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目漱石的文学作品和文学创作观念都表现出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痕迹。在文学创作中,他强调了文学的道德因素和社会功用,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艺思想观念;在实际创作中,他提出的一些创作手法也与中国古代文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廖仲恺是我国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对于他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活动的情况,人们是熟知的。但对其诗词文学造诣,读者知者较少。至于他参加过著名的文学团体南社,与柳亚子有过交谊,柳对他深为敬重,曾赞誉他为“新南社的代表”,这些就鲜为人知了。本文拟对此作一论...  相似文献   

3.
在一定程度上,冯雪峰的文学主张并不相悖于毛泽东制定的文艺新方向,但是他在一些重大的或根本的问题上又进行着自己的思考,从而保持了一种与当时普遍见解稍有二致却自成系统的见解,不过它仍然是在把握毛泽东文艺思想特质的基础上的创新。对现实主义旗帜的高扬,可以说是二者之间难分轩轻的重要原因。冯雪峰是一个真诚地相信马克思主义理论并愿意投身中国政治革命实践的人,尤其是作为党的文艺理论家,他的文学感受和人生体悟自然也和党的文艺政策、路线的脉博共振荡,因而其文艺思想也坚持着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  相似文献   

4.
大同理想与孙中山对社会主义的探索陶季邑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在从事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走上了探索社会主义(非科学社会主义)的道路。孙中山探索社会主义,固然与他当时受到西方近代社会主义思潮的冲击有关①,但同时亦与他...  相似文献   

5.
文学典型问题,是文学创作、文学评论和文学理论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思想的指导下,对文学典型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科学地认识文学典型的塑造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历代优秀文学典型的塑造对人类艺术宝库的贡献、文学典型理论的历史发展、文学典型塑造的一般规律、以及无产阶级文学典型塑造的特殊规  相似文献   

6.
汪曾祺的文艺思想和审美意识是浸染、吸纳了丰富的西方文学的养分的,但他的创作和文论在总体上是典型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他晚年论文特别强调“回到现实主义。回到民族传统”。这两个“回到”中是不言而喻地饱含着对民间文化和民众精神中的优良传统和优秀品质的认同、赞美、传承及发扬光大的意思在内的,  相似文献   

7.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奠基之作,从它问世开始,就对中国二十世纪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引起文学史家和研究者的瞩目。文学史家王瑤先生从新文学运动发展史的角度出发,认为《讲话》的历史意义在于它是“五四”以来革命文艺运动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与集中概括,并开辟了一个新的阶段。另一些研究者则联系《讲话》发表以后中国文学创作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及所取得的成就来评价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历史地位,认为在《讲话》精神的照耀下,文学创作的面貌焕然一新,许多作品表现了新的人物和新的时代,为中国现代文学史增添了崭新的内容和篇章。  相似文献   

8.
文学作品是写给人看的,因此任何一个作家,不论他的文艺思想如何,属于何种流派,有意还是无意,都有个如何对待读者的问题。 茅盾是标举“为人生”的文学主张走上文坛的。在漫长的岁月中,他的文学观有发展有变化,但是强调文学的功利目的,主张文学要积极地影响读者,则是始终如一的。既要适应读者,又要提高读者,这就是他在如何对待读者问题上的基本态度,并且构成了他的文艺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1925年5月茅盾在《文学界的反动运动》一文  相似文献   

9.
西方文学对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有着深运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翻译文学发生的。所以中国近代翻译文学不仅推动了近代文学的发展与变革,成为近代文学发展的重要参照系,而且对“五四”新文学也起到了催生作用。但长期以来,对于在中西文化交流中起了重要作用的近代翻译文学的研究,却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郭延礼先生的《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3月出版)——这部44万字的学术专著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成为近代翻译文学研究的拓荒之作。该书的作者具有开放性的研究视野,他没有把近代翻译文学看作一个封闭…  相似文献   

10.
试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返祖特征和美感效应张学军岳阳大学中文系(一)“回归’与“返祖”是当代文学思潮的两大特征,它是整个人类文学创作中两种不可忽视的常见现象,但这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文学的“回归”是一种归属意识的反映,它主要建筑在作家、艺术家对既...  相似文献   

11.
试论孙中山的人口思想胡绳武戴鞍钢中国的人口问题,是孙中山关心的问题之一,并在他的思想体系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但关于他的人口思想,却少有人述论。因此,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试作一些探讨。一、忧虑中国“生齿日繁”,人口过剩在中国人口思想史上,虽产生过各种各样...  相似文献   

12.
郭沫若的文艺思想,大体上是这样发展过来的:人生文艺观(五四时期)→革命文艺观(北伐前后)→人民文艺观(抗战爆发直至建国以后)。从总的倾向看,呈现出前进的趋势。遗憾的是,在发展过程中,越到后来越抛弃早期文艺思想中的精华,从而导致他的创作后劲不足。虽然创作的成败取决于多方面的原因,但它和作者文艺思想的得失却有密切的关联。笔者只就其中文学为了什么和表现什么两个重大问题,作一些简略的论述。文学:为了什么?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民族主义的真谛祝启源1996年是我国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孙中山从青年时代起就投身于革命,立志“振兴中华”。他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从当时中国的国情出发,创建了己民主义(民族主义、民生主义、民权主义...  相似文献   

14.
深化与拓展孙中山研究张磊伟大的爱国者、民主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先生逝世已近70年,中国和世界在这期间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他的光辉形象并未在时光流逝中淡化。他在炎黄子孙中间受到普遍的尊重,而且获得世界上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层次国家的人们的广泛认同。这是...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学究竟有哪些不同于西方文学的民族特点?我们拿什么来与世界各国人民进行文学交流?王齐洲先生的著作《呼唤民族性─—中国文学特质的多维透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11月版)对上述问题作了解答。作者关于“呼唤中国文学的民族性”口号的提出以及对文学民族性的探寻并不是文化保守主义者的故作高调,而是切切实实从对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历程的回顾与反思,从对中国文学史学科体系的总结与批判,从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的透彻分析中来展开讨论的。作者认为,中国文学研究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虽成就卓著,但…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文艺政策的逐步放宽,在中国文学研究领域里,文艺思想呈现出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极走向多极的现代路径。但在开放与多极的现代性诉求过程中,由于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理论的被彻底边缘化和主导性文艺思想的缺席,从而形成了平面化、散乱性的格局。从学术界对于李健吾文学批评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窥见一斑。当下的中国文学研究界,应该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文论来消化、吸收各派理论之长,还文学研究以真正的学术立场,这是当今文学研究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7.
苏辙文论的价值及地位——兼论古代“文气”说李凯苏辙为宋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艺思想虽不如其兄苏轼那样丰富全面,但散见于苏辙文集中的文艺思想仍是很丰富和富有特色的。以“养气”说为核心,苏辙的文艺思想涉及到了文学与生活、文学的社会作用、文学...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哈萨克族书面文学的形成和发展进程中。来自以阿拜·库南拜耶甫的哈萨克斯坦文学和以鲁迅为代表的中国近现代汉文学的积极而深刻的双重影响始终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19世纪末。居苏甫别克霍加·柴合斯拉姆(1857—1937)、阿赫特·吾鲁穆芝(1860-1940)等人的诗集在喀山出版社问世,标志着中国哈萨克族的文学创作从口头传承向书面文学过度。在这之后的几十年中。中国哈萨克族的文学创作基本上以诗歌为主。  相似文献   

19.
论孙中山和毛泽东文化观的趋同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中山和毛泽东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前后相继的领袖人物,尽管各自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但在对近代以来争论不休的中西文化问题上,却有着大体相同的认识.探讨孙中山和毛泽东文化观的趋同性,进而说明毛泽东对孙中山文化观的继承和发展,就是本文所要论述的问题.一、传统文化观的趋同性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孙中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他的论著和演说中,他经常称赞中国是‘地球上最老景文明的民族”,是很有创造能力的民族,有很好的文化,为人类文化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民国成立以…  相似文献   

20.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为什么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有一种传统的观点,认为完全是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把他去印尼的经验运用到中国的结果。这是不全面的。实际上,孙中山之所以能接受马林的意见,是有他的思想基础的,这除了孙中山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从他和美州洪门致公堂的合作与对其改造的自身经验中所得出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