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上古神话是人类创造的最早的艺术形式,它孕育着文学思想与诸种文体的萌芽。我国古代各种文体的形成与发展,都或多或少地因袭着神话的影响,汉代小说也不例外。神话对小说的影响首先表现在题材内容上。神话的神异性特点主要表现在汉代神怪故事类小说中;而神话的历史意识性特点,在汉代学史故事类小说中则表现为对历史兴亡的形象化描述。神话对小说的影响还体现在艺术表现上,无论是叙述的基本模式、夸张的表现手法、虚幻的审美追求,都无一不对汉代小说的艺术形式产生重大影响。神话是汉代小说最古老的源头。  相似文献   

2.
黄震云 《南都学坛》2006,26(1):74-77
王符的《潜夫论》和刘向的《说苑》记载了三皇五帝与天地的神话传说,继儒家将神话历史化和汉代的历史神话化以后,形成神话历史的谶纬化与历史神话化的矛盾与相互融合的新的神话状态,于是神仙说、神话、谶纬开始合流,神和仙与迷信也逐步一体,理论系统随之形成。政治思想是这种文化状态形成的主要方式原因。刘向、刘歆的五德说是王符著作的思想贯穿与展开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汉代是中国神话再度活跃的阶段,是其传播流变的黄金时期。在汉代,一些神话完成了由神话到仙话的飞跃发展,即有些神话首次出现仙话化的表现;一些已具有仙话化倾向的神话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强化。汉代神话仙话化倾向主要是受神仙方术思想的直接影响和神话载录者的侧面推动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4.
《淮南子》是汉代保存中国古代神话较为完整的一部著作,其中作为书中四大神话之一的"嫦娥奔月"神话一直备受瞩目。而"嫦娥奔月"神话中的"嫦娥"在《淮南子》中是以"姮娥"的称谓出现的,后来才演变为"嫦娥"。在《淮南子》文本基础上,对其中"姮娥奔月"神话进行探究,并对姮娥的身份作出了考释,拟结合《淮南子》中有关文本对姮娥奔月的原因进行解读,分析神话编造者安排姮娥奔月而非奔日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伟大作品,又以其内在的神话因素,呈现出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不仅如此,由神话因素而构成的神话故事,在作品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传统文化积淀下来的神话思维去阅读、审视这部作品。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解读这部伟大的作品,获得崇高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6.
约瑟夫·马里在《神话历史》中提倡一种"现代史学"——神话历史,通观全书,神话历史是一种叙事模式,主张"体认神话",探寻历史意义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还主张运用"神话手法"。约瑟夫·马里启示我们在现代历史和生活中发现神话历史。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神话流变的漫长过程中,汉代是中国神话再度活跃的阶段,是其传播流变的黄金时期.文章旨在从历史的整体角度出发,将汉代神话放置于其所在的特定历史时代背景中去,通过对汉代神话流变过程中政治功利的时代特征的把握,从而寻求促使其流变的时代动因,充分地论证分析这一具有时代意义的艺术现象.  相似文献   

8.
《淮南子》神话演变状态的文化意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话历史化是世界性特征,算不得是民族特色;而神话的仙话化是中国神话演变中的一枝,尽管有独特性,但不足以涵盖中国神话演变的整体特点。如果寻找中国神话演变特征的话,则莫若以“混杂”二字来概括,即它的演变是多种模式的统一,是神话的历史化、仙话化、哲学化、文学化、宗教化等的统一。就《淮南子》中神话演变的形态而言,也同样彰显出“混杂”的特征,神话历史化、仙话化和哲学化是最主要的演变状态。这三种演变状态的文化意味在于:如果说先秦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使神话历史化,大众文化性质的神仙思潮使神话仙话化,那么精英文化性质的哲学理性精神最终使神话哲学化。  相似文献   

9.
《楚辞》神话在四个方面体现了南方地区的地域特点:一是原始质朴;二是鲜明的自我意识;三是敬鬼好巫风俗;四是太阳神崇拜。文化的地域差异能改变神话本初的面貌,交融民族性与个性,从而产生文化的变异。神话在这个方面的变异与神话历史化、仙话化分别以时间和空间两类不同的发展模式,使神话产生新的变化,同时也是神话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0.
一般认为,《红楼梦》中有三个神话,即石头神话、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神话、太虚幻境的神话。它们之间是否是矛盾的?它们是否都可以叫做是神话?它们与《红楼梦》的主旨的关系是什么?根据神话的内涵,后两者不能叫神话;第一个神话,作者也只是利用它作为缘起,由此敷衍出来的故事不能叫神话。既然三者都不是神话,它们之间也就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石头神话”涉及到了《红楼梦》的叙事风格和小说主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和希腊是两个古老的国度,是东西方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中希神话都产生于人类发展的童年时期,是人类童年时期所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反映了早期人类对宇宙、自然以及人类自身的认识和思考,因此神话比较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思维文化启示。中希神话具有共同的特点和共通的主题,但也有其各自的特点和差别。本文试从其系统性、形象特点、性格情感等方面对中希神话进行比较并分析其潜在的社会文化成因。  相似文献   

12.
日本与中国神话的比较——以太阳信仰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通过对日中民族有关太阳的神话进行考察和比较,分析日本与中国西南民族特别是与彝族的有关太阳信仰的异同,探讨中日神话乃至古代文化可能存在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3.
神话中吸收法的内容是各民族早期习惯法的共同点,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的刑罚现象在各民族神话中都有所体现.本文从中日神话中探寻早期刑罚的印迹.  相似文献   

14.
盱眙的蠙城、淮水、泗水、大圣禅寺、龟山寺(龟山)等众多地名、盱眙山景观与《西游记》描写的地望有极其紧密的关联,盱眙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与《西游记》的内容亦有相当贴近的联系,由此入手,探讨了盱眙淮泗与《西游记》的直接联系,并通过巫支祁神话传说与孙悟空、淮泗神话对《西游记》故事叙述的影响,阐述淮泗神话的流传对《西游记》成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藻海无边》不仅重写了《简·爱》中疯女人的故事,还以细致入微的笔触对《简·爱》中文明康健、基督教使命和绅士风度等英国神话进行质疑,从而对构建英国民族身份的多重属性釜底抽薪,揭示英国神话的虚幻本质。  相似文献   

16.
鲁迅所辑的《古小说钩沉》主要涉及三国到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历来为文学界所重视,并作为中国小说发展史史料而被广泛引用。在民间佛教这一尚待开拓的研究领域,《古小说钩沉》为两晋南北朝的民间佛教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古小说钩沉》的民间佛教突出灵验特色,在信仰、仪式、象征体系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中国民间佛教的定型主要是在南北朝时期完成的。  相似文献   

17.
十六国时期存在大量的政治感生神话,它们大多并非少数民族自身历史文化的产物,而是少数民族统治者在民族融合背景下将不同时期的汉文化历史传说、神话故事、宗教思想等文化因素重新综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中、希神话利益观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利益观的角度来解读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分析其中生动有趣的神话故事,进而探究它们所折射出来的不同趋向的利益观。同时,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各自以丰富多彩的神话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原始人类利益观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与日本民间由于风土环境及生产、生活方式的相似,在植物崇拜神话的母题情节及文化内涵方面有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本文从民族文化学及文学人类学角度对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与日本有关瓜、桃、竹等植物崇拜神话及始祖神话进行比较研究,并说明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