地》2016,(7):32-33
作为国内油画界知名度颇高的人物,何清泉还有个特殊的身份--人民币防伪专家。他主持设计的1980年版50元纸币收藏价值倍增,被收藏界誉为“币王”。  相似文献   

19.
说“武圣人”郑敏中国除了“文圣人”孔子之外,还有一个“武圣人”,这就是蜀汉的大将关羽(云长)。关羽在生前并不显赫,到宋朝以后才被捧起来。宋朝加给他的封号有“忠惠公”、“武安王”、“义勇武安王”、“壮缪义勇王”、“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明万历给他的封号...  相似文献   

20.
刘明  吴平 《北京纪事》2010,(8):59-63
自打有了电影《疯狂的石头》,"疯狂"一词渐变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名词前缀——疯狂的石头、疯狂的翡翠、疯狂的珠宝、疯狂的收藏,不一而足。其实,冰凉棒硬的石头压根儿无从疯狂,真正疯狂的是人,是人将疯狂的帽子扣在石头上,再加以疯狂包装、疯狂宣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