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3篇
  2010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无产者联合起来”,给20世纪的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一)经济理论家的社会文化思考和两大发现 马克思深信,社会多样的政治、宗教、文化、哲学的深层涵义必须从生产方式和经济基础中去寻找。当人们认识到一切可以用金钱来购买时,那种门第、教育、世袭决定人对财富占有之多寡的观念受到冲击。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以独特的方式阐明,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着他nJ的存在,恰恰相反,正是他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着他们的社会意识”。这一观点与他…  相似文献   
2.
在他们身后留下的是探索者的足迹和一连串导致社会、文化革命的观念和问题。他们站在了世纪的门槛上,微笑着向我们描述未来,他们是上苍遣往人间的先知,20世纪用动荡的历史刻下了他们的名字:马克思、尼采、弗洛伊德。……  相似文献   
3.
“中国圈”──一个理论与现实的雏型辛旗冷战结束后,亚洲太平洋地区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往美国出于全球战略考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经从朝鲜半岛、日本、台湾地区到中南半岛、菲律宾构筑面对中国大陆的“新月型弧状链条”,意在围堵东方阵营,迫使中华人民共...  相似文献   
4.
20世纪是人类物质文明获得极大进步的世纪,是人类向自然界索取物质财富范围更广程度更烈的世纪。然而,当人类享受着工业化所带来的物质成果的同时,人类也培育了引起种种灾难的根源,而且人类正在品尝着这些灾难的苦果。 一、工业化社会的文化特征 (一)物质进步──20世纪工业化的时代标志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始,物质进步成为20世纪的标志。尽管天灾、人祸、政治动荡、经济萧条以及其他各种暂时倒退现象是历史常态,但在本世纪即使是相对落后的国家,每一代人的生活水平还是能够超过他们的前辈。 20世纪工业文明显示出四种趋势:…  相似文献   
5.
一、古典主义的消失 (一)20世纪人类的普通信仰 自17世纪以来,哲学的主导地位受到了严峻挑战,科学接掌了唯物的自然,哲学只是负责处理人们认知的心性。这种二元论的结构几乎持续了三百年,到目前为止仍然余波荡漾。唯物论的科学思想因为其方法论的有效性,加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极大推进,成为人类文化学术的主流,以宗教信仰、道德学说、哲学思考、艺术熏陶以及人性关怀为主调的古典主义逐渐地退居次要位置。20世纪的人们几乎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学术方法上,大多数人相信科技为基础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和有效…  相似文献   
6.
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胡总书记重要讲话指引两岸关系发展取得了历史性进展,但是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仍面临诸多难题与挑战。面对当前两岸关系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与挑战,我们要继续深入学习领会胡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从中寻找破解难题、打开僵局的智慧和答案。  相似文献   
7.
国际战略环境的变化与台湾问题辛旗冷战结束了,然而整个世界并未如许多人所预期的进人一个持续稳定的发展阶段。相反,各种复杂交织的因素不仅使大国间的关系重新调整,也使地区性冲突此起彼伏。这当中有冷战体制的遗存,有传统的民族、宗教、地缘的旧帐,更多的则是经济...  相似文献   
8.
王符的社会批判思想与东汉末年清议思潮辛旗东汉末年,一批代表庶族地主和平民利益的官吏,对社会腐败政治猛烈批判,与古文经学对纬儒学的批判相互唱和,尉然而成“清流”。这股“清流”与“天人感应”今文经学的官方意识形态及昏暗、肮脏的政治行为相抗衡。被赶出朝廷、...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即将结束。这百年对人类的影响超过了以往人类有史以来所有世纪的总和,我们每一个人都从生活的不同角度体验了20世纪对我们的冲击。回顾这一百年,观念的庞杂和繁衍伴随着物质生产和对自然征服的扩大,人类的行为也更加脱离以往几个世纪传统的束缚,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种观念与行为的互动,构成了人类生活方式中外在的文化形式的千奇百态、光怪陆离,以及内在文化观念的分化和多元。 一、20世纪人类文化发展的趋向和时代特征 “文化”一词一直是诱人的“谜”。众多的学者们都试图通过自己的研究视角,揭开文化现象的神秘…  相似文献   
10.
一、古典主义的消失 (一)20世纪人类的普遍信仰 自17世纪以来,哲学的主导地位受到了严峻挑战,科学接掌了唯物的自然,哲学只是负责处理人们认知的心性。这种二元论的结构几乎持续了三百年,到目前为止仍然余波荡漾。唯物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