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乡村产业兴旺的基本特征与实现路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五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发展全局,是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是农民就业增收的主要途径,是乡村全面振兴的经济基础。乡村产业兴旺的基本特征表现在:投入产出较高,产品质量优良,产业特色高效,绿色生态安全,三产融合发展,要素配置合理,经济效益显著,支撑体系有力。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必须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战略,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创新要素资源配置机制,完善财政金融支农政策,加快科技研发和推广,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增强乡村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2.
"一号文件"连续15年关注"三农问题",今年更是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确定了总体要求,明确了目标任务。这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必将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乃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写下划时代的一笔。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产业兴旺离不开基层党建工作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新时期农村发展的总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根本问题是产业兴旺。发展农村产业应优先发展现代农业,其次发展以特色加工、旅游等为代表的融合一二三产业的特色产业。资源禀赋不同的城市郊区、近工业园区地区、农业基地示范区、欠发达山区等,可以因地制宜,走独具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产业发展路径不同的地区都可以通过完善各项体制机制,使人、财、土地等要素得到充分保证,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促进产业顺畅发展。  相似文献   

4.
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的若干重大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目标,迫切需要理清乡村产业兴旺与国民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和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等之间的关系。乡村产业兴旺,并不意味着乡村产业要为当地经济增长作多大贡献,但应进一步提高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水平,增强当地主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为农民持续较快增收创造更多机会和条件,各地为此要做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确定合理的乡村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同时,作为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产业兴旺应与新型城镇化相互促进,协同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发挥作用,是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乡村产业兴旺要靠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提供动力和支撑,靠惠农强农政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5.
传承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中国式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深化乡村振兴与非遗的互动互融关系,为乡村振兴开辟新的发展思路,文章以吴桥杂技为例,以新发展理念视角,立足非物质文化遗产赋能乡村振兴实际,对吴桥杂技助力乡村振兴的优势和不足进行分析,提出吴桥杂技赋能乡村振兴在文化创新、人才培养、生态文明、共创共享等方面的行动路径,以期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随着传统农村封闭式结构被打破,开放型农村结构必然使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这就为市场与产业介入农村提供了机遇。农村产业化在较好地缓解农村空心化问题的同时,也为乡村振兴带来了内生性动力。在政府主导与企业积极参与之下,G省QY镇走上了产业化的发展道路,但此种产业化所依赖的强势性政策推动构成了对当地农民基本权利的挑战,两者存在事实上的紧张关系。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在尊重农民主体性的基础上,实现农村产业化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人才振兴是新时代乡村产业振兴的引领者和发展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本次调研主要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短板人才为目的,以欠发达地区粤西若干乡村为调研对象,以“培育新农人、发展新农业、建设新乡村、创造新生活”为着力点,开展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人才振兴的调研。通过深入访谈、调研、问卷分析等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探索乡村人才振兴的创新路径,解决人才引进的瓶颈,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乡村振兴发展。通过人才振兴,带动农村、农业、农民发展,全面推进粤西地区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8.
汪霏霏 《江淮论坛》2022,(1):157-162
从农业庄园到农业特色小镇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创新之举,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一条可行路径。这条路径将推动农业发展方式、农民增收方式、农村生活方式和乡村治理方式的深刻变化,实现农业农村农民和生产生活生态的全局性变革。庄园作为发挥现代农业产业集聚功能的重要区域,是农业特色小镇的产业核心孵化区,也是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全链条,实现集约化三产融合功能的示范区域。现代庄园经济是以现代农业和生态为基础,因地制宜对特产资源和乡土文化进行挖掘与优化,延展产业链条,使一二三产有机融合,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共享,形成城乡互动的农村产业综合体。可以说现代农业庄园是农业特色小镇的核心区和雏形,距离农业特色小镇只有一步之遥,有合适的环境适当加以引导,从庄园到小镇的模式可以成为建设农业特色小镇的可行道路。  相似文献   

9.
浅谈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且把这个战略庄严地写进党章,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报告中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总要求,为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一大战略目标,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重点在农村,在于农业农村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特别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文章围绕着全面乡村振兴递阶推进、风险挑战及战略前瞻三方面,以理论研究结合实际案例的方式进行阐述。通过概念辨析,分析了乡村振兴的模式选择、机制设计、路径选择,同时对实际工作中的组织保障、能力建设、政策体系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特色小镇是产城融合、人文与自然融合、创新与传统融合的包容性空间载体。特色小镇的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价值目标,统一于城乡融合发展。我们以"嵩口模式"为例,在剖析、传承和再造乡村文化民俗的基础上,我们认为通过集聚和利用乡村资源要素发展特色产业,将台湾先进理念和管理、基础设施、服务体系等现代要素引入乡村,能够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与城镇化进程中城乡要素双向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和资本等随着要素单向流动的城镇化而不断向城镇转移,使农村发展失去生产要素的有力支撑,乡村衰落已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重大挑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将乡村与城市确立为并行发展的两个主体,实现乡村与城市有差异化的发展,使城乡要素在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下双向流动、优化配置。现阶段在旧的制度障碍尚未完全消除、新的制度供给还不充足的背景下,囿于资本等要素的逐利性,完全依靠市场实现生产要素的双向流动会对农村发展和农民福祉产生何种影响尚难下定论,需要在“乡村振兴战略”这一顶层设计下探索城乡共建共享循环系统等要素双向配置互动发展机制,通过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等举措切实降低城乡要素流动成本,引导要素向乡村集聚,带动乡村产业振兴,实现城乡互促共融。  相似文献   

13.
连宏萍  金子涵 《东岳论丛》2023,(6):95-105+191-192
农村电商产业为乡村振兴创造了新动力。地处西北内陆的新疆尉犂县在多元协作下实现电商产业从零到有的突破,并使其发展壮大,是农村电商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本研究结合行动者网络理论与网络化治理理念构建理论分析框架,解释新疆尉犁县电商培育发展过程中多元主体的行动逻辑,分析以核心行动者为代表的治理网络的发展过程;主要贡献在于,提出较为明晰的分析框架,在梳理新疆尉犁县电商发展经验的案例基础上,归纳总结农村电商产业从构建网络到发展网络的发展路径,为我国偏远农村地区培育电商产业,实现乡村振兴目标提供经验借鉴,并思考农村本土电商可持续发展的难题与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4.
县域是乡村振兴战略下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从县域社会学的角度,这源于乡村振兴以县域全面振兴为前提,也源于县域城镇化进程中农民流动的特征。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变革要求城乡相互打通,充分尊重农村的主体性,具体涉及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农村产业发展、农村公共服务、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四个方面的变革。从实践来看,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有两个问题需要避免:一是避免劣质城镇化;二是避免过度“经营”村庄。  相似文献   

15.
全面小康社会已经建成,中国乡村振兴的历史进程已然开启。乡村产业融合,是东北边疆朝鲜族聚居区实现产业兴旺进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选择。东北边疆朝鲜族聚居区乡村产业融合应当秉承“稳固一产、精致二产、做活三产”的思路,通过深度挖掘多种生产要素,培育乡村产业经营主体并打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构建服务支撑体系,逐步突破乡村产业融合的发展困境,为实现东北边疆朝鲜族聚居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发展之匙,以期利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促进东北边疆朝鲜族聚居区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乡村的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6.
推动资源贫乏型乡村实现产业兴旺,是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从袁家村的发展实践出发,可以提炼出资源贫乏型乡村实现产业兴旺的演化机制:在初创期,发现乡村隐形资源,通过社会关系汇聚资源并借助社会信任调动资源,建立社会资本共建机制,打造产业发展起点;在扩张期,深挖现有资源,借助资源重组和资源拼凑策略,建立多元合作共治机制,推动产业规模壮大;在成熟期,吸引增量资源,通过交叉持股打造利益共同体并借助三次分配平抑收入差距,建立股份合作共享机制,推动产业从扩张走向成熟。这一解释不仅为资源贫乏型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也从理论上弥补了以往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数字乡村赋能乡村振兴建设是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算法优势,集物联网、智能管理、农业自动化等于一体的新兴赋能农业农村发展模式。数字乡村在接续乡村振兴、融合乡村产业、赋能乡村综合治理、提升乡村数据价值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意义,可以说数字乡村成为赋能乡村振兴建设的引擎。当前,数字乡村赋能乡村振兴建设中还会遇到技术障碍、技术差异、技术鸿沟、技术堕距等张力困境,阻碍了乡村振兴的数字化转型。针对乡村振兴数字化转型遇到的突出问题,应充分利用数字化的赋能耦合调适功能,通过健全共建主体利益联盟、建立城乡数据耦合机制、提升数字包容优化路径、建构乡村新业态最优化等措施,不断推进数字赋能乡村振兴发展,对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农村数字化高质量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党的二十大以来,共同富裕理念指导下的乡村振兴工作已经日渐成为党和国家的一大工作要点,解决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困境,聚焦农业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乡村旅游业作为重要的连接点,在推进乡村三大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该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城乡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缩小两者差距。一般而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多依托于自然景观和人文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成为了其焕发新生的重要路径之一,也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助力,但在开发“非遗”资源的过程中,也存在或多或少的困境。文章以山西省代县杨家将文化遗产为例,分析当地的特色文化遗产及其开发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探讨如何将“非遗”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活态化保护和传承,为乡村产业转型和乡村振兴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新能源产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对新能源产业创新发展、加强能源安全保障、助力新疆乡村振兴走好绿色低碳之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新疆风光新能源产业起步早、优势明显、风光电基地化规模化开发、打造风电和光伏完整产业链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效,分布式新能源产业与乡村振兴协调联动、融合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但目前,分布式电源建设政策机制尚需完善并落地;农村电网亟待提高分布式电源接入能力;“新能源+新农业”商业运营模式不成熟;农牧民参与新能源开发的认知和能力需加强。为促进新疆新能源产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从以下六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一是抓住“屋顶”机遇,推进乡村分布式光伏开发;二是发挥“天然”优势,推进乡村分散式风电开发;三是构建新型农村电网,服务分布式电源应接尽接;四是大力开发农村用电市场,就地就近消纳风光电;五是创新“新能源+新农业”模式,形成相互赋能;六是培育农村能源合作社,共建共享风电项目开发。  相似文献   

20.
产业发展是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更是乡村振兴的推动力。顺应新形势要求,深入探讨美丽乡村建设中产业形态的优化构建,对于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理论和现实的意义。文章着眼于河北省美丽乡村建设实践,探讨河北省美丽乡村建设中产业形态优化构建的路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