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符的社会批判思想与东汉末年清议思潮辛旗东汉末年,一批代表庶族地主和平民利益的官吏,对社会腐败政治猛烈批判,与古文经学对纬儒学的批判相互唱和,尉然而成“清流”。这股“清流”与“天人感应”今文经学的官方意识形态及昏暗、肮脏的政治行为相抗衡。被赶出朝廷、...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历史上,荣辱伦理道德观念影响深远。中国是礼义之邦,看重伦理道德的修养和践履,中国古代的许多思想家,本身也就是伦理学家,他们把道德伦理发挥成治理国家的社会政治思想,直接为政治统治服务,因而强调道德意识,重视道德修养理论的阐释和道德规范的制定。本文选定伦理道德作为论题,探讨“后汉三贤”(韩愈语)之一的王符的荣、辱观。王符是东汉中后期的思想家。“当时东汉社会的各种矛盾已经日趋严重,朝政的腐败黑暗,贵族官僚与豪强地主的贪婪和残暴,加上连年的自然灾害,造成了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局面。”(《潜夫论笺·出版说明》,中华书局,1979年4月版)这一社会现实,使“他对东汉后期社会政治的批判是广泛的尖锐的,他历数当时经  相似文献   

3.
王充(公元27—97年),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县)人。东汉前期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战斗的无神论者,也是我国历史上进步的心理学思想家。王充的《论衡》,据《后汉书·王充传》记载,共八十五篇,二十余万言。今存共三十卷,除“招致”一篇有目无书外,仍有八十四篇,二十余万言。《论衡》的思想特色是:在当时封建专制主义和神学思想体系居于统治地位,谶纬迷信大肆泛滥的历史条件下,能把书本知识和实际在一定程度上结合起来,从“悯世忧俗”出发,敢于反对一切他认为虚妄不实的东西,既不信神鬼,也不做圣贤之言的奴隶,疾虚妄不避上圣,求真理不承认正统的偶象。以致被当时斥之为“异端”、“妖变”。这种面对现实,从实际出发,敢于反抗,敢于追求和坚持真理的特点,也具体体现在他的心理学思想中。  相似文献   

4.
两汉时期,以经学为形式、以神学目的论为主要内容的封建正统思想在文化学术领域占据绝对统治地位,而身处东汉时期的王充直追战国末期的荀子,异军突起,将中国古代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但由于为那个时代所决定的历史局限,王充的思想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体系,其社会历史观尤其如此。他主观上力图在社会政治历史领域贯彻唯物主义,但客观上展现出来的却是历史唯心主义;他坚持“汉高于周”的历史进化思想,又摆脱不了不变论和循环论;他坚信历史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而又将这种必然性降低到偶然性;他认为教化与治乱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又认为最后决定治乱的是“时”、“数”;他笃信命定论,但有时也相信人的主观努力;他把无情批判的锋芒指向封建统治及其偶像,但又以令人生厌的阿谀之词去歌颂他所面对的王朝和“圣王”,乃至匍匐在“至圣先师”的脚下等等。总之,他有时清醒,有时糊涂;有时是傲世的天才,有时是可厌的俗物,然而,这才是真实的、有血有肉的王充,而不是被抽象化了的或被一些人用圣水洗礼净化过的王充。  相似文献   

5.
汉末社会批判思潮代表人物生活的主要时代可分为东汉晚期和建安时期,前者仍为统一王朝,后者则是分裂割据,从前后两期代表人物关注的重心问题的变化可看出这种差异,而对同一问题的认识,后期比前期深入了许多.这是应对汉末社会批判思潮分期的理由.汉末社会批判思潮代表人物思想倾向的不同,是魏晋礼法和玄学的政治、学术思想形成的源头之一,此为应对代表人物分类的原因.从东汉晚期开始探讨的儒法关系等问题,对它们的争论一直延续到了曹魏早、中期,为了更完整地把握汉魏时期思想嬗演的轨迹,应将汉末社会批判思潮的时间段进行延伸.  相似文献   

6.
我国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科学家、现实主义文章理论家王充(生于东汉光武建武三年,卒于和帝刘肇永元间。即公元二十七年到一○四年?)在今天尚存的名著《论衡》中,曾对“夸饰”(即王充所称的“增”)和“想象”(即王充所谓“准况”)提出来讨论过,并且作了现实主义的解释,这是当时科学较高水平而产生的、战斗哲学思想所派生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所导致的现实主义文章理论的观点;在我国文章学发展史上有着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天人关系,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思考和论述得最多的问题之一。在汉代,占主导地位的理论是天人感应论。王充是反对天人感应论的。在《论衡》中,他以天道自然论为武器,对天人感应论以及这一理论下滋生的种种迷信大加批判,斥之为虚妄不实。王充的批判对于天人感应论的没落和富于批判精神的魏晋玄学的兴起是有积极作用的。这是王充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主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评阎锡山的“社会主义”思想李茂盛阎锡山虽是一个地方军阀,但他勤于学习,有政治头脑,善于察看内外政治风向,研究各种社会思潮,甚至为了反对马克思主义而研究马克思主义。所以在他的一套理论中,也夹杂有许多“社会主义”思想,这些思想反映在他的政治、军事、经济各...  相似文献   

9.
东汉前期谶纬神学最为盛行,反谶纬的思想也潜滋暗长,人文主义传统获得进一步的发展。《论衡》将这一思潮推向高峰,王充文学思想的异端色彩也表现出全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东汉,是秦汉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一方面,西汉董仲舒建构的神秘主义儒学体系发展至极;另一方面,以“后汉三贤”为代表的“异端”,开启了一代新风。在三贤中,王符不象王充那样把锋芒主要集中在哲学上对正统神学论战,而是更关注社会现实政治;也不象王充那样拉开公然决战的姿态.而是以曲折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神学目的论的反抗——他通过对传统的天人宇宙图式的改造,建立起积极有为的社会历史观,从而为他全部的社会政治学说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作者将杨慎的哲学思想放在明代整个唯物主义思潮中,从宇宙生成论、认识论、人性论和历史观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证,认为杨慎的哲学思想是明代中叶的社会矛盾和思想矛盾的反映,是对宋明理学批判的结果。他的思想影响到后来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夫之等。应当恢复他在中国哲学史上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符是东汉批判思潮的著名代表。他的主导思想是儒学,他根据社会现实需要从其他学派中吸取营养,从而完成了他的著作《潜夫论》。该著作既广批时弊,又阐发了作者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蒋海怒 《东南学术》2005,(5):127-130
文章对“批判佛教”思潮进行了观念史解读。批判佛教的核心理念是“缘起”-“基体”的对诤,前者被解释为现代性运思方式,后者为“非现代性”思维,具体表现为“性觉”观和“如来藏”思想。“批判佛教”主旨是立足于现代性的叙事脉络对东亚传统佛教思想失语状况进行反思,并进入到日本社会领域之中,批评了“基体”说的社会取向一“日本主义”、“社会歧视”、“帝制传统”。文章最后探讨了批判佛教的中国语境。  相似文献   

14.
王充与王符关系发微●李少惠王充与王符是东汉两位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们的哲学思想具有许多相同或相近之处,以致学术界有人断言:王符就是王充的继承者。这一观点自五十年代由候外庐先生提出①,至今流行不衰。那么,王充与王符之间究竟有无直接间接的交往,有无直...  相似文献   

15.
明清之际随着占统治地位的理学就虚蹈空的弊端进一步暴露,学术思想领域涌现出一大批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家,朱之喻、陈确、傅山、黄宗羲、方以智、顾炎武、熊伯龙、王夫之、李(?),唐甄、颜元等人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虽然他们的贡献各有侧重,但对传统思想的总结批判却是共同的特点。他们的思想交织在一起、浑然一体,并贯穿于我国整个十七世纪,成为学术思潮史上的一个重要思潮,即明清之际的总结批判思潮。他们顺应历史潮流,应用历史和逻辑统一的理论原则,批判地继承了古代哲学的丰富遗产,以崇尚习行注重功利的经世致用之学,批判空疏无用脱离实际的理学;以人欲天然合理的理欲观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禁欲主义和奴性思想,提出了要求个性解放的自由思想;他们批判了明清的专制统治和腐败政治,提出了各种改良主张。现就这一思潮的主要思想作一简要论述,以揭示其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唐作为中国历史进程中一个承前启后的转折时期,其文化学术思潮发生着显著而重大的转向。其时,“古文运动”兴起,“古文家”批判魏晋以来片面追求文辞典美的虚华文风,主张文章明儒“道”、兴教化,具有思想实质和现实功能;同时,一批“异儒”力求摆脱东汉以来训诂名物的古文经学传统,直接从“六经”中阐发大义,发展儒家思想以符合时代需要。中唐以来的史学批评敏感地应和着这一思潮嬗变的步伐,批判魏晋时期以纪传体为主、徒事纂录事实的史学风气,促成史学观念从重事实到重义理的转变,试图为史学发展指示新的思想方向。宋代“义理”化史学思潮…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视角中的人的主体性及其困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后现代主义作为本世纪60年代产生于欧美的一种文化思潮,经过70、80年代关于“后现代”的大讨论,目前已对国际思想文化界几乎包括所有学科领域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引导着当今世界文化思潮的发展走向。以德里达、福柯、利奥塔德、拉康、贝尔、詹姆逊、罗蒂以及大卫·格里芬等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家站在“后现代”视角中,高举反形而上学、反二无论、反中心主义、反人的主体性、反理性主义等大旗,对“现代性”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反省和控诉。消解和解构主体性是后现代思想家批判“现代性”的一个重要内容。继尼采喊…  相似文献   

18.
傅山与李贽     
明清之际,是我国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一批进步的哲学家、思想家,如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傅山、朱之瑜、李颙、颜元等,猛烈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批判宋明理学,主张经世致用,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具有批判精神和求实精神的新思潮、新学风。傅山是这一时期中富有民主启蒙倾向的哲学家、思想家,他在反对传统思想,批判理学,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等方面,比之同时代的哲学家、思想家,尤具特色。本文拟就傅山对李贽的态度及傅山承受李贽思想影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鲁迅是主张“拿来主义”的,他的这一主张,针对古今中外的一切文化遗产,当然也包括传统伦理思想遗产在内。鲁迅作为一个思想家,在伦理思想方面所接受的影响是多元的,既有西方资产阶级的进步思想,又有我国传统道德思想的精华,这些影响加上鲁迅在战斗实践总结出来的思想理论,才构成了鲁迅丰富的伦理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20.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①魏晋时代的思想家们以“对某一种神圣事物的凌辱,是对于一陈旧、衰亡,但为习惯所崇奉的秩序的叛乱”的战斗精神,批判了否定了汉代神学目的论,开创了自觉地把现象与本体的关系问题确立为哲学研究的对象,建立了本体论的玄学体系。玄学是由道家的思想发展而来的。这是由于道家思想对人世黑暗和人生痛苦的愤激批判,以及对超越这种黑暗和痛苦的个体自由的追求,是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