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1 毫秒
1.
美澳两国宪法对平等权的规定存在差异,美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平等权,而澳宪法则没有明确的条文。在运用宪法司法保护平等权问题上,两国最高法院运用了不同的方法和标准。美国最高法院适用的是三重审查基准,即严格审查基准、中等审查基准和宽松审查基准。而澳大利亚高等法院采用了反歧视审查基准、代议民主原则、越权、合比例原则等。尽管有上述差异,但是,两国最高法院的判决仍有许多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2.
法律上所确认的权利能够得到司法上的实现,才更具有现实意义。宪法上的平等权在受教育领域具体化为受教育平等权。实践中,公民受教育平等权因法律适用不平等而受到严重侵害。目前出台司法解释的时机基本成熟,建议通过司法解释,将受教育权明确纳入司法审查范围,以此更好地解决受教育权法律适用不平等及受教育权可诉性之难题,使受教育权得到有力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美国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中的平等保护原则谈起,由“平等保护”的界定引出了我国宪法中的平等权的法律保护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如何通过立法与执法、司法等途径来实现我国平等权的法律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4.
"平等权"是公民重要的宪法权利,对于公民的生存和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当平等权受到侵犯时,目前的司法救济途径只有行政诉讼.但由于行政诉讼本身的缺陷,平等权并不能得到有效的救济.修改行政诉讼法是完善平等权保障的重要途径.建立宪法诉讼则是平等权得到保障的必由之路也是最根本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胡健 《南都学坛》2012,32(2):80-84
宪法平等权既包括法律适用上的平等也包括法律内容上的平等,即使是立法者也不能制定出违反宪法平等原理或者原则的法律规范。但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非三权分立制衡,因此,宪法平等权对中国立法者的拘束力,并不是通过西方国家司法审查的方式实现的,而是由中国立法者自身通过颇具"中国特色"的阐释技巧和政治智慧来避免违宪风险,平息社会争议的。这一点,从选举权平等的实现路径中得到清晰地展现。  相似文献   

6.
《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体现了税收公平原则,是平等权原则在我国法制领域所取得的重大进步.平等权原则对于全部国家公权力具有拘束力,纳税负担平等作为宪法平等权原则的下位原则,体现为量能课税原则,并具有宪法上的效力,拘束税收立法.税收负担平等的标准就是合理的差别待遇的标准,构成平等权原则在税收立法、行政和司法领域的判准.  相似文献   

7.
学界提出合宪性解释是实现宪法司法适用的一条新路,但因合宪性解释与宪法司法适用的概念不清而产生了巨大的争论。合宪性解释存在违宪审查与普通诉讼两个层次的概念,前者与违宪审查没有本质差异,后者是指对法律解释的方案做出合宪性选择。宪法司法适用存在解决机构争议、联邦争议和宪法诉愿等宪法问题、处理法律的效力问题和解决法律适用过程中的模糊、冲突以及解释选择问题等三重空间。违宪审查意义上的合宪性解释难以打开司法适用的局面,但普通诉讼层面上的合宪性解释则具备司法适用性,其宪法解释的性质也揭示了我国宪法司法适用的前途所在。  相似文献   

8.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国家根本大法.但我国法律实践中,由于宪法不能进行司法适用,导致了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往往得不到应有保障,以至于有损完法权威.文章分析了我国宪法司法适用的可行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实现宪法司法适用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对宪法司法化问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宪法司法化包含有宪法的司法适用与违宪审查两个层面的内容 ,其司法适用具有不同于普通法律适用的特点 ,司法违宪审查则是关系到现有宪政体制的构架的根本性问题。宪法司法化只有走出合法性与正当性的悖论才有可能得以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10.
试论公民的平等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民离不开平等权,平等权是宪法与宪政的重要内容。平等权应是公民的一个具体的基本权利,不能把它看作是一个宪法原则或者法制原则。本文对平等权的宪法渊源、含义及其与宪法基本人权、法治原则和刑法平等原则的关系、效力范围等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1.
关于平等权及其宪法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等权是一项基本人权,也是宪法所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平等权兴起于启蒙时代,于二战之后得到迅速发展。平等权的理论根源于人权的普遍性,其实质在于反对歧视,是国家权力正当化的基础。国家对公民进行区别对待需要有合理的理由,且采用一定的审查标准。平等权不仅是理论上的权利,也具有巨大的实践价值。保障公民的平等权,应当制定保障公民平等权的宪法性法律——《反歧视法》,以保障公民宪法平等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公民也越来越深刻体会到宪法所赋予给自己的基本权利的重要性。因此,不断加强和完善宪法中的基本权利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介绍和分析了关于平等权、言论自由权、人身权及财产权的一些观点,并提出了我们的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13.
选举权利,是指公民在国家代议机关组成人员和其他公职人员选举中选举他人和被他人选举的权利,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两部分构成,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选举权利平等,是指公民在选举中依照合理法律的规定受到平等的对待,也就是在合理法律面前,条件相同的公民享有相同的选举权利,它包括资格平等和价值平等两方面的内容。选举权利平等是一种阶梯式的分层次的平等;是一种存在着合理差别的相对平等;是一种群体平等和个体平等相结合的平等;是一种机会平等。选举权利平等,是政治平等的一项主要内容,也是选举的民主性和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保障选举权利平等的基本要求是:合理的法律制度、严格执行法律、完善的救济和裁判机制、平等的经费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4.
违宪行为决定了违宪审查权涵盖的范围界限,要从违宪之"宪"的内涵和外延、违宪行为的主体、违宪方式等几方面认识违宪行为。违宪审查权就是特定国家机关通过法定程序,以特定方式审查和裁决其他国家机关、组织、团体行使公权力的行为是否合乎宪法精神、原则和规范的权力。  相似文献   

15.
对于处于转型时期的我国而言,大量存在的罢工现象促使我们思考罢工权的宪法规制问题。基于宪政文明层面、现实层面和国际人权法层面对罢工权入宪的可行性分析,我国应当立足于中国特有的行宪机制,罢工权宪法规制的首要方式是采取修改宪法的方式。同时,中国宪法中的基本权利条款欲发挥效力必须通过立法具体化的途径,因此在入宪的基础上还要将罢工权条款写入相关法律之中,通过宪法确认和立法规范的制度构建解决罢工权的制度供给不足问题。  相似文献   

16.
论宪法上的环境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宪法上的环境权,就是将环境权视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环境权入宪已经成为各国环境保护立法的一股潮流。在宪法上确认环境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一项人权,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使公民的基本权利得到了丰富和发展,符合国际人权发展的趋势,而且对公民环境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法律救济提供理论基础和宪法依据。宪法上的环境权概念的提出,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而且为环境权的私权化奠定了宪法基础。此外,只有公民环境权宪法地位的确立,才能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真正得到切实保障。  相似文献   

17.
我们对美国法律中的平等概念应该重新审视。以波西亚女子法学院的建立和法院对穆勒诉帕里贡案(穆勒诉俄勒冈州案)等案件的裁决为开端,美国女性对以两性间相同待遇为倡导的性别平等的追求,以及对改善女性地位的追求逐渐发展。尽管美国女性在选举、就业、财产方面已经获得了与男性法律上的平等地位,但对公民利益的分配仍然存在着严重的不平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由于美国人认为自治权的位阶高于平等权,因此打着自治更重要的幌子牺牲了大量的平等,而忽略了在这个共同生活的国家中,到处都充满触发式的依赖和永恒脆弱的事实。  相似文献   

18.
农民政治平等权是指农民作为公民在政治生活方面所享有的与其他公民同等的权利,其实质是农民立基于公民身份而享有的在政治方面受到平等对待的权利。现实中,农民的政治平等权是极不充分的。应当立基于宪法角度采取措施保护农民的政治平等权,真正把农民当作公民来看待,尊重农民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实现农民到公民这一"从身份到契约"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各国都普遍注重对受教育权平等的保护,受教育权在绝大部分国家既是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同时也是教育立法规定的普通权利。拟从宪法学视野探讨受教育权平等及其宪法保障的问题,以期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此,应积极培养公民的宪政意识,树立教育平等的观念;修改完善宪法,提供立法保障;严格执法,提供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