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从语义变化探察英汉语中性别歧视的社会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不能脱离社会独自存在的。语言本身是没有性别歧视的,所谓的性别歧视语言是因为社会上各方面所表现出的对女性的歧视反映在语言中,即语言的使用者有社会歧视,才导致了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可以从英汉词汇的语义变化方面看到其中的性别歧视。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思维定势、价值取向等方面论述了性别歧视语的产生根源和性别歧视语的各种表现,并着力阐述了女权运动对歧视语改革所产生的影响,同时还详尽分析了歧视语改革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男女话语差异一直受到语言学家的关注。语言歧视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话题。长期以来,社会语言学家注重女性是言语歧视的受害者,并结合女性社会地位和女权主义运动,试图寻找可以诠释的原因。此研究方法虽然行之有效,却忽略了语言现象的另外一个对立面:人类语言当中还存在着相当一部分歧视男性的成分。性别歧视不应该囿于女性的范围,更应该从男性的角度重新去审视性别歧视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4.
对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的研究由来已久,文章对语言中歧视女性与歧视男性作了比较,并指出了性别歧视现象背后的文化根源和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5.
语言直接反映生活。语言中折射出的对女性的歧视,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无数的印迹,性别歧视作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在汉语的诸多方面都有表现。本文从称谓语、汉字、谚语和人们的无意识状态等四个方面进行概括。指出语言中折射出的性别歧视现象,不仅是语言问题,更是社会和观念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语言直接反映生活。语言中折射出的对女性的歧视,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无数的印迹,性别歧视作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在汉语的诸多方面都有表现。本文从称谓语、汉字、谚语和人们的无意识状态等四个方面进行概括。指出语言中折射出的性别歧视现象,不仅是语言问题,更是社会和观念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论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语语言中存在着性别歧视现象。本文从词汇、语义、俚语、俗语等方面探讨英语语言使用中所表现出的对女性性别的歧视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对女性的不公正态度。由于社会生活和思想意识的变化,以及女权运动的倡导,今后将会进一步推动社会采用性别平等语言  相似文献   

8.
性剐歧视现象渗透在包括语言在内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分析了英汉语言中共同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从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探讨了造成这种歧视现象的原因,并提出消除性别歧视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时尚杂志广告语中的性别构建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但是,人们对性别歧视问题往往缺乏必要的敏感性,对时尚杂志广告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也较少关注。通过对国内两款时尚杂志中55篇隐含性别意识的广告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目前一些时尚杂志广告中存在着性别歧视的倾向,这一现象应该引起更多的社会关注,从而改变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和偏见。  相似文献   

10.
语言作为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 ,本身没有性别的岐视 ,是社会有了性别歧视 ,并通过语言得到了反映。性别歧视是语言使用者对待某一性别的歧视态度而造成的。对英汉两种语言分别存在着显性和隐性性别歧视现象进行剖析 ,借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1.
语言的情感化和情感化的语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尚爱雪 《南都学坛》2002,22(1):82-84
语言的情感化是客观的。它表现在语言情感的生理化、语言情感的符号化和语言情感的语音化三个方面。建构在传播论、符号论和平衡论基础上的情感化的语言表达方法 ,使语言交流产生“情感效应” ,从而提高语言交际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网络空间的交际用语是把双刃剑,多形态的语言带来了网络交际的便捷,但也为语言系统本身和思想情感交流带来诸多困扰。文章基于网络空间交际用语的基本形态,认为语言在网络空间交际互动中体现出多重经济效能,语言趋简是以较小的语言资源投入实现最佳的交互目的;语言趋快是为了减少交际的时间成本;语言趋新是为了获取交际关注与群体认同。因获取语言经济效能而对汉语系统、言语交际以及语言生态文明等带来了一定的损蚀。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中学政治课教师的职业技能之一——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结合实例,从有声语言、无声语言(态势语言)和电教语言三方面阐述政治课教师的素质修养。  相似文献   

14.
语言规划的研究单元是社会共同体中的语言集团 ,研究对象与任务是确定各语言集团在社会共同体中的语言地位、协调其语言关系 ,提高全社会的语言交际效率 ,促进全社会的语言凝聚力 ;研究重点与难点是如何处理各语言集团之间的语言差异与冲突 ;语言规划的实施主体是政府机构 ,实施的手段是制定和实施相应的语言政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语言环境对语言表达效果的意义和作用入手,分别探讨了语言本身的环境和语言的社会环境对语言表达的影响,论述了运用语言的优劣得失是对于语言环境而言的.指出了我国传统的汉语教学在这方面重视不足,提出了理想的语言教学过程模式.  相似文献   

16.
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语言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迁移或语际间影响存在于二语习得中 ,对迁移的认识是个不断深入的过程。本文列举分析了语音、语义词汇、句法和语篇等语言层面上的迁移现象 ,阐明迁移发生的条件、范围和特征 ,介绍这一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指出了迁移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汉语和英语分属两种不同的语系,虽然有其作为人类交际工具的共性,但由于各自独特的地理环境、历史进程、文化传统等因素而具有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往往构成我国学习者学习英语的障碍。为此从语言形式和语言表达的角度,对汉语和英语的字词、句子表达、语篇表达等层面进行了剖析,力图多方位地揭示出两种语言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面对语文教学"缓慢差费"这个问题,我们究竟应该怎样上语文课?语文课应回归本位,抓住语言训练这个重点,掌握语言训练规律,进行有效的语言训练,以提升学习者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70年代初Haugen提出了语言生态学,这是一门有别于传统语言学的新兴语言学科,研究环境与语言的相互作用。由于它与语言接触、语言衰亡等研究之间的渊源关系,使它更多地关注环境对语言的作用。Haugen把这一作用分成十个方面,为语言生态学确定了研究范围;Muhlhausler提倡综合分析影响语言存在和发展的因素,批判语言帝国主义,将维护语言多样性作为语言生态学的主要关怀;Tsuda在继续深入批判语言霸权主义和语言殖民主义的基础上,引入语言平等、语言人权思想,加深和拓宽了这一学科的内涵与外延。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交通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交际日益频繁。人类交际带来语言接触;语言接触加剧了语言竞争,导致语言霸权与语言濒危。语言的本质、社会价值和语言态度促使语言权利的产生,语言权利促使语言维护。国际社会濒危语言维护的措施与经验对中国汉语国际传播及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