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复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在本世纪初,严复以敏锐的眼光翻译了西方政治、经济、法律、哲学、逻辑学等社会科学著作,向中国介绍了西方的学术思想,使广大的中国知识分子第一次真正打开了眼界。在严复翻译的八大名著中,其中有两本是属于逻辑学的,即《穆勒名学》和《名学浅说》。严复对西方逻辑学的输入,使这门学科得以在中国确立、发展,掀起了研究逻辑学的高潮。逻辑学的输入,促使当时的中国学术研究走上了科学的道路。逻辑学的输入,对中国人思维方式的近代化起了推动作用,一、严复对逻辑学的重视及原因在翻译《穆勒名学》和《名学…  相似文献   

2.
在近代西学的东渐中逻辑学具有重要地位。清末两部重要的逻辑学译著———由严复翻译的《名学浅说》和由王国维翻译的《辨学》各有不同,各具特点,它们分别代表了近代西学在中国传播的两种范式———社会性传播和学术性传播,而两种范式在传播过程中也有着不同遭遇,为此提出了进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论严复的逻辑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复是中国近代向西方寻求科学真理的启蒙思想家。他在逻辑上的主要成就有三个方面:1.译介西方逻辑著作《穆勒名学》和《名学浅说》。2.把西方逻辑语义学同中国传统正名论联系贯通,促进中国科学用语的精确化。3.阐发归纳和演绎的认识方法,批判传统思维方式,促进发展中国科学。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逻辑学,是从西方移植而来的。在晚清西学东渐的大潮推动下,清末民初翻译来的西方逻辑学译本主要有两类:一是从英文直接翻译而来的译本,多将Logic译为辨学、名学、理则学;二是从日文翻译而来的日本学者编著的译本,多将Logic翻译为论理学。这些以“名学”“辨学”“理则学”“论理学”为译名的西方逻辑学译本的翻译出版,标志着中国现代逻辑学开始发轫并成形。在译介西方传统逻辑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中国学者博采众长,编译出各种逻辑学讲义,以适合中国读者及清末新式学堂教学之用。随着晚清新式学堂的普遍建立,逻辑学以“论理学”或“名学”的名义,在新学制中占有一席之地,列入师范学校及高等学堂日常教学设置中。新式学堂课程日益完善,从西方移植来的逻辑学,亦随之在中国逐渐成长为一门独立的现代新学科。  相似文献   

5.
黑格尔哲学的主要代表著作,是两部《逻辑学》——即“大逻辑”(WISSENSCHAFTDER LOGIK)与“小逻辑”(DIE LOGIK)。从内容来看,这两部著作的讨论对象,实际上主要是属于传统哲学中的本体论和认识论范畴。而关于逻辑学,除第三部《概念论》中的“主观性”一篇以外,全书基本上涉及不多。正因为如此,罗素曾说:“逻辑照黑格尔的理解,他明确地说和形而上学是一回事;那是一种跟普通所说的逻辑完全不同的东西。”但既然如此,黑格尔为什么要把这两部与传统逻辑概念基本无关的著作命名为《逻辑学》?这究竟是由于他的谬误,还是由于确有更深刻的原因呢?  相似文献   

6.
严复是学贯中西的第一位大家,伦理优位的中国传统思想,是他最先具备的知识和教养。后来他接受外来西方的观念并深受其影响,又是在经验主义伦理学的故乡英国发生的。边沁、密尔的功利主义、快乐论,斯宾塞的进化伦理观等,都与严复的思想有密切的关系。他翻译的第一部西学著作就是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T.H.Huxley,Evolution and ethics,1891年,严复译为《天演论》)。在严复对此所加的不少按语中已包含了一些重要的伦理思想和观念。本文就严复所论及的  相似文献   

7.
章太炎对近代中国逻辑科学发展的重要贡献,不仅在于他结合中国古代的名辩思潮及其有关论著,阐发了一些具体的逻辑原理,而且,也许还更重要的是,在于他用西方逻辑、印度因明来参照解释《墨经》等中国古典逻辑著作的基本内容,从而自觉地、系统地进行了世界历史上三种古老的逻辑科学的对比分析和研究.本文就是试图对章太炎在这一方面的成就和贡献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讨.一墨家逻辑学、印度因明和西方逻辑学是世界文化史上三个古老的民族(中国、印  相似文献   

8.
严复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一个系统地向国内介绍西方资产阶级学术文化,包括资产阶级国家学说的人,他的前期的国家思想,曾经在我国产生过重大影响.一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拟以辛亥革命为分界线,把严复的国家思想分为前期和后期.辛亥革命前,严复翻译了著名的孟德斯鸠《法意》、斯宾塞《群学肆言》、甄克思《社会通诠》等有关国家学说的著作.严复的国家思想主要反映在《原强》、《辟韩》、《论世变之亟》等论文和《法意》、《社会通诠》等译作的按语以及《政治讲义》中.严复认为,国家制度可分为君主制和民主制两种:"五洲治制,不出二端,君主、民主  相似文献   

9.
<正>严复,被鲁迅先生誉为“19世纪末中国感觉敏锐的人”。在新旧文化嬗变的年代,他“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在了解西方和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有辨识地吸取外来文化,以其译述和文化活动,冲击了我国封闭的文化思想意识;为新兴资产阶级提供了社会政治改革的思想武器,对近现代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想就严复的文化观及与其相关的文学批评论,谈一些看法。 一 在近代急遽的社会变革中,严复虽未直接参与现实的政治(或军事)斗争,但他以广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进步文化而成为近世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毛泽东同志誉之为和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等一样是“中国共产党未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一派人物”。早期的严复,是一位体察世事风云、关注国情的爱国主义者,甲午战争前后,严复怀着强烈的“自强保种”之心,奋笔直书,不仅撰写了《论世变之亟》、《原强》、《救亡决论》、《辟韩》等论析时局的论文。而且更以执着之情,译述了《天演论》、《原富》、《法意》、《穆勒名学》、《群己权界论》等西方名著,意想通过西方资产阶段文化的真切介绍,寻求  相似文献   

10.
《名学浅说》代表了严复后期的逻辑思想。与前期相比,在该书中,严复在对于西方近代科学方法论奠基者的看法、术语"内籀"、"外籀"的使用情况、对于三段论格理论的看法以及对于理论检验问题与"公例"的性质的看法等方面上都有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严复身上有着对认知规范不断突破的自觉意识,一生钟情真理逻辑并有对之持续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严复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的代表。他所关注的是思想启蒙。作为探讨严复近代启蒙思想之系列论文中的一篇①,本文想通过对严复政治哲学的探讨,以揭示以下主旨:在倡导思想启蒙时,他如何以西方近代的政治学说破除中国传统的政治意识,以引导广大民众树立近代的政治观。严复的政治哲学,集中体现在《政治讲义》一书里。此著虽系八篇讲稿整理汇编而成,然端的是“清末之第一部政治科学著作”③,因为其主旨在于阐述近代的政治观。在这部著作中,严复通过对西方近代政治学的阐述,告诫人们要破除政治愚昧,把政治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并且着重…  相似文献   

12.
严复,中国近代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先进代表之一.他于一八九五年译述的《天演论》是甲午战后中华民族危机日趋深化的产物;严复对中国近代文化的贡献,不仅在于他翻译了《天演论》,而更重要的则是他运用进化论的思想武器,结合中国近代社会的实际,重新"改做"了《天演论》;严译《天演论》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占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严复是第一个系统介绍西学的中国人。一八七九年自英国留学回国,长期在北洋水师学堂任职,直至一九○○年离去。在这二十多年间,正是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和瓜分中国,社会危机日益深重的时刻,当时进步的知识分子都在为祖国的前途担忧,积极寻求救国的真理。以康有为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主张变法维新,到处奔走呼号。严复也以老庄思想为依据,利用自己的西学知识和对资本主义的了解,为改良变法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他曾经创办《国闻报》,先后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重要政治论文;翻译了《天演论》、《原富》、《群学肄言》、《名学》、《法意》等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科学著作,并对《老子》、《庄子》进行评点,把西学纳入老庄思想之中。  相似文献   

14.
严复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学者和启蒙思想家,与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一起被誉为“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一部中国近代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西学东渐史。在此过程中,严复以其八大译著和系列政论文章当之无愧地被誉为“介绍近世思想的第一人”①。“侯官严复以我之古文家言,译西人哲理之书,名词句调皆出独创。译名如‘物竟’、‘天择’、‘名学’、‘逻辑’,已为我国文字中不可离之部分。其于学术界有不刊之功,无俟深论”②。同样,他所倡导的民主、自由、平等、科学等思想观念,亦不能不说是五四运动“德先生”“赛先生”…  相似文献   

15.
此文为杨红玉博士对马佩教授的访问笔录,共16个问题。问者为杨红玉博士,答者为马佩教授。马佩教授从事逻辑学教学、研究60年,涉及普通逻辑、辩证逻辑、逻辑哲学、语言逻辑多个领域。在这些著作和论文中,马佩教授主要完成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论述了他的有关逻辑、普通逻辑、辩证逻辑的一些重要理论观点,二是在澄清了上述一系列问题的基础上,构造了一个相对完整的非形式化的辩证逻辑系统,它体现在马佩教授的辩证逻辑著作———《辩证逻辑》中。  相似文献   

16.
叶雨薇 《学术研究》2015,(3):119-128
1903年,严复以约翰·密尔(旧译穆勒)的《论自由》(On Liberty,1859年)为底本,翻译出版了《群己权界论》。此书的翻译,严复一反常态,紧随密尔的行文思路,力求忠实于原著,在严译诸书中堪称特例。然而,为了准确传达西方的自由观念,跳脱逐词对应反而丧失原义的陷阱,并确保译著在中文世界的接受与流通,严复仍然选择借助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以雅洁的文辞进行翻译。大体而言,《群己权界论》基本遵循原文,但受限于文字、时局及个人关怀,译著与原著仍有细微偏差,个别地方还有明显删改。只是,他虽然力求精准传译,仍然难以摆脱中西学各有体用,强行牵混则非驴非马的困扰。  相似文献   

17.
甲午之战的惨败,中国被列强主宰瓜分的危机,促使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发奋而起。就在康有为等人积极地用古代儒学的包袱襄着变法主张进献给皇上的同时,严复却着力于介绍西学,企图把西学的精神输入中国,振兴古邦。他认为,中国要变法自强.其出路就在于民之素质的提高,而提高就要用西学去充实人们的头脑。为此,严复于1896年—1908年间,先后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亚当·斯密的《原富》、斯宾塞的《群学肄言》等一系列的西方学术名著,向中国人系统地介绍了西学,对西方近代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还名学和辩学以本来面目──评《名学与辩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清田教授主持的原国家教委“八五”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的研究成果《名学与辩学》一书,已由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11月出版。该书抓住中国逻辑史研究中的根本性问题,大胆探索,打破“据西释中”的传统名辩研究模式,提出了名、辩研究的新思路、新体系、新方法。该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的名学、辩学研究已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很长时期以来,在我国中国逻辑史界,“名学”、“辩学”、“名辩学”诸术语都被用来指称中国古代逻辑。但是,什么是名学、辩学、名辩学?它们又何以与西方的“逻辑”同义?这些“中国逻辑史”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之所以成为一代语言大师,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平生酷爱逻辑,逻辑功底深厚。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毛泽东对逻辑都有浓厚的兴趣。1938年3月25日,毛泽东收到潘梓年寄来的一本逻辑学著作,当天就看了93页。他在《读书日记》中写道:“潘梓年同志寄来了他所作一册逻辑与逻辑学,本日看至93页,颇为新鲜”。这本篇幅达204页的逻辑学专著至3月27日三天时间就被他读完,可见他对逻辑的兴趣和重视。全国  相似文献   

20.
严复,中国近代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先进代表之一。他于一八九五年根据赫胥黎所著《进化论与伦理学》译述的《天演论》,是甲午战后民族危机日趋深化的产物;严复对中国近代文化的贡献,不仅在于他翻译了《天演论》,而更重要的则是他运用进化论的思想武器,结合中国近代社会的实际,重新“改做”了《天演论》;严译《天演论》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期,有着深远的影响,占着重要的地位。严复对赫氏原著的“改做”,除了不取直译而为意译外,更重要的是通过他所加的“按语”的形式表现的。以一九八一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严译《天演论》本为例,全书共九十五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