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人格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恪守以立德为基、树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大学生人格塑造和高校人格教育理念的共同追求。本文从学校、社会、合力、网络、观念、实践六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立德树人教育中完善大学生人格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立德树人”是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思政课程在培养听党话、跟党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推进思政教育和艺术教育协同育人是落实思政课教学改革,发挥思政课程“立德树人”作用的重要实践。东北林业大学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做为根本,以德合自然为教育理念,生态文明实践活动为载体,树木树人为育人目标,设计了德美相济“多元化组合、建制化运行、真情+实感”的教育实践运行体系,并以“多学科交叉、多资源融合、多要素共享、多方位服务”的协同育人路径,层层推进,完善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协同育人的教育设计与实践。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践行立德树人理念,同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仅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建设人才,同时在提升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综合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期时代背景下,高校要继续挖掘立德树人内涵的新价值,并从多角度创新和健全立德树人内部外实现路径入手,以确保高校思政教育能够有效延伸,并赋予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本源的实效性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4.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所立的是崇真向善之德、培育的是中国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成魂之底色、育之方式和精神支撑,立德树人必须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基本精神和育人方式中蕴含着滋养立德树人的宝贵智慧。作为转化对象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是被动地构成立德树人素材,而应通过重塑与创新,吸纳、融合时代精神,主动支撑与有效滋养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5.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任务,为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并持续提供理念支撑。在本体层面,教师教育以立德树人作为教师培养的根本遵循,尤为突出立德之于师德孕育的基础作用以及树人之于教师培养的目标指向。在立德树人的价值驱动下,教师教育以人的实质自由为目标,以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为引领,以现代化发展为重点。教师教育应着力强化铸魂育人、为国为民的西部红烛精神的引领,牢记以德育德、孕育强师的高尚使命担当,构建与时俱进、多元互动的协同创新机制,打造以人为本、面向新时代的中国式现代化教师教育体系,培育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现代化教师队伍,以行之有效的实践进路全力推动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产生与发展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其丰富的内涵蕴含在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之中。在新时代条件下,"立德树人"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任务,蕴含着德才兼备的育人内容、三位一体协同推进的育人方法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7.
正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的理念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对我国教育事业的科学总结,也是高校科学有效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理念。高校在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过程中,要把握好4个方面的关系,积极探索提高工作质量的策略,从而将立德树人贯穿教育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8.
韩丽华 《理论界》2014,(8):171-173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积极探索立德树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路径,力求立德树人教育工作的实效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主要从师德建设、"思政课"教学改革、管理服务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以及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对立德树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路径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已经来袭,人工智能技术正推动人类进入“AI+”时代,其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智能化技术支持。文章围绕人工智能时代“立德树人”工作的新发展,结合当代大学生沉浸式、读图式、云端式等实际需要和思政教育工作的智能化、泛在性、个性化等特征要求,立足“AI+思政教育”的内涵建设和时代意义,以智慧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立德树人”教育新模式,提出在AI技术加持下通过完善“生态链”、构建“基础层”、研发“应用层”、加强“数字化”、用好“双刃剑”等应对策略,促进“AI+思政教育”形成全新的智能化发展体系,以满足高校学生成长成才发展的时代需求。  相似文献   

10.
思政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课程思政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坚持"三全育人"理念,通过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共同体开展以"5+1"教育为核心内容的协同育人教育工作,并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考评体系,方能使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发挥协同育人作用,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本科高校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同样担负着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责任。政治导向和价值引导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功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重要的时代主题,具有鲜明的政治特征与丰富的政治价值内涵,这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充分的理论逻辑,而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与架构、教学思路建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设计则为实现融入提供了足够的实践空间。  相似文献   

12.
课程德育,是在大学教育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创新,其旨在运用大学教育所涵盖的全部课程体系及教学过程的德育元素进行"立德树人"活动。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课程德育,是大学教育中智育与德育的互补互促,是德育资源的整合创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创新举措,是大学教育走向现代化的有效探索,是教育方法创新的重要途径。课程德育的实践,需要从育人理念转变、课程特质挖掘、共同体意识培育、教师素养提升、政策制度保障等方面进行着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3.
徐业萍 《南方论刊》2014,(1):112-112
文章围绕立德树人立教圆梦的主题,借鉴古人的智慧“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去教育学生,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做:一是教师要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二是教师要多用利导思维;三是教师要时刻传递正能量。  相似文献   

14.
师范专业认证能够有力推动教师教育的创新,为师范人才培养在课程建设、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带来新思路。在师范专业认证的背景下,以移动学习理论为指导,秉承“立德树人,学生中心”的教学理念,构建基于“MOOC+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拓展课程育人的云空间,培养师范英语专业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能力、育人能力和发展能力,构建教育生态新机制。  相似文献   

15.
课程思政发展从“大水漫灌”进入到“精准滴灌”阶段,推进课程思政精准化是数字时代高校课程思政改革与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适应“00后”大学生思政教育需求的现实要求。面对“00后”大学生自我意识、社会责任、价值认同、精神追求等方面个性化、多元化特征,传统课程思政存在理念更新不到位、内容设计不贴合、主体需求难对应、考核反馈不合理等不足。通过理念升级、技术创新、多元联动、知行合一、精准反馈等手段让课程思政更加匹配“00后”大学生精神图景,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6.
高等学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等数学教学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地位。结合高等数学教学实践,阐述了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师资队伍建设方法:正确认识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让思政教育“如盐入味”;教师以身作则。对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进行探讨:将我国古代数学成就、当代建设成就、日常生活知识、辩证法思想、文学艺术知识、数学人物和数学史、励志教育渗透、融合到课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人文精神和美好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7.
赖游 《南方论刊》2014,(12):95-96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立德树人"不但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也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它有着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而音乐教育在德育方面起到了更为积极有效的作用,文本论述了音乐教育在"立德树人"方面对大学生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精神成人的路径探索是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必然选择契合红色精神,高校要强化高等教育文化理念,为大学生精神成人提供思想指南;要建立健全运行体系,为大学生精神成人提供机制保障;要构建教育平台,为大学生精神成人提供多样载体.  相似文献   

19.
孔宪峰  周秀红 《理论界》2008,(11):159-160
公共艺术教育与德育具有相通性,这是我们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预设。若从理论上得以充分证明,就说明我们探寻的公共艺术教育的路径选择必然切实可行、且必将实现应有的德育效应。本文作为课题的重要成果之一,从理论层面上通过挖掘艺术与艺术教育的本体价值,指出艺术教育发挥德育效应的理论建构涵盖着从“审美”到“立美”的转化、“立美”到“立德”的统一、“立德”到“立人”的升华这三个重要环节。这才是公共艺术教育真正实践着美育的德育功能、并最终提升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根本旨归。  相似文献   

20.
大工程文化是河北工程大学基于新时代工程教育实践和学校发展实际,凝练升华而成的大学文化系统,其“十一大”脉系,在学校育人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