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由于租界地的存在,20世纪初的上海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文化市场,在这个市场中孕育出许多像《申报》那样具有集团性质的文化企业。而狄楚青经营的《时报》、《小说时报》、《妇女时报》、有正书局就是几个颇具时代特色的文化名人经营的文化企业。《时报》开辟小说专栏,开展小说悬赏活动,鼓励读者参与剪报活动;《小说时报》以专业小说杂志的形式参与小说传播;《妇女时报》以综合期刊的形式刊载小说;时报馆、有正书局大量出版小说。在拓展小说的传播渠道、促进小说的繁荣方面成绩斐然。对《时报》及其与之相关的“杂志”、“书局”和广告进行梳理和研究,我们会发现许多与小说有关的资料和信息,从而促进晚清小说研究模式的重新构建。  相似文献   

2.
文娟 《阴山学刊》2004,17(6):28-31
《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并称为近代四大小说杂志。《月月小说》与前两种相比,不仅是刊登小说最多的一种,①而且在杂志的商业操作、内容的娱乐性以及围绕读者转移的文化品位等方面都显示着独特的个性;《月月小说》的风格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于其后创刊的《小说林》,在近代小说杂志的发展中体现着明显的承上启下作用。  相似文献   

3.
发扬特色 办好《人文杂志》李学勤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我是《人文杂志》自创刊以来的老读者之一。回想五十年代,国内人文、社会科学的期刊还是很少的,那时《人文杂志》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内容充实丰富,一下子就吸引了许多读者,...  相似文献   

4.
《生活》周刊(1925-1933年)与青年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文 《学术研究》2006,1(3):109-115
1925年10月创刊于上海的《生活》周刊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享有盛誉的著名刊物,就其内容和读者而言,它是一份主要面向城市青年大众的杂志。《生活》周刊在其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坚持热情为青年大众服务的宗旨,通过年轻编撰者与青年受众之间长期的良好交流与互动,实现了大众传播中传播者与受众间的平衡与互换,并在此基础上营造出一种求实、向上的青年文化。  相似文献   

5.
在翻译过程中,一些对原语读者来说显而易见的文化内容,对于译入语读者来说,却是难于理解的,极易在译入语中形成文化上的空白。俄国翻译理论家I.Q.Sorokin在研究文化及其国别特点时,提出了文化空白理论。宗教是文化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红楼梦》这部中国古典文学巨著中存在着浓厚的佛教思想。本文以杨宪益及其夫人GladysYang的《红楼梦》英译本《TheDreamofRedMansion》为研究对象,从文化空白理论的角度,分析其中佛教用语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空间建设”是“现代性”概念中最重要的内容,以栏目为架构的叙事空间建设更是时尚期刊的现代性的表征。《紫罗兰》空间经营最明显的特点,在于运用充满张力的栏目设置将花样迭出的时尚专号、不断演进的新文学作品进行巧妙组合,构成了时尚叙事空间。在这一叙事空间中,多元时代各种不同形式的文化内容自然地融为一体,并借助于读者对叙事空间的日常阅读,一方面,理所当然地发挥了编辑内容在现代性价值观念上的意识形态作用,另一方面,作为一份流行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都市时尚期刊佼佼者,杂志还通过这一空间,叙述并展示了以现代性为特征的上海主体文化。  相似文献   

7.
《重庆社会科学》推出的《寻踪》栏目以专题形式对当前诸多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了全方面、多方位的回放和深入细致、鞭辟入里的剖析,以真实、生动、丰富的内容载体揭露了假恶丑,宣传了真善美,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展现了社会舆论所应具备的高度责任感。  相似文献   

8.
张晓哲 《理论界》2007,(6):152-153
《三联生活周刊》和《新周刊》是两本中国目前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新闻文化双周刊。一北一南,各具特色,有着不同的宗旨和口号。两本杂志的栏目设置也不尽相同。三联的“封面故事”和新周刊的“专题”两个版块都是杂志的重点内容。专题体现着杂志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对2006年10、11、12月《三联生活周刊》和《新周刊》专题在内容、版面等方面的比较,可以反映出两杂志整体的策划重点和方向,尤其是各自作为杂志风格的代表,凝聚着“生活”、“新锐”两种不同风格。  相似文献   

9.
在翻译过程中,一些对原语读者来说显而易见的文化内容,对于译入语读者来说,却是难于理解的,极易在译入语中形成文化上的空白.俄国翻译理论家I.Q.Sorokin在研究文化及其国别特点时,提出了文化空白理论.宗教是文化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红楼梦》这部中国古典文学巨著中存在着浓厚的佛教思想.本文以杨宪益及其夫人Gladys Yang的《红楼梦》英译本《The Dream of Red Mansion》为研究对象,从文化空白理论的角度,分析其中佛教用语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
小说在杂志上分期连载始于申报馆创办的《瀛寰琐纪》,它旨在吸引读者逐期购买,但由于连载时间过长,未能达到辅助行销的目的。出版小说有利可图,激发韩邦庆将未竣稿的《海上花列传》以分期连载形式刊出,从而出现近代第一个小说杂志《海上奇书》。但它以单篇小说为主打作品,未能成功地抓住读者,无法与单行本小说抗衡而停刊。从甲午战争开始,社会剧烈动荡,为报刊小说的繁兴提供了契机。以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希望借小说影响普通民众,传播政治思想,从而创办了政治色彩浓厚的《新小说》杂志。《新小说》具有崭新的思想和丰富的内容,为后出刊物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敬告读者     
《徽州社会科学》2009,(12):59-59
《徽州社会科学》多年来植根徽文化深厚土壤,紧密关注现实生活,努力服务于黄山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历经打造,已成长为一份内容丰厚、观点前瞻、既有鲜明地域特色,又具深广人文关怀的社会学刊,得到了各界读者的喜爱和好评。  相似文献   

12.
以民族舞剧《一把酸枣》为例,在文化自信视域下,针对晋商文化外宣翻译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即在译文中保留汉语风格和文化内涵,旨在让目标语读者更好地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晋商文化外宣翻译的文化传播力。文章以舞剧之名《一把酸枣》及“小伙计”“走西口”“冲喜”等为例,展现了异化策略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3.
《甲寅杂志》(月刊)不仅是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的动因,而且,在办刊宗旨、栏目设置、新文学运动的倡导、撰稿人及读者群体等方面,《甲寅杂志》(月刊)都是《青年杂志》模仿、参照或移植的样本。明确这一事实,对纠正历史的舛误及重写中国现代文学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要“在时代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推进文化创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是胡锦涛总书记为十七大所做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报告中一项重要内容。这个内容除与此前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任务和《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的规定相辅相成外,还有新任务,新内容,新要求,新高度,其中一点是要求积极运用现代化手段切实抓好落实。我们除了要搞清楚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外,最要紧的是必须采取具体办法解决好实际问题,以便把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任务更好地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试论《读者》杂志的编辑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者》杂志经过十几年不懈地努力,成为深受读者喜爱的杂志之一,现在每期的发行量保持在350万份左右.在杂志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读者》杂志还能以高印数,保持较稳定的发展,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有人称这是“《读者》现象”,并对其进行探讨和研究.我想从《读者》的编辑方面,找找它的特色,探求它为何能赢得读者,赢得市场.  相似文献   

16.
徽州文化,博大精深而又具体细微。近年,各地对徽州文化研究蓬勃发展,涉及面广,课题浩瀚。大至程朱理学、书院教育、徽商经营、徽派建筑等等,小至一碗一盏、一张票据、一片册页等等,无不蕴藏丰富的徽文化内涵。前不多时。黄山市为徽州百姓所用的火火通召开了。徽州工艺(火火通)综合价值及应用学术研讨会”.从它的历史渊源、山地取材、工艺流程、科学原理、艺术造型、实用价值及能源利用等诸多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明显成果,从而反映它的徽州文化价值。无独有偶.黄山市还就。说鳖”这一徽州民俗课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并作为《徽州社会科学》杂志的“徽州说鳖”专题栏目名称.刊载了不少徽州文化专家的一些。说鳖”名篇,如陈安生的《说“新安”》、老松的《释“徽”》等。这些“说鳖”,既具有一定文化价值,而又突显徽州地方物色,从而为徽州文化研究开拓了新领域.增添了新形式,丰富了新内容。本人对此深感兴趣,因此不揣浅陋,也就。说鳖”这一课题,试以说鳖、说鳖。  相似文献   

17.
《西安年鉴》编辑部主任崔义萍《城市年鉴的地方文化特色》一文认为,城市年鉴具有记载和反映城市文化的功能。城市年鉴编纂应准确地认识和把握城市文化特色,体现和承载城市文化特色是城市年鉴个性化发展的要求,并就城市年鉴如何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反映城市文化特色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学作品的翻译不仅是语言转换,更是文化转换.以贾平凹乡土小说《浮躁》及葛浩文英译本为切入点,以奈达对文化负载词的分类为基准,探究葛浩文对《浮躁》原文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适当处理文学作品中的文化负载词,能使译本在保持原文风采的同时关注到译语读者的期待视野,进而将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介绍给外国读者,并为之所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19.
董丽敏 《社会科学》2007,1(3):174-183
近年来的文学期刊研究常常和“公共空间”理论结合在一起。在这样的思路下,像《现代》杂志这样的文学期刊其倾向总是被简单归结为“去政治化”,从而被视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空间”。但是,通过对刊物宗旨、编辑方针、作家群落、批评实践等方面的研究可知,在左翼与右翼之外建构文化场域是《现代》的现实生存策略,在“去政治化”的表层之下隐藏着的“文化政治”才是《现代》杂志基本立场所在,从而认为《现代》杂志摸索出了政治与文学潜在的曲折的结合这一不发达国家特有的文学范型。  相似文献   

20.
关于《诗经》的研究著作和论文已经汗牛充栋,但王长华、易卫华《〈毛诗〉与中国文化精神》(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一书的出版,依然让读者眼前一亮。因为这部关于《毛诗》学的专门著述,是一部并未止步于文本分析和史料梳理,而是通过《毛诗》学的发展与演变来探讨中国文化精神的专著,具有三个显著特点。一、以探讨中国文化精神为旨归。一部专著的视野决定其研究高度。汉初,三百零五篇《诗》、《诗》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