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农村乡镇中学开展心理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是时代的呼唤,也是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教育工作者要有"护心"、"育心"意识,以及开展心理教育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农村乡镇中学要有效地开展心育,务必深入了解学生实情,并对学生心理适应不良状况作具体分析,找出原因,力求突出重点,"对症"育心.各校还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分年级、多层次、多侧面找准心育切入点,并且争取做到教育教学"全程"育心,"全员"育心;同时,要以点带面,做到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协同育心.  相似文献   

2.
寄宿制小学心理教育的实践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心育队伍的建设、课程地位的确立 ,以及全方位多渠道的心育活动的开展 ,阐述全日制寄宿小学有效开展心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蔡元培教育思想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誉为现代教育先驱者的蔡元培先生是现代先进教育思想的奠基人。他坚持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给予了颇多启迪,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五育并举"的教育理论对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指导意义;"教育独立","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对高校的发展和学术氛围营造的启迪;"中西融合"的思想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良知本有"、"良知即准则"与"致良知即格物",是王阳明"致良知"理论蕴含的重要内容。他的"治心"思想与其"致良知"学说紧密联系,"治心"实际上就是在"吾心之良知"上做工夫,使"吾心之良知"得以展现和扩充,在具体的"治心"实践中,与其"致良知"思想相一致。王阳明主张反求其心‘推行仁政与兴办社学,既注重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还发明了教化民众的各种措施,彰显了他内心的良知又防止了心的陷溺。王阳明的"治心"思想不仅丰富和发展了传统儒家"治心"理论,对于个体生命问题的解决乃至现代社会治理理论的完善都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国内心理教育已有很大发展,但远未达到理想境地。为提高其水准,须反思心理教育一些盛行的做法,倡导自求式的心育、未雨绸缪式的心育、有理论升华的心育、与德育融通的心育。作为心育中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中小学心理保健工作如何运行尚少探索,现宜开展学生三级心理保健研究。其中,一级为预防级保健,重在防患于未然;二级为诊断级保健,重在避免问题积重难返;三级为矫治级保健,重在以教育情境改善心理或行为上的偏差。  相似文献   

6.
师专生须具备的心理教育能力有一般能力和具体能力两个层面。其中师专生的一般“心育”能力可分为洞察小学生心理的能力,对小学生的同感理解能力,与小学生的交往、沟通能力;师专生的具体“心育”能力则主要包括小学生的学习心理指导能力、情绪调适指导能力、人际交往指导能力、耐挫指导能力、性格教育能力等。  相似文献   

7.
张学良教育救国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学良教育救国思想形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分析了张学良"教育为民族存亡所系"教育思想重要性的基础上,论述了张学良"教育救国"思想的基本内涵,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持"五育并重"的教育方针,注重"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倡"兼收并蓄"开放式的办学理念等.特别强调了教育在中华民族振兴中的战略性地位及张学良教育救国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陆九渊的德育心理思想,探讨了德育的过程、原则与方法;差异心理思想中有因材施教的含义;教师心理思想强调教师应当"先知先觉",了解学生要"由内识其心",要善于帮助学生"减担".  相似文献   

9.
何思源在二、三十年代任山东省教育厅长时,基于对封建士大夫教育的批判 ,通过研究教育理论和考察教育现实,提出了"求生教育"思想,认为教育必须与生产实践 相结合,主张教育必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倡导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并重.何思源"求生教 育"思想的提出,深受近代中外教育思想的影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对于当前进行的素质教育和教育的大众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胡宏作为南宋著名的哲学家,在继承二程仁学基本精神的基础上,对儒家的仁学思想作了进一步的提升与发挥,使本体仁学的理论形态更趋于成熟与完善。从内容上说,他以仁为天地之心,赋予仁本体论的意义;借助于主体精神"心"的作用,使仁之生生之德能得到充分彰显与实现;他以"仁"为"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并将其最终落实于人的德性行为。在为仁之方上,他提出一系列的心地工夫,从尽心求仁、孝悌等多个方面进行阐述。胡宏并以仁学思想为理论基础,提出了德治、仁政的政治主张。其仁学思想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1.
孔子给其弟子指定的教材是“六艺”,他的教育方法则是“游于艺”。从孔子一生的实践来看,“游”消磨了他“而立”后的十四年时间,也是其一生最辉煌的时间。“游”本身不仅是孔子一生中的重要社会活动,更重要的是,他给后来的教育留下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陈独秀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也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他认为新教育是启发的、主动的、实用的、与社会紧密联系的,而非灌输的、被动的、形式的、与社会相脱节的.他的新教育思想涉及教育方针、教育目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各个方面,并且他无时无处不在努力实践着自己的教育思想.最后,对陈独秀的新教育思想作了简评.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认为《尚书.周官》与《周礼》二者关系是:周公致政前“制礼作乐”,作《周礼》;天下稳定后,巩固平静成王执政据《周礼》的纲要向群臣宣告说明,遂有《尚书.周官》。在早期中国文化精神的演进历程中,道与学不断从官府向民间下移,在春秋战国时期具体体现在诸子私学的兴起。孔子儒学既直接继承了西周的公卿王官学,对西周所代表的礼乐文化又有着历史性地突破,自觉和直觉的道德理性主义是孔子儒学的历史新特色。  相似文献   

14.
孔子十分重视音乐教育,视古乐为一完整的文化生命,主张藉音乐之教化而挺立道德人格的自我。他以一种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担当起古文道统的传承与延续。然其乐教思想亦有形而上之纬度,通过文献解读,我们可以窥见其以乐体道和对精神家园的孜孜追求。  相似文献   

15.
黄遵宪的诗人地位是人所周知的 ,但他为诗之本意以及他的诗歌的实际影响超出了“诗界” ,却往往是人们所忽略了的。黄遵宪“诗界革命”的实质是思想革命 ,从本质上说黄遵宪是一位启蒙思想家、革命政治家和教育家。兴教育、开民智才是他的“诗界革命”的本真  相似文献   

16.
伊里奇作为去学校化运动的领袖是个颇受争议的人物。伊氏认为在制度化社会中学校非但不能履行教育职能,反而阻碍了真正的教育和学习,因此必须废除异化的学校。代之学校的是教育网,它能够提供给人们一生不断学习、交流、共享资源的机会。置其去学校化思想于学校批判的视角下考察,有助于我们理解教育与学校的关系以及教育组织形式演变与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思想,对搞好学校的德育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论述了高校德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必须坚持"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进一步丰富德育思想、德育目标和德育质量的新内容;同时提出了在高校德育工作中贯彻"三个代表"思想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8.
湖南“二王”与近代湖南书院改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闿运与王先谦在近代史上并称湖南“二王,”他们都与湖南书院改制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王闿运不认同西式学堂教育,主张在传统书院教育体制之内改善书院教育,船山书院在其主掌之下至1915年方改为学堂;王先谦接受了西式学堂体制,但其坚守学堂不能离“道”而行,在湖南书院改制中呈现出双重趋向。“二王”与湖南书院改制的关系,透射出传统型知识分子在晚清变局中的复杂心态。  相似文献   

19.
对当前子女教育中"父亲缺位"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主要阐述了父亲在子女教育中的"缺位"现象及其孩子患上"缺乏父爱综合症"的原因.同时从相反角度阐述了"父亲在位"有利于子女的健康发展,且不易患上"缺乏父爱综合症".作者在介绍了国外父亲参与子女教育的举措后,针对我国父亲在子女教育中的"缺位"现象提出了一些适宜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教育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三个面向”思想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重要内容,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根本方向和指导思想。“三个面向”从宏观上为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实施做出了方向性规定,“三个面向”的核心是造就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创新教育是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思想的根本要求。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正是邓小平“三个面向”思想的现实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