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国际传播是信息时代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竞争的科学技术形态和政治角力场域,是新时期国际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主义国家而言,加强网络国际传播力关系到政治软实力建设、国家政权稳定和意识形态安全。中国、越南、老挝、朝鲜和古巴分别处于网络科技和网络传播的不同发展阶段,面临各异的任务和问题,亟待通过网络国际传播力建设,回应和超越现有的资本主义网络国际传播体系,维护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安全,并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营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2.
任吉悌 《学术界》2003,(6):164-171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 ,从葛兰西到阿尔都塞 ,都重视意识形态的作用。葛兰西通过“意识形态领导权”的理论 ,说明统治阶级如何通过“意识形态领导权”来达到控制社会舆论和巩固政权的目的。葛兰西认为 ,国家权力一般都具有双重职能 ,即“强制” (暴力统治 )与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的结合 ,而前者又以后者为基础。他所说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是指思想、道德方面的统治权 ,这是意识形态的功能 ,亦即国家的政治思想和伦理内容 ,以被统治阶级的“认可”、“赞同”、同意为条件。而阿尔都塞则在葛兰西思路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出了“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国家间的联系日趋紧密;同时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家间的利益竟争、意识形态斗争仍然存在.意识形态安全是现代社会重要的安全因素,构建科学的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体系,有利于营造更好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促进社会发展.本文从分析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现实困境入手,详细阐述构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理论体系.通过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深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始终保持党对新闻宣传的领导作用、改变意识形态的语言表达形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保障意识形态安全法律建设是这一制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演化的价值观系统,在影响和塑造人类社会与国家行为方面具有极端的重要性。意识形态矛盾与冲突是人类社会一切矛盾与冲突的重要起源,影响和决定了国家安全和国家文化安全的实现方式与实现可能。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现代国家发展中一切安全问题发生和构成的重要原因。处理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国家价值观安全之间的科学关系、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国家文化政治之间的科学关系,是国家意识形态治理面临的深刻挑战,创新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是应对这一挑战、实现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5.
对政治合法性问题的研究,社会心理科学关注政治合法性的来源及其形成过程中的社会心理因素。公众对政权体系的合法性预期,建立在国家特有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领袖人格、意识形态、政府绩效、制度规范等基础上,内在地反映了政府行动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意识形态,以及政府绩效对社会公众心理预期的迎合程度。了解社会公众的合法性预期,对于获取政治合法性资源,民众的合法性支持,维护和巩固国家政权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党的二十大将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与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一并纳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中。从内在关系审视,党的意识形态建设是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协同发展,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巩固长期执政根基的要求。从理论逻辑出发,党的意识形态建设与执政能力建设协同发展,彰显了党的建设理论的思想指导性,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从历史逻辑出发,党的意识形态建设与执政能力建设协同发展,揭示了党的建设与发展的历史继承性,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从实践逻辑看,党的意识形态建设与执政能力建设协同发展,凸显了加强党的建设的现实针对性,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相似文献   

7.
浅议意识形态的功能及其在当代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秀玲 《学术研究》2001,3(12):84-86
意识形态具有维护政治制度和国家政权的政治功能,维系社会稳定的社会控制功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和规范约束力的经济功能.研究它在当代的表现,对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意识形态是国家力量的象征,事关党的前途和命运,事关国家安全、民族地区政治安全。本文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阐述了藏区意识形态建设取得的成就,深入分析藏区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困境和问题,针对存在的困境和问题提出了以历史唯物主义助推藏区意识形态建设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交网络技术在政治领域的强势入侵,国际社交网络对国家政治安全带来革命性影响。国际社交网络中的政治参与能够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机制、衍生机制和涌现机制对国家政权安全产生威胁;国际社交网络中的恐怖主义扩散能够通过回音室机制、群体极化机制和非对称优势机制对社会安全与稳定产生威胁;国际社交网络中的意识形态传播能够通过分化机制、削弱机制和渗透机制对国家政治制度安全产生威胁。国际社交网络中的跨境数据流动能够模糊政治安全的治理边界,削弱主权国家作为治理主体的权威性、合法性和独立性。因此,应利用国际社交网络掌握政治安全发展态势,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结构,构建基于网络空间主权的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
陈媛  刘鑫淼 《学术论坛》2012,35(12):62-66
后现代主义政治主张中隐藏的"去意识形态"企图在一定意义上造成对"民间组织"和"意识形态"的双重误解,遮蔽了现代民间组织的意识形态功能;意识形态是文化的核心,民间文化社团在引导和规范群众在文化建设中实现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方面作用特殊,具有直接的意识形态功能;通过组织各类文化实践活动,民间文化社团可以实现其有效维护和巩固国家政权的合法性、增强大众的意识形态认同感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等意识形态功能。  相似文献   

11.
略萨因对专制政权的痛恨和民众反抗精神的精致描写而获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这一事实印证了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文学是对人类自身的研究,是对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人际关系和人的生存困境的思考,这就是文学与政治的不解之缘。在政治哲学层面上,文学的政治性表现为文艺作品对人类理想社会的追求与探索,因而具有政治文化的意识形态作用;在政论性文学层面上,文学文本直接服务于国家政权的诉求,因而具有政治认同的历史作用。略萨的文学创作两者兼而有之,不仅为文学与政治的相互包蕴树立了典范,也为困境中的当代文学指明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邓卫文 《理论界》2007,3(1):24-25
政治合法性是政治统治的核心问题。邓小平作为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亥心,一贯重视政治合法性问题,并有过非常深刻的论述。他认为政治合法性主要是指人民群众对国家政权的赞同和认可,党和政府要巩固和维护政治合法性基础,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保持经济持续稳步增长;必须端正党风,隹护社会公正;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必须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积极寻求意识形态认同。  相似文献   

13.
所有政治人都面临着程度各不相同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的程度受因果知识和信息的拥有量的影响。独裁政治的存在基础是国民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意识形态有助于统治者增加和维持国民的不确定性,而实施思想独裁有助于保持意识形态的垄断地位,从而巩固不确定性。如果国际上的民主政治能够降低国民的不确定性,那么统治者或者觊觎政权的竞争者将培植攻击民主国家的意识形态的力量;民主国家也知道这一点,它将努力消灭独裁政治制度。因此独裁政治与民主政治难以和平共处。  相似文献   

14.
郭磊 《南方论刊》2022,(3):10-12,20
意识形态安全是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领域保持安全稳定和积极发展的态势,意识形态安全作为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文化安全发挥着积极的效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西方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的入侵和渗透、"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的干扰和考验、网络和平演变和网络传播方式的威...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是要以一定的意识形态为思想和方法论指导,其内容和功能也表现出很强的意识形态性,可见,意识形态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为此,我们要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在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基础上,积极协调好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意识形态性与非意识形态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的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6.
余喜 《理论界》2010,(7):32-34
政治意识形态安全是政治安全中的灵魂。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改革与发展、全球化浪潮和互联网的多重影响,我国原有的政治意识形态安全机制遭遇了诸多挑战。针对我国政治意识形态安全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我国需要从运行原则、运行动力、运行途径和保障环境等几个方面完善政治意识形态安全机制,实现意识形态安全机制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王金水 《江海学刊》2012,(5):215-220
当前,网络以其传播速度的快捷性、传递内容的庞杂性以及参与的便捷性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载体。网络参与所蕴含的强大聚合功能为各种政治、社会力量在网络上集聚、组织和动员提供了便利,因而网络政治参与带来的网络风险与政治稳定息息相关,关系到国家的政治安全和政权安全。政治发展过程中政治主体需要控制适度的社会动员,逐步推进有序的网络政治参与。治理网络风险需要从单一国家政府层面走向国家与社会和公民个人的合作共治,实现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实现治理资源、技术和机制的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18.
研究政治活动规律是时代赋予政治学的一项现实而迫切的任务。政治活动规律是主体为了利益而在围绕国家政权采取行动的过程中具有内在联系的发展趋势。政治活动的根源和目的是利益,核心是国家政权。在主客观辩证统一的基础上,政治活动的规律基本上是:实力性与组织性的结合,认识发展性与意识形态性的结合,互动性与多变性的结合,战略性与策略性的结合。掌握政治活动的这一规律,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而且对于培养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家,搞好现代化建设,具有现实针对性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
干部问题,是国家政权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任何国家政权都是一定阶级通过他们的代表人物实现本阶级的政治、经济和思想的统治。政权机构是由具体的人所组成的,它由什么人掌握,关系到政权的阶级性质.因此,任何阶级都需要选出本阶级的代表来管理国家,保持自己政权的阶级属性。都要有一批叱咤风云的政治家为巩固政权而运筹帷幄制订政策和策略;需要一批集天下之才的组织家,为政权进行组织管理;需要一批英勇善战的军事家掌握政权的核心——军队;需要一批从事意识形态方面工作的理论家、艺术家为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制造舆论准备;还要有一批科学技术方面的管理骨干从事建设。这一批人就是今天我们称之为干部,担任一定领导职务和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干部就象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全球化的传媒时代.它的兴起和发展给我们的交流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但是与此同时,国外资本主义思潮、腐朽文化的传播,给我国意识形态的构建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正确理解意识形态安全、政治安全与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冷静应对挑战,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进行理论创新,实现意识形态的人本化转向,增强其吸引力和凝聚力,从而实现在互联网时代意识形态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