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详尽地分析了西方社会“自然法”观念的起源、发展演变及其巨大的影响和作用。勿庸讳言,“自然法”观念从一开初就是一个语义模糊混淆的概念,然而我们却很难简单地将它一笔勾销,因为由它所昭示的公平正义、天赋权利、自由平等……一系列的原则乃是人类必须永恒面对的难题,“自然法”的意义及其永恒的魅力也正在于此  相似文献   

2.
英国启蒙思想家霍布斯在其著作《利维坦》一书中关于“丛林法则”和自然法的思想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仍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丛林法则”的生存土壤,弱肉强食是“丛林法则”的运行机制,社会问题是“丛林法则”的不良后果,道德训诫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自然法是实现道德训诫的思想依据,正义是强调道德训诫的价值基础。而...  相似文献   

3.
围绕“自然法是否是法”这一问题,通过细究文本发现,霍布斯所说的第一、二条自然法实际是对人性做出的一般论断,即人人都热爱和平;其他的自然法规定人为了和平所必须秉有的德性,因此,其他自然法是由第一、二条自然法总纲派生而来的从属自然法。既然霍布斯的自然法总纲无非是人性的一般概括,而所有从属的自然法无非是一些有助于实现和平的诸如正义、公正等的道德德性,因此霍布斯所谓的自然法并非法律意义上的法,而是道德哲学意义上的德性。  相似文献   

4.
格老秀斯对近代自然法理论的贡献在于方法论的创新,通过将几何学严密的推理论证方法引入自然法的研究之中,他赋予了传统的自然法全新的功能。在格老秀斯的著作中,“自然法”已不再是空洞抽象的神学教条,而成为解决现实问题的理论武器,“自然法”理论也由纯粹的道德哲学升华为一种新的法律理论和政治学说。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自然法中公认的元概念是“天”,具体存在三种表达。天道是一种自然法则,道家是较为完整纯粹的自然法思想的代表,其中庄子讨论了“恶法非法”等涉及自然法价值的命题,但对实证法影响不大。天谴是一种政治法则,由董仲舒将阴阳家和儒家学说相融合形成,阴阳家也蕴含较纯粹的自然法思想。天理是一种社会法则,由朱熹等理学家抽象而来,为君主、官吏和百姓所共享,体现了儒家自然法思想。儒家局部蕴含着一定的自然法思想,对法律实证化具有重要作用,但将儒家整体视为自然法主义,进而将其与被视为实证法主义的法家二元对立并不准确。虽然中西自然法皆源于自然规律,但中国古代自然法以儒家为载体,在向以人为中心的“人法”转化的过程中,既没有发展出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以限制君权,也没有进化出财产权理论以保护私权,国家基本法律制度主要围绕维系君权独尊的目标而构建。儒家蕴含的自然法成分具备有限的工具理性,整体上存在碎片化缺陷。但中国古代自然法对民众守法意识的形成影响深远,依然可为当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提供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6.
西方自然法思想可以在功能作用上划分为保守与革命两大截然相反的传统,它在古代社会直至中世纪基本保持了一种无害的相对低调的姿态。但在十七、十八世纪人的理性光环照耀之下,西方自然法的客观意义转换为主观意义,自然法被改造成了“自然权利”并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锐利武器。这就是自然法思想的近代革命,也成为自然法历史的辉煌顶峰。不过,近代自然法思想的内在逻辑则预示着其革命后的必然命运走向。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代道家“法自然”思想是否为西方“自然法”学说的讨论的基础上,分别论析了道家“法自然”思想以及西方“自然法”学说的意蕴,并对其进行比较,指出两者在对待法律的态度、思考天人关系的模式以及文化要义诸方面的不同,进而论证了道家“法自然”思想非西方“自然法”观念。  相似文献   

8.
我国自古就存在着自然法思想,在古代刑法中可以找到自然法的踪影;在现代刑法理论和实践中更是隐含着自然法的思想。在当下,自然法对刑法体系的重建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弥补实证主义刑法规范的封闭、机械与僵硬。自然法以独立原则或规则的形式纳入刑法体系是顺应后现代思潮的最好选择。作为一个后起的法治国家,我们可以发挥后起法治国的优势,绕过大陆法系弯曲的道路,直接吸收和借鉴当代的有益探索,自然法恰能满足这些探索的初衷。  相似文献   

9.
斯宾诺莎的自然法思想强调自然法、自然权利、自然权力之间的等同关系。从表面看,三者之间的等同关系似乎失之独断,令人费解。但如果从其全部哲学的基底概念“实体”出发,将其自然法思想分殊为两层语境,即实体语境与个体语境,那么,通过分析“实体”概念统筹下的语境论述,就会使这种等同关系的合理性和意义显明起来。实体语境中的等同关系表明一种理想的观念学,个体语境中的等同关系则表明一种现实的政治学。阐明两种语境的过渡与转换,也便阐明了其自然法思想的基本构成。  相似文献   

10.
西方自然法经历了四个阶段,新自然法产生于20世纪初,是西方法律思想史上的重要思想,它是一种“理性、正义和道德”的法律,其思想强调的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其思想中的正义、平等、道德、秩序等与我国现在和谐社会的特征相契合,对于这些思想的吸收和借鉴对我们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说认为,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优于洛克的分权理论,该观点忽视了两种理论产生及历史意义的国别性。洛克的分权理论所体现的内容反映了英国的国情特征,并非不成熟的“分权”理论。其历史地位与历史意义均超越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理论,是自然法哲学思想中的重要转折点,对自然法的历史演进起着关键性作用。分权理论的真正奠基人是洛克,而非孟德斯鸠。  相似文献   

12.
近代"社会契约论"的主要思想来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社会契约论”对国家性质的解释虽然武断但却是成功的。从理论上分析近代“社会契约论”的思想来源无疑对认识其真正的价值有着深刻的意义。我们认为 ,伊壁鸠鲁的“原子”的“社会契约论”为近代的国家起源理论提供了一个范式 ,而斯多葛派的自然法为近代的国家起源理论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基础。近代“社会契约论”以斯多葛派自然法理论为基础 ,以伊壁鸠鲁的“社会契约论”为范式 ,建立了一个以人的独立性与人的普遍性相结合的理性世界。  相似文献   

13.
西方的传统法治观念是在自然法的思想基础上建立的,中国古代也存在自然法观念,本文认为通说是儒道两家的自然法观念,墨子的“天志”更反映了自然法思想,这正是认识历史必须采取的客观真实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近代道德哲学的第一个理论形态是自然法。自然法首先不是一门法学科学,而是道德哲学。这种道德哲学最早在欧洲大陆第一个“自然法和国际法教席教授”普芬道夫的《自然法和国际法》第一、二卷中得到了系统的阐发。但普芬道夫的自然法阐释在莱布尼茨那里评价完全是否定的,为了准确把握他的历史地位,我们以莱布尼茨对霍布斯和普芬道夫的自然法阐释之批判为核心,考察自然法究竟是上帝意志之表达还是事物自然本性之规定,以此展开对近代早期道德哲学一段为现代道德哲学奠定基础和方向的学术史争论的评述。  相似文献   

15.
洛克自然法思想研究作为政治哲学与道德哲学研究热点,其体系中理智主义与意志主义的区分并未得到足够重视。根据洛克著述的分期,可以发现他在早期自然法论文中就已构建起道德实在论的理智主义框架,追溯思想史渊源可以厘清这一框架的立意与突破。取得突破的原因在于洛克糅合“理性”的双重作用,在理智主义传统中嵌入经验主义认识论的功用,通过“直观”获得自然法诸规定,通过推理能力获得更为丰富的道德知识。但洛克认定道德判断以意志而非理智作为根据,又使得一种道德非实在论的意志主义倾向在其体系中产生,因此给其理智主义框架带来了巨大的难题。这一难题的背后,是洛克试图使其自然法思想与近代自然观相符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网恢恢,疏而不失”以及“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是老子自然法思想的基本主张。崇尚自然法则,主张法网宽疏,强调德要从法,是老子自然法思想的主要特点。老子的自然法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国家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这就是要维护法律的权威,制定和实施良法,法治和德治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自然法思想在西方传统中有着重要地位,然而19世纪却衰落下来,直到二战后特别是近20年来才得到新的发展。赫费是当代自然法的代表,他消解了对于自然法的种种批评与指责,同时提出了自己“批判”的自然法概念亦即政治的正义性,以此他对自然法进行了重构。自然法在他所提出的三个约束力层次中居于最后的也是最高的层次即道德层次。他认为,鉴于自然法思想的复杂性,可以把它本身分为三个层次来研究。这就是他对自然法的重构。  相似文献   

18.
基于简单化理解,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始终饱受误解和质疑。与自然法相比,法律实证主义关注的重心发生了“位移”:前者关注的是法律“是”什么的定义问题,而后者关注的是法的实效层面的对策、策略问题。通过对“恶法非法”及与之关联的“恶法亦法”命题的分析,指出自然法学派与法律实证主义法学派的观点都具有两面性,二者的差别应当在认识论、方法论的意义上理解,而不应简单理解为本体论上的对立。就此来说,法律实证主义的考虑可能更为周全、稳妥。  相似文献   

19.
《世界人权宣言》等文件宣布人权是“固有”的,这种观念来自古典自然法学派的理论。古典自然法学派的代表人物洛克用历史的、经验的方法来证成人权的“固有”属性,但由于不符合历史和经验的真实而倍受指责;当代哲学家罗尔斯则用价值的、逻辑的方法来证成人权的“应有”性。实际上被宣布为人权的那些基本权利是近代以来越来越被人类普遍认同的基本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失乐园》中,亚当的正当理性与选择涉及弥尔顿的古典资源与神学思想之间的复杂关系。通过区分自然法与实在法,可以说明正当理性与选择之间并无抵牾。上帝赋予亚当自然法,使其可以遵从正当理性。但是有关知识树果子的命令属于实在法,与正当理性不自动相合,因此亚当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选择。《失乐园》中自由选择(free choice)与真正的自由(true liberty)之间实有差异:前者对应亚当自由选择的能力,后者则是他遵从正当理性的结果。亚当在吃知识树的果子时,行使了自由选择,但他选择的是夏娃,而非遵守上帝的命令。这一事件的后果之一便是正当理性被蒙蔽,亚当从此失去了真正的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