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4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5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批评性”是关系到文学批评生存发展的本体性问题及命题,也是强化批评的文学评价机制及功能作用的内驱力,更是批评自身建设及完善提高的推进器。作为批评的总体性概念,“批评性”关系到批评的方方面面,由此形成“批评性”多维立体的构成系统,从强化批评的现代性、核心价值、功能作用、主体性等方式及路径实现“批评性”。批评的逻辑起点是主客体关系中的经验与理念的统一,在其主体间性及其经验与理念间性中提供批评创造及“批评性”发挥与实现的空间。作为文学批评的总体性及本体性概念,“批评性”与无批评性、缺乏批评性、丧失批评性的批评泾渭分明,亦为好批评与伪批评、精品批评与低劣批评、高雅批评与庸俗批评的试金石,更是批评与捧评、棒评、恶评、误评、炫评、酷评、滥评的分水岭。批评作为“诤友”而着眼于“症候”批评,正是批评大有可为的用武之地,亦是批评精神之所在,更是“批评性”之所在。  相似文献   
2.
布努瑶民族创世史诗《密洛陀》在描述人类和民族的起源、发展过程中以创世精神表达出自然文化观。创世一方面指创造人类自身及其文化,一方面指创造自然,改造自然,从而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确认自然的文化意义和人化特征。自然文化观展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多维视野,人与自然关系既有互动、互生、互为因果的关系,从而构成和谐互利的一面,又有对立矛盾、冲突的一面,人类既要顺应自然又要改造自然,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造了人类自身,从而获得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平衡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在"五四"时期确立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新文化、新文学的现代意识,在古今与中外的双重交错轨道中确立批判、启蒙的现代性核心价值取向,在多元整合的价值追求中确立新民主主义文化性质和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为现代批评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5.
论民族审美人类学领域的开拓和扩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审美人类学运用人类学理论和方法对民族审美现象进行研究 ,努力在民族学、美学、人类学的跨学科研究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寻找新的研究资源和新的研究思路 ,从而奠定民族审美人类学研究的基础。一方面能在这块新开垦的处女地上发掘新的资源 ;另一方面也能从新的领域、新的角度对现有材料作出新的阐释和评价 ,在推动民族审美活动发展的同时 ,推动民族学和人类学的发展 ,并由此取得理论和实践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一、桂林山水传说的审美特征桂林山水传说在桂林文化中具有独立的地位和价值。从桂林山水传说的表层结构看,它是同桂林山水本身联系在一起的。传说的内容当然来自桂林山水。从取材看,它大都选取桂林的一山一水,一洞一石的特征,来讲述山水的起源故事和取名缘由;从主题看,大都以歌颂桂林人民的勤劳、勇敢、朴实、聪明等优秀品质为旨意,从而将桂林山水人格化。从对象看,大都选择具有一定特征的桂林山水景点,使其个性化、典型化。从审美风格看,大都体现了优美、娟秀、幽清、空灵、隽永等风格;从表现方法看,大都带有神化性、虚拟性、传奇性、变幻性的浪漫主义色彩;从创作动机看,一是作为娱情悦性的民间娱乐形式;一是表达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桂林山水传说表层结构中已蕴含深层内涵,从它的深层结构剖析,不难寻觅出积淀在传说中的桂林人的文化心理结构,从而也窥视出渗透其间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思维方式早在先秦的百家争鸣环境中开始出现分流的趋向。审美思维力图从一般的思维方式中分离出来,初步形成一种与逻辑思维相对的、独立的、特殊的思维方式,表现出它的基本特征和性质,启迪了后来的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情感思维、感性思维等思维特性的出现。中国古代审美思维方式初露端倪于庄子。《庄子·秋水》篇中以庄子与惠子在潦梁观鱼的寓言初步将思维方式分为逻辑思维与审美思维,区分了两种思维方式的不同特点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文论十分推崇“忘”。从庄子的“坐忘”之境到王国维的“无我之境”,这两千多年的中国文论史都贯串了“忘”的精神,使“忘”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精神、审美精神之一,由此形成中国古代艺术的显著特征。我们在这里讨论的“忘”,是将其作为一种创作精神状态和精神境界来讨论的。旨在探求蕴含在这种状态和境界中的审美意味。中国古代哲人早在先秦就开始引入“忘”的概念。先秦百家争鸣的风暴过后呈现出两大  相似文献   
9.
文艺制度是保障文艺运行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基础。文艺制度的构成要素一方面指物态化的体制、建制、设施、组织、社团等;另一方面指意识观念化的方针、政策、措施、规定及其文化传统和文化惯例等。文艺制度体系中的文艺生产制度、文艺检查制度、文艺评价制度、文艺市场制度、文艺保护制度等构成内容的系统性使之成为统一协调的整体,通过自我调节不断丰富和完善,也不断改革和发展,因而强化文艺制度的制度化建设和法制化建设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论高职专业设置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高职专业设置存在着或职业化或学科专业化的偏向,影响高职教育的正常发展。因此,高职教育专业设置既要分析当前高等教育专业设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原因,又要考虑职业教育专业的学科性和应用性,从而提升高职教育的专业层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民教育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