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亲贫困增长分析中的Shapley分解规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阮敬  詹婧 《统计研究》2010,27(5):58-66
亲贫困增长主要是指能够使贫困群体参与经济活动并从中得到更多好处的经济增长。本文把影响亲贫困增长的因素分解为经济增长效应、收入分配效应和贫困线变动效应,并纳入一个统一分析框架中,采用合作博弈理论中的Shapley分解规则证明了亲贫困增长分析中因素变动效应的完全分解过程,并用住户调查数据(1988-2007年)对中国农村和城镇的亲贫困增长状况进行了实证,在此基础上作为制定具有瞄准功效的反贫困政策的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2.
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贫困历来是密切相关的三个问题。一般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经济增长及其所导致的收入增长会减少贫困,尤其是绝对贫困:相反,如果其他条件不变,收入分配的恶化却可能加重贫困,尤其是相对贫困。本文以天津为案例,采用定量的方法集中分析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变化对我国农村贫困变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阮敬  纪宏 《统计与信息论坛》2009,24(11):29-33,39
在现有亲贫困增长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中国经济现实发展状况剖析亲贫困增长的类型与内涵,厘清亲贫困增长的研究思路,从贫困缓解、收入不平等和经济增长三者的关系出发,提出亲贫困增长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建立基于收入分配效应、经济增长效应和贫困线变动效应的亲贫困增长分析矩形模型,并对该模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进行了探讨和拓展,以期完善和修正中国的亲贫困增长理论和测度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亲贫困增长测度及其分解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阮敬 《统计研究》2007,24(11):54-58
摘  要:亲贫困增长主要是指能够使贫困群体参与经济活动并从中得到更多好处的经济增长。在讨论经济增长、不平等与贫困规模变动相关关系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收入分布的亲贫困增长测度方法并用Shapley值法对之进行因素分解,并采用CHNS农村住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并不能够自动缓解贫困,需要进一步采取瞄准式扶贫措施来解决的结论 。  相似文献   

5.
文章利用新疆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数据测算了2000~2012年新疆农村贫困的状况及其变动趋势,分析了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贫困线的变动对贫困变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仍然是新疆减贫的主要动力,但是由于收入分配的不断恶化和贫困线的上升导致经济增长的减贫效果不断下降.新时期,新疆开发式扶贫战略应从单纯强调经济增长转向把经济增长和对穷人有利的收入分配相结合,从而实现有效减贫.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进程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过计算中国省际层面2000—2012年城镇化率、农村贫困发生率和农村基尼系数,利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中国农村贫困、农村不平等和城镇化的关系。研究发现:农村贫困发生率随着城镇化率提高而下降,城镇化率每提高1%,农村贫困发生率会降低2.87%;农村收入不平等随城镇化水平提高呈弱倒U型变化。同时,不同地区城镇化对农村贫困、农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也呈现不同趋势。在未来城镇化战略中,实施农村减贫政策时应兼顾调整收入分配政策,降低农村收入不平等。  相似文献   

7.
段志民  郝枫 《统计研究》2019,36(7):65-76
家庭在福利分析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家庭收入如何受最低工资政策影响却很少得到关注。本文采用2005-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利用多时期双重差分和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方法实证考察了最低工资政策对我国城镇家庭收入及其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①最低工资标准上涨显著提升了处于贫困标准1~2倍家庭的收入水平,对贫困标准以下或高于贫困标准2倍以上的家庭收入没有影响;②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可有效减缓城镇家庭收入不平等,尤其对家庭收入分布较低分位部分的不平等程度有明显改善;③最低工资政策对家庭收入的最终影响取决于工资溢出效应和就业挤出效应的比较,且其对不同收入等级家庭中成员的收入和就业影响存在明显的异质性。政府在制定最低工资政策时,应针对低收入女性劳动力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以保证各类低收入家庭均能从最低工资标准提升中受益。  相似文献   

8.
韩秀兰 《统计研究》2015,32(2):44-50
本文结合国际前沿收入分配测度方法,基于贫困增长曲线(poverty growth curve,PGC)和收入增长相对益贫性(Relative pro-poorness of Growth,RPG)测度指标,应用2013年发布的新一轮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微观数据,从居民收入增长的相对益贫性这一新视角分析个人所得税的减贫效应及其对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由此阐释个人所得税对居民收入增长相对益贫性的影响机理,并得到更具针对性的个人所得税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
探讨金融深化对收入不平等的作用机制可为政府制定金融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有利于合理再分配与增进人民福祉。本文根据金融开放型经济的理论模型,定义内生的经济增长率,并扩展其对收入不平等水平的影响。随后选取58个发展中国家的平衡面板数据并采用系统性广义矩估计(SYS-GMM)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金融深化会加剧收入不平等现象,并且以私人银行信贷衡量的金融深化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取决于实际利率(r)与实际GDP增长率(g)之间的差距,当金融深化程度越高时,r-g值越大将导致收入不平等的程度减少。因此从政策角度来看,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使得r-g值为正的情况下进一步扩张银行信贷来缓解收入不平等状况。  相似文献   

10.
国家统计局(NBs)和国际收入与财富研究会(JARlw)将于2007年9月在北京联合举办以 “转型经济国民收入与财富核算”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主题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第 一,根据中国及其他转型国家的实践,深入探讨经济增长、劳动生产率、收入分配、以 及其他宏观总量的测算方法。第二,研究1 993年sNA修订对中国及其他转型国家国民 经济核算的影响。 大会组委会征集论文的议题为:(1)转型国家国民经济核算中的问题。(2)转型国 家收入与财富不平等问题。(3)增长核算:资本与劳动投入及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测 算。(4)不变…  相似文献   

11.
基尼系数、收入差距与经济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靳庭良 《统计与决策》2006,(13):147-149
基尼系数是联合国规定的一种测量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统计指标,用于国家或地区间社会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比较,并大量地被用于政策分析和学术研究中.但关于其合理性、局限性的讨论始终没有停止过.其中的焦点是基尼系数是否合理地反映了社会收入分配中的差距及其与经济效率之间的关系.按一般经典经济学的解释,效率是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的东西,平等是指这些资源的成果公平地分配给每个社会成员.对"公平"的不同理解自然导致不同的分配制度和分配方式.本文从理解基尼系数的内涵出发,辨证分析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并对我国近10年来收入分配差距对经济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2.
李丹 《统计教育》2008,(6):13-18,36
本文基于北京市城镇居民收入分组资料,采用GQ Model和Beta Model拟合收入分布函数并计算了北京市城镇居民贫困规模;采用最新的Shapely分解方法将贫困变动分解为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贫困线变动三部分效应之和;在此基础上构造了三因素亲贫困增长判定方法。得到的结论是:1986~2006年间,北京市城镇居民的贫困率呈现出了下降趋势,其中经济增长是减贫的绝对因素,收入差距和贫困线变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贫困率的上升,但总体上增长还是亲贫困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981-200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中国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短期内城乡收入差距有利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收入位次和收入份额两个角度分析中国城镇家庭收入流动性,重点探讨收入流动性能否缓和长期收入不平等。本文提出了流动性影响长期收入不平等的测度方法,给出了家庭等值收入的估算方法,然后利用中国家庭收入项目调查(CHIPS)的四轮城镇住户数据,实证分析了城镇家庭收入流动性。实证结果表明,1993-1995年、1997-1999年、2000-2002年和2011-2013年四个阶段的收入位次流动性逐渐下降,收入位次的固化现象愈加突出;四个阶段低收入家庭的收入份额都降低了,收入流动没有缓和长期收入不平等。  相似文献   

15.
在Roemer的环境-努力二元分析框架下,本文首先将基于参数回归不平等分解的Fields法和Shapely值法拓展运用到机会不平等的测度研究中,然后采集CHIP2008城镇数据构建努力集和环境集,对机会不平等引致收入不平等的程度及决定因素进行了估计.研究发现:①由Fields法和Shapely值法估计得到的各因素对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程度排序大体一致.相对而言,环境集中的性别和地区是影响收入不平等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机会不平等引致程度的决定因素;Shapely值法相比Fields法对收入不平等的分解更加合理准确,因此更适用于估计机会不平等对收入不平等的引致程度.②基于Shapely值法估计得到的机会不平等引致城镇总体收入不平等程度在1/3以上.尽管机会不平等引致程度在不同年龄、性别以及地区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上述总体判断.以上结论对我国城镇收入不平等的调控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使用42个国家1966-2005年高质量面板数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方法从时间和截面二维角度分析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短期和中期不平等和增长正相关,即不平等有利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7.
李莹  吕光明 《统计研究》2018,35(9):67-78
本文借鉴Roemer的环境和努力二元因素分析框架,采用CHIP数据,构建相对全面的环境集,然后借助事前法构造的反事实收入来间接测度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机会不平等程度及其具体生成渠道,并选取年龄、性别和地区三大环境因素,进一步剖析城镇居民收入分配机会不平等的异质性特征。结果发现:(1)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中的23.2%是由环境因素所引致的机会不平等。城镇机会不平等程度随年龄增加而逐步积累,但在51-60岁时有所缓和,呈现倒U型特征;女性的机会不平等程度高于男性;机会不平等程度在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依次递减。(2)从生成渠道来看,机会不平等中的78.3%源于环境因素的直接渠道影响,剩余21.7%为环境因素的间接渠道影响。两种渠道的相对程度在不同年龄间差异明显,间接渠道对女性机会不平等的解释力是男性的2倍以上,间接渠道相对程度在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依次递减。旨在缩小机会不平等的政策应致力于补偿年龄、性别和地区等环境因素差异,尽可能使所有人的同等努力得到同等回报。  相似文献   

18.
鉴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和区域经济差异,以广西城镇为例,实证人口年龄结构、房价与居民消费动态关联:房价收入比对城镇居民消费倾向有长期稳定正影响,居民财富效应显著;人口老龄化已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而少子化则未影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可能影响房价收入比、居民消费倾向及恩格尔系数。  相似文献   

19.
杜治秀 《统计研究》2019,36(2):50-62
本文从使用者成本的角度解析参考利率,并根据2008年SNA构建用于中国FISIM核算的账户参考利率,利用实际数据核算并分摊现价FISIM总产出;借鉴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组关于FISIM价格指数的思想,结合中国存贷款特点,构建存贷款服务价格指数,并缩减现价FISIM。最后,分析现价 FISIM对 GDP与收入分配的影响,并探究不变价FISIM对实际GDP的影响。综观核算与分析结果,住户部门分摊的FISIM与净出口分摊的FISIM,会增加GDP。各机构部门的初次分配总收入、可支配总收入也因增加值、财产收入及经常转移等的变化而相应变化。不变价FISIM对经济增长波动率的影响大于其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居民收入分配隋况及分配差距变化倍受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关注,为了全面反映我区居民收入分配变化情况,我们采用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方法,依据城乡住户抽样调查资料,对我区城镇内部居民收入差距、农村内部居民收入差距、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居民行业收入差距进行了测算和解析,以便为有关部门制定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