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克思哲学具有丰富的批判思想,其批判思想有三重密切关联的基本向度:社会现实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主体自我批判。诠解和彰显马克思哲学的批判向度,对于我们切实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特质,反思当代人类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和困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思想的历史就是历史的思想,哲学作为时代的思想,它关照着所处自己时代人的“生存境遇”。马克思对现实人类生存境遇的关注不像以往哲学家那种由哲学到哲学的独白式的复调,而是基于对现实社会问题即对市民社会的关注为解决问题的钥匙。鉴于此,以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批判为问题的切入点,来论析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所实现的双重变奏即由“哲学的批判”到“社会的建构”这一思想理路,并创建自己的唯物史观,同时也凸显出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理论对现代社会的建构价值。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哲学也是一种经济哲学。原生态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包括一个相对独立而完整的经济哲学传统,发掘和阐扬这个经济哲学传统有着不容忽视的学术价值。马克思经济哲学的中心视域是政治经济学批判。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市民社会的现实运动联系在一起,市民社会批判完全可以通过批判古典政治经济学来实现,此乃马克思经济哲学传统的核心要义。马克思把政治经济学批判作为解开现代社会秘密的一把钥匙,这既是马克思的哲学与其他一切哲学相比所表现出来的异质性,又是马克思的哲学在今天依然具有生命力的秘密。回归马克思的经济哲学传统,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不仅是回归原生态马克思主义的需要,而且可以成为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价值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对形而上学的彻底清算的同时发起了一场划时代的哲学革命 ,其实践批判原则的提出使哲学告别了传统“知识论”形态而转到了“生存论”路向。在其哲学精神指引下“回归生活世界”成为了当代哲学的主潮 ;“现象学”的方法成为哲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当代人也在认识到自己的生存境遇的基础上 ,逐渐走上了一条实践“改变世界”、争取全面自由解放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体系哲学的最大理论弱点在于主观地设定一种第一性 ,并自觉不自觉地以之为基础来同构世界 ,其结果 ,是形成一种不向现实实践开放的封闭理论体系。体系哲学的本质特征表现在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颠倒上。在作出这些判断时 ,德国学者阿多诺是正确的。但同时 ,我们又要看到 ,当阿多诺把辩证唯物主义也当作第一性哲学来批判的时候 ,他确实误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6.
在一个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哲学的当务之急是要回应现实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因此,当代哲学建构的社会学面向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建立起一种全新的社会认识范式,这是摆在当代哲学理论面前的时代课题。围绕着现代性批判和后现代性矛盾的反思,围绕着技术发展和文化多元的讨论,当代哲学进入社会学领域,从而演变出各式各样的“社会理论”。这些“社会理论”可以说是当代哲学逐渐社会学化的产物,也可以说是社会学研究不断哲学化的体现。当代各种社会理论不断地更新其社会研究的问题视域和方法论原则,因而呈现出一种跨学科的或者后学科的理论研究样式。在危机中孕育着发展,这应该是当代哲学发展的社会学面向的正面效应。不过,作为某种社会学化的新兴哲学,这些“社会理论”的解释力和批判力是有待实践验证的,其理论研究的方法论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现实的方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克思主义哲学要面对现实,就必须走出单纯哲学对话的领域,提倡哲学、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之间的对话,以强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实的联系。社会生活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的现实是经济现实,是在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基础上确立的政治和意识的结构。根本不研究经济学,不理解当代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不理解以经济为依据的社会分层,就无法理解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多元性,不能理解社会现象的本质。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下推行市场经济改革,应该是用社会主义制度来制约和规范市场经济,而不是用市场经济来改变整个社会主义制度。如果我们不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问题,不把多种经济成分同时发展问题,放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来考察,就不会得其要领。  相似文献   

8.
王文臣 《北方论丛》2012,(2):121-126
黑格尔以其对国民经济学的研究提出对劳动概念的思辨阐释,成为他首次发现社会现实的基础,而这种对劳动概念的精神性阐述将社会现实陷入了双重危机。马克思哲学正是在完成对黑格尔劳动概念的双重批判基础上开创了重新理解社会现实的生存论路向,由此显示出马克思哲学批判现代性视阈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与"马克思同行","回到马克思",机械地理解马克思主义,还是与时代同行,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理论,这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两种不同态度,是严肃的学风问题,它关系到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成败,历史和现实证明了这点.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强调与时代同行,回到现实中.与时代同行,要求我们跟上改革时代的步伐,要求我们从本本主义中解放出来,面向现实.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哲学工作者应该去读世界这本大书,面向世界,创新理论,探讨划时代的新的哲学形式,改造旧哲学.  相似文献   

10.
就其功能而言,法哲学是而且应当是批判的,它从既定的法哲学理论所设定的根据、标准和尺度出发,通过在观念上建构理想的法律及其运作模式,而首先针对静态的法律现实和动态的法律实践展开批判,然后将批判的锋芒引向支撑法律现实及其实践的法律原则和精神,并同时对其他具体的法哲学理论予以批判,这种批判活动即是法哲学的实践批判。而法哲学实践批判的深入展开又必然导向法哲学的理论批判,即对用以进行法哲学实践批判的根据、标准和尺度的自我批判。这种批判表现为对作为法哲学理论之逻辑起点的法理念的探寻。正是在对法理念及其现实化过程的探寻中,法哲学才展开了其本体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的诸多主题。因此,从本质意义上看,法哲学同样是且应当是批判的,批判性正是法哲学内在的、质的规定性。通过法哲学的实践批判和理论批判,法哲学才得以完成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创造和建设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1.
孙伟平 《学术研究》2007,1(1):19-24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表明马克思哲学是一种价值哲学。马克思对现存社会的价值反思和批判,马克思所建构的共产主义价值体系,具有超越时空的生命力。对于马克思哲学,我们应该重视其价值维度,或者说,主要应该从价值哲学的视角看待它、发展它,实现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当人们论及哲学发展变化问题时,常常要引用恩格斯的一句名言:“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①以证明自然科学的发展对哲学发展的意义。然而,究竟应怎样来理解恩格斯的这一句名言?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也会随着现代自然科学的划时代的发现而改变自己的形式?如果要改变,那么这种改变又应如何理解?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在哲学界未必一致,很有必要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李成旺 《河北学刊》2006,26(6):15-20
西方哲学传统尤其是近代西方逻各斯中心主义这一理性主义传统,作为马克思哲学的理论批判对象,无疑是其内生性理论逻辑出发点,但马克思哲学的独特智慧恰恰离不开恶劣生存境遇下无产阶级的悲惨现实以及马克思置身其中的波澜壮阔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可以说,马克思所面对的现实社会背景始终是其独特哲学智慧的"原动力";马克思哲学对现实解释和剖析力度的深化及其哲学思想的不断成熟,并非他在书斋中抽象地研究"哲学"从而其逻辑体系和理论建构不断完善的结果,而是首先来自于他对其所处时代和社会实际感知与认识的加深;在马克思哲学经典文本的当代阐释渐成"显学"的当下,要全方位廓清产生于多重复杂背景下的马克思哲学范式革命,就不能不对马克思哲学得以产生的"外史"予以深刻关注,这也将对马克思哲学研究中存在的"唯逻辑化"倾向起到另一种"纠偏"作用.  相似文献   

14.
霍克海默批判理论的核心是拒绝对看似合理的社会秩序的认同,以否定的态度重新寻找一个超越现实的新契机。批判理论在为人们正确认识战后西方社会的本质提供思想资料和社会资料的同时,对我们今天正处在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度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复杂多变的现实,如何构建和谐社会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从人的自由和解放、科学技术的价值、人是历史的主体、民主化的管理、教育的价值观等角度探讨霍克海默理论所带来的启示,从而引发人们对自身及现实的本真思考。  相似文献   

15.
高晓红 《晋阳学刊》2007,1(6):56-59
哲学始终与时代紧密相关,时代的脉搏就是哲学的脉搏,哲学的命运就是时代的命运。关于哲学与时代的关系,马克思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这就是说,真正把握时代精神而达至其精华的哲学是"真正的哲学"。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体现出哲学的价值,即它能够正确地解释时代现实、理性地分析和批判时代现实、勇敢地洞察时代的未来趋势而合乎逻辑地超越现实和创造新时代。  相似文献   

16.
与以往哲学不同,马克思哲学是人类历史实践智慧的结晶,它基于现实人的立场,不仅合理地解释了现实世界,而且改造着现实世界。具体表现在:基于人的现实生活状况,以理论这一思想武器对以往“无人”的哲学理论进行批判,即马克思哲学“求真”的实践智慧;基于人的现实政治斗争的需要,亲身参与政治斗争,为社会的“公平正义”进行斗争,即马克思哲学“求善”的实践智慧;在理论批判和政治斗争中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和现实社会(资产阶级社会)矛盾的解决途径,进而预示新社会形态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这表征了马克思哲学“真善美”统一的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17.
黄小晏 《理论界》2011,(4):94-97
应用哲学并非新生事物,但对其的专题研究却是当代的事。应用哲学的产生反映了时代的需要、现代知识谱系分化的必然和理论自身内在的逻辑发展等因素。应用哲学与元哲学的区别主要在于其应用性,具体体现为具体科学进行元理论上的奠基和现实问题的价值分析。作为哲学家族成员,应用哲学除了其应用性特点外,也应具有哲学的反思、批判属性,而不能与具体科学相混同。据此对新兴的应用哲学提出判断成立的标准,主张要坚持思想本身为研究对象、逻辑论证为主要研究方法和注重价值分析的研究目的等核心观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马克思的实践概念的四种内涵以及"现实的个人"概念在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过程中的语义演变,并指出,实践概念只是马克思针对德国哲学所特有的言说方式而使用的世界观范畴,它具有预示新型历史观的方法论功能,但不具有具体观察和描述人类现实历史的具体操作功能.新唯物主义的理论出发点是现实的个人.由此,所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就不是体系的推演或综合,不是对其他社会科学甚至是当代西方哲学的概念剪贴,而是首先通过专门的学科训练,对这些概念所指涉的个人的社会现实性予以充分理解后,再来具体地分析马克思当年所针对的社会关系的异化在当代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9.
"内在超越"与哲学的批判本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外在批判"为根据的传统形而上学的哲学批判由于其"外在性",被证明是一种无根的、独断的和独白的,以否定现实生活世界作为归宿的批判.要克服哲学批判性的这一深层困境,就必须克服"外在超越"的哲学前提和思维方式,在保持哲学超越性视野的同时,消解其外在性及其由此所带来的抽象性与独断性,实现从"外在超越"向"内在超越"的转换.在实践哲学的范式内,马克思以一种辩证的方式理解哲学的"内在"与"超越"的关系,从而实现哲学批判的实践理性转向,使哲学的批判性真正成为了内在于现实生活同时超越现实生活的真实力量.由此,哲学批判的主题和内容不再来自于先验的理论原则而完全来源于生活实践;哲学批判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对现实世界的裁决和评判,而成为生活实践的内在环节与推动力量;同时,哲学批判的实践理性转向集中体现在了哲学批判的思想旨趣和理论功能上.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时代产生的各种纷繁复杂的全球性现实问题,在冲击当代大学生的同时,也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出了挑战,面对这些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因势利导,引导大学生关注、理解这些现实问题,以全球性现实问题为题材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