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20世纪后半叶,美国少数族裔文学逐渐繁荣.进入21世纪,美国国家图书奖多次观照少数族裔文学.少数族裔作家在写作上实践着书写和取得种族话语权的双重任务,因此他们的小说主题也呈现出与众不同之处.在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小说中,少数族裔作品的主题主要围绕成长和身份构建展开.  相似文献   

2.
美国少数族裔成长小说聚焦少数族裔主人公青少年时期的迷茫、顿悟与成长,以身份政治、性别问题、少数族裔文化等内容为核心,是美国少数族裔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形势演变和少数族裔作家离散身份凸显,21世纪美国少数族裔成长小说呈现新特征,在叙事结构、人物刻画及成长主题等方面发生关键变化:小说时空叙事外延扩大;主人公自愈能力增强,成人仪式更具隐喻和族裔特色;成长主题更具民族性、时代性和社会教化意义。这些新特征,对理解美国少数族裔的身份认同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随着后殖民理论的兴起并在全世界范围广泛传播,有关流散文学、少数族裔文学、华裔文学的研究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或热点。这其中少数族裔文学又成为热点中的热点。鉴于20世纪杰出的犹太作家弗朗茨·卡夫卡是一位典型的少数族裔作家,对他的关注和研究可以看作是世界少数族裔文学发展变化的晴雨表,甚至可以用来“重新审视和理解世界文学及其批评话语”。卡夫卡属于少数族裔作家,有些时候还属于绝对的少数。卡夫卡特别关注少数族裔的生存状态,他们面临的各种问题,他们的语言困惑,当然也包括他们的文学创作等问题。作为一位少数族裔作家,卡夫卡甚至希望从边缘走向更远的边缘。  相似文献   

4.
美国少数族裔高等教育在20世纪60年代"肯定性行动"实施后得到快速发展,但是以高等教育公平为目标的相关政策,也带来了对非少数族裔学生的"逆向歧视"等问题,加之当前少数族裔学生高辍学率、高贷款率、低就业率等现状,共同汇聚成了特朗普政府改革高等教育公平政策的动力。改革内容包括取消少数族裔入学优惠政策、改革学生资助体系、强化职业导向、维护白人主流文化等,预计将对美国少数族裔高等教育产生广泛且复杂的潜在影响:社会层面,降低社会流动性,造成阶层固化;学校层面,使得美国高校日益趋同,冲击多样性文化生态;个体层面,增加少数族裔学生获得资助的难度。  相似文献   

5.
以美国少数族裔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的特征为研究对象,分析伴随着政策演进的美国少数族裔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发现:美国的各族裔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数量分布和层次分布受到不同时期高等教育政策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和波动性,而美国少数族裔高等教育政策调控的缺口主要是解决学生的学术基础准备不充分和家庭的高等教育购买力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美国少数族裔所衍生的跨国关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少数族裔与美国之间的互动、少数族裔与母国之间的互动以及美国与少数族裔母国之间的互动。少数族裔、美国和少数族裔母国三方根据自身不同时段的利益诉求在美国国家安全、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方面形成不同的关系网络和互动结果。从学理上来说,少数族裔与美国国家安全互动关系的解释框架以及美国少数族裔人口变化的国际政治衍生后果是未来研究的重点维度。  相似文献   

7.
1990年代西方华裔文学以及批评在文化身份认同问题上业已出现了"去族裔化"的倾向,淡化族裔背景成为不少华裔作家的共同实践.华裔文学批评也从曾经一味注重其文学的社会性和政治性,转向对文本形式与内容关系的深度研究.为了探讨这些新的变化和走向,<南开学报>2009年第5期"当代西方研究"专栏发表了四篇相关的论文,以跨文化的视角,多层面、多方位地探讨了21世纪华裔文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是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最大威胁,疫情带来的影响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本土主义复苏的加持下,与新冠感染疫情有关的排外主义加剧了现有的族裔歧视,对全世界的移民与少数族裔群体产生了深远影响。疫情的政治化、标签化使得中国在国际舆论场中受到了污蔑,海外华人则处于这场污名化的风口浪尖。通过考察疫情视角下国外学界开展的海外华人研究,探讨新冠疫情下的排外主义形式,有助于对未来一段时间排外主义的发展趋势进行初步的预测。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美国主流社会以同化理论作为消弭异于其语言(英语)和文化的思想武器,造成众多语言少数族裔儿童的特殊教育需求未能得到满足。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多元文化主义,呼吁每一种独特的语言和文化都应该受到认可和尊重,并获得公平的权利保障。多元文化理论为美国语言教育政策研究提供了文化透视的视角,厘清了主流社会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对制定美国语言教育政策产生的影响,以及美国语言教育政策中隐含着的"文化霸权"和忽视语言少数族裔儿童本有的文化价值的倾向,为所有儿童提供了让个人尊严受到社会尊重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降,华裔美国作家打破美国主流社会强加在华裔美国人身上的刻板形象,力图展示真实的自我,同时通过超越文学作品母题的族裔性,表达了对于种族之间和谐共处的诉求,及其实现的可能性。他们的作品,体现出具有包容品格的族际性。其具体表现为:超越族裔性,走向融合性;能够满足多种族群审美期待的人物塑造。  相似文献   

11.
比较种族主义是美国主流社会处理各个少数族裔之间关系的惯用策略,目的是使各少数族裔互相制衡,以维持白人至上的主流利益和地位。亚裔美国文学批评家赵健秀在其批评实践中融入了跨族裔的视野,亚裔与非裔的比较以及在亚裔内部华裔与日裔的比较成为赵健秀文学批评的两大视角。通过比较,赵健秀强调跨族裔联盟的重要性,并为组建亚裔文化联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跨族裔研究是少数族裔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视角,对于尚处于弱势的华/亚裔美国文学的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华裔美国文学为例讨论了美国少数族裔文化的商品化问题。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现代文化整体都面临商品化的挑战,少数族裔文化商品化的问题在于商品审美化的潜在过程遮盖了民族间的不平等关系。物质形态是少数族裔从属于主流文化的形态,但同时也是少数族裔或者族裔认同和文化反抗的基础。在美国民主政治和自由市场制度之下,族裔个体具有一定的文化认同的自由,但作为商品消费主体的选择自由又以“去地域化”、“去民族化”为特征。  相似文献   

13.
加拿大少数族裔英语文学是加拿大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加拿大文学研究的重点关注对象。我国在华裔、南亚裔、犹太裔和俄裔加拿大英语文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其他少数族裔英语文学的关注度还不够,对一些重要少数族裔作家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全面,研究面相对狭窄,尚未形成研究规模。文学作品译介方面的匮乏是造成我国加拿大少数族裔文学研究相对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悬空》绘制了一幅20世纪美国意大利裔中产阶级家庭的流动性图景,呈现了20世纪美国复杂纠缠的流动性政治,解构了美国的流动性神话。小说人物的流动性实践揭示了族裔、性别和阶级在流动性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意大利裔的族裔身份削弱了他们的流动能力,限制了他们在20世纪上半叶美国的物理流动性和向上流动性,使他们处于美国社会底层;现代交通工具的使用既是流动性性别差异的标志,也反映了两性的权力关系,更成为两性争夺流动性权利、建构两性权力关系的武器;作为阶级标志的品味区分和建构阶级,阻碍了中产阶级内部的自由流动,反映了白人中产阶级的排外性和封闭性。  相似文献   

15.
近20年来,亚裔美国文学不仅成为了美国族裔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已成为美国文学中的一大亮点——老一代作家进入经典作家的行列,新作家不断涌现,其作品也总有一鸣惊人之处。相应的族裔美国文学研究,也逐渐成为美国学术界的热点之一。在国内,特别是在近十年之内,亚裔美国文学研究突飞猛进,有了很大的起色。本期编发的美国族裔文学方面的三篇文章,其最重要的特点是:一手材料、观点新颖、探讨深入。美国诺维奇大学副校长黄桂友教授是具有国际影响的华裔学者,在亚裔美国文学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在《族裔文学研究中的全球视野》的访谈中,阐释了自己在编辑和撰写系列族裔文学研究著作时的一些洞见,对中国研究美国族裔文学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语言的背叛:移民作家的位置在哪里?》详细地介绍了美国著名华裔作家哈.金的最新评论著作《移民作家》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移民作家与代言人、移民作家的位置等问题做了详细的探讨。《诗情画意背后的那段历史》是国内少有的专门评论越南裔美国文学的学术论文,所评论的《我们都在寻找的那个土匪》是越南裔美国文学中最新的重要作品,在大陆尚无译本。我们希望这三篇文章能够对中国的族裔文学特别是亚裔美国文学研究起到一定的推...  相似文献   

16.
美国族裔小说通过富有生命力的文字鲜活生动、形象直接地呈现出美国族裔历史、文化发展态势。在谱写族裔历经异质性文化结构差与地理空间位移的契合性关联之时,美国族裔小说伴随着族裔身份建构而折射出同化、差异、暗恐现象尤为突出。结合侨易学理论,运用“观侨阐理”“取象说易”“察变寻异”的基本方法,关注族裔文化与主流文化的碰撞与融合,阐释美国族裔作家通过文本形式彰显情感结构、书写移民国度里族裔身份建构的迁变性。研究发现:不同文化在相离相和的矛盾中存在着,且在矛盾的对立统一中不断完善。因此,在文化“侨易”过程中,美国社会应珍视文化差异、多样并存的现实,承认族裔的文化身份,赋予族裔文化的传播者更多的话语空间,最终构建出合理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7.
近20年来,亚裔美国文学不仅成为了美国族裔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已成为美国文学中的一大亮点——老一代作家进入经典作家的行列,新作家不断涌现,其作品也总有一鸣惊人之处。相应的族裔美国文学研究,也逐渐成为美国学术界的热点之一。在国内,特别是在近十年之内,亚裔美国文学研究突飞猛进,有了很大的起色。本期编发的美国族裔文学方面的三篇文章,其最重要的特点是:一手材料、观点新颖、探讨深入。美国诺维奇大学副校长黄桂友教授是具有国际影响的华裔学者,在亚裔美国文学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在《族裔文学研究中的全球视野》的访谈中,阐释了自己在编辑和撰写系列族裔文学研究著作时的一些洞见,对中国研究美国族裔文学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语言的背叛:移民作家的位置在哪里?》详细地介绍了美国著名华裔作家哈.金的最新评论著作《移民作家》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移民作家与代言人、移民作家的位置等问题做了详细的探讨。《诗情画意背后的那段历史》是国内少有的专门评论越南裔美国文学的学术论文,所评论的《我们都在寻找的那个土匪》是越南裔美国文学中最新的重要作品,在大陆尚无译本。我们希望这三篇文章能够对中国的族裔文学特别是亚裔美国文学研究起到一定的推...  相似文献   

18.
在美国,随着近年来"亚裔研究"、"中国研究"等学科的发展,美国华裔的文学和文化成为研究热点。而身份问题更是族裔研究的重点。身份不仅是一个学术研究课题,也是少数族裔非常关心的现实问题。身份表示一个人的归属,因此身份也是美国华裔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以美国当代华裔女作家谭恩美小说《喜福会》为例,探讨美国华裔的身份变化,揭示身份中文化、族裔和社会因素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9.
肯定性行动与美国少数族裔的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肯定性行动自从其诞生之日起 ,就受到不断的攻击 ,肯定性行动确实有悖于美国社会公平竞争、机会平等原则 ,但也确实给以黑人为代表的少数族裔带来了好处。进入 2 1世纪后 ,肯定性行动是否还有存在必要的问题 ,再次摆在了美国人的面前。  相似文献   

20.
少数族裔与主体民族之间语言文学的互译一向较少为文学研究者所关注,而其中所透露出来的权力与政治交织下的文化网络则是理解中国不同民族文学差异性与同一性的关键.不同族裔文学之间的翻译总是权力沟通、互动、妥协的结果,从而形成了差异补充、中介传输、文化增生的功能.如果要解除少数族裔文学因为弱势而产生的阐释焦虑,则有必要将中华民族内部语言与文学的多样性落实于具体的研究范式之中,以同情的理解促成多民族文学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