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樵夫 《中华魂》2017,(2):18-24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生产力是最终的决定力量,这是唯物史观立论的基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不但指明了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强调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要致力于增加社会生产的总量。毛泽东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中虽然有过失误,但从总体上说,他是坚持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重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生产力标准研究中,存在着这样一种带有一定普遍性的认识:生产力标准“是唯物史观衡量判别一切价值是非的根本标准”。这是对唯物史观的一种随意附加。一生产力标准即唯物史观判别一切价值是非根本标准是如下两个方面含义的统一:其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概括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真理观与价值观相统一的原则 ,深刻揭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把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标准,这是我党在总结建国三十多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新观念。生产力标准理论的提出,无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还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都将产生重要影响,我们在理论上弄清生产力标准与实践标准的关系、生产力标准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将有助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标准观,继续丰富和发展以实践为特征的毛泽东哲学思想;将有助于在新的历史时期克服社会主义空想论,在实践中把科学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为此,本文试图围绕这两个方面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5.
自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产生起,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围绕生产力要素这一问题对科学社会主义进行充分的论证,指明了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基础和特征。一百余年前社会主义在俄国的建立,使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先河,于是,围绕着发展生产力的核心议题,苏东国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道路上进行了多方面探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由于理论和实践的严重偏离最终导致了失败,但却为后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教训。中国作为又一个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结合本国发展的实际,历经革命、建设、改革的探索实践,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获得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功。未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不仅使科学社会主义首次建立在发达生产力基础上,而且将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6.
生产力标准的提出,是对唯物史观生产力论的创造性应用和发展,只有完整地系统地把握生产力理论,才能准确地掌握生产力标准,更好地贯彻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加速我国实现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和现代化。一、唯物史观生产力理论的内容生产力理论的内容十分丰富。现有哲学教科书对生产力的论述过于简单化,也不够准确。本论纲在论述生产力理论时,力求比较全而地挖掘马克思有关生产力的一系列论述,并结合新的科学成果和实践经验,加以发挥。  相似文献   

7.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与俄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创造性的经验。本文依据列宁晚年的有关著作及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侧重从三个方面探讨列宁新经济政策对唯物史观的新贡献和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即:新经济政策的理论和实践立足于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这一主线,对生产力范畴及其历史作用原理的丰富和发展;新经济政策处理俄国五种经济成分相互关系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辩证法的新发挥;新经济政策探索苏维埃俄国的政治上层建筑革新、建设和文化建设及其与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相互关系的历史辩证法等。  相似文献   

8.
从实践标准到生产力标准再到"三个有利于"标准,邓小平逐步确立了唯物史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指导地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唯物史观在当代中国的具体运用.文章从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发展生产力不断满足人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坚持发展的历史辩证法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唯物史观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科学把握生产力标准,推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梁襄"生产力标准"的科学性,首先是由生产力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客观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揭示了生产力是生产关系从而也是整个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即人类"全部历史的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历...  相似文献   

10.
生产力是唯物史观的核心范畴 ,其基本要素应包括劳动成果 ,这样有助于克服其理论自身的矛盾 ;有助于全面、准确地把握生产力标准 ;有助于准确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即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认识的第一次飞跃。随着人们认识和社会实践的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两个理论前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也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三大报告将生产力标准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问题提出来,深刻指出:“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都是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因而是社会主义所要求的,或者是社会主义所允许的。一切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都是违反科学社会主义的,是社会主义所不允许的。”这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重要发挥,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认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生产力标准?党的十三大报告作了极其精辟的论述:“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都是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因而是社会主义所要求的,或者是社会主义所允许的。一切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都是违反科学社会主义的,是社会主义所不允许的。”因此,“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无疑,发展生产力也应当是我们改进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生产力标准也应当是检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14.
如果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生产力理论,是基于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而对未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前景所作出的科学预测,那么,列宁和斯大林的科学社会主义生产力理论,则是基于现实社会主义实践而作出的理论概括。由于列宁和斯大...  相似文献   

15.
坚持生产力标准,确认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也是整个社会主义阶段的中心任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实践和发展,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支点,已经成为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6.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产生于历史的需要,它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是指导全人类走向自由解放的真正科学。它是一个开放的科学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不断地证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颠扑不破的伟大真理。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 ,邓小平理论的发展也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 ,即恢复实践标准 ,赋予认识的客观判断尺度 ;坚持生产力标准 ,赋予实践以唯物史观的是非尺度 ;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 ,赋予生产力以主体价值尺度。这三个阶段体现了邓小平理论的主体导向。实践性和发展性是邓小平理论的两个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生产力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力标准是邓小平生产力思想的核心,其观点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过程。邓小平生产力思想是由理论和实践两个层次而构成的体系,它不是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直接推导出来的,也不是从别处直接搬来的,而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的生产力思想具有自己的理论特色。  相似文献   

19.
“三个代表”理论是对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论述的理论基础。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是对唯物史观生产力理论的突破。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是对唯物史观文化功能价值理论的创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是对唯物史观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的升  相似文献   

20.
唯物史观的创立是马克思一生的重大贡献,它同科学社会主义一起使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变为科学。它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其一,对以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进行了扬弃;其二,为唯物史观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