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宪法修正案(2004)评析 --一个有利于人权的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宪法修正案是以人权保障为宗旨的新中国宪法的重要修正案,它在中国的宪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它实现了中国宪法根本精神的跃进:由推进权力之行使到公民权利之保障;它实现了宪法与权力关系的位移:从宪法是权力的工具变为宪法是人民规范权力的工具;同时,宪法的人权条款将对宪法与法律的解释产生强大的穿透力。在具体的权利保障上,它彰显了个人财产权的保障:个人财产权的宪法地位有了进一步提高;增加了财产权对抗公权力的权能等等。  相似文献   

2.
论宪法规定中的程序性条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将宪法中的程序性条款分为弹性程序条款和羁束程序条款两大类.具体包括总则性的“程序正义”条款,国家机构及其负责人的产生程序,权力运行程序,宪法监督程序,宪法修改程序。宪法中的程序性条款规定是宪法精神以及权利实现的保障。我国1982年宪法在赋予公民实体权利方面较过去有巨大的进步,但程序性条款数量过少,规定粗疏,存在着较大的缺陷,直接影响到宪法的实施。在以后修宪时应当补充、细化宪法的程序性条款,增设“程序正义”条款,增加有关政党参与国家权力的程序规定,设立宪法监督程序。  相似文献   

3.
宪法权利一般条款用以表示国家对于宪法权利的态度,对于公民宪法权利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我国的宪法权利体系中一般条款的规定内容缺乏完整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国际人权公约的实施和公民宪法权利的实际享有.因此,借鉴国际人权公约和有关国家宪法的相关规定,可以从增补国家促进人权实现的义务、改善我国现行宪法权利设定的方式和明确宪法权利限制的目的与界限等三个方面对宪法的一般条款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4.
私有财产权制度是近现代社会的一项基础法律制度,在各国宪政领域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公民财产权是指公民对私有财产的权利,包括对私人所有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权利.通过阐述宪法意义上公民财产权的含义,回顾我国宪法对公民财产权的保护,论述完善公民财产权宪法保障制度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征用补偿的宪法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太高 《学术论坛》2002,(4):122-126
财产征用补偿制度的确立与宪法对个人财产权的保护密切相关。财产征用之所以可能是因为财产权的绝对性受到了限制 ,征用补偿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对包括财产权在内的基本人权的保障构成了现代宪法的基本理念。现代西方国家的宪法中都有完整而系统的财产权保障条款 ,而我国宪法类似的规定却十分滞后  相似文献   

6.
刘黎佳  喻阳 《天府新论》2005,(Z1):162-163
在一个逻辑上完整的经济权利中,私有财产权居于最为核心的地位.同时,财产是保障人的生存所必需的,因而它也是其他人权的基础.因此,如何对私有财产权进行保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第四次宪法修正案对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障具有重要的意义,该宪法修正案对公民私有财产做出了更加明确和具体的规定.  相似文献   

7.
"孟母堂事件"与宪法文本中"受教育条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宪法层面看,“孟母堂事件”涉及的是宪法第46条第1款的解释问题。从内容上看,宪法第46条第1款即“受教育条款”,可以分解为“受教育权利”条款和“受教育义务”条款。如何正确解释这两个条款的规范内涵就成为解决“孟母堂事件”的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确认和保障公民私有财产权是宪法的重要内容。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首次明确规定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这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分化、权利意识增长的结果,也是完善私有财产权制度的客观要求。宪法修正案对私有财产权制度的完善主要表现为明确了公民私有财产权的基本权利性质,提升了私有财产权的法律地位;扩大了私有财产权的范围;完善了公民基本权利的体系和规范结构;进一步完善了宪法上的私有财产权制度。同时,宪法修正案有关私有财产权的规定也为我国私有财产权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陈霞明 《云梦学刊》2006,27(3):60-63
财产权的保障并非只有消极等待宪法,但宪法财产权规范并非可有可无。民法和宪法都有保障财产权的制度,但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宪法财产权规范的意义在于它确立了国家的积极和消极义务,首先是立法机关的义务,即立法作为与立法不作为的义务。宪法财产权规范的确立对立法而言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与法律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祎  尚铮铮 《理论界》2006,(9):57-58
财产权是宪法赋予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世界各国普遍以宪法的形式加强对公民财产权的保护,我国对保护公民财产权问题的研究也随着宪政理论的发展而逐步深入。我国宪法改变了过去我国私有财产保护范围过于狭窄的状况,并且增加了关于征用、征收补偿的规定,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笔者提出应该进一步完善私有财产权宪法保障的机制与程序,完善私有财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世界多数国家宪法将私有财产权确立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在保障的同时,也进行必要的限制。各国虽然受其传统、现实等因素影响,在财产权限制规范、理论和实践方面并不完全相同,但也体现着一定的共性。  相似文献   

12.
陈霞明 《云梦学刊》2012,33(6):49-57
政党在现代政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规制政党的活动,许多国家在宪法中规定了涉及政党问题的条款。这些条款从其性质来说可分专门的政党条款和非专门的政党条款,前者是为规制政党而创设,它构成各国政党活动的根本准则。宪法中的政党条款既有许多共性的内容,也有一些独具国别特色的规定。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宪法中的政党条款存在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13.
公民基本权利宪法保障程序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权利宪法保障程序是宪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它既是公民宪法权利的实现和保障机制,也是公民基本的程序权利。世界上主要宪法权利保障程序制度主要有三种模式,即美国用宪法修正案规定公民宪法权利保障模式,德国列举式与概括式相结合的宪法权利保障模式和俄罗斯随附实体性规定的宪法权利保障模式。我国现行宪法权利保障程序很不完善,应当借鉴外国的立宪经验,不断完善我国的公民宪法权利保障程序。  相似文献   

14.
税收是国家对纳税人财产权的“合法掠夺”,如没有相应的纳税人权利保障机制,公民的私有财产权保护就是一句空话。纳税人在承担纳税义务的同时,也理应享受相应的纳税权利。而我国宪法第56条仅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对于相应的纳税人权利却没有规定。宪法的立法缺失,极不利于纳税人地位、纳税积极性和纳税意识的提高,且会给公共权力滥用进而损害公民权利带来极大的空间。本文试图通过对宪法第56条的法理分析,在基础理论上对在税收过程中出现的国家征税权力和公民财产权利之间的冲突作一梳理,并对我国宪法如何保障纳税人权利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论人权规范     
人权是宪法研究中的永恒话题。人权价值作为立宪主义的价值核心,往往表现在宪法文本和宪法规范之中。人权规范的本质即是人权价值的规范化表达、人权价值的法定性存在。人权规范的发展主要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从理论学说到人权宣言阶段;第二,从人权宣言到人权立法阶段;第三,从国内立法到国际立法阶段。人权规范在宪法文本中往往具体表现为人权条款。我国宪法文本中的人权条款一般是指2004年修宪时新增加的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条款。  相似文献   

16.
浅议征收和征用的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我国通过第四次宪法修正案增添了征收征用条款,对征收征用在宪法中做出了规定。该条款的表述体现出了征收征用中应当依据的三个基本要件——公共利益、正当法律程序、给予补偿。本文通过对三要件分析认为现阶段我国需要通过宪法解释和立法等手段对以上三要件进行完善,才能使进入宪法的征收征用条款在本质上符合宪法的宗旨——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17.
张能全 《兰州学刊》2013,(8):157-163
刑事辩护权利作为公民受到刑事指控所享有的诉讼权利对于维护和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权具有关键意义,需要在国家宪法层次上确认其地位,并制定相应的法律实施机制与程序保障机制。我国虽然存在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的宪法规定,但刑事辩护权利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宪法地位,其法律实施机制和程序保障机制都存在诸多缺失。比较考察各国刑事辩护权利宪法层次的地位确认与实施机制安排,对于建构我国刑事辩护权利的法律实施机制和程序保障机制,推进国家法治与保障公民人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涂上飙 《江汉论坛》2003,2(3):111-113
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无论是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还是从人权保护的角度来看,都是十分必要的。而我国现行宪法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无论就保护的内容,还是外在形式都存在一定缺陷。因此,完善现行宪法,切实保障公民财产权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从世界各国私有财产保护的历史来看,对财产权的最大威胁不是来自一般的主体,而是来自于国家,所以说一定要在宪法上体现对财产的保护。宪法规定财产权至少有两重含义,第一重含义就是财产权的主体作为私人主体排除国家干扰,这是国家必须尊重财产权的一个义务;第二重含义是国家还有一重义务,就是在私人之间发生关于财产权的争议以后,或  相似文献   

20.
英国宪法所保护的公民权利中,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一个根本性原则。财产权是生命权和自由权的延伸,是一切个人自由的基础和保障。爱德蒙·伯克在议会辩论中明确指出,美洲人民作为英国人后裔所进行的抗税活动.是在维护自己的宪法权利。因为纳税,作为让渡财产的一种方式,是臣民自由权的根本,是暴政与反暴政的焦点。英国历史上几次宪政的重大举措。均与课税、反课税的斗争有关。在这点上,美洲殖民者颇得其英国先祖的真传。国民性格和政治体制可谓互相塑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