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就青海汉语方言中的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青海汉语方言只有在舌尖后音与“开口呼”韵母拼合时才会出现舌尖后音转向舌尖前音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分音词是汉语方言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早已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在穷尽性地考察了灵丘话中的分音词的基础上,并通过比较的方式,从语音、语义、语法等方面描写、分析了灵丘话分音词的特点,认为分音词的产生除了语言自身发展的规律外,还有语言(或方言)接触和社会心理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夯"字今字典辞书收有二音,一为"hāng"一为"bèn","夯"字在具体语境中读那个音,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夯"、"笨"、"憨",分别出现在吴语方言、官话方言和山东方言的作品中,可断定,"夯货"是吴语方言词,当依据方言音读作"hāng","夯"字在江浙方言中是"憨"字的假借,主要原因是汉语的地域差异,造成方言音读不同,又假借"夯"字记吴语音。后世读"夯"作"bèn",由于汉语中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而存在"同义换读"现象,对"夯"字做了理据重构。  相似文献   

4.
分音词是汉语方言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早已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在穷尽性地考察了灵丘话中的分音词的基础上,并通过比较的方式,从语音、语义、语法等方面描写、分析了灵丘话分音词的特点,认为分音词的产生除了语言自身发展的规律外,还有语言(或方言)接触和社会心理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陕北方言中有为数不少的分音词,这成为它词汇上的又一个重要特点。据初步调查,陕北方言中可录出十四个分音词,按词性可分为两类。这些分音词在声、韵、调的组合等方面有共同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据文献记载,“嬲”为“娆”字之异体,有“纠缠、戏弄、扰乱”之义.但《何典》中的“嬲”字并非此义,它是个动词,意为“缠绕”.通过对明清及近代方志中方言材料的考察,结合当时方言的语音特点,并佐以现代汉语方言材料,发现:“嬲”是“绕”的方言记音字,“绕”又可写作“裹”、“掇”等形式,这反映了清代吴方言中存在日母字读为泥母字的语音现象.  相似文献   

7.
文章提出研究晋方音史的资料包括当代方言资料和历史文献资料。当代方言资料包括:现有研究晋方言的各种资料及研究各大方言的资料;历史文献资料包括:晋人不同时期的韵书及诗词用韵,不同历史时期散见于典籍中的有关晋方音记载,域外民族语言与汉语西北方音的对音材料的整理成果。最后提出应当遵循的四条原则。  相似文献   

8.
《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未涉及音近异形词。音近异形词问题似乎是一个无人发表过比较系统的看法的难题。语言事实证明普通话中确实存在着读音相近的异形词,异形词的音近都是由音同转化而来的,它可以从口语音变、古今音变、方言音变中找到同音的根据,还可以从外语中找到音同的根据。解决异形词音近问题应以语音事实为根据。只要能找到音同的根据,便可纳入异形词规范范围。  相似文献   

9.
历来学者对"皋比"的训释有不同的见解,在梳理汉语内部文献基础之上,借助方言、民族语等语料,我们认为"皋比"当为楚语"虎皮"的汉语记音字。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汉语中三音节词有日益增多的趋势。三音节组合在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占有越发重要的地位。本文从中文信息处理的角度,对三音词的词类分布、结构模式分布,"单字词缀化"等多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音误现象的学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方言到外语、从古音到今音相互印证,通过个案,对音误进行描写,并作出学理上的分析.描写的是音误背后的动因,分析的是音误存在的合理性,但在有些情况下,规定应大于描写.  相似文献   

12.
论汉语方言的语流音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汉语方言的变声、变韵、变调,以及轻声、儿化及其他小称音变等,可统称为语流音变。它不是纯语音的联合音变,有时是为了区别词义和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而形成的。各种音变的形成和发展有一定的顺序,一般从连读变调开始,而后产生轻声,进一步发展为合音(包括儿化、小称变韵和小称变调)。各种音变是唐宋以来多音词大量产生后发生的,是自北向南扩展的,现代方言中是北方变得多,南方变得少。  相似文献   

13.
从结构方式上看,近代汉语三音词的结构可分成附加式、偏正式、主谓式、联合式、述宾式、重叠式六种类型。这六种类型具有相对不同的特点,它们的此消彼长,显示了三音词在近代汉语中的基本风貌,并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三音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汉语方言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应该以词汇、语法为重点。”本文在全面调查分析内蒙古汉语方言词汇的基础上,总结出内蒙古汉语方言词汇具有七大特点:一、沉积着奇特的析音词;二、产生了丰富的语缀词;三、镶嵌着多样的重叠词;四、点缀着新颖的异序词;五、创造了多彩的特色词;六、继承了诸多的古语词;七、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调查研究内蒙方言词汇,总结其特点和规律,不仅有助于汉语方言和普通话的对比研究,也有助于汉语史和民族史的深入研究,更有助于语文教学和普通话的推广。  相似文献   

15.
怀远方言处于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的过渡地带,属江淮官话洪巢片,具有一定的过渡性特点.怀远方言中存在一批由"不表义入声音节"担当前字的分音词,其特点与晋语分音词极其相似.在描写怀远方言语音系统的基础上,列举常用分音词,以对深入讨论提供素材.  相似文献   

16.
汉语方言中表示“说话时的这一天”的时间词语可分为“今天”类、“今日”类两大类。“今天”类时间词语分布在北方方言区,“今日”类时间词语分布在南方方言区,这两类时间词语的分布规律体现了南北文化差异。从“今日”“今天”类时间词语的分布来看,汉语方言第一层级的划分应首先作南北划分。  相似文献   

17.
汉代语言学家扬雄不惜耗费38年的功夫调查、研究方言口语,并在记载其研究成果的<方言>一书中用很多音同音近的借音字区分了各地方音的差别.文章对<方言>中被释词的全部用字进行了考查,考得借音字306个,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旨在为研究汉代方音的学者提供一些思路和证据.  相似文献   

18.
建瓯方言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目前研究汉语方言的人,大部把福建的汉语方言分为闽南话和闽北话两种。闽南话以厦门音为代表,闽北话以福州音为代表。我们认为这种分法是值得研究的:第一,福建的汉语方言、单以厦门福州两地的土腔,是否就可以概括得了;第二,所谓闽北话,是否指的福州话。依我们的看法,福建的汉语方言应该不只是闽南闽北两种而已。而足以代表闽北话的,也应该是建瓯话而不是福州话。关于福建到底有几种汉语方言这一问题,我们暂时不想讨论它;这里打算  相似文献   

19.
要讨论客方言的内部差异,首先碰到的问题是。什么是客方言?从语音上看,客、赣方言古(中古,下同)全浊塞、塞擦音声母无论平仄今变送气清音。故有人认为客赣应合称一大方言,如罗常培《从客家迁徙的踪迹论客赣方言的关系》,周法高《论中国语言学》P20“有客家方言的有罗常培的《临川音系》、董同和《华阳凉水井客家话记音》、杨时逢《台湾桃园客家方言》”,然亦有认为客赣应分为两大方言的,如袁家骅《汉语方言概要》、张琨  相似文献   

20.
普通话作为汉民族的共同语,已经全面适应了我国的社会发展,汉语规范化也已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汉语的国际推广正在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在这种“推普”的浪潮中,汉语方言是否会走向消亡?同时,汉语国际化走向究竟是虚是实?针对当前的这些热门话题,本文就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讨论:1.从闽台文化的历史传承解析方言存在的价值。2.从方言与共同语的互为依存关系深入论述方言存在的理由。3.从现实社会发展推定普通话必将走向国际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