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生活在世界上,除了饮食男女之外,总是要有所追求的。而人对于美的追求,是人类的追求的最高层次。这是因为人作为具有自觉意识的高级动物,不仅把客观世界,而且也把自身作为自己意识的对象。人不仅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能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因而自觉地主动地追求美,便成为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追求美、创造美的历史;人类社会的进步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  相似文献   

2.
爱情是人类最动人的感情之一,也是世界文学永恒主题之一.这种魅力最深刻的哲学背景是爱情克服了人类对死亡的恐惧.普希金的爱情诗歌就是这种思想的诗意显现.他早期爱情诗偏重肉体的满足,是自我意识的激情飞扬;后期爱情诗专注于精神的契合,是在对"永恒女性"即普遍精神的追求中完成个体的超越和拯救.  相似文献   

3.
自从有人类社会以来,人们就爱好美,追求美,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人类不断追求美、创造美的历史.美在哪里?就在我们周围,就在我们的生活里.可是,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对生活中充满着美的事物常常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为什么学生的作文苍白,反映不出生活中的美或把本来是很美的事物写得不美?究其本,是学生的审美素质不高.不具备良好的审美心理,缺乏美的心灵和感受美的经验.故不能及时地发现、观察、鉴赏周围包孕着美的事物,找不到事物外形与内在的美的联系,看不清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一句话,不能用艺术的眼光去认识社会生活,当然就写不出再现美,发掘美的文章了.  相似文献   

4.
从"爱"字的形义及其演变来看,"爱"的本义似应为"深情";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爱"是指一种深厚的情感,往往因爱的对象和方式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情感;从美学角度来看,"爱"与"美"密切相关。"爱"虽是人类美好的情感和追求,但"爱"也是具有时代性、民族性、阶级性的情感。如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但在私有制条件下,爱情却可能是悲剧故事的缘起。只有在消灭了私有制的大同世界或者共产主义世界里,爱情才可能真正显示出其美好的形态。爱国是世界各国人民的一种高尚感情,也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涵。"爱"是一种巨大的社会力量,可以凝聚起不同人群的爱心共同为建构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而奋斗。  相似文献   

5.
人的高贵性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规定性,人有高贵性才真正不同于动物。人的高贵性在于精神性而不在于肉体性,道德性是精神性的实质内涵,而道德追求的是人格完善。精神性是主体性的实质和核心,因此高贵性是主体性的充分体现,两者实质上是相通的,增强人的主体性也就在提升人的高贵性。在传统社会,虽然社会倡导人们成为高贵之人,人们也追求高贵,但那时真正的高贵之人仍然很少。现代社会几乎没有多少人追求成为人格完善的高贵者,有的只是固置于生存需要满足的平常人,其结果是人类社会在走向世俗化、功利化的同时走向平庸化的物化社会。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调整人类进化的方向,重视构建个人的精神家园和社会的精神世界,重视提升人类的精神境界,重视对人格完善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人类文明生活离不开美。美是人们在生活中欣赏、追求和创造的重要内容。科学实验表明,美不仅仅是提高人的素质和社会道德风尚的组成部分,也是科学技术、生产力水平和人类生存状态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乎的不断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在不断丰富,人们对美的渴望与追求,同样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且带有普遍性、实用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我国现代文明生活中,热爱美、观赏美、追求美、创造美,已经形成一股新的强劲的潮流。这股潮流在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中,同样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以美启真,以美导善,即…  相似文献   

7.
幸福是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向往和追求的,个人追求幸福是人类追求幸福的基础和动因,没有每个人对幸福的积极追求,就没有个体对幸福的关心,也就没有人类的整体幸福。人类的奋斗历程就是一个前仆后继的幸福追求过程,无论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有多么大的差异,无论社会文明发展的程度有多么大的不同,追求民生幸福最大化是人类活动永恒的价值追求。衡量一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最为根本的标准就是这个社会是否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群众的幸福要求,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8.
安娜是一个美丽而善良的女人,在19世纪的俄国社会她追求理想中的爱情,但她所在的社会没有给她提供实现爱情理想的土壤,她所爱的人也没有成为她实现爱情理想的翅膀,她所追求的没有结果的爱情最终使她选择了以死来完成自己对爱的付出,美被毁灭了,悲剧产生了。  相似文献   

9.
浅谈美学与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美的认识也不断发生着变化。美学从哲学脱离之后,在人类生活、工作等多方面都产生不同的作用及影响,而美学的发展也同样受到社会文化、艺术、政治、经济等多方因素的反作用。美学从产生就一直不断影响着人这一个体。而且,美学发展到今天形成了多个分支,并从社会的各个层面影响人类对于美、对于世界、对于自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爱,是千古奇美之情,千古诱人、感人之物。人类走过多少年,就有多少爱的甜蜜和美丽,就有多少爱的忧伤和苦难。而描写爱情、歌颂爱情的文学,从人类懂得爱的那天就开始,绵绵延长,经久不衰,并日渐丰富,成了文学一个永恒的主题。人类文学史上流传最广影响最深远的作品,也大都是以爱情为主题的。 中国明代的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和西方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就是描写爱情的典范之作。这两个生活在同一时期不同国家的作家的作品,就像两颗晶莹剔透的珍珠,璀灿地闪烁在东方和西方的文学长河中,遥遥相对又息息相通,风格迥异又惊人相似,堪称东西双璧。四百多年来,它们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震撼了多少青年  相似文献   

11.
"爱情"这一人类永恒的主题,不仅在文学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给予才是爱"是人类最崇高的爱,也是爱情的真谛。它不仅可以净化人们的心灵,也医治着人们的精神和肉体上的创伤。巴莱特·白朗宁夫人从"死神"手里奇迹般地挣脱出来,重新站起来就是对此的诠释。  相似文献   

12.
文化哲学视野中的中西爱情伦理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中西方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不同,爱情伦理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共同点表现为中西方人都赞美爱情,追求爱情,推崇爱情的忠贞不渝的品质。不同点体现为中西方人的爱情在社会和人生中的地位不一样;爱情的内涵有所不同;爱情的价值取向上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
《因为女人》最大的贡献是说出了真相:在现代爱情中,精神是缺席的。对于男人而言,爱情就是欲望。爱与不爱取决于女人美与不美,年轻与不年轻。忠贞的爱情成了梦想,更不要说永恒。这一残忍的事实给信仰爱情的女人带来的是痛苦的绝望。更为残忍的是,女人面对无真爱的事实时,无力反抗,反抗的结局只有倒下。女人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空虚绝望的世界里继续活下去。  相似文献   

14.
美育,即审美的教育。在人与客观世界日益广泛的联系中也不断发展着人与客观世界愈益密切的审美联系,成为人“艺术的把握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学校里,美育就是向学生进行科学的健康的审美教育,包括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生活美、艺术美的审美能力,美的创造能力和高尚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人为了创造更理想的生活,不但追求真和善,同时也热烈地追求着美。共产主义的社会生活和道德情操是美的,因为它们有真(合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善(合于这一规律的行为)的本质内容。具有上述的理想和道德情操,并为之奋斗的人是美的。因  相似文献   

15.
文学之所以让人感动,是因为当一个世界不复存在的时候,文学可以帮助我们结识不复存在的世界,在人的想象中,它能引起共鸣。好的文学作品不仅提示我们自我意识的存在,还可以彰显一种道德的力量,所以读书也有这样一种诠释自我意识的力量。一部文学作品应该立足现实,与我们当下的生活、我们的历史息息相关;但是任何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也必定都有未来,都有梦想。文学给人们带来力量,文学会以一种精神继续存在。作家非常重要的贡献就是对语言的贡献,没有语言,就没有那份新的体验、新的力量和那份细腻,不可能带来更为真实的表达。文学的方法可能是教育最基本的方法或者最基本的教育方法,文学也是重要的教育内容。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人类的语言不会消亡,因此文学会永远存在。  相似文献   

16.
我们生活在一个美的世界里。在这个美的世界里,存在着多彩多姿、琳琅满目的美:有自然风景的美;有社会生活的美;有艺术作品的美等等。在这一切美的事物中,人是最美的,人的美是美的核心,是美中之精华。囚为在世界万物中,只有人,才具有审美能力;只有人,才是审美的主体,审美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没有人,根本没有美的产生和发展。只有当人类社会出现以后,人在同自然界作斗争的过程中,由大自然的奴隶逐渐成为主人,人同现实才发生了除实用功利之外的审美关系,人才逐渐产生了独立于使用价值之外的美丑观念,产生了单纯的审美意识。所以,美是人类社会产生  相似文献   

17.
审美(包含与之相对的审丑)一开始就是人类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着巨大的价值。在中西很早的文化史上,就有许多关于美的功能和价值的言论。孔子提出“美教化”,认为美的诗歌可以“兴”、“观”、“群’、“怨”,柏拉图也认为美的环境有利于人们学习真理的知识,而亚理士多德更认为悲剧的审美可以“净化”人的心灵世界。这说明人类很早就已经开始重视审美的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幸福是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向往和追求的,个人追求幸福是人类追求幸福的基础和动因,没有每个人对幸福的积极追求,就没有个体对幸福的关心,也就没有人类的整体幸福.人类的奋斗历程就是一个前仆后继的幸福追求过程.无论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有多么大的差异,无论社会文明发展的程度有多么大的不同,追求民生幸福最大化是人类活动永恒的价值追求.衡量一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最为根本的标准就是这个社会是否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群众的幸福要求,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9.
粉嫩女追男     
是谁开始先出招, 没什么大不了; 见招拆招才重要, 敢爱就不要跑; 爱情36计,就像一场游戏, 我要自己掌握遥控器。……与其天下人爱我,不如我爱天下人,这就是80后粉嫩女生的自我宣言。在花开授粉的季节,她们在风中不安摇摆,想要一个温暖怀抱,想要一双盛接青春莫名泪滴的手掌,想要一段有人陪伴的时间。她们说: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在不停地寻找自己的另一半, 所以我们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可能的机会,与其坐着等待不如自己去追求幸福,追求爱情是一件很荣耀的事,一点都不丢脸。你的另一半也许就在你身边,运用你的小智慧,就算甜言蜜语也要把他骗过来,好好爱不要让他  相似文献   

20.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坛上一位较有影响的诗人,他的诗作表达了他一生的理想,即对爱、自由和美的追求.他歌颂爱情、吟咏自然,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精神就是对自由的追求.而"美"是徐志摩诗歌的精髓和生命,意境美、意象美、音乐美是他诗歌"美"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