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2 毫秒
1.
试论网络伦理的建构原则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网络社会作为一种新生的社会组织形式,在带给人们极大自由与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伦理问题,使得建构网络伦理显得日趋迫切与必要.建构网络伦理需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包括社会责任原则、整体利益原则、人性关怀原则、公平正义原则、诚实守信原则、因势利导原则、兼容允许原则、和谐发展原则等.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动因分析及矫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依赖是指个体迷恋网络以致影响到现实生活,主动采取措施逃避社会责任,自己无法控制行为及其后果的现象.大学生网络依赖导致大学生荒废学业,人际交往中断,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大学生网络依赖的成因十分复杂:满足心理自慰、满足心理宣泄、满足娱乐需要、满足体验理想生活的需要等.防范网络依赖不应是阻止学生上网,而是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拓展大学生个人发展的空间;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加强校园网络的建设等.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社会与网络舆论的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舆论在给社会和谐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给舆论导向带来一些负面效应.但对网络舆论,不应当盲目地加以否定,而是需要加以合理的规范和引导.要建立、完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在政府主导社会意识走向的同时,充分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和表达权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网络社会":内涵及其特征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计算机通讯和信息技术为支撑的高速电子信息网络正在全球迅速发展.人类编织出的网络,真正成了一张无时不在的网把人紧紧地粘在上面."网络并不是简单地把电脑联在了一起,而是把人联在一起了",它预示着"网络社会"的来临.本文在网络生成的动因分析的基础上,力图揭示"网络社会"这一新生概念的内涵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5.
徐士泰 《江淮论坛》2008,(3):107-112
在网络虚拟世界网民结构分层中,青少年占据主体地位.青少年以尚未成熟的价值取向对网络内容进行选择,又在使用与满足中不自觉地对价值观念作出调整,进而影响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引导青少年建构正确的价值体系,需要虚拟与现实的双向引导和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关注,也需要不断提高青少年的网络传媒素养.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远程教育正受"高原现象"的掣肘,作为其载体的网络也面临着资源的杂乱无序和利用效率较低的现状.因此,建立虚拟远程教育战略联盟,提高网络资源规模经济效益,是突破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瓶颈,服务开放社会,满足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使用与满足”理论视阈中的青少年网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极其复杂。从传播学"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本文认为网络工具使用特性、网络心理需求无法满足、网络信息内容多元及网络传播异化是导致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关键因素。要矫治青少年网络成瘾,就需要切实提高青少年自身的"免疫力",努力实现高校、家庭和社会有机联动,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进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8.
黎珍 《贵州社会科学》2008,217(1):49-53
社会资本深深影响着社会的社会关系模式.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需求不同的社会关系网络与之匹配,社会资本中的公民参与网络在市民社会中生成,是市民社会中特有的社会关系网络.市民社会的良好运行不仅需要发达的市场经济,更需要与传统的权力社会关系模式完全不同的公民参与网络模式的支撑,而存在于社会资本中的公共精神也成为了市民社会中的必备精神.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建立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加强网络空间治理,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网络空间的社会公正问题.互联网一方面推动了社会公正事业的发展,网络空间的自由性赋予亿万网民以平等的起点和平等的机会,网络参政和网络反腐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但是,另一方面,网络也催生了一些新的社会不公现象.维护网络社会的公正,需要我们从道德和法治上加强网络监管,也需要我们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发展理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元的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10.
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的延伸,网络社会相较于现实社会结构,其人际关系呈现更多的虚拟形态.网络社会的平等性、虚拟性和自由性特点为人类社会提供了相对多的人性关怀.但网络社会需要现实社会的制度规范和道德约束,方能使网络社会的人性关怀功能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1.
网络是新生的事物,就像中学生是中国的新生事物一样,二者迅速结合,产生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诸如,玩游戏成瘾、聊天、网恋、上黄色网站等,这些都需要班主任、家长、社会认真面对,正确分析、科学引导,增强学生的辨别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重建中学生网络生活的道德伦理。  相似文献   

12.
当下,网络社会的信任危机日益严重.儒家传统的诚信观念倡导人们诚实守信、真实不欺,网络社会同样需要儒家的诚信意识.诚信是网络社会的生存之基,只有遵从诚信原则,增强自律意识,才能确保网络社会的净化和成熟.  相似文献   

13.
在信息渠道高度发达、媒体竞争激烈的今天,任何一种传媒都只是满足受众需要的一个渠道,党报要想占据主流媒体的地位,拥有大量受众,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整合自己的新闻资源.以网络传播平台为代表的多元媒体正在分割着传统媒体的受众,始终是主流媒体的党报应对多媒体竞争的实质就是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提高党报社会新闻的水平和质量是增强党报可读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党报需要社会新闻是由党报的性质决定的,党报的社会新闻在可读性上既要不断满足读者需求,又不能只单纯地迎合读者的趣味,而应引导读者的趣味,应将正确的思想寓于可读性中.党报社会新闻还应以权威性来征服受众,这种权威性的体现就是要借地域色彩来进一步张扬"信息传播力,民众影响力",通过关注社会舆情来强化社会新闻的权威性和引导力.  相似文献   

14.
论网际空间的"使用-满足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满足理论"是一种强调受众主体性的传播效果理论.网络的出现,使受众的主体性得到了张扬,网络"使用-满足"现象表现得特别明显.受众使用网络主要有四种目的一是获取有用的信息,二是宣泄自己的情绪,三是进行情感的交流,四是参与娱乐或打发时间.这些需求都能在网络上获得满足.网络"使用-满足"现象有助于解释"使用-满足理论"的社会和心理根源;也有助于分析"使用-满足"现象所产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网络的高速发展势不可挡。虚拟生活的出现,以及与现实生活的互动,已成为当今人们生活的一种环境。作为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因特网必然对现存社会的伦理精神作出挑战。人类社会的伦理精神要求网络社会实现和谐、平等、共享、共生,满足人的需要,实现人的需要。但是,当人们试图将传统的义务、平等、和谐等伦理规范放到网络社会的背景下权衡时,人们所看到的竟是在网络环境中人的矛盾心态和人的生存的尴尬地位。在网络社会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伦理悖论。  相似文献   

16.
网络社会在带给人们极大自由与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现实道德难以应付的难题,使得建构网络伦理显得日趋迫切与必要.建构网络伦理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是制定网络社会道德规范的核心.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络造就了"网上社会"这一人们展开网络行为活动的新平台.网络行为失范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人的行为失范,具有多种表现形态.其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干扰因素,具有多方面的社会危害.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防范和治理网络行为失范,是维护和实现网络社会和谐运行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要求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本文试就社会精神生活的涵义、方式、规律,以及社会主义精神生活的特点,谈一些粗浅的意见.一、社会精神生活的涵义人类社会是自我发展着的社会有机体,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人们的社会生活就发生分化.按照人们的不同需要以及满足这些需要的不同的手段,我们大致可以把社会生活分为社会的物质生活、社会的精神生活、社会的政治生活、人们的日常家庭生活等领域.社会精神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领域和系统,是人们利用精神生活资料满足精神需要的活动.大家知道,通过物质生产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的活动,是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通过阶级斗争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成因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需要层次理论认为,需要满足的缺乏在心理病理现象中有重要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形成。文章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视角阐述大学生网络成瘾形成的原因,提出了满足学生个体的需要进而科学地预防、校正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公共利益及其相关概念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小红 《学术界》2008,(1):155-159
利益是能够满足人的需要的客观存在,个人利益是指单个社会成员所享有的特殊利益,是满足单个社会成员特殊需要的客观存在.共同利益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社会成员所不可分割地享有的同一个利益.在国家产生之后,公共利益是指一国范围内全体社会成员或者多数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一国的地方政权辖区内全体社会成员或者多数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全人类共同利益.国家应当成为实现公共利益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