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金栋  任利明 《城市》2012,(8):68-70
按照每人每天0.8公斤的生活垃圾产生量测算,一个1000万人口的地区或城市,每天的垃圾产生量为0.8万吨.目前,生活垃圾的处置方式主要包括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等.虽然卫生填埋与其他几种垃圾处理形式相比占用较多土地,但经济性、稳定性的特点使其成为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即使以焚烧为主要垃圾处理方式的城市也会保留垃圾填埋场作为备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我国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生态环境和危害人畜健康的问题,以重庆市垫江县桂溪镇长大村为例,实地调查了村民生活垃圾排放处理现状,并结合当前国内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基本模式和当地县城垃圾清运处理方式,提出了“统一收运,集中处理”、“分类收集,分别处理”、“就地减量,定期清运”3种防治处理方案。通过对收运处理量、收运处理成本、填埋库容、资源化、减量化、村民接受程度、政府投入等7个方面的比较,最终确定“就地减量,定期清运”这种方案最有利于农村生活垃圾的管理。  相似文献   

3.
杨燕 《现代妇女》2014,(8):239-239
广州陷入“垃圾围城”困境,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人们健康及生活质量得不到保证,广州市政府越来越重视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由于缺乏有效执行垃圾分类的政策扶持和配套措施,分类评估机制难以应对垃圾分类需求,公众意识不足以支撑垃圾分类政策的执行,公众参与热情不高、参与能力差等问题,导致广州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进程缓慢,需要广州市政府主导与公民参与的合力才能破解“垃圾围城”困境。  相似文献   

4.
从7月10日起,广州开始在试点小区实行垃圾按袋计量收费,居民要为超量的垃圾埋单。 跟很多中国高速发展的大城市一样,广州也正在面临着"垃圾围城"的困局。广州每天大约会产生1.8万吨生活垃圾,经分类和资源回收后仍有1.4万吨的垃圾进入终端处理系统,这正好与广州目前垃圾实际处理能力持平,这些生活垃圾目前绝大部分以填埋的方式处理,还有一部分进行焚烧。随着广州城市的扩张,每天的生活垃圾产生量还在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5.
机器化生产和爆发式的生产能力,点燃了人类对物质产品无休止的欲望和追求,与此同时,也把人类带入垃圾时代。垃圾,犹如现代城市的皮屑,随着资本和物质洪流的滚动而抖落在城市的每个角落。每天夜晚,当无数辆大大小小收集和运输垃圾的车辆从我们美丽的城市驶出,我们可能不会意识到,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正以相当于GDP的增速向前推进。随着北京、上海、南京、南昌、深圳、武汉、青岛、温州等多个城市陷入"垃圾围城",在全国660座城市中,已经有1/3城市被垃圾"大军"所包围,每年产生的垃圾总量高达1.3亿吨,而29%的城市尚无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很多人以为,每天把垃圾扔出家门,倒入垃圾箱,远离人们的视线,一切就算万事大吉了,孰不知,这仅仅是生活垃圾漫漫旅途的开始。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它们并没有消  相似文献   

6.
木勺 《女性天地》2014,(7):12-13
城市正变得越来越大,与城市的繁荣一并出现的,是每天产生的巨量垃圾。由于垃圾没有得到妥善处理,中国现在已经有近三分之一的城市出现了垃圾围城现象。而目前认为能妥善处理垃圾的唯一途径就是做好垃圾分类与垃圾回收。让我们来看看先行者是如何做的。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由此带来的生活垃圾处理问题越来越突出。然而我国的垃圾分类处理情况目前和日、德等发达国家相比,还不够成熟。本文以江苏师范大学泉山校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手段,了解该校区生活垃圾分类的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其不足,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牛桂敏 《城市》2017,(12):75-79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 运输、 处理体系不健全,是制约其"减量化、 资源化、 无害化"的主要因素.因此,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 运输、 处理体系是推动垃圾"三化"的关键,主要包括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运行体系,即在前端确定合理的分类方式、 配置相应的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在中端配备"干湿分类"专用运输设备、增设餐厨垃圾预处理节点,在末端增设综合性的干、 湿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保障体系,即统筹规划天津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完善生活垃圾分类的政策法规,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处理体制的机制创新,加强宣传引导和民间推动.  相似文献   

9.
保定市新市区2010年生活垃圾总量达到160000多吨,但居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中存在对垃圾分类标准认识不一、环保意识与环保行为脱节、垃圾回收部门缺乏责任心等多种影响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的因素.文中通过多保定市居民社区的实地调查.对该问题现状和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重视家庭初次垃圾分类处理、完善垃圾分类回收设施、提高居民垃圾分类回收意识等几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孙钰  焦晶 《城市》2012,(10):21-23
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大幅增加,给城市环境带来很大影响,垃圾管理已经成为近十几年来热议的话题。在产量增加的同时,生活垃圾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这给垃圾分类处理及高效利用造成了严重阻碍。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对垃圾源头进行分类的建议。住建部于2000年6月将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深圳、杭州、厦门和桂林8个城市作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目前看来,这些试点城市的垃圾分类回收效果都是宣传大于实际,垃圾分类收集率仍然低下,垃圾分类名存实亡。  相似文献   

11.
大学校园是一个“微型社会”,随着高校招生数量的增加,校园垃圾产生量也逐渐被人们所关注校园垃圾的处理不仅关乎师生生活环境美好与否,更关乎对当代大学生素质的评价.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根据观察记录,校园垃圾以厨余垃圾和生活垃圾为主,生活垃圾中,又以可回收垃圾为主.本研究以可回收垃圾为主要对象,对校园垃圾回收体系的运行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垃圾处理成为困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项世界性难题,需要系统谋划,全链条推进。按照十九大"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要求,结合案例城市建设绿色生态城区目标,提出构建"垃圾处理+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创新理念,形成以垃圾处理为核心产业,集生态文化、工业旅游、科教示范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垃圾处理特色小镇模式。破解垃圾围城和传统处理场所的"邻避效应",实现垃圾处理、利用、再处理、再利用的全产业链循环处理综合解决方案。探索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垃圾处理创新模式,为新时期的垃圾循环处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城市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处理已成为世界潮流,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危害及资源化处理现状,拟探讨如何从认识提高、法制建立、产业化建设、技术问题等方面推动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处理进程,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而实现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城市垃圾的排放量迅速增加。垃圾对我国城市造成的危害已不容忽视。我们必须采用强有力的措施加强城市垃圾的处理。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城市垃圾管理是一大难题,它正影响着我国的环境和城市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对此,本文以甘肃省定西市为例,探讨如何使循环经济理念在城市垃圾的可持续管理中的对策,对城市垃圾的现状及处理问题进行了思考。采用典型地走访、问卷调查、室内分析等多种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并结合文献查阅,深入了解了城市垃圾的种类、处理现状及模式,并结合国内外成功的经验探索新型的城市垃圾处理模式,综合提出城市垃圾处理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6.
试析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法律规制及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现状入手,通过对我国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法律法规和实践的分析,指出阻碍我国垃圾分类实施的根本原因,认为要实现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除了法律上的支持外,还需要广泛深入的宣传和垃圾管理部门的积极努力。  相似文献   

17.
在泰国首都曼谷旅游,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的环境非常洁净,即使走进曼谷最繁华的街区,也不会看到垃圾横飞的场面。曾经,曼谷是东南亚最“脏”的城市,平均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1.3公斤的垃圾。很好奇.他们是如何转变的?在景点游玩的空闲,我缠着导游问了又问。  相似文献   

18.
“垃圾围城”是去年以来曝光率最高的词汇之一。我国在30多年持续高速发展后,一直隐藏在角落的垃圾终于不甘寂寞,以其庞大的数量和巨大的危害掀起一轮垃圾战争。2009年被认为是中国社会的垃圾问题集中凸显之年,激烈的全民大讨论扩展到全国范围。那么,垃圾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我国垃圾问题现在究竟处于什么阶段,是“围城”还是“危机”?我们对垃圾究竟了解多少?垃圾的背后存在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9.
佟宇竞 《城市》2018,(4):71-77
生活垃圾分类面临新形势,国家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十九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宏伟蓝图,广州对生活垃圾分类做出新部署.生活垃圾分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现有垃圾分类模式缺乏可持续性,生活垃圾精准分类的作业场地不足,物业服务企业积极性未能充分调动起来,生活垃圾分类急于求成,居民参与率、 投放准确率有待提高,以及垃圾分类后端处理设施建设滞后.笔者提出深化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常态化、 长效化运行机制,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有机融合,构建生活垃圾分类"大城管"格局,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生活垃圾分类,以及建立生活垃圾监督考核评价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中央政府对循环经济倡导和宣传力度的加大以及城市土地价格的攀升,与兴建垃圾填埋场相比,中国地方政府更愿意建设垃圾发电这样循环经济的“政绩工程”。于是,垃圾发电行业在中国已经遍地开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