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楚"酂"地考     
楚"酂"地见于曾侯乙简、包山楚简之"酂君""酂路尹",是战国时期楚国重地.汉初萧何因功封酂侯,当因楚"酂"地而来,其家族袭酂侯至西汉末年;东汉至南北朝时期,酂或为侯国,或为县,位置不变.通过对《水经注·沔水》关于该段均口、谷城、筑阳等地理位置的分析,确认"酂"的位置在汉水东岸今老河口市陈家埠口村附近,考古材料也为此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2.
吴起变法别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确立了吴起变法的年限,或为十年,或为六年;论证了韩非所言:“楚不用吴起而削乱,泰行商君而富强”以及秦国攻灭了楚国,都不足以说明吴起变法失败。从而得出吴起变法成功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在楚国思想史研究领域,长江大学徐文武教授苦心耕耘了30余年,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可谓硕果累累.2003年,他的《楚国思想史》-书出版.该书当时媒体曾给予过高度评价.10年后,他又出版了专著《楚国思想与学术研究》.这本书是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获得过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他并没有止步于此.2020年5月,他的《楚国黄老学研究》一书由人民出版社纳入《国家社科基金丛书》正式出版.该书填补了黄老学研究的一项空白,标志着他在楚国思想史的研究领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4.
这一片商於之地是楚人扩大了的黔中的重要部分。它使楚国控制了江水和涪水,是楚国西境的生命线:在经济上“私商於以为富”得到重要的补给;在军事上基本上排除了巴、蜀从江上给楚国的威胁。同时又为庄跻南下奠定了前进基地。楚怀王十三年(公元前三一六年),秦人以灭蜀余威,击夺楚国的巴、黔中郡,掐断楚军咽喉孔道,致使庄(足乔)欲归不得,还而王滇,商於入秦,西上楚人沦于异国。秦据长江上游,压江关,惊捍关,直接威胁着楚国。为此,楚怀王一心要“吾复吾商於之地”。他见欺于张仪,大败于丹阳。《楚辞·九歌》内容情节,正是和这种形势相应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自魏国以至唐宋,写鬼故事之风不绝,<聊斋志异>是这种爱好的继续.人们或为追求恐怖关的享受,或为满足寻找慰藉的愿望,创造了一个鬼神世界,把本来是子虚乌有的事表现得活灵活现,使千万读者为之感动俯仰,而蒲松龄以<聊斋志异>表明,他是这些创造者中最杰出的一个,他把鬼神世界的故事推向极致.他既可用鬼故事写各种世情、人情和爱情,又可借抨击鬼世界来鞭挞人世,笔之所到,自然天成,如水成纹,就像日常生活一样合情合理,证明"高人一等"的评论决非虚誉.  相似文献   

6.
楚国早期共有15位国君,值得研究的重要楚君有熊绎和熊渠等。熊绎是楚国正式受封之君,他的主要贡献是受封立国和筚路蓝缕艰苦创业事迹。熊绎受封立国是楚国建立的标志。熊渠时期开始了楚国武力开疆拓土,实现了由被动挨打到主动征伐的转变。熊渠封子为王显示要超越北方周天子的愿望,为以后楚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的叶公子高是对楚国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德才兼备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悉心治理叶地,使其成为楚北重镇;他平定“白公之乱”,维护了楚国的稳定,他举荐贤能,表现出无私奉献的品质。成语“叶公好龙”所说的叶公并不是历史真实中的叶公  相似文献   

8.
楚蛮是商周时代南方居民申与中原联系较为紧密的一部分,为古三苗的遗裔,又称"荆蛮",文献中最早出现于夏末商初.三苗衰微之后,其遗裔散居于江汉地区.楚蛮在商代后期已较为强大,与华夏集团有较多的交往,在文化面貌上可能与中原较为接近.楚成王时,楚蛮主体被楚国兼并,作为一个族群不再存在,其余脉蛮子国为楚昭王所灭,此后,楚境內再无蛮族活动的记录.商代的楚蛮居住在汉东和鄂豫陕交界地区,周代的楚蛮居住在汉水中游地区.楚蛮与楚国有区别:熊绎受封之前,只有楚蛮而无楚国;楚蛮和楚国公族族源不同;初期的楚国很小而楚蛮分布广泛;楚是周朝的封国,而楚蛮则往往成为周朝的征伐对象.楚蛮与楚国又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楚国始封时就在楚蛮之地,熊渠以后楚国逐步融合楚蛮.早期楚国与楚蛮在文化上很难区分,早期楚文化是江汉土著民族与周代南土诸国共同创造的,楚蛮当是其中的主体部分.  相似文献   

9.
巫术是道教的思想源头之一.道教的完整体系几乎继承和发展了中国民间巫术的方方面面.荆楚文化是有着巫术文化传统的地域文化:楚人好鬼,楚国国力的衰落,某些统治者成了亡国之君,也与"务鬼神,信巫祝之道"有关;楚人风行巫祭活动,祭祀的名目繁多,祭祀的对象广泛;楚国巫术祭祀之风成就了楚国的巫学传统,<九歌>被视为楚巫之歌,楚人"信巫不信医"在并世各族中尤为突出,巫舞禹步也被楚人用于治病.从"武当"之名、武当道教的斋醮科仪、朝山进香、武当道乐等方面看,荆楚巫术文化是武当道教的一大源头,也是道教的主要源头之一.  相似文献   

10.
"易堂九子"是清初著名的一个文人团体,以气节文章名著一时.在甲中国变之后,易堂诸子或隐迹于草野,或放浪于山水,或游走于各地.虽然生活轨迹各有不同,然他们的心中有所郁结,便放歌咏怀,以诗寄其情.体现在诗歌主题上,或为杜鹃啼血,以怀故国故君;或为田园低吟,以寄隐逸之情;或为羁旅愁唱,以寓其困惑伤时之感.如是种种,体现了明清易鼎之际胜国遗民复杂的心里路程,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1.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人物的刻画及评价都表达出他"厚李广而薄卫青"的情感,究其原因是他的政治理想追求和个人际遇等与汉武帝的君主专制主义之间的对立。司马迁由衷赞赏汉武帝之前无为而治的政治情形。盛世王朝下的汉武帝的好大喜功,对外连年战争,对内则与民争利等形为使司马迁看到了前朝灭亡的影子。面对思想界、政治界专制主义加强的趋势,司马迁喊出"成一家之言"的呐喊。对李广凭借一己之力而或为将或为太守的"厚"和对从奴隶变为太中大夫的外戚卫青的"薄",正是司马迁对这种专制主义弊端的揭露与控诉,也是司马迁自己政治理想的一种表达。  相似文献   

12.
屈原是我国古代杰出的爱国诗人,"楚辞"的创立者。他的人生沉浮与楚国的兴衰荣辱相联,特别是在他的中晚年产生强烈的心理冲突而造成异常心理,表现为焦虑、情绪躁狂、亢奋和绝望等症状。这种异常心理对其创作产生了深刻地影响。  相似文献   

13.
楚怀王的一生失误众多,其中给楚国带来巨大损失、导致楚国遽然衰落的失误概括起来主要有对待人才失误和对秦关系的失误两大方面。他的一系列失误不仅导致他本人最后客死秦国,而且直接导致楚国由大国强国垂直衰落为弱国。  相似文献   

14.
“语”在文字产生以前和以后都是中国上古文化传喻的重要方式和内容。“语”在传统的过程中分化出了很多语体和文体样式,后世各种门类的书籍从样式、性质上追溯,都可说是“语”的衍化。“语”在楚国成文文化和口述文化的传承中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国语·楚语上》申叔时为楚太子开列的九门学习课目中便有一门是《语》。韦昭注曰:《语》,“治国之善语”。韦说盖有所承。《诗·大雅·抑》“其惟哲人,告之话盲,顺德之行。”毛《传》曰:“话言,古之善言也。”《左传》文公六年记君子曰:“古之王者知命之不长,是以并建圣哲,树之风声,分之采物,著之话言。”孔疏曰:“为作善言遗戒,著于竹帛,故言‘著之’也。”“善言”亦即“善语”。据《诗》、《传》及毛、孔之说,“善言”又尤指圣哲之话言及遗戒。  相似文献   

15.
亡羊补牢     
“亡羊补牢”这一成语,比喻事情出了差错,还可以及时设法补救。战国时期,楚国的楚襄公即位以后,重用奸臣,政治腐败,国家一天天衰落下去。大臣庄辛看到这种情况非常忧虑,他就劝告楚襄公不要成天吃喝玩乐,不管国家大事,否则楚国就有灭亡的危险。但是,楚襄公听了很不高兴,反而骂他是老糊涂了,竟用不吉利的话扰乱人心。庄辛的忠告没有被采纳,反而挨骂,他感到很委屈,就迁到赵国居住。五个月以后,秦国果然出兵攻打楚国,占领了楚国的国都。楚襄公遭到失败被迫流亡到城阳。到了这个地步,他才认识到庄辛的话很有道理,追悔莫及。他派人到赵国去,把庄辛…  相似文献   

16.
《南都学坛》2015,(5):122-123
<正>一、从出土器物的组合上来看,春秋中晚期的楚国青铜礼器既受西周礼制文化的影响,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1976年后,豫南淅川发现楚国贵族墓群,先后发掘出春秋墓葬36座,车马坑5座,出土各类精美文物8000余件。"其中的淅川下寺春秋楚墓群是一个春秋中晚期的楚国贵族墓群,位于淅川县丹江口水库西岸的仓房镇下寺东沟村。从现有的资料可知,此墓地共发掘9座楚国贵族墓,15座小型墓,以及与主墓相关的车马坑5座,其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春秋时期楚国推行附庸政策的历史背景和具体内容。认为楚国的附庸虽然自有社稷、君统,但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严格地附从于楚国,使楚国较为有效地控制和管理了附庸国的异族人口,并在楚国的国家政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历史的发展和附庸政治自身难以克服的弊端,楚国的附庸政策也渐趋式微。  相似文献   

18.
一、生平与思想庄辛是屈原以后与宋玉同时的楚国散文作家,是目前所能考知的最早的小说作者。他的勤政爱民的思想与敏锐透彻的政治觉察力,同他的渊博知识与生动文笔相结合,使他在楚辞之外文学的其他领域,留下了他的荆山玉壁。他因为《谏楚襄王》一文①而被人们所熟知,却很少有人注意到他在文学上的成绩。因为人们谈《谏楚襄王》一文都根据《战国策》,而传统认为《战国策》是一部史书。这样,便很自然地认为《谏楚襄王》至少语言是史官的;从文学的角度说,同庄辛的关系不大。由于很少人把他看作一位作家,所以也并不注意他是不是还有其他作品,以及他的生平与思想。庄辛是楚国的贵族,为楚庄王之后,以“庄”为氏②。《汉书·古今人表》作“严辛”,  相似文献   

19.
<考工记>用"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概述了形成精美器物的4个条件,这也是楚国造型艺术形成的四要素,楚国的漆器、丝绸、乐器等艺术品对此都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20.
楚文王在楚国崛起过程中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楚文王把都城从丹阳迁到郢,为楚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楚国攻伐战略的转向;攻灭息、蔡、申、邓等国,为楚国开疆拓土;率先垂范,践行法治,对楚国形成法治社会具有定型作用。楚文王做出这些贡献,与楚文王具有较高的素质和大臣的勇敢谏诤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