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835年秋至1848年2月是马克思国际法思想的萌芽时期.在<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中,马克思开始从跨国角度关注国际社会底层阶级的命运;<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表明,马克思开始启动无产阶级人权事业之门;通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在批判性考察中体现了维护和推进国际劳工权益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马尔库塞学术思想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学说成为马尔库塞学术思想的理论契机是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研究开始的。通过研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尔库塞解决了许多萦系在内心深处悬而未决的问题,找到了马克思思想"具体哲学"的理论基石。在对马克思学说的深入分析中,马尔库塞初步形成了自己富有特色的社会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3.
论马克思哲学之历史唯物主义解释的偏颇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哲学之历史唯物主义解释的偏颇性有 :马克思并未使用过“历史唯物主义”一词 ;《18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实践探讨被忽略不计 ;并未研究历史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被当做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唯物史观的形成被抽掉哲学观前提 ;《德意志意识形态》之后才开始的科学的经济学研究倒成了《形态》中唯物史观形成的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4.
在《1 8 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 ,马克思一方面借用了费尔巴哈的术语、方法 ,另一方面 ,马克思又超越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 ,开始向唯物史观迈进。实现这超越的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掌握并运用了唯物辩证法思想 ,采取辩证的否定态度对待费尔巴哈哲学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哲学研究史上,《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一直被认为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后来,随着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发现和发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马克思哲学研究史上一度被认为比《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更为重要。所有这些观点都有其合理性,但也都有一个共同点,这就是把马克思哲学中具有"征兆"意义的东西视为"具有充分意义"的东西了。在这方面,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具有不可取代的意义,这一时期的工作最终以马克思自己对自己哲学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系统概括而结束,标志着马克思哲学的阶段性完成。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中,卢卡奇最早注意到了异化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中的地位。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中,卢卡奇根据当时只能了解到的马克思《资本论》等著作中的商品拜物教以及物化思想,对物化理论作了天才的阐述,及至后来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公开出版以后,这个问题在国际哲学研究中引起了激烈争论。几乎一个世纪,围绕《历史和阶级意识》以及物化理论,人们议论纷纷、褒贬不一,从而激起我们探讨卢卡奇物化理论的兴趣,并试图对物化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的地位作一评价。一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是怎样产生的呢?按照马克思的说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出场的文本路径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三部著作,由于以往对《手稿》的哲学革命价值的忽略,使得对其价值的重估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马克思在哲学研究范式和哲学本体论这两个纬度上实现了革命性变革: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实现了哲学范式的根本变革——从意识哲学向实践哲学的转变;马克思哲学革命在本体论上实现了从“世界何以可能”到“人的解放和自由何以可能”的转变,我们应并在把握马克思哲学革命实质的基础上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8.
列宁认为,马克思世界观转变的“彻底完成”,表现在1843年底—1844年初《德法年鉴》上的两篇文章:《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参见《列宁全集》21卷第59页)。同时,把1844—1845年作为马克思观点开始形成的年代。这位伟大导师的  相似文献   

9.
《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槁》的重要性,是由我们时代面临的问题所提升的,并且特别地关乎对马克思哲学唯物主义基础的理解。当第二国际理论家的解释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观点构成尖锐对立时,马克思的哲学基础似乎从中间“爆裂”了。关键之点在于对马克思“实践”原则的充分阐明,而这一原则的初拟形式特别体现在《手槁》中。“对象性的活动”首先具有本体论的意义──这一点不仅是理解《手稿》之全部内容的要点,而且是把握马克思哲学唯物主义基础的真正枢轴。在这个意义上,这部手稿可目之为“马克思哲学的秘密和诞生地”。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写道:“德国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哲学是大脑,心脏是无产阶级”这两句话,非常生动形象而又深刻地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同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血肉关系。马克思还说:“哲学不消灭无产阶级就不能成为现实,无产阶级不把哲学变成现实,就不可能消灭自己。”(1843年载《德法年鉴》)这样,马克思一开始就把哲学的理论意蕴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对国际法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论述及其对现实工作的指导意义;关于国际经济秩序问题的论述及其对现实工作的指导意义;关于对外政策的论述及其对现实工作的指导意义;关于解决国际争端问题的论述及其对现实工作的指导意义;关于人权问题的论述及其对现实工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人权问题已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切的重要对象。如果国家承担了保护人权的国际义务,那么保护人权已超出了该国内政的范围。当一国境内发生人道主义危机时,国际社会便会干涉该国内部冲突。另一方面,依据国家平等原则,国家被禁止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他国身上。根据用尽当地救济原则,国家在接受国际机制的干涉前,可以按照本国的宪法性程序解决本国事务。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主义与社群主义是当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国际关系伦理立场。世界主义将所有个人视为国际关系中正义的主体,认为某种普遍性的价值体系应该成为全人类的共同选择;社群主义则把共同体看作国际关系的基本规范性单位,坚持民族国家作为一种共同体所具有的道德意义及其对个人权利与义务的界定。世界主义与社群主义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国际正义观: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通过对世界主义和社群主义的分析,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各自的思维方式及其对国际伦理的意义,并借此厘清国际伦理的可能性及限度。总结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的利弊得失,将有助于构建一种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伦理。  相似文献   

14.
普芬道夫自然法与国际法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普芬道夫在其代表作枟自然法与国际法枠中构建了一个普遍的、庞大的自然法体系,具体涵盖了自然法的普遍性以及自然法的主体、起源及其与实在法的关系、自然法上某些权利义务的转换、条约与契约的一般规则、财产权的规则、争端解决的规则、国家理论、自然法基本原则等内容。尽管普芬道夫的自然法与国际法理论侧重于探讨自然国际法,但并未刻意忽视实在法在构建国际法中的作用,故而并不是一个'极端的'体系。普芬道夫的自然法与国际法理论远远超前于其所处的时代,并对后世国际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值得引起所有在法哲学和国际法领域从事研究的学者的持续关注,并可以作为新世纪自然法与国际法否定之否定发展的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权能分别学理”是国际国内矛盾冲突和孙中山本人文化素养相结合的产物 ,是为解决本国政治权威危机 ,创建驾驭欧美之上的新型良善政制而创造出来的。该学理是孙中山宪法思想的核心与基石 ,其基本内涵包括 :权能分治、人民有权、政府万能、以权驭能和九权平衡四项原则 ,全方位体现了中西政治文化共同尊崇的宪法基本精神———和谐。  相似文献   

16.
严复是我国较早接触与传播马汉海权论者。他借鉴马汉的海权理论形成自己的海权思想,认为海权关系到国家的贫富强弱和国际地位高下;不缔造海权,陆权也只能随之丧失。他呼吁我国应在日本海、渤海、黄海、东海与南中国海海域建立制海权,规复海军,实行海上交通控制,拒敌于海洋国土之外。其建立海权具有"国振驭远之良策,民收航海之利资"的政治与经济的双重目的,体现了其海权思想和国防观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语言权是一项基本人权,无论是我国宪法,还是国际公约,都规定了对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之权利的特别保护。但我国缺乏可操作性规范,导致司法程序中无法迅速及时地对双语诉讼中的少数民族当事人的程序及实体权利给予充分、有效的救济。解决这些问题需制定法务翻译制度,并在法律援助制度下建立少数民族及其他少数人语言法务翻译人才库。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的国际法思想主要表现在其力图改变中国的“半独立国家”的状况,维护国家在国际上的平等地位;提出了“不平等条约”的法律概念,对不平等条约的合法性提出质疑,并主张废除不平等条约;保护人民的生存权,平等权,财产权和人身、人格权,并第一次在中国提出了民族自决权的人权法概念。由于时代及阶级的局限性,孙中山的国际法思想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政治思想和政治理念。  相似文献   

19.
由于国际人权法和国际人道法的发展,国际法出现人本化趋势,领事关系法也不例外。国际司法机构通过解释《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和其他国际人权文件,确认嵌入《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下的个人权利,并且将这些个人权利纳入最低程序保障和生命权等人权框架内,推动领事关系法的人本化。  相似文献   

20.
跨界民族接触合作权属于国际法律权利的范畴,主要包括经济、文化、社会、环境领域的接触合作权,其实现条件取决于国际和平与安全以及国际组织、相关国家之间的协作配合,并且必须遵循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和依法应当承担的国际人权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