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明代词学批评之风特盛,王端淑便是受这种影响而在女性词学批评史上成就斐然的一朵奇葩。她辑《名媛诗纬初编》,其中对"诗余集"所选词作之评点透露出她严谨的词体创作理论和高明的词学批评观:首次将"尊体说"推向了新的高度,比清代男性学者早了几十年;首次提出"诗老词秀"说,成为后世刘熙载等人"词秀说"的先驱;主张"以情铸词"的创作核心观;推崇"清新"与"朴切"的词学风格;又杂以"韵庄"入情"、"灵慧"可思"的创作技巧观,"兼容并蓄"的词家论,和重寄托、倡"黍离"的词作题材论,构成了她的总体词学观。她的词学观可视为李清照《词论》的嗣响,也开了明清女性词坛文学批评之先河,对明清两代词学理论的发展有着承上启下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晚清四大家之一的郑文焯词学成就极高,其词学建树涉及批评理论、词律理论及词籍校勘理论.词学批评方面他继承常州派词学,而又有所拓展,主张清空寄托;词律上力纠词坛之偏,强调声律艺术与思想内容的结合;词籍校勘方面提出校词、实证与领悟相贯通等方法.郑文焯不仅在晚清民初词坛享有盛誉,在中国词学史上亦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孟子的"知人论世"说构建了中国诗学的千年阐释传统,并辐射到词学阐释领域。清代词学阐释系统的建构承袭了古典诗学的阐释方法,并灵活运用到词学批评阐释之中。清人不遗余力地搜集整理历代词人的传记资料,编写词人年谱,搜集作品本事,辑纂词林纪事,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揭示词人词作的相关背景知识,起到论其世、知其人的功效,达到帮助读者了解作者本意与作品本义的阐释目的。  相似文献   

4.
莫友芝的词集有钞本和印本两个系统;其词作近三分之一可以做编年整理;其词学观不主一隅.强调综合学习;其创作既受周邦彦、姜夔影响,又兼得苏轼、贺铸之长,是晚清词坛的重要作家.像莫友芝这样值得关注却未得到应有关注的作家,应该引起研究者重视和反思.  相似文献   

5.
晚清词人郑文焯最初对词学深为鄙夷,此后却以词学大家身份扬名后世,这一转变当与他寓居壶园时与后期吴中词派词人潘钟瑞毗邻而居,受其指授有莫大关系。结合潘钟瑞《香禅日记》之记载及郑氏致潘氏信札,梳理二人交往情况,可发现在其频繁的词事往来中,郑文焯《瘦碧词》的创作潘氏实参与其中,且潘氏的词学宗尚对初登词坛的郑氏影响巨大,郑氏崇尚姜夔的词学喜好与"清空寄托"的词论均体现出以潘氏为首的吴中词派词学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比兴"的多层级人文关怀、审美和实用的价值取向,是被历代诗家及晚清词家接受的一个内在前提。"比兴"追寻传统诗学精神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风骚之义",与狭义诗学比较,词家不仅削弱了传统的"宗经辨骚"意识,而且强化了楚骚的寄托精神。"寄托"是审视晚清词学思想的一种独特话语,晚清词家不离比兴之义,既丰富了词体体性观念,也充实了比兴思想。晚清词家浓郁的比兴寄托思想及其解词实践,从正反两个方面皆催化了"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观念的生成。  相似文献   

7.
临桂词派崛起,主盟晚清词坛,推动清词中兴。其领袖王鹏运、况周颐传承发展常州词派"意内言外"及"比兴寄托"传统,标举"重拙大"词学之旨,形成临桂词派创作、评论、理论核心及其风格特点,《蕙风词话》的实践总结和理论阐发,夯实其词学基础和理论基础,进一步深化、扩大其作用、传播与影响,具有词学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8.
夏承焘早年从事词的考据之学,中年以后转入词的批评之学.他的考据成果如<唐宋词人年谱>、<姜白石词编年笺校>、<唐宋词论丛>等著作,代表了20 世纪人谱牒之学、白石词乐之学与声韵之学的最高成就.他的批评成果如<月轮山词论丛>和<词学论札>所收录的相关文章,也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从考据之学到批评之学,体现了夏承焘在研究方法上由"词内看词"到"词外看词"的重要转变.他的"词内看词,,表现为对词的字、句、声、韵、调、体式、版本等的校勘和考订;他的"词外看词"则表现为诗词之比较、词文之对读、词作与词论之互参,以及由作者的时代、环境、遭遇、个性、政治倾向、生活态度、文学观念,考察作品的思想、情感、表现形式与风格等等."词内看词"与"词外看词"各有优点和局限,夏承焘的过人之处是能把两者较好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初之际的同光体诗派在词体观念上一方面主张词体要上通骚雅,蕴有寄托,要能反映风人之旨,起到教化民众的作用;另一方面保持词体的独特性,要能蕴藉含蓄,清空骚雅,以最大程度彰显词体言情功能.他们注重词的音乐性,主张按乐律校词、填词,并给出明确的学词途径和研治词学的方法.在词作审美上,他们既推崇南宋词之骚雅,又歆羡五代、北宋词之神穆,既喜爱婉约空灵词风,亦兼容豪放旷逸词境.与晚清四大词人相较,同光体诗派的词学观念更为通达,已明显显现现代词学的雏形.  相似文献   

10.
词气是中国词学批评史上重要的批评话语,在批评视野中的词气说的发展轨迹大致有四个时期:萌芽期,由"气"引入词学批评而为"词气";升格期,在词学批评著作中涌现出众多的以气评词论人;深化期,晚清著名词学家谢章铤重视"词气",形成较完善的"词气"论;升华期,"词气"理论范畴进一步完善,最终在王国维的词学境界说中得到升华,以境界统领替代词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