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6,(8):145-150
未成年人犯罪率的居高不下,与未成年人罪错行为缺乏有效干预密切相关。对少管所未成年犯前期罪错的调查研究反映出家庭、学校、社会组织对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教养无方、监管不力,矫治无效。未成年人的罪错行为向犯罪行为的转化与行为本身的渐进性发展有关,更重要的原因是社会制约的匮乏,表现为工读教育萎缩、《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缺乏可操作性以及其他相关法律缺乏矫治效果。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要求举全社会之力干预未成年人罪错行为,应全面修订《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树立保护处分理念;应建立强制性亲职教育、加强对教养失职父母的社会监督,改革工读教育制度、发挥其挽救有违法和轻微犯罪行为未成年人的重要作用,发展社区教育、使社区教育成为矫治罪错未成年人的重要制度。  相似文献   

2.
以审判实践和比较法研究的视角提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的社会调查制度,应该由选择适用修改为必经程序,启动时间应该在诉讼开始的侦查阶段,基于此排斥调查报告的证据属性,确立公安机关为社会调查的主体,组建专业的社会调查员队伍,以提高诉讼效率,克服法律规定内容笼统,可操作性不强的弊端,更好发挥该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为未成年人案件的诉讼程序专设一章,规定了与成年人不同的司法程序,体现了国家对未成人的关爱和重视,其中,社会调查制度是未成年人诉讼程序的一大亮点.这些年各部门、各地区都在探索自己的社会调查制度,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成效,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未成年子女财产权是亲权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与国外一些国家和地区未成年子女财产制度相比较,我国的相关法律制度存在不足。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建议完善我国未成年子女财产制度立法,明确规定未成年子女的财产范围和父母财产亲权的权利、义务及责任,以便使未成年子女的财产得到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5.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作为专章被通过,这具有历史性的划时代意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核心是律师法律帮助、严格限制逮捕措施、社会调查、附条件不起诉、档案封存等,但这些制度亟待深入贯彻与实践.圆桌审判、法庭教育、心理辅导、观护制度、绿色通道等制度应考虑通过立法方式加以确认.《刑法修正案八》和社区矫正制度立法从实体和执行上巩固了未成年司法制度,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贯彻实施及完善应与这些规定进行衔接.  相似文献   

6.
制约我国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护的法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男女平等的制度安排和设计在土地权益保护的实践中并没有得到有效实施,究其原因,除经济、文化、社会方面的诸多制约外,法律制度规定本身的不完备是影响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完全、充分实现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研析妇女权益保障法、村民组织法、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涉及农村妇女土地权属的法律后,本文发现现有的法律制度缺乏社会性别视角;立法缺乏前瞻性;法律规定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法律缺乏可操作性,不能提供有效的救济手段维护妇女土地权益;法律制度的不稳定、不统一和缺乏连续性等问题影响了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7.
未成年人犯罪法律制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增多 ,危害严重 ,新情况、新矛盾不断出现的现状促使我们重新审视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制度。借鉴国外防治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法律制度系统化、非刑事化和保护性的发展趋势。我国应从尽快制定法律法规、建立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完善未成年人犯罪的实体法和程序法三个方面完整构建我国青少年犯罪特殊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8.
居住权是一项重要的用益物权,在人们的生存权利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学界目前对此研究的匮乏及我国立法的滞后,居住权一直未被明确规定为一项法律制度。本文试从居住权在现行法律规定中的匮乏、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以及弥补现有住房制度缺陷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论证我国设立居住权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苏惠芳 《阴山学刊》2012,(1):97-101
随着未成年人犯罪逐年增加,规制未成年人违法与犯罪的刑事司法制度已成为各国法律制度发展关注的焦点。我国有关未成年人的刑事司法制度发展相对不足,而暂缓起诉制度,有利于符合条件的触犯刑法的未成年人的教育、改造和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0.
国家-社会关系理论框架下有三种法律观国家中心论认为法律体现国家意志,必须而且只能由国家制定和宣示;社会中心论认为法律是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的,包括风俗、习惯以及社会团体的规章制度等;国家-社会互动关系论认为法律包括国家制定的正式法律制度、社会自发生成的法律制度和介于国家法与民间习惯法之间的过渡型法律制度.在国家-社会理论框架下,无论哪种类型的法律观,均缺乏本体论上的价值关怀,无法摆脱实证主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法律援助,是指国家和有关社会组织对无力承担诉讼费用和支付律师费用,以及缺乏专门法律知识能力或涉及特殊案件(如刑事案件)的公民,采取减免有关费用和给予法律专业服务的方式提供法律救助、扶助,以助其实现诉讼权利,从而维护其合法权益的法律保障制度.法律援助制度起源于英  相似文献   

12.
论未成年人隐私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成年人同样享有隐私权,但其隐私权行使受到来自亲权行使、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学校行使行政管理权和知情权的限制。我国未成年人隐私权保护制度尚不完善,应从立法、司法、加强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和学校的法律教育等方面加强对未成年人隐私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前科消灭制度对于保护未成年人免负过重的法律负担、顺利复归社会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国虽然加入了某些保护未成年人的国际公约,但未将公约中确立的前科消灭的精神切实贯彻到立法、司法实践当中去;刑法修正案(八)对未成年人的前科报告作了相应的限制,新的刑事诉讼法也规定了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虽然有其进步意义,但也都带有明显的不彻底性,距离未成年人前科消灭这一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  相似文献   

14.
未成年人犯罪是以未成年人为主体所实施的犯罪。由于未成年人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这一类犯罪现象有其特殊性,笔者认为,并不应该仅就刑法学中有关未成年人的刑罚及承担刑事责任等方面来看这一问题。毕竟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内涵是相当广泛的。就其法律方面来说,我国目前针对未人的立法较少,其直接的反映就是在中国,与未成年人有关的制定法缺乏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国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制度采用生理年龄为唯一标准,而未兼顾犯罪人的实际心理年龄,失于绝对,造成了我国法律难以应对十四周岁以下、心智早熟的低龄犯罪人。在未成年犯罪日益低龄化、暴力化的当下,这一制度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应当继续改革。域外"恶意补足年龄原则"兼采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作为衡量刑事责任能力的标准,在理论和司法实践中都有其合理性,将其引入,或可弥补我国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的不足,提高新时期我国应对犯罪低龄化现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市民的法意识--关于上海市行政处罚听证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意识是社会成员的法行动的重要规定因素,而法意识调查是人们掌握、理解法律制度的现实功能的必要途径,对法律制度的建设和改进具有关键性意义.因之,在一般法治国家,法意识调查已成为法学研究和法律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市民的法意识及对制度的关心程度.  相似文献   

17.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适用原则、相关制度及程序的修正和完善,彰显了我国对未成年人诉讼权益的高度关注。大庆市高新区法院少年法庭自2010年4月开始审理大庆地区所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以来,创新开展三步审判法,丰富了审判经验,效果良好,但同时也存在着相应的问题有待完善。如何在未成年人刑事审判中全面贯彻不公开审判原则、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以及切实执行指定辩护制度、社会调查制度,尚需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江西社会科学》2013,(10):175-178
在当今社会,未成年人是否享有完整的隐私权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父母在管教子女的过程中,亲权不可避免地和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发生冲突。侵权者往往是未成年人的父母,从而很少诉诸法律,其中隐含的社会问题、法律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澳门民法典》在其亲属法卷中详细规定了有关亲权的制度,并在《澳门基本法》第30条及《澳门民法典》第74条明确了隐私权。这种分别立法的模式进一步明晰了隐私权及亲权各自的边界,减少了隐私权和亲权的冲突,限制了亲权的滥用,合理保障了未成年人的隐私权。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的社会矛盾,主要表现为社会要素的结构性矛盾、社会运行要件的功能性矛盾及社会运行机制的失调性矛盾.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矛盾,需要对当代中国社会矛盾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对法律制度存在的制度缺陷加以深入的考察,充分汲取传统中国调处社会矛盾的宝贵法律文化资源,并借鉴人类历史上及当代西方国家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法律措施.但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起相互协调、多管齐下的社会矛盾调处机制,包括社会运行的动力机制、整合机制、激励机制、控制机制和保障机制.其中,以法律规范为核心的制度规范体系处于中心地位.当代中国社会矛盾法律机制的建设和完善,关键在于加强法律意识形态、法律制度、司法机制的建设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研究婚姻家庭制度,首先要认识婚姻家庭是一种社会现象,还是一种社会事实,抑或是社会行为.一般理论中,婚姻家庭被当作是一种社会事实,但对于这种事实中社会关系本身,却缺乏细致严密的论证.本文对西方学说中关于婚姻家庭社会事实的契约说、伦理说、信托关系说、制度说、身份说进行了梳理,提出婚姻本身就是人为规定的制度,制度规定则首推法律.在此基础上,文章对婚姻家庭制度的法律发展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