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吉林方言舌尖音转化”现象分析及其测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吉林方言同普通话对比,语音差异突出表现为舌尖音的声母转化。在转化过程中,出现了舌尖前音与舌尖后音的完全转化、舌尖中介音、舌尖音舌面化以及舌尖音卷舌化等几种现象。在普通话测试中,对这几种现象我们应认真分析,应根据舌尖音转化的程度而作出不同标准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针对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的发音器官及其发音部位进行讨论.根据发音实际,指出这两组辅音的主动发音器官之一是舌叶,而非舌尖.  相似文献   

3.
除零声母外,罗山方言共有20个声母,均源于中古36个字母。但与普通话相比,其微母、邪母、疑母为普通话所无;舌尖后音的消失和因此而引起的舌尖前音及舌面前音的重新组合,非母、微母、邪母、泥母、来母及其他各母(包括零声母)的具体归字,都与普通话有许多不同。  相似文献   

4.
?音在汉语方言中分布广泛,自西向东形成一条“?音走廊”.汉语方言的?音从音系结构上可分为音位型和音素型,从分布区域可分为核心区和非核心区.?音标应被纳入到国际音标表内,其发音方法和语音性质须得到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5.
分音词是汉语方言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早已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在穷尽性地考察了灵丘话中的分音词的基础上,并通过比较的方式,从语音、语义、语法等方面描写、分析了灵丘话分音词的特点,认为分音词的产生除了语言自身发展的规律外,还有语言(或方言)接触和社会心理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分音词是汉语方言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早已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在穷尽性地考察了灵丘话中的分音词的基础上,并通过比较的方式,从语音、语义、语法等方面描写、分析了灵丘话分音词的特点,认为分音词的产生除了语言自身发展的规律外,还有语言(或方言)接触和社会心理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江西赣方言中古来母在今细音韵母前读舌尖塞音是分布范围较广的一种语音现象,这种语音现象是以今韵母读细音为条件的特殊音变,不是赣方言的底层,也不是上古复辅音的遗留。  相似文献   

8.
舌尖后音在兰州方言中的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从把“梳子”念作“麸子”谈起“梳子”和“麸子”这两个词在普通话中语音泾渭分明,但在兰州话中却是地地道道的同音词,因为兰州方言中“梳”的声母同“麸”的一样,是唇齿音“f”,而不是舌尖后音“sh”。兰州人学说普通话,有的念对了,把梳子念成了 shū子;有的搞混了,把梳子依然念成了 fū子,把麸子反倒念成了 shū子;也有的同志矫枉过了正,把  相似文献   

9.
文水方言百年来在音韵结构上的变动主要是元音的高化.从表现形式看,文水方言元音的高化,可以分为高化和高化后的继续高化,继续高化表现为前高元音的舌尖化和后高元音的裂化.  相似文献   

10.
古代汉语里多方面的语音材料如韵文、朝鲜对音、韵图等以及音理上的证据证明17世纪晚期以前的支思韵的读音不是而是[■]、[],汉越语和稍晚的《声音唱和图》这两种材料表明[■]在8世纪末最迟在五代时期已经产生,庄组已经有个别字读[],根据朝鲜对音,可以知道在《中原音韵》止摄章组和知组全面读[]了。17世纪初期,齐微韵章组、知组字从[i]到[]的演变已经全部完成。  相似文献   

11.
现代新儒家是指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 ,为接续儒家学说道统、回应西方文化挑战而产生的东方文化意识流派。其代表人物在科学与民主强烈冲击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浪潮下 ,对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文化进行了比较研究 ,并做出了独特而又深邃的诠释 ,形成了自成体系的“体用观”。这种“体用观”因其明显失衡而多遭非难 ,但亦因其丰富而瑰丽的人文思致而倍受学界瞩目。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斜叶桨餐厨垃圾厌氧发酵罐存在搅拌能耗高、流场混合效果差等问题设计了新型轴流式搅拌桨( axial-flow impeller,AFI)。采用FLUENT软件对斜叶桨和AFI桨发酵罐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斜叶桨发酵罐单相水体系时搅拌功率计算值与模拟值的比较验证数值模拟的可靠性,并对比2种发酵罐中单相流场分布、固相体积分数分布和功率消耗情况。结果表明:单相水体系时,AFI桨改善了发酵罐内流场结构,搅拌功率较斜叶桨下降40. 39%;固液体系时,AFI桨发酵罐内固相体积分数分布更为均匀,罐底沉积现象不明显,搅拌功率较斜叶桨下降17. 37%。研究结果为餐厨垃圾厌氧发酵罐搅拌桨的设计与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MJ345A型木工带锯机为研究对象,在空载下利用振动分析仪和振动信号采集、处理、分析软件对带锯条的横向振动进行测试及信号采集,通过锯条横向振动位移、自功率谱分析,找出不同条件下锯条振动位移和主振型频率的变化规律.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可知:锯轮主轴转速是对锯条横向振动位移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其次为锯条张紧力,皮带张紧力为不明显因素.对带锯条掉齿前后的分析表明:如果测定带锯条横向振动位移范围在0.56~0.68μm,振动主频率范围在450~465 Hz,则说明锯条已经产生至少2个掉齿,为保证带锯机锯切安全及锯切质量需要及时更换新的带锯条;明确了带锯条掉齿前后横向振动位移、频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可为实际生产中充分合理利用带锯条,防止加工质量严重下降和危害人身安全事故的发生,适时更换锯条提供前期试验基础和判断的初步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前对涂布过程中流体的研究多为牛顿流体,而实际流体为非牛顿流体,针对研究结果与实际偏差较大,难以用 于指导实际生产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应用POLYFLOW软件对非牛顿流体涂布过程进行仿真的方法。建立了涂布刀二维 仿真模型,包括涂布刀二维几何模型、网格模型、涂布刀物理模型参数设置、非牛顿流体模型参数设置几个方面。仿真结 果得到了不同影响因素下非牛顿流体的静压力图及速度图。研究表明:涂布刀所受压力与离型速度成正相关关系,与温 度、涂布刀与辊轮的间隙和涂布刀安装角度成负相关关系。进而为实际生产提出了建议:安装涂布刀时,安装角度尽可 能大;涂层较薄时,可增加约束或自动调节机构减少涂布刀的受力变形;适当控制离型纸速度;适当增加涂料的温度。该 方法比较真实地模拟了非牛顿流体在涂布过程中的流动,为涂布行业提高产品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有限单元法,对两种模型叶片,计算了叶根阻尼对叶片共振振幅的影响,以及叶根弹性和接触情况对叶片固有频率的影响。本文把叶根和轮缘之间的振动滑移看成是动力接触问题,将静力问题中的接触条件推广到动力问题,并提出了解法。本文用平面应变单元和平板单元对整个叶片进行离散,并导出了用于连接平面单元和梁(平板)单元的过渡单元的位移模式和座标变换式。本文还根据模态综合法的基本思想,提出了一种缩减自由度的方法,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果。最后进行了实验验征。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给出了任意旋成面叶栅C类气动杂交命题的周角函数型变分有限元解法。研制了相应的程序,成功地计算了轴流式与离心式叶栅的算例。对于给定的叶片设计厚度分布和吸力面上的设计压力(或速度)分布,应用本文的计算方法可直接解出满足设计要求的叶型型线以及流动特性参数分布。  相似文献   

17.
以实验方法对旋转离心叶轮内气固两相流动进行了研究。离心叶轮的磨损主要由叶片进口的冲击磨损和压力面的滑移磨损构成。经对实验照片的分析可知,叶轮入口颗粒径向速度的大小是造成叶轮冲击磨损的主要原因。不同流道型线叶轮的对比结果可以证明,改变流道型线能有效地叶轮抗磨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应用有限元方法求解不可压黏性流动N-S耦合方程,对NACA叶型的叶栅在不同冲角的条件下,叶栅内部的流动作了较为完整的计算分析。结果包括叶片表面的压力分布、叶片表面法向的速度分布以及表面摩擦系数。在计算中,采用了Baldwin-Lomax湍流模型和壁面函数以提高计算的速度。结果表明:冲角不仅对叶片表面的压力分布,而且对叶片附近的流动状态,特别是在叶栅流道的后半部,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有限组合元法分析了外包小脚装配间隙对叶根轮缘强度的影响。得出了在工艺许可条件下,小脚装配间隙宜尽量减小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中原地区发现的仰韶文化石刨,平面呈T形,由双柄和斧形刃部组成,均系打制而成,仅刃端磨光;可分为形体厚重、宽刃的A型和形体精巧、窄刃的B型。中国刨的出现约在距今6 000年前,它是单刃石斧的一种衍变形态,在史前工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