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代资本主义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经过战后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发展,与战前相比的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概括起来讲,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至少涉及如下十个方面,可以叫做十大变化。1、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经历了空前高速、相对稳定的发展,社会生产力在新的科技革命的基石出上发生了质的飞跃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经历了从恢复、高速发展到“滞胀”再到低速增长的发展阶段,其过程尽管有起有伏,但发展却是巨大的,经历了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所谓“黄金时代”。从50年代到70年代初,它们的年…  相似文献   

2.
试论战后西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秦建伟西欧在历史上是资本主义的发祥地,现在又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高度集中的地区,素有资本主义的“心脏”之称。考察西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无论是对于把握战后世界经济的运行规律,还是研究、借鉴这些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  相似文献   

3.
论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发展战略袁秀华战后,尤其是在1955年──1973年间,日本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此期间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达到9.8%。日本经济为什么能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从一个因战争破坏经济几乎濒于绝境的资本主义国家,崛起为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4.
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重要表现,但在“二战”后,这种状态发生了很大变化。文章在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论述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战后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变化情况,并对其不可能长久存在下去的趋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巨大的冲击和震荡中,战后西欧社会形成了强大的社会变革力量。抵抗运动登上各国政治舞台,左翼力量空前壮大,右翼势力遭到沉重打击,在此背景下,西欧国家社会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经济的国有化、计划化是战后西欧国家社会经济政策调整的大举措。在国有化和计划化广泛推行的条件下,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大大扩充,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有所缓和。公民政治权利的扩大、高水平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普遍建立是战后西欧社会经济政策调整中的突出性成果。公民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的基本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战后几十年来,西欧国家对社会经济政策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在当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颇具一些典型而突出的特点。那么,这些调整是怎样发生的呢?它又集中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对此,本文进行了认真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战后初期至今,虽然美国经济仍在不断地发展,但从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或与西欧、日本等国经济对比,可以看出战后美国经济一步一步地走向衰落.一、霸权地位的丧失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二次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与政治的基本格局发生了变化.美国经济的衰落,西欧、日本经济的崛起,结束了美国称霸于资本主义世界的格局,逐步形成了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 19世纪预言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阶级斗争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 ,二战后资本主义以马克思的批判为鉴作了对应性改革 ,一定程度上化解了矛盾 ,这正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预言是科学的  相似文献   

8.
宁大学人     
宁大学人刘彤1935年11月生,上海市人。1958$78。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为宁夏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世界史、战后国际关系、苏联东欧问题。主要论又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深远影响》、《对世界现代史开端和资本主义"总...  相似文献   

9.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主义就已经提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论断,到20世纪50年代资本主义虽然在一些国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但并没有出现即将灭亡的迹象。相反,战后资本主义发展比较快,使社会主义处于不利地位。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在当代的发展?这既是个理论问题,也是个现实问题。长期以来,在如何认识资本主义这一问题上,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固守某些僵化的思想和模式,仅从马克思主义原著摘取只言片语,把资本主义说成是腐朽垂死的,看不到资本主义在当代的发展;另一种是只看到资本主义在当代的发展变化,而忽视了资本主义固有的基本矛盾,…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在本质上是盲目性的无政府状态。然而,“现在资本主义已经直接发展到具有高度计划性的形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资本及其政府,制定并实行了一些综合性的中长期“经济计划”,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计划调节”的作用。日本就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中实行“经济计划”的最早的国家之一。看来这似乎很矛盾,但却是事实,并且应该说是合乎规律的,是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和标志。笔者曾在一篇文章中对战后日本恢复与改组时期的“经济计划”及其特点作过探讨。本文作为该文的续篇,主要就日本战后高速增长时期的“经济计划”加以论述,并对资本主义在经济管理中的所谓“计划化”的本质与特点,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近一年来,国内研究政治经济学和研究世界经济的同志们在国内报刊上陆续发表了一些文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周期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展开了讨论。我们认为这项讨论对于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认识、探讨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性以及展望今后资本主义国家行情波动的前景,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刊特在本期刊登姚廷纲、刘颂尧两位同志在去年十一月举行的美国经济研究会第一届年会上提出的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的不同论点,都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为此,我们希望国内对这个问题有研究或有兴趣的同志,就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危机的“同期性”问题、如何理解恩格斯的“中间性”危机理论问题、形成周期性经济危机的主要因素问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干预的影响问题、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危机和周期的差别及其原因问题、当前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爆发的前景问题、等等,提出自己的看法,写成文章,向本刊投稿,篇幅最好以四、五千字为宜。我们相信通过讨论,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一定能有所贡献,同时,对有关方面的实际工作者也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日本的经济立法,是在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中较为完备、理论研究较为活跃的法律部门之一。也是在日本法史和法律思想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日本从明治维新(1868年)以来,实行富国强兵政策,强调以法治国,为巩固国家统治、维护社会秩序,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先后制定了各个法律部门的有关法规法令和条例,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法律体系。特别在战后,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体现着日本经济政策的经济法规也不断涌现,逐步形成了与民法刑法并列的法律部门。仅在战后三十多年的时间内就  相似文献   

13.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方向可以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界,分为战前及战后两大历史阶段。战前主要以哲学理论为主,战后主要以当代资本主义理论为主。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方向的嬗变是与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阶级关系等一系列明显的新变化同步发生的,是对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内部与外部的经济关系与政治关系的新变化在理论方向、理论探讨等方面的说明。所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热切地关注和深入地研究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问题、危机问题等。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方向的嬗变,一方面说明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研究与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他们对于推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论的观点与见解  相似文献   

14.
战后资本主义发生了新的变化,通过对其新变化原因的探析,得出当代资本主义的诸多自我调节和改良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制度性质、基本矛盾和危机趋势,而是在新的基础上积累和加深了它的基本矛盾,从而得出其新变化的实质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的崛起将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推进到整体发展时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这种整体发展是建立在征服与掠夺之上的。进入20世纪以后,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日益激化,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表明资本主义以征服与掠夺求发展之路行不通了。二战摧毁了法西斯战争势力,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促进了殖民体系的崩溃、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家的兴起,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革命与改革,为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开辟了道路,使人类社会以平等与依存求发展取代了以征服与掠夺求发展,进入了整体发展的新时期,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进步,带来了战后人类社会经济的空前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16.
战后日本经济在西方国家中有了突出的发展。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注意,纷纷进行研究。我以为在许许多多的原因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日本的发展也应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战后日本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并不是以经济国有化为特征,而是以政府运用计划、政策、立法与行政指导等手段,引导促使私人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向着国家经济计划的方向活动。  相似文献   

17.
战后英国出现了法团主义这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结构。法团主义的产生无疑标志着资本主义的国家干预发展到高峰。但凯恩斯主义和法团主义本身的局限性决定了它们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随着凯恩斯主义政策的弊端逐步暴露,英国保守党右翼要求转向自由资本主义的呼声也日益高涨。经过60年代的鲍威尔主义和70年代的意识形态反思,保守党最终选择了以减少国家干预为核心内容的撒切尔主义。  相似文献   

18.
《贝弗里奇报告》是一部对当代资本主义发展产生过深刻影响的重要历史文献。它所提出的“福利国家”思想对于英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以摆脱战后政治经济危机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影响波及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对我国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样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自一九七三年十二月以来,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制度在这场深刻的危机风暴袭击下,更加百孔千疮,风雨飘摇了。这次危机不仅来势迅猛,而且并发症严重,持续时间长,它进一步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它也再次无可辩驳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科学论断,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相似文献   

20.
对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力价值量的变动趋势,国内外学术界都存在争论,主要有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呈上升趋势(“上升说”),一种观点认为是呈下降趋势(“下降说”).我认为,要正确认识战后劳动力价值量的变动趋势,首先必须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概括的劳动力价值的构成因素出发,看看这些因素在战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但是,马克思的概括毕竟是根据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经济条件作出的,而现代资本主义给劳动力价值的构成注入了新的因素.因此,仅仅局限在劳动力价值的传统构成内考察劳动力价值量的变动趋势是很不够的,必须结合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探讨劳动力价值的传统构成发生了什么变化.只有综合这两方面的变化及其对劳动力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