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伦·坡在哥特小说中将美与恐怖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并挖掘那些因痛苦与幻灭而扭曲的人类心理,深刻地揭示了人类隐秘的内心世界。《黑猫》是坡的哥特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围绕着主人公和两只黑猫的斗争,主要从恐怖场景、恐怖意象、恐怖人物等方面去塑造黑猫形象及刻画主人公内心的邪恶,从而营造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惧效果。这种恐惧来自人的心灵深处,是对于人性阴暗面的恐怖。坡所描写的恐怖是建立在他的美学基础上的,带给读者一种恐惧刺激的兴奋和快感。其哥特式小说为读者贡献了美的享受,净化了读者的心灵,丰富了文学审美理论。  相似文献   

2.
爱伦·坡的心理惊悚小说在美国文坛独树一帜,《黑猫》是其中的经典之作。故事中的怪诞情节、暴力谋杀和恐怖氛围带给读者极大的感官刺激和心灵震撼。长久以来,学界多关注该小说中的恐怖美学思想,而忽略了它可能涉及到的道德伦理问题。本文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角出发,分析该小说里潜藏在恐怖面纱之后的罪与罚的道德主题。  相似文献   

3.
爱伦·坡的美学思想以神圣美为核心,这种神圣美超越了现实。抑郁与荒诞是爱伦·坡作品中的最主要的美学风格,抑郁体现在诗歌作品中,而荒诞基本体现在小说与随笔中。然而,爱伦·坡的美学思想比较深邃,其作品中并不只有这两种美学风格。本文先分析爱伦·坡美学思想的内涵,接着研究爱伦·坡美学思想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最后提出爱伦·坡美学思想对我国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爱伦·坡的《黑猫》不但紧扣作者短篇小说创作中一贯的"惊悚"主题,还蕴含着深刻的女性主义思想。作者在小说中以聊聊几笔勾勒出的鲜活女性是一位美丽的,同时也是一位"无声"、"无心"和"无脑"的妻子。爱伦·坡对妻子的书写旨在揭示当时历史语境下的宗教文化和男权文化对女性的摧残真相。同时,作者本身对女性的认识也决定着小说中的妻子角色塑造。从妻子角度看去,《黑猫》可被认为是一部蕴含深刻女性主义思想的小说。  相似文献   

5.
作为美国哥特文学的大师与先驱,爱伦·坡的短篇小说以及爱伦·坡的短篇小说以及诗作蕴涵了不少的哥特式色彩。大多数学者主要集中研究其短篇小说中的哥特式元素,而对该元素在其诗歌中也存在的现实重视不够。《乌鸦》是爱伦·坡所写诗歌中的佳作,该诗中所用到的视觉意象、听觉意象等都让读者感到一种典型的哥特式色彩,并且在音韵使用以及人物内心刻画上也给诗歌营造出一种凄清恐怖的哥特式气氛,这些都使哥特式色彩浸绕全诗。  相似文献   

6.
<厄舍古屋的倒塌>是爱伦·坡著名的恐怖小说之一,是其创作理论的集中体现,他用细腻的笔触渲染了令人窒息的恐怖气氛.为了达到恐怖效果他在遣词造句等方面都别具匠心,使小说中的每一字、每一句都为其要达到的特定效果服务.从词汇、句子、修辞格及叙事角度等层面对该小说进行文体分析是探索其恐怖效果创造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爱伦·坡的哥特式小说凭借其高超的叙事技巧,一直被当做叙事艺术研究的典范。但是由于他的小说主题往往涉及凶杀、自我毁灭、伦理丧失等,对爱伦·坡小说的道德寓意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以爱伦·坡的哥特式小说代表作之一《一桶白葡萄酒》为例,阐释对爱伦·坡小说道德寓意研究的误区、必要性及坡在本篇小说中展现的道德框架。  相似文献   

8.
爱伦·坡是美国著名的作家和诗人,其代表作《厄舍府的崩塌》以死亡为主题,贯穿活埋、死亡、邪恶等多种表达。在这部小说中,爱伦·坡通过渲染阴郁、恐怖的气氛表现了死亡的梦幻之美。这种另类的美和独特的审美视角与作家所处的时代和多舛的生活经历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9.
施蛰存对美国作家爱伦.坡的哥特式小说由早期的简单模仿,到受其影响更深从而转向怪诞小说的创作。但施蛰存小说的怪诞更表现为一种心理的怪诞,重在表现人类的一种"恐惧"心理。恐惧是人类最原始的一种情感,指向不可确认、无法言说的事物。而爱伦.坡的小说重在渲染一种"恐怖"的气氛,极力刻画一种恐怖的场面。爱伦.坡小说的离奇故事带给读者恐怖的体验,但未曾走入人物的心灵世界。从这点来看,施蛰存对爱伦·坡的小说有所超越。  相似文献   

10.
偏离是认知诗学分析文学文本时重点关注的一种现象,它与文学创新密切相关.文章将Mick Short的偏离类型和Peter Stockwell对认知语法的偏离的补充进行综合,以此考察爱伦·坡的恐怖短篇小说《泄密的心》的偏离性.《泄密的心》体现了外偏离中的形态偏离、语法偏离、语篇偏离、语义偏离和创作模式的偏离,以及内偏离.大量的偏离表明,这篇小说在爱伦·坡最为知名的恐怖小说这一类型中最能体现他的“效果统一论”,也最能体现他在文学创作中的求新.  相似文献   

11.
爱伦·坡是19世纪美国重要的作家,他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主题,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家和艺术家。短篇小说是爱伦·坡创作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他的短篇小说中,主要表现了美的幻灭、死亡的恐怖、孤独的逃离以及对自我的疑惧。通过这些主题,爱伦·坡极具洞见,超前的表现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2.
爱伦·坡的诗歌和小说作品大都呈现出恐怖的风格,其作品不仅充斥着各种可怕的意象,曲折离奇的死亡情节,还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各种丑恶现象进行了描述和思考。其作品最突出的美学思考即人性之恶、知识之恶和死亡之美,但是作者对于丑与恶的描述恰恰源于他对于纯粹的精神之美的追求,这种追求突破了当时主流的理性思考。如果从坡的独特经历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坡审丑的美学尝试无疑是超前的,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蒲松龄和爱伦·坡两位大师均在怪异小说方面取得卓越的文学成就.蒲松龄以生花妙笔赋予鬼狐以人的爱恨情感,使之在人的社会法则中演绎一个光怪陆离的因果传奇.而爱伦·坡的恐怖小说则不受时代的限制,在神秘莫测的幻境中表达永恒的主题:美的幻灭,死亡的恐怖以及对怪异现象的疑惧.  相似文献   

14.
美国早期文学家爱伦.坡因其在小说、诗歌及创作文论上取得的成就而独树一帜,在文学批评界影响深远。坡在创作理念中对读者反应的重视更使其荒诞、恐怖的哥特小说具有了唯美主义的倾向;从接受美学的层面上来看,坡的哥特小说创作与英国早期哥特小说传统有一定的传承关系,并且他对哥特小说的创新发展在人类精神生态的层面上具有了广泛的社会与文艺功能。  相似文献   

15.
爱伦·坡是19世纪美国著名的小说家,其恐怖小说影响非常深远.他以其刻意的设计、精心的雕琢和环环相扣的细节,巧妙地体现了他那永恒的主题:美的幻灭、死亡的恐怖、对怪异现象的疑惧.  相似文献   

16.
文章用比较文学平行研究的方法从时空的设置、女性形象的构造、死亡的书写和《夜叉》与《厄舍府的倒塌》相异的阅读体验这四个方面展现、剖析施蛰存和爱伦.坡小说“恐惧”和“恐怖”的不同主题。施蛰存摹仿并超越了爱伦·坡的怪异小说,以日常生活与普通人为原点,去展开心灵的恐惧体验。其小说代表看中国现代文学想象力的极致,展示了新文学的另一种探索。  相似文献   

17.
施蛰存在创作上以爱伦·坡为标尺,着意展示幽深意境和怪诞风格。爱伦·坡讲述的只是某一恐怖的事件,读者带着猎奇的心态阅读,本来就期待不寻常的故事。施蛰存摹仿并超越了这种怪异小说,以日常生活与普通人为原点,去展开心灵上的恐惧体验。  相似文献   

18.
美国作家埃德加·爱伦·坡以其恐怖小说闻名于世,并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探究其创作的时代背景及其作品显著的风格手法和思想主题,爱伦·坡恐怖小说的创作动机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他的恐怖小说创作受到了欧美哥特文学传统的影响,二是受到了其自身创作理念的支配,而最为重要的,爱伦.坡是以恐怖小说这一文学形式来彰显人性的危机。  相似文献   

19.
爱伦·坡是小说家也是诗人,在坡的笔下,恐怖小说也成了他抒情表意的凭借,并由此构筑出一个诗化的世界。诗性语言,诗性主题,心灵情感的推动,以及象征手法的运用使坡的小说取得了诗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20.
《厄舍古屋的倒塌》是美国作家爱伦·坡关于恐怖心理的经典作品,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罗德瑞克和玛德琳,作为双胞胎他们外表相似,性格却截然不同。文章主要结合作家生平及其对于宇宙和生死的观念,运用二元对立观点和弗洛伊德关于焦虑症的精神分析理论来解读小说中罗德瑞克这一角色的性格复杂性及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