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契诃夫从剧本《伊凡诺夫》开始,创造了一个被评论家称之为“缺乏中心思想”的“厌倦”人物系列。而关于这一系列人物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过去一般都是从“批判”的角度来加以阐明的。首先它是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精神状态的反映;其次,它的被反映则是契诃夫强烈的“公民责任感”的表现,是作者对其进行的无情揭露与批判。这些观点并不乏其  相似文献   

2.
笔者从谱牒资料《五溪世美集》中,发现一批元明之际的诗文,暂且命名为《五溪丁氏唱和集》。文章在梳理其篇目的基础上,对诗集中涉及的作者进行了初步考证,也相应探讨了他们的创作背景,认为该诗集是反映当时唱和之风盛行的一个缩影,它的整理和研究可为学术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论《子夜》     
五《子夜》还有一个特别值得称道而为向来评论者重视不够的地方:它为我们留下了三十年代初某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茅盾在《子夜》的《后记》中,说他本来打算把“一九三○年的‘新儒林外史’”也“连锁到现在这本书的总结构之内”,后因健康情况不允许,便把它“割弃”了。现在《子夜》这方面的描写,规模或者不及作者原计划之大,但它还是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作了神态逼肖的反映,可以称得上是“蔚然大观”的。  相似文献   

4.
《全宋词》、《全金元词》从《名儒草堂诗馀》采入大量的词,但未择善本,校勘也有欠缺。该书是一部具有浓厚地域色彩的词选,它是在《草堂诗馀》不断翻刻的风气下成书的,它的编选意图是反映江西词人的爱国情感、亡国哀思,但也有适度冲淡编选意图之意。后人据该书提出江西词派的说法不能成立,而仅据该书去研究江西遗民词人群,也是偏颇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女诫》的内容、产生原因及其影响进行了阐述,并从世风、作者家庭环境及作者本人的因素着重论述了《女诫》产生的原因。班昭的《女诫》集儒家妇女观之大成,它的问世是泛儒时代的产物,是与她那个唯儒独尊的家庭分不开的,是班昭心理扭曲和对社会主体曲解的结果,成为古代礼制残害妇女的一个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6.
一 REDUNDANCY,有人译为“羡馀性”,有人译为“剩馀信息、多馀信息”,有人译为“羡馀现象”。本文取“羡馀现象”这一译名,但并不否认其馀译名的合理性。“羡”就是“馀”,“羡馀”是汉语中一个古老的词语,把它和语言文字联系起来却是不久以前的事情。 一切自然语言都具有羡馀现象,羡馀现象是“语言学家新揭示的语言的三个本质特征”之一。R·R·K·哈特曼和F·C·斯托克在《语言和语言学词典》中给 REDUNDANCY下了定义:  相似文献   

7.
《南社》第八集是《南社》丛刻编辑理念和编辑体制发生重大转折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从此不再只是收录少数社员的作品,创下了创刊以来作者数最多的记录。叶剑英元帅的启蒙老师李煮梦有35首诗、5首词被收录该集,使此书倍受叶剑英元帅的喜爱,并在自己的诗词创作中,或引用、或点化、或集句,将李煮梦的诗句融化到自己的创作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老舍《离婚》中的老李是具有原生态性质的知识分子,在他身上集中反映了当时这类知识分子面临"现代"这一纷繁现象时所表现出的理性与自主性的纠缠,其结果是自我认同的悬置。这一知识分子的符号代码同时也反映出作者老舍在当下社会中的思考与某种程度的疑惑。  相似文献   

9.
《寒夜》描写了抗战时期,一个新型家庭在社会生活重压下是如何破毁的.小说揭示了家庭破毁的社会原因和文化因素,主人翁的悲剧说明,若要争取个人幸福,仅仅有家庭模式的变换是远远不够的.《寒夜》在叙说家庭破毁过程中刻画了人性的诸多方面,展示了“小人物“身上伟大的人性并张扬了女性意识.它反映了“中华民国“一代中下层知识分子的命运,成为一部真正的“平民的史诗“.  相似文献   

10.
鲁迅的小说《伤逝》写于1952年10月,收入他的第二个小说集《访惶》,是作家笔下唯一反映爱情生活题材的小说。《伤逝》通过主人公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悲剧,赞扬了新一代知识分子的觉醒和抗争,同时,又尖锐地剖析了他们自身的弱点。小说与其说是一个爱情悲剧,倒不如说是一个社会悲剧,它的形成,既有涓生和子君各自的思想局限,又有极其复杂的社会根源。小说主人公涓生和子君是“五·四”时期成长起来的一代知识分子,他们有着强烈的反封建要求,在追求个性解放,男女平等,恋爱自由的过程中,同家庭和社会进行了坚决、果敢的斗争。当他们在…  相似文献   

11.
从对后世文人挽歌诗的影响方面来说,《薤露》、《蒿里》要比《虞殡》、《绋讴》大得多。挽歌诗实际滥觞于《古诗十九首》十三。大量的挽歌诗中都或多或少用这种方式表现出了对丧葬礼俗的参与。  相似文献   

12.
宋代魏仲举所编的<五百家注音辨昌黎先生集>虽非出自专家之手,难以全面地总结宋代韩学的成就,但它仍是宋代韩学的的渊薮,其价值不容低估.<五百家注音辨昌黎先生集>的工作主要集中在集注、集评、校勘等方面.它在校勘方面略显薄弱,但其集注、集评却价值极高.<五百家注音辨昌黎先生集>中引用到的主要注家、注本虽大多已经失传,但其基本的面貌、格局、风格等都可以据它进行勾勒.集评中所保存的大量资料,其文献、文化、文学价值也都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3.
《世说新语》中论及早慧的条目甚多,《夙惠》一门著录七条,其他门类称美早慧者尚有31条之多,旁及者又数条。考察其特异的资质或品格,可分为四类:年少老成,仪容稳重;器识超卓,胸有定见;敏悟神理,好学深思;便言捷辩,谙于情理。魏晋人心目中,“问”重于“学”。然而“思”又重于“问”,而“思”又依靠于个人的领悟力,追求特异的见解,天资于是受到魏晋人的极端重视,而早慧正是最先将这卓越的天资展示出来的方式。各家学说在魏晋,被一种相同的倾向——即对抽象思维的热衷——拉在了一起,学术特点终究要落实到对抽象思维、思辨能力的诉求上,神悟敏会的早慧,也正是他们期待的学术中坚。魏晋,是人的觉醒的时代,注重早慧亦是人对自身之美的自觉与爱赏。  相似文献   

14.
对于《等韵图经》止摄合口中等照组字韵母的拟音 ,历来分歧较大。有的拟为 [ ],有的拟为 [ ],有的拟为 [y]。本文认为拟为 [y]比较合理些  相似文献   

15.
孙可之是晚唐时期继韩愈、皇甫湜之后又一古文大家,有人称之为“古文运动的终结者”,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通过探究《孙可之文集》版本源流和比勘存世的各种版本,借助相关的文献及版本学、目录学知识,镜考源流,甄辨优劣,我们可以探清诸本间的渊源分属与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16.
《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全唐文》《全唐文补遗》《全唐诗补编》等所收唐人作品中,只有10种用过"状元"一词,共18次."状元"在唐代还只是个民间用语,著名文人都没用过.政府从来不用,也不重视具体名次.谈科第只用"甲科""上第""高第"等较笼统的词.《辞源》《辞海》对"状元"一词的界定,也有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7.
李渔和高乃伊是17世纪中西戏剧界的艺术巨匠,在剧本创作和理论建设方面都有突出的贡献。二人戏剧功用论的内涵都很丰富,然而就此作比较研究是迄今学界注意不多的内容。李渔和高乃伊对娱乐的理解虽不尽一致,但都持娱乐和教化归一的观点,认为戏剧要通过娱乐而发挥教育、风化作用,使观众在娱乐中受到教益。就如何实现寓教于乐的问题,李渔和高乃伊的观点也呈趋同之势。李渔和高乃伊的戏剧功用论是各自社会文化和艺术传统的产物,都带有自己民族、时代的鲜明烙印,但仍体现出共同的文心。  相似文献   

18.
自瓯北(赵翼)在其《廿二史札记》一书给《三国志》的书法定下专门以"曲笔"替曹魏"讳败夸胜为得体"的"铁案"之后,历来有史界名家力主此说并为之张目,致播及社会人云亦云,信而不疑者甚众。然而,当我们平心细究《三国志》,发现瓯北给《三国志》书法定性为"曲笔回护"的论据是根本不存在、不真实的,其所得出的结论也因此是不可靠、不能成立的。研读《三国志》的书法是一个很严肃的事,需要尊重客观真实的历史和科学求证的严谨态度。不重视权威名人的研究成果固然是不可取的,而对他们盲目崇信同样也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19.
严羽为纠正宋代诗学发展的弊端,主张学习盛唐诗歌的创作经验。他视诗歌为有灵性的鲜活生命,认为"兴趣"是诗歌的内在生命,而"气象"则是其外在表现形式。基于此,严羽提出,由于盛唐之人诗歌创作有"兴趣",故其诗有"盛唐气象";而宋人创作由于没有"兴趣",故其诗无此气象。  相似文献   

20.
《全宋诗》著录诗人九千余人,卷帙浩繁,出之众手,因此不可避免会出现作品重收现象.对此,学界已做了不少修订工作,如陈新等人编著《全宋诗订补》、张如安《<全宋诗>订补稿》.近来,通过查阅文献,发现郭祥正、朱翌、王銍三人名下还有不少诗歌与他人重出,本文对这些作品的归属加以一一考证和甄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