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曾巩精于经史儒学,文学修养深厚,生前享有盛名,身后也备受推重。曾巩年谱,南宋朱熹首撰。他根据曾巩的有关集子、宋史及他书旧闻,编成《南丰先生年谱》一卷,但是其谱未能流传下来,仅存谱序。后又有清人姚范编《南丰年谱》一卷,杨希闵编《曾文定公年谱》一卷、孙葆田的《曾南丰年谱》(抄本)等,但大都仅具轮廓,学术成就不大。三十年代,王焕镳先生编撰了《曾南丰先生年谱》。此谱纂结甚详,但也存在不足,如谱主活动的历史背景不充分,有关谱主的文学活动也不尽完善,并有一些…  相似文献   

2.
《费燕峰先生年谱》(以下简称《年谱》)为研究明末清初四川思想家费密(1625—1701)的重要资料。由于《年谱》只得钞本,因此流通不广,鲜有研究费密的论著提及此书。即使在书目方面,亦只有杨殿珣《中国历代年谱总录》及来新夏《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二书有《年谱》的记载。关于《年谱》的编者,谱前并无扉页注明,惟谱中每卷卷首均题“孙  相似文献   

3.
鲍照简谱     
南朝杰出诗人鲍照的事迹,前辈专家已做了大量工作。缪钺有《鲍明远年谱》(载《文学月刊》1932年3卷1期,以下简作“缪谱”),吴丕绩有《鲍照年谱》(商务印书馆1940年版,以下简作“吴谱”),钱仲联《鲍参军集注》附录《鲍照年表》)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修定重版,以下简作“集注”、“钱表”,。此外,为鲍照诗文专作笺注者有钱振伦《集注》(以下简作“钱注”),黄节《鲍参军诗注》(以下简作“黄注”)。今谨在原有谱、表及注本的基础上,吸取近年来鲍照研究的成果,并结合笔者心得,撰成此篇,以供鲍照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吴敬梓长子吴火良,字荀叔,自幼学习勤奋,少年时曾手抄《十三经注疏》,考订字义颇详。又从师学习天文历算,是乾、嘉时期的一个数学家。阮元著的《畴人传》第九卷有吴琅传,略谓“吴火良,官中书,能数学,著有《周髀算经图注》。乾隆戊子,松江沈大成为之序”。吴琅的母亲早丧,少时出外投师,吴敬梓很想念这无母的勤学孩子,常以诗歌抒发怀想之情。38岁时作《病中忆儿火良》说:“自汝辞余去,身违心不违。有如别良友,独念少寒衣。病榻茶烟细,春宵花气微,邮亭宿何处?梦也到庭帏。”(《文木山房集》卷三)这时吴火良年方弱冠,从诗意看,吴在儿子离家后就…  相似文献   

5.
我国著名的学者、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章太炎,曾于一九二八年手订《太炎先生自定年谱》(以下简称《年谱》),为我们研究作者和中国近代史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资料。《年谱》在一九○一年(光绪二十七年)和一九○二年(二十八年)记载有关章太炎在苏州东吴大学任教事说:“‘江苏巡抚恩铭赴学寻问。教士辞已归,惧有变,亟往日本避之’。于是东渡”。我对“江苏巡抚恩铭赴学寻问”一说,曾撰文指出是章太炎记忆的错误。①近读中华书局出版《章太炎年谱长编》,该书系统地搜集谱主论著和有关资料而编成,很有价值。但书中叙述一九○一年、一九○二年章太炎在苏州东吴大学  相似文献   

6.
易彬先生撰写的《年谱材料的误用与谱主形象的塑造——对于〈艾青年谱长编〉的批评》一文,批评《艾青年谱长编》存在“误用”、“塑造色彩”和“遮蔽”三个核心问题,同时没有阐述艾青的文艺观点等。本文认为恰恰是该文使用了错误的证据,结论多有主观臆断的成份,而且混淆了年谱与评传文体的本体特征。    相似文献   

7.
<正> 南宋张孝祥的词,向来受人重视.但直至建国前尚无人为治年谱.宛敏灏先生的《张孝祥年谱》五十年代发表(《安徽史学通讯》1959年第四、五期合刊)后,于近年定稿问世(《词学》第二、三辑),华东师大出版社1983年10月、1985年2月出版.以下简称《宛谱》).经过订正的《宛谱》对谱主的生平、行迹、著作进行了广泛而详细的考  相似文献   

8.
清人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右丞年谱》(以下简称“赵谱”)、今人陈铁民先生《王维年谱》(以下简称“陈谱”)均将王维擢进士、调太乐丞、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系于开元九年(721),这是正确的。王维于开元九年进士及第,除见《旧唐书·文苑传》外,唐姚合《极玄集》亦有是说;王维及第后释褐为太乐丞,可见《新唐书·文艺传》。以上均有史料为证。然王维于开元九年由太乐丞贬为济州司仓参军,二谱却未提出有力的证据。为此,作补证如下。《旧唐书·刘子玄传》曰:  相似文献   

9.
族 谱 苏曼殊,名戬,号子栽(一作“子谷”),小字三郎。 《沥溪苏氏族谱》:“十八世祖:名戬,号子,字曼殊。”。苏维(马录)1928年12月18日自溪沥复柳亚子信:苏曼殊“乳名戬,书名子”。柳亚子《冯自由<苏曼殊之真面目>笺注》:“曼殊谱名戬,号子谷,……‘戬’是谱名,……曼殊在大同学校和早稻田大学(按:应为高等预科或中国留  相似文献   

10.
<正> 吴敬梓的父亲是谁?大谜不解,实为吴学研究之不幸。从清朝至民国,关于吴敬梓的父亲,一说为吴雯延,一说为吴霖起,没有定论。陈美林同志提出的吴敬梓的生父为吴雯延、嗣父为吴霖起之说却得到了部分专家学者的首肯。笔者在撰写《吴敬梓年谱》时,尽管对陈文的分析、论证感到不够确切和全面,但在吴敬梓具有生父、嗣父双重身份这一点上,我们还是赞同了这种说法。之后,刘世德同志撰文考订,肯定“吴敬梓的父亲只是吴霖起无疑。”通观陈、刘两说,我们认  相似文献   

11.
李白一生的行踪和事迹,王琦和黄锡珪的两个《李太白年谱》(以下简称“王谱”、“黄谱”),以及詹鍈先生的《李白诗文系年》(以下简称“《系年》”),都曾做过许多考订工作,贡献卓著。但它们之间出入很大,而且至今还有许多问题没有弄清楚。例如,关于李白出川前后的事迹,两谱说法就不一致,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文拟对李白出川前后的事迹进行初步的探索和考辨,向学术界请教。  相似文献   

12.
丘浚年谱     
前言 在编纂、标校《丘浚全集》的过程中,我们读到两种《丘浚年谱》:一是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夏天刊于研经书院的王国栋辑《邱文庄公年谱》;一是台湾王万福于民国六十九年(1980年)四月在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明丘文庄公浚年谱》。两谱相去几近一个世纪,都倾注了编写者的研究心血,也都各有成...  相似文献   

13.
《陈书·高祖纪》载:“帝崩,遗诏追临川王入纂。”同书《世祖纪》、《章皇后传》、《南史·武帝纪》、《文帝纪》、《章皇后传》、《建康实录》卷19皆有类似记载。《陈书》采自国史,它书系抄袭《陈书》而来,而国史又经过世祖文帝的篡改,后人遂以讹传讹。实际上,陈高祖从来也并未让世祖继承皇位。世祖陈茜为高祖兄陈道谭之子,高祖贵显后,受封为临川王。高祖子陈昌在高祖为梁长城公时即已受封为世子,高祖即位后又被册立为太子。这一点,似乎连世祖本人也不否认,世祖登祚后在尊皇太后诏中即称陈昌为皇嗣,而世祖的主要拥立者之一侯安都传中记载着世祖的一次谈话,直截称陈昌为“太子”。然而,陈昌在北周攻陷江陵时被俘。高祖一直努力让北周遣返陈昌,高祖临终前已遣“二臣奉迎”,所  相似文献   

14.
李绂年谱     
李绂,江西临川人,著名理学家、方志学家,清初封疆大吏。在政治上,他一生政绩颇著,扬历三朝,负重望四十余年;在学问上,则以推崇陆学为主,著有《陆子学谱》、《朱子晚年全论》等书。有关其年谱的著述现有两种:一为其弟李紘所著,另一为当代学者杨朝亮所著学术年谱,但前一种年谱显得过于简略,而后一种年谱则侧重学术方面。因此有必要重新修正年谱,本谱在此基础上详加考证,补充了不少内容,相信对研究李绂不无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此《谱》见诸道光已亥镌,爱莲堂藏版《濂溪志》。乃南来宁宗嘉定间度正所编,距周敦颐之世相去不远,史料或较可信。《濂溪志》传本甚少,即今之研周学人,亦多未见全志,更遑论此谱。文渊阁《四库全书·周元公集》抄录《序》及《跋》,竟无题目,且未收《年谱》正文。道光镌版《濂溪志》所录《年谱》,前有度正原叙,校之文渊阁本《周元公集》开头多“右正”二字。“正”即编者度正,从“右”字得知,“叙”是后序。原刻当系在《年谱》之后,古籍皆左行直书,如《大学》、《中庸》每章之末,作右第一章、右第二章是也。古人编书,多作后序…  相似文献   

16.
姚合、贾岛齐名,中唐后期著名诗人。贾岛有“新校”、“年谱”,而姚合诗不见有排印本,其生平也鲜被人知。作者故有《姚少监诗集校》.《年谱》为书中附稿,全文五万余字。限于篇幅.只摘要选登.《谱》中编年诗(近两百首)、交游、诗的辨证均从略。史载有误、争论较大之处,摘要稍详。  相似文献   

17.
黄宗羲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镇 ,张岱年先生曾说 :“黄梨洲是中国过去民主思想的一个伟大的代表。”正因为如此 ,黄宗羲也是研究的热点之一。徐定宝教授撰写的《黄宗羲评传》 ,充分吸取了学界既有的成果 ,同时又不因循陈说 ,通过认真研读《黄宗羲全集》 ,提出了不少独到的见解 ,是研究黄宗羲的一部力作。徐定宝博士研究黄宗羲十多年 ,此前曾编著了《黄宗羲年谱》(华东师大出版社 1995年版 )。由于作者对黄宗羲进行了充分的前期研究 ,尤其是通过编写《黄宗羲年谱》 ,全面挖掘爬梳了黄宗羲的生平史料 ,对黄炳的《黄梨洲先生年谱》多有补正 ,并…  相似文献   

18.
李翱是中唐时期著名的散文家和哲学家,曾积极参与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但学术界对李翱一生行事之研究却甚寥寥。一九四八年李恩溥著《李翱年谱》(南京(《中央日报》,一九四八年五月十七日),虽太简略,且有疏误,然其拓荒之功不可不表。今对该年谱疏漏、失误处略加订补,分列于后,冀能有益于较完整的《李翱年谱》之编写。  相似文献   

19.
《儒林外史》在中国古典小说史上被誉为“思想家的小说”,因而对其作者吴赦梓思想的研究也就成为《儒林外史》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吴敬梓的思想是丰富而复杂的,其中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又有时代思潮的浸染。从总体上看,他的思想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但在有些方面,他的思想又表现出矛盾、甚至对立的特征。这种复杂性在吴敬梓的生活和他的文学创作中都有较为明显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诗圣杜甫曾以“不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之二)的诗句高度评价初唐四杰的文学业绩,然而千百年来,人们对四杰当日活动与创作的详情却若明若暗,若干疑案悬而未决。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张志烈先生新近推出的《初唐四杰年谱》(巴蜀书社1993年版,以下简称张《谱》),精心地勾画出了四杰一生的轨迹,在很大程度上重现了初唐一段时期的历史面貌,让我们比较清晰地看到了那形成“江河万古流”的源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