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建于18世纪初的年都乎寺是热贡艺术流派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该寺毛兰吉哇拉康殿壁画是现存最早的热贡艺术实物遗存,对研究热贡艺术风格的起源有重要作用.本文作者对该殿壁画进行了多次实地调查,结合藏文史料对毛兰吉哇拉康壁画进行了图像辨识,指出该殿平綦顶壁画与瞿坛寺瞿坛殿平綦顶壁画的联系,并对壁画的创作年代和画师身份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吐蕃古寺夏拉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夏拉康全称为“他茹夏白玛旺庆寺”。意即“帽子寺”。‘则五知”汉译为“中翼”,乃卫藏四茹之一,“白玛”粉莲花生,“旺庆”意为佛教密宗大灌顶。夏拉康寺位于拉萨市墨竹工个县以东约25公里处尼玛江热主秀城河与艺热河汇合处的南岸,夏村北侧,是历史上重要的古代寺庙之一。夏拉康的两件盟文诏敕碑,在王尧《吐蕃全可录》,陈践《吐容碑刻钟铭选降书中均有著录,但对夏拉康的碑刻进型、规格及寺庙建筑历史沿革等方面,未能作完整的介绍。1989年7月,西藏文管会文物普警队对墨竹工卡县进行文物普查时对夏拉来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作…  相似文献   

3.
座落于扎囊县江北岸的桑耶寺,是西藏第一座著名佛教寺院,自创建迄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桑耶寺的藏文意思是“无边寺”、“存想寺”,全名为“桑耶敏久伦吉朱白祖拉康”。它糅合汉、藏、印三种建筑风格为一体,是吐蕃时期最宏伟、最壮观的建筑。位于桑耶寺附近的青朴、札玛止桑、哈布山、松嘎尔石刻五塔等名胜古迹,与桑耶寺共负盛名。  相似文献   

4.
胡超 《中国藏学》2023,(3):150-159+217-218
既有研究认为,关公信仰正式进入藏传佛教体系始于乾隆时期,并和雍和宫改建有关。文章指出,康熙年间敕建的辽宁省朝阳市佑顺寺,始建时即有关公殿并保存至今,表明关公崇拜正式进入藏传佛教体系不晚于佑顺寺落成的1707年。文章梳理佑顺寺藏传佛教石雕、朝阳市地方志和清末海外汉学家在佑顺寺的研究记录,表明佑顺寺从规划到传承,始终是藏传佛教在东北地区重要的传经和藏经寺庙。朝阳市位于东北、漠南和京畿地区交界,地处清朝统治北方地区的核心位置,北京白塔寺的主持喇嘛卓尔济负责筹建佑顺寺并担任首任主持,在此前后,朝阳也成为藏传佛教经文译为蒙古文的重要地区,后世乾隆等历代清朝皇帝往返盛京(沈阳)途中也都在佑顺寺驻留,这些都反映了佑顺寺在清朝敕建藏传佛教寺庙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清朝通过佑顺寺等敕建藏传佛教寺庙的布局,在蒙古、东北地区和京畿地区建立起藏传佛教体系的多个节点,正反映了清朝将藏传佛教“国教化”和“王朝化”的思路。而佑顺寺中专门建成的关公殿,体现着清朝借助藏传佛教来管理国家,吸收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的特点,也反映了藏传佛教的开放和包容。  相似文献   

5.
李俊 《西藏研究》2015,(2):81-90
通过情节内容的比对,确定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科迦寺祖拉康的门楣、门框处的多层木雕的《罗摩衍那》与《龙喜记》装饰主题使用了敦煌手卷梵文本《罗摩衍那》与梵文本《龙喜记》;根据《究竟瑜珈鬘》一书,判断出木雕上的金刚界曼茶罗与除恶趣清净曼茶罗两大宗教主题;根据木雕形象的形体特征判断其来源为尼泊尔艺术样式;这些均为科迦寺的宗教与历史地位的研究提供有力的物证。  相似文献   

6.
广化寺建于元朝年间,据传皇帝之女到此地游玩,不幸病故于此,皇帝对公主无比宠爱,为纪念其女,花重金建一寺院,名曰——广化寺,此寺院有大殿、二殿,并建有两座30余米雷锋塔,寺院气势宏伟、壮观,香火兴旺。寺前500米处有一主持和尚死后埋在寺前称和尚坟,在往前500米有一奶奶庙人称南山,周围几百里到此游览上香,名传四方。大金国十年,双塔重修左边一塔。清代地震倒塌,另一塔1963年被洪水冲倒,由于资金之故,未能修复,人们很是惋惜。  相似文献   

7.
尕米寺,是安多松潘草地早期苯教著名寺院,也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最早的苯教寺院之一。尕米寺藏语全称为“更恰德钦尕米林”,意即“佛法汇集之尕米寺”。“尕米”是藏语,意为安祥欢欣,“林”指寺。  相似文献   

8.
青海乐都瞿昙寺瞿昙殿壁画内容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继胜  廖旸 《中国藏学》2006,(2):191-202
瞿昙殿是青海乐都瞿昙寺中最早建造的佛殿,建成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其建筑为设置礼佛道的早期样式,西北地区很多明代前期寺院的形制及壁画内容都仿照瞿昙殿,如甘肃永登连城的妙因寺万岁殿、卓尼石门寺大雄宝殿等,瞿昙殿壁画内容的辨识对分析14-16世纪藏传佛教图像学具有坐标意义。  相似文献   

9.
扎什伦布寺     
扎什伦布寺,是班禅大师驻锡之地,可与拉萨的布达拉宫相媲美。扎什布寺,座落在日喀则城西的尼玛东山尾,背之山形如大象奔跑。寺庙距市区约四里。远望寺院,依山面筑,宫殿重叠,毗连错落,雄伟壮观。总面积近三十万平方米。其主殿大经堂可容纳二千多人在此念经,是该寺最早的建筑,历时十二年才建成的。大殿左侧是大佛堂,叫强康(弥勒佛堂);右侧是度母佛堂。大殿旁还有一座在其他寺院没见过的佛堂——“汉佛堂”(甲纳拉康)。强康高三十米,共七层,建筑面积八百六十多平方米。殿内大铜佛高二十六米半,其尊座便有三  相似文献   

10.
熊文彬 《中国藏学》2023,(5):1-10+221+211
西藏山南市乃东区结巴乡温村的吉如拉康(■)藏有3份11—12世纪的藏文写经愿文,多次对北宋“东京之墨”进行了记载和赞誉,其中有3个涉及北宋西藏与内地交流的重要音译词。文章结合藏汉文献和既有研究成果,对愿文的内容以及3个音译词的语境、含义及其历史背景和意义进行了分析。初步研究认为,这3个音译词应是北宋首都东京的音译。吉如拉康写经愿文对“东京之墨”的记载和赞誉表明,该寺在写经中使用过来自内地的墨,该墨极有可能是通过宋代的青藏道传入,疑与内地前往印度求法和西藏前往西夏、河西走廊、内地传法的僧人或贸易有关。鉴于宋代西藏与内地交往、交流的确切文献记载和文物遗存较为罕见,吉如拉康赞誉“东京之墨”的写经愿文无疑十分珍贵,对于进一步挖掘和研究宋代西藏与内地的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济宁东大寺坐西朝东,在大运西岸之上。据说,乾隆下江南时数次登岸人寺小憩,并敕建高达30余米的三层楼阁式、六角伞盖形后窑殿,上悬“敕赐清真寺”匾额,使该寺规模完备。在后窑殿背后的两根通顶石柱上,则镌刻着乾隆御笔题写的一幅对联:  相似文献   

12.
曹学文 《西藏研究》2000,(1):103-107
炳灵寺石窟是我国著名的佛教石窟寺之一,其考古价值与艺术价值可与敦煌莫高窟、云岗石窟、麦积山石窟相媲美,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释道世《法宛珠林》记载,炳灵寺的历史可上溯到“晋泰始年”,即265年,距今有1700余年。在炳灵寺169号窟中保存有中国石窟中最早的纪年题记──“建弘题记”,记述了169号窟部分造像的制作情况,尾处还记有“建弘元年岁在玄枵三月二十四日造”的字样,“建弘元年”即420年。炳灵寺石窟现有窟龛216个,各类佛教造像800余尊,壁画1000多平方米,…  相似文献   

13.
在城步苗族自治县儒林镇小清溪村6组这个偏僻的山旮旯里,有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林树,胸围在40厘米以上的占半数以上,活立木蓄积量达9000多立方米,这是当地面积最大、长势最好,蓄积量最多的松树林。这片松树林,就是村民张用璜、阳德姣夫妇花费25年心血营建成功的“绿色银行”。张用璜原来住在小清溪,但小清溪村6组村民的主要山、田和旱土大部分在离小清溪两公里外的“亡家殿”。“亡家殿”是个偏僻狭长的大山冲,解放前有一大富户雇请佃户在此种田看山,后因发生了一场瘟疫,人畜都死亡,这个地方便成为无人问津的“亡家殿”。1973年,20…  相似文献   

14.
位于青海省乐都县瞿昙乡的瞿昙寺 ,是由三罗喇嘛在洪武二十五年 (1392年 )创建 ,后经永乐、洪熙、宣德三代大规模扩建。寺院由围墙、山门、碑亭、佛塔、金刚殿、瞿昙殿、宝光殿、隆国殿、大小钟鼓楼、壁画、回廊、三世殿、护法殿等组成 ,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廷式风格的藏传佛教寺院  相似文献   

15.
<正> 湖南洞口县(艹那)溪瑶族乡堆土、铁山两村境内,耸立着雄伟的高顶山。在海拔1581.4米的山巅,有一座国内罕见的瑶族古石庵——普昭寺。普昭寺分为灶房、禅堂、香房、正殿、后殿、偏殿等若干部分,大小十余间,占地760平方米。整个建筑的柱、壁、梁、椽、瓦等全为青石构成。青石细  相似文献   

16.
北京崇文门外花市清真寺内有一座御碑亭,中立通高4米余之清世宗“上谕”刻石,俗称御碑。实测碑首高1.13米、宽1.13米、厚0.43米,浮雕二龙戏珠图案,阳面正中刻“上谕”二字,阴面正中刻“皇恩浩荡”四字。碑身高2.12米、宽0.97米、厚0.22米;阳面刻该“上谕”全文,凡22行,每行不计留备提行抬格敬写之空位为37字,四周围以图案花边;阴面刻“顺天府属回民”立碑者“恭纪”题名,凡22行,74人,四周不饰花边。碑座高0.85米、宽1.39米、厚0.62米,亦浮雕图案。因将碑移出亨外露置已数十年,碑身字迹渐多剥泐,致于该碑之来历亦传闻异词。如近有报道说:“据寺人介绍,此碑立于康熙四十二年,也有  相似文献   

17.
一、洪仓峨尼姑寺建寺之缘起拉卜楞洪仓峨尼姑寺位于甘肃夏河县城西侧王府村地面上,座落在“祁中噶尔山腰”,与拉卜楞寺隔山相依.它创建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据史载:大约在1781年(清乾隆46年),在“黑措”(今合作)与拉卜楞九甲的“兰木细尔”村已经建有尼姑庵,后来,从黑措“祁中拉郭”地方来了一个叫“祁中华赤”的女尼,来拉卜楞修行,经拉卜楞“上塔哇”村民资助与布施,在“尕日隆瓦”沟建起了一座尼姑寺,有沙弥尼30余名,该尼姑寺信奉格鲁派教义,经堂内供奉二世嘉木样季麦旺武塑造的十一面观世音塑像及药泥塑造的宗喀巴、空行母等十余尊佛像和无量光佛、龙树大师“唐卡”(卷轴画)等供品.  相似文献   

18.
本文翻译了甘肃拉卜楞寺高僧阿莽班智达·贡却坚赞所著《善巧至尊历辈夏尔·噶让噶居传——云中天雷》,该著主要介绍第一至第四世噶让活佛的生平.噶让活佛是青海卓仓藏族部落噶让拉康的寺主活佛,也是清代河湟名刹瞿昙寺性相学院卓仓寺的著名高僧.本传为研究瞿昙寺的历史文化及清代青海历史提供了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9.
唐蕃会盟碑     
千余年来,在拉萨大昭寺前,公主柳树旁,巍然矗立着一块唐蕃会盟碑,受到人们的景仰,成为汉藏人民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唐蕃会盟碑,又叫长庆舅甥会盟碑,藏语称“祖拉康多仁”。据汉藏文史资料记载:大唐与大蕃之间、汉藏民族之间,相互通婚、吊庆、修好、献礼、互市、和盟等往来频繁,累世不绝,两族人民的友好团结在汉藏关系史上是有记载的。在唐朝和吐蕃的多次会盟中,留下盟文、立有石碑,保存完好的当数唐蕃会盟碑。  相似文献   

20.
本教,亦作“钵教”,“笨教”,俗称“黑教”。汉族因语言关系,称之为崩崩教。它是藏族古代盛行的一种巫教,崇拜鬼神和自然物。据《本教源流》载,“黑教开始传播于现在阿里三区之一的向雄地方,旧名古盖”。因为本教发祥于此地,故西藏人称该地为向雄本教地方。本教创始人名叫本·馨饶米伯耶馨,后人简称馨饶。本教的主神是滚杜桑布,根本大寺坐落在西藏原工布地区的觉木宗境内布曲拉康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