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周代是汉语发展的重要阶段。其间,使动用法迅速扩展,由动词延至名词、形容词和数词;而随着形容词(包括形容词性词组)大量用作补语,古汉语补语的各种主要形式(包括结果补语、程度补语、可能补语、关系补语、数量补语等)已基本出现;状语也获得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对留学生自然语料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留学生对形容词补语的习得是不平衡的。根据实际使用的正确率,可以归纳出韩国留学生习得形容词补语的顺序是:程度补语〉结果补语〉状态补语〉可能补语。  相似文献   

3.
形容词带“得”字补语的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形容词带“得”字的可能补语、程度补语、比状补语作了较为全面的考察,从一个侧面对形容词的意义和功能作了总结,并对形容词反带的“得”字补语所表达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惠安方言粘合式动补短语与普通话相比,有三种情况:一是普通话也以粘合式与其相对应,主要有带结果补语、趋向补语、数量补语的动补短语;一是普通话以组合式与其相对应,主要是带数量补语、状态补语的动补短语;一是普通话里没有的,称得上是最有特色的部分。  相似文献   

5.
带“得”的补语句结构是汉语所独有的,其共同特点是中间有个助词“得”字,“得”前可以是形容词,也可以是动词,后面有一个补语,即“动词或形容同十得十补语”,补语是对“得”前形容词、动词或名词(受事或施只)进行补充说明的成份.其中,有的补语表示可能(possibility),称为可能补语;有的则表示结果如何(m叫个达到何种程度(dee)、处于何种状态(State)、具有什么样的属住(CharaCtC)等,此类补语较为复杂,请看了例:人组:这个礼堂能坐得下一千五百人.这些星星是肉眼看得见的.B组:小毛和他妹妹都冻得友抖.吵得谁的…  相似文献   

6.
藏语的句子成分中有无补语是藏语语法学界存在不同意见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除了从正面阐述藏语的补语并可分为前互补语和后置补语外,还证明了前置补语不是结果宾语和结果状语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韩国学生中介语句长为6~20个词句子补语复杂度的发展情况,发现:初、中、高三级中介语各句长句子带补语句子比例呈逐级上升趋势,多处补语、多层补语句子仅在有限的句长上出现,韩国学生中介语补语复杂度跟本族人语料存在较大差距.研究同样发现中介语补语复杂度的发展具有不受教学输入语言制约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得”字的语法化和“得”字补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得”字补语是汉语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一种补语,学者们就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由于其内部构成复杂,至今歧见纷出。“得”字补语在现实中的复杂表现源于它所经历的语法化过程。“得”本为动词,后顺应汉语动补式的发展大趋势加缀在动词的后面,使其表义逐渐弱化,成为动词和补语之间的连接成分,表示可能和表示结果的“得”字补语是其“达成”语义的两个变体。  相似文献   

9.
明代文人对民歌的认识——以冯梦龙为中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中后期民歌再度兴盛,引起文人的广泛关注,他们在序跋、笔记、评点中对民歌发表了一些有价值的看法。他们将民歌与《诗经》中的《国风》相提并论,将民歌与文人诗文、戏曲进行比较,以提高民歌的地位。他们从方言和曲调两方面论述了民歌的地域特色,高度评价民歌的情真语直的特点,充分肯定民歌朴实、自然的风格。  相似文献   

10.
汉英长句翻译一直是翻译教学与实践的难点,从语篇分析角度看汉英长句翻译,旨在通过有别于其他相关研究,去探讨汉英长句翻译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加的夫语法视角对现代汉语中的“动补结构”进行了研究,旨在探讨这一结构中的“补语”在小句意义的表达以及句法成分组成上的不同。文章基于“形式体现意义,意义为中心”的原则,对汉语学界基本认同的七大类“动补结构”中的“补语”进行了重新描述,得出:这几大类“补语”或者与小句内的主要动词一起表达过程意义,用作小句的主要动词延长成分;或者表示词组内的中心词所体现意义的程度,用作小句内词组中的程度缓和词;或者体现小句的语气意义、情态意义和极性意义,用作小句的操作词;或者体现小句过程所期待的一个参与者角色,用作小句的补语。同时,文章探讨了“动补结构”中“得”字的功能,指出:“得”为小句或词组层次上的引出语,将引出成分的语义指向小句内的主要动词或主语,或者指向词组内的中心词。   相似文献   

12.
双关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关在先秦就已产生,并且取材较广泛,使用较普遍。到两汉在史籍、诗歌中得到运用并略有发展。到魏晋南北朝形成了一个发展的高潮,在乐府诗中得到了大量的运用,并蔚然成风。唐宋双关是高潮之后的余波,但也激起些许浪花。元代双关在元曲中有了用武之地,使优伶语多双关的传统发扬光大。明代双关在《山歌》中运用较好。清代双关在广东民歌中广为运用,在《红楼梦》中大放光彩。现代双关得到普遍运用,尤其在民歌、在《天安门诗抄》、在歇后语中得到充分运用。通过探索我们看到,双关本来具有悠久的历史性,历来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不时具有强烈的战斗性。  相似文献   

13.
在“动·补十宾”结构中动语·补语、宾语相互依存 ,不可分割。但在一定的条件下 ,若省略其中某一部分 ,句子在语法上仍然通顺 ,只是语义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明代民歌批评涉及民歌的基本特质、语言形式、情感内容、表现技巧和艺术风格,这为明代民歌进入艺术殿堂奠定了基础。但明代文人正统诗学和传统意识的烙印,也充分体现在民歌批评的创新复古、精纯驳杂之中。这正是当时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矛盾在民歌批评领域内的一种折射。  相似文献   

15.
谈双音节动词作补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这里要谈的双音节动词作补语,不包括由双音节动词充当的表趋向的补语或者表示可能趋向的补语。如: ①他向我走过来。②虎妞说得出来就行得出来。(老舍《骆驼祥子》) 例①的“过来”是表趋向的补语,例②“说得出来”是“能够说出来”的意思,“行得  相似文献   

16.
古今汉语程度副词“极”的句法功能有较大差异,在古代汉语中“极”主要作状语,但在现代汉语中主要作补语。副词“极”的发展演变过程:它由形容词虚化而来,最初在句中作状语,近代时期开始可以作补语,在近代汉语末期,由于“最”等极性程度副词的冲击,“极”的状语用法逐渐衰落,而补语用法迅速发展,这种趋势一直延续到现代汉语中。  相似文献   

17.
语篇分析诞生于上个世纪50—60年代,目前已成为语言学学科的重要分支之一。尤其是上个世纪末至今,语篇分析经历了从形式到意义到认知的逐步深入的过程。相对于印欧语言,汉语的句法有其独特性。从语篇连贯和语义认知的角度对汉语长句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是解决汉语长句或大于长句的语言单位的语法分析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一、双补语的界限 在现代汉语中,一个述语一般只带一个补语。有时候,一个述语带上一个补语后,还要带上一个补语,构成双补语格式。例如: ①从活人的嘴上,采取有生命的词汇,搬到纸上来。(鲁迅《人生识字糊涂始》) ③我(把蚕)扔到溪里去了。(茅盾《春蚕》)例①中的“到纸上”是个介宾词组,和后边的趋向动词“来”分别作补语,补充说明述语“搬”的。例②中的“到溪里”和“去”也是分别作补语,补充说明述语“扔”的。  相似文献   

19.
英语长句往往修饰成分多,结构复杂,因而翻译比较困难。对英语长句翻译方法的探讨发表很多,但从主、述住理论的角度探讨语篇中长句翻译原则的论述却甚少。本文将从主、述位理论的角度采用实例分析的方法探讨语篇中的长句翻译。结论认为,长句的翻译不应随意颠倒顺序,否则往往会影响语篇的连贯,必要时则采取语篇推进模式重构的方法实现语篇连贯。  相似文献   

20.
赣语吴城方言带“得”字的补语有结果补语、可能补语、状态补语、程度补语。带“得”字的结果补语有两类:V+得+C+既,V+得+NP;带“得”字的可能补语有五类:V+得+C,V+得+下地,V+得+了,V+得+了+O,V得一手好O;带“得”字的状态补语有两类:V+得+C,A+得+C;带“得”字的程度补语有两类:V/A+得+C绝对,V/A+得+C相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