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按时间先后顺序,可勾勒出明代太仓库称谓的发展主线。对该库的全称如"太仓库"、"太仓银库"、"银库"、"太仓"以及其内部子库如"老库"、"中库"、"外库"、"窖房"、"新库"、"旧库"等的相互关系进行梳理,可发现明代财政制度的不断变迁、遵守祖制思想导致的维持原有制度称谓却改变其实际制度内容的改革方式,以及因袭旧称的好古风尚,是明代太仓库众多称谓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库价、京解与帑银这三大盐课银分配去向的分析,可发现以下四点:在明代财政体制从实物向白银货币转型的制度背景下,开中法的实施形态从在边纳粮、在司支盐演变为在边纳粮、在司支银;伴随在司纳银制的实施,晚明还出现了在部纳银的新规制;户部为了追求白银收入,加强了对盐商的管控,边商、纲纪商人和纲商的身份皆呈现出劳役性的特点;晚明两浙为保障盐课收入而强制商人登记以获取专卖权的纲纪制度,是明清盐法从官专卖向商专卖制转变的更早的标志。   相似文献   

3.
明代工部是户部之外最重要的财政部门,但对于工部的财政状况,目前还缺乏系统了解.万历后期编纂的《工部厂库须知》,系统记述了工部四司的职掌及相关收支数据,为了解工部财政经制提供了一扇窗口.通过对这些数字进行汇总折算,大致可以了解当时工部的常规财政规模和收支结构.两相对比,工部财政似乎应有盈余,但实际上当时工部已陷入严重的财政危机.这是因为,由于拖欠、题留等原因,工部实际收入肯定少于经制数额,而由于存在大量的“不等年份”和“不时题办”项目,工部实际支出又大大超出经制数额.此外工部财政管理存在很大漏洞,尤其是无法约束宦官的贪冒侵渔行为,造成了大量的钱粮浪费.  相似文献   

4.
太仓于明代始,从一个依附昆邑的小乡都一跃为太仓卫。在明弘治十年,由昆、常、嘉三邑割地,又升为太仓州,辖崇明县。至清雍正二年,再升为江苏直隶太仓州,辖崇明、宝山、嘉定、镇洋四县。自明代建州后三年,即撰州志,以后代有编修,不绝于缕。建州前则有陈伸首创之《太仓事迹》及陆容之《太仓志稿》。更前,太仓地方史,则散见昆山、常熟、嘉定三邑志书。现将搜访得知之太仓地方志乘六十二种,作一初步考评。一、通志三十九种(一)州、县志十六种1.陈伸《太仓事迹》陈伸(延令),太仓人。明洪武间为茶运副使,后改任富阳丞,明永乐间著《太仓事迹》。邑志之草创,实以此开端。该《事迹》对太仓的沿革作了生动简明的叙述,并着重阐明了太仓历史与海  相似文献   

5.
明代江南质库经营,是一个逐步介入当地稻米、丝织业生产的过程。质库渗透到当地各项生产经营领域之中,成为一个可以获取暴利的行业。与此同时,典当艺术品的行为越来越普遍,作为抵押物的艺术品成为质库经营者接触收藏的重要渠道,并使其投资更加多元化。  相似文献   

6.
宋元明清架阁库纵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档案机构架阁库始设于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年)。宋代从中央机关到地方官府普遍设立。元、明二代沿袭架阁库制度。《大清会典》和部分地方志书证明,清代大部分行省也沿袭了架阁库制度。架阁库制度沿袭千年的原因在于:统治者需要档案;档案数量繁多,需要集中保管;架阁库有一套成功的管理方法可以继承。架阁库制度的连续性反映出中国古代档案工作的高水平  相似文献   

7.
太仓,是处在长江入海口南岸的一座新兴港口城市,境内地势平坦,气候宜人,物产丰富,自古就有“锦绣江南金太仓”的美誉。全市总面积815平方公里,总人口45万。太仓,曾因春秋时期吴王及春申君曾先后在此设立粮仓,故得名“太仓”。到明代,这里已成为重要的海港和商埠,盛极一时,号称“六国码头”,明代伟大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均从这里扬帆起锚。历史  相似文献   

8.
詹宁 《金陵瞭望》2005,(3):48-49
明代的玄武湖曾建过辉煌的黄册库,规模之大、历时之久堪称“世界之最”。恢复黄册库遗址、发掘明黄册库文化可以给南京、玄武湖增添具有震撼力的历史文化景点,并将在全国及世界产生巨大影响,让世人重新认识南京及明珠玄武湖。  相似文献   

9.
玉带是舆服制度中体现皇权威严和官阶等级的重要标志物.玉带在承载玉文化的同时,也鉴证了玉带作为礼器制度象征物的存在与实施.明代玉带发展涉及职官制度、服饰文化、玉器制作等内容.明代玉带形制及艺术特点展示了玉带艺术的发展高峰.从文化学角度探讨明代玉带形制的成型和流传演变之迹,分析明代玉带的价值取向及承载的社会文化意蕴,对研究明代文化有着很重要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0.
明末财政危机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的财政危机到了明末显得尤为突出,表现为财政来源的大量流失、财政支出沉重,国库空虚。追本溯源是其财政体制的缺陷和历代管理僵化所至,明朝的灭亡与它的财政体制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对清朝的财政制度有着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架阁库出现于北宋时期,并得以广泛应用,其在保管档案方面的卓越性彰显出档案工作在宋代的发展与进步。该机构的普遍设立对于档案工作的良性推动还有赖于相应的配套内容,故其作为一种制度而为后世所沿袭。宋元明清乃至于金这些朝代对于架阁库制度的运用,都昭示着该问题研究的必要性,我们需要鉴往知来,系统了解架阁库制度的诸多内容,从而把该问题的研究推向纵深。  相似文献   

12.
明代赋役制度,总的说来,由于明代在政治上实行中央集权,因此,在财政上,也是通过各种经济措施,实施进一步巩固中央集权。赋役制度,征课所得,集中于京师者多,留存于地方者少。差役分派,为中央者多,为地方者少。明代赋役制度,可分六项:一为正赋(即  相似文献   

13.
近百年来,明代赋役制度与国家财政,一直是中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学术成果。但其中针对中国历史上的逋赋现象某一侧面研究较多,且相对零散,而直接以明代逋赋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术成果却极少。胡克诚《逋赋治理与明代江南财赋管理体制的变迁》一书的出版,恰恰是从逋赋治理的角度,开拓了明代财政研究的新视野,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住宅小区的车位(库)作为一种重要的不动产,应该按照物权公示公信原则进行权属登记才能得到法律的承认和保护。为了建立统一的车位(库)登记制度,需要清除理论和制度上的障碍,包括认可车位(库)作为独立物的法律属性,明晰车位(库)的权属确认规则,并且允许车位(库)取得土地(地下空间)使用权。在具体的制度构建中,应该统一登记机关,将车位(库)所有权和抵押权等他项权利纳入登记范围,同时在制度设计中充分考虑业主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简要回顾我国基本单位名录库从建立到发展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当前在面临名录库作用日益深化拓展、数据共享已是大势所趋和提高统计数据质量迫在眉睫等新形势下,名录库建设存在的亟需解决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校现行决策机制存在决策相关论证不足、决策主动性不强、预测性决策相对较少等问题.对高校智囊库进行重构,成立以调研处、智囊库秘书处、决策产出处、各专业分库、校外库五个部分构成的决策智囊库,可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宋初以北伐为目的而设置的内藏库,依靠江南金银课利的固定上供渠道以及与三司合作设置的市易务收入遗利,储备了大量的国家财政资金。这些财政资金,一方面应对高额的军费支出,另一方面,天子通过借贷给三司或政府,从而支配国家的行政运行,以提升皇权的效能。天子以内藏之资支配国家财政运行提升了皇权,而皇权彰显过程中,挥霍无度或超额支出造成内藏亏空,甚至财政危机,又反过来威胁着皇权,以至于太子登基之后,为提升皇权又进一步改良内藏库的管理。北宋167年间,天子皇权的提升与内藏库运作机制的发展演变,交相辉映。  相似文献   

18.
"十二五"时期统计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将名录库建设被列为"四大工程"之首,突显出名录库的建设和管理在统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本文结合近十年来名录库建设发展的经验、教训,从当前各相关部门名录库登记管理的现状出发,提出了在不改变各部门现状的前提下,实现部门间互通、互联的名录库建设基本框架构想,以期为中国名录库的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明代的赋役折银不仅牵涉王朝白银财政体制的形成、一条鞭法的推进、国家与社会的转型等重大问题,且直接关联着田赋、盐课、徭役和上供物料等不同税收类项,以及会计、征收、解运、贮藏等多个环节。京师银库是连接基层赋役折银和国家白银财政体制的关节点。对京师户部、工部和皇帝等所属的银库所贮上供物料的类项、数量以及库藏间分配关系等的探讨,有助于弄清明代白银财政体制如何通过中央各部财权博弈建立的过程,从而在国家白银财政管理制度层面推进对一条鞭法的研究。隆庆、万历年间的上供物料,经历了从区分本色、折色到区分本色折银、折色折银,以及从皇帝专属到皇帝、户部和工部共有的转变。这一转变表明,一条鞭法下的上供物料折银与中央各部的财权博弈紧密相关,但户、工二部从皇帝内府分割的财赋需奏报皇帝,说明皇帝才是中央财政的最高决策者,而派无定数、轮年折征和折率不定,意味着朝廷内部并无财政集权,而是实行财政分权。  相似文献   

20.
明代土兵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的土兵是国家武装力量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卫所制度的崩溃是明代土兵得以发展的历史机遇,土兵发展表现为土兵数量大、民族构成多,战斗力强.土兵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巩固国家政权、稳定社会治安、维护边疆稳定的作用,为明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